段寶軍++李玉保++柴櫻珊
摘要:為了探討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上的差異性特點,采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808名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進行施測。結(jié)果表明:在自我意識總分及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合群因子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及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高于回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及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顯著高于漢族學齡兒童;五年級和六年級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總分及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合群、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高于四年級兒童,四年級學齡兒童在合群因子上顯著低于六年級兒童,在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低于五年級兒童。
關(guān)鍵詞:自我意識;學齡兒童;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B8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0-0097-04
一、引言
自我意識是個體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的知覺和主觀評析,指主體對其自身的意識。具體而言,它包括人在實踐中自己對自己、自己對自然、自己對他人、自己對社會等關(guān)系的意識活動[1]。自我意識在個體心理發(fā)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自我意識的成熟標志著個性的成熟水平。學齡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并逐漸復雜化、抽象化和豐富化的重要階段,研究學齡期兒童的自我意識及其發(fā)展有利于深化對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認識。
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特點及其發(fā)展研究得出結(jié)論,不同性別的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石淑華、張靜等(2002)的研究表明,女生自我意識的總分及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幸福與滿足四個分量表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2]。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除焦慮分量表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外,女生在各項分量表和總分的得分均高于男生[3]。然而,蘇林雁、萬國斌等(1994)的研究表明,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總得分在性別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4]。學齡兒童的自我意識發(fā)展表現(xiàn)出曲線發(fā)展的特點。韓進之等(1985)的研究表明,我國中小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呈曲線型,呈現(xiàn)出了3個上升期和2個平穩(wěn)期[5]。Freeman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曲線是起伏變化的,這種趨勢發(fā)生的時間,起伏的高度因自我意識的內(nèi)容不同而不同[6]。然而,Trowbridge(1972)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三至六年級兒童自我意識的得分呈下降趨勢,六至八年級兒童趨于穩(wěn)定[7]。Eshel和Klein(1981)的研究表明,一至四年級兒童的整體自我意識急速下降[8]。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表明,六年級兒童自我意識得分顯著低于三年級兒童[9]??梢?,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特點及其發(fā)展的研究結(jié)果并未表現(xiàn)出一致性,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探討。
文化差異是影響不同民族學齡兒童心理差異的主要因素。我國新疆地區(qū)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漢、哈薩克、回、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區(qū),呈現(xiàn)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行為、焦慮、合群因子分上的差異顯著,漢族兒童高于回族兒童,在軀體外貌與屬性、智力與學校情況、幸福與滿足因子得分上的差異不顯著[10]。但是,目前未見到有關(guān)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比較研究。生活于不同地區(qū)的同一民族間所存在的顯著差異,以及同一地區(qū)不同民族間的不顯著差異說明了文化因素是導致心理差異的主要原因[11]。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對808名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進行施測,從多元民族文化的視角分析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差異性,探討不同文化因素對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新疆烏蘇市、塔城市、喀什市和沙灣縣的公立小學各一所,從中抽取四至六年級學齡兒童808名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問卷791份,問卷回收率為97.9%。其中四年級275人,男生146人,女生129人。五年級260人,男生138人,女生122人。六年級256人,男生124人,女生132人。所抽取的被試中,漢族513人,回族174人,維吾爾族104人。四至六年級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均能充分理解指導語及問卷項目所表述的語義信息,平均年齡11歲。
(二)研究工具
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是美國心理學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69年編制,并于1974年修訂的兒童自評量表。主要用于評價兒童自我意識的狀況,共有80個項目,可分為6個分量表,即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合群、幸福與滿足。量表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由兒童對80項是或否選擇型測題在問卷上填寫。要求受試兒童逐一在“是”“否”上畫圈。凡規(guī)定答“是”,受試者在“是”上劃了圈便記1分,如劃了“否”則不記分;同理,如規(guī)定答“否”,受試者在“否”上劃了圈便記1分,如劃了“是”則不記分。本量表為正性記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該分量表評價好。該量表的重測信度依據(jù)時間的不同在0.74~0.81之間,Cronbah a系數(shù)為0.61(合群)-0.75(行為),各因子的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
(三)施測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
在四至六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團體測試。整個測試在心理輔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時間35—50分鐘,測試結(jié)束后統(tǒng)一回收問卷。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三、結(jié)果分析
四、討論
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總分在不同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顯著高于男生,說明女生在自我意識整體水平上顯著高于男生。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合群因子上的差異顯著,均表現(xiàn)為女生高于男生。性別與民族、年級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得分上的交互作用不顯著。蘇林雁等(2002)的研究表明,性別在自我意識總分及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分量表上的得分女生顯著高于男生[12]。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女生在自我意識總分及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合群三方面顯著高于男生,年齡和性別在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的交互作用不顯著[3]。上述研究結(jié)果與本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性別角色也逐漸開始分化,男女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存在明顯差異,女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早于男童,多項研究表明在PHSS焦慮分量表上女童得分低于男童,男童存在較多的行為問題,女童存在較多的情緒問題[13]。對學齡期兒童而言,女生學習成績往往優(yōu)于男生,她們的問題行為少,同伴關(guān)系融洽,常常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贊許。因此,自我意識的得分較男生更高。endprint
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維吾爾族學齡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顯著高于漢族和回族兒童,漢族學齡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各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高于回族。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顯著高于漢族。王翠麗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顯著,漢族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兒童[10]。新疆地區(qū)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這種多元文化氛圍,自然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民族自我意識,它反映了每個民族自身的祖宗觀念、英雄人物崇拜、族體感情、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方式、共同的習俗以及特有的氣質(zhì)等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14]。維吾爾族學齡兒童長期生活在相對聚居的地區(qū),容易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與漢、回兒童相比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從而影響了其自我意識的一般狀況。
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現(xiàn)出了曲線發(fā)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隨年齡增長呈曲線發(fā)展,不同年齡的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和軀體外貌與屬性分量表上的差異顯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但整個發(fā)展過程不是直線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至二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級學生;整體呈現(xiàn)出曲線下降趨勢,一至三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下降明顯,三至五年級趨于平緩[16]。這可能與抽樣方式、抽樣地區(qū)和研究對象的不同有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級在智力與學校情況、焦慮因子上的交互作用顯著。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五、六年級相比較,四年級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五、六年級兒童。然而,漢、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在焦慮因子得分上,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四、五年級相比較,六年級回族學齡兒童在焦慮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四、五年級兒童。然而,漢、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說明民族文化相異性是導致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一有意義的結(jié)果,豐富了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內(nèi)容,同時也為科學地開展?jié)h、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K].臺北:臺北東華書局,1989.
[2]石淑華,張靜,胡美榮,等.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兒童自我概念的年齡、性別和地區(qū)差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5):508-510.
[4]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1):14-18.
[5]韓進之,等.我國中小學自我意識發(fā)展調(diào)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1):11-18.
[6]官旭華.兒童自我意識[J].國外醫(yī)學:社會學分冊,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麗,孟慶躍,李慧,等.貧困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國少數(shù)民族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蘇林雁,羅學榮,張紀水,等.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31-34.
[13]王麗.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有關(guān)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環(huán)境與民族自我意識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
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維吾爾族學齡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顯著高于漢族和回族兒童,漢族學齡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各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高于回族。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顯著高于漢族。王翠麗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顯著,漢族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兒童[10]。新疆地區(qū)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這種多元文化氛圍,自然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民族自我意識,它反映了每個民族自身的祖宗觀念、英雄人物崇拜、族體感情、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方式、共同的習俗以及特有的氣質(zhì)等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14]。維吾爾族學齡兒童長期生活在相對聚居的地區(qū),容易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與漢、回兒童相比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從而影響了其自我意識的一般狀況。
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現(xiàn)出了曲線發(fā)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隨年齡增長呈曲線發(fā)展,不同年齡的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和軀體外貌與屬性分量表上的差異顯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但整個發(fā)展過程不是直線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至二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級學生;整體呈現(xiàn)出曲線下降趨勢,一至三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下降明顯,三至五年級趨于平緩[16]。這可能與抽樣方式、抽樣地區(qū)和研究對象的不同有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級在智力與學校情況、焦慮因子上的交互作用顯著。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五、六年級相比較,四年級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五、六年級兒童。然而,漢、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在焦慮因子得分上,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四、五年級相比較,六年級回族學齡兒童在焦慮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四、五年級兒童。然而,漢、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說明民族文化相異性是導致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一有意義的結(jié)果,豐富了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內(nèi)容,同時也為科學地開展?jié)h、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K].臺北:臺北東華書局,1989.
[2]石淑華,張靜,胡美榮,等.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兒童自我概念的年齡、性別和地區(qū)差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5):508-510.
[4]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1):14-18.
[5]韓進之,等.我國中小學自我意識發(fā)展調(diào)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1):11-18.
[6]官旭華.兒童自我意識[J].國外醫(yī)學:社會學分冊,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麗,孟慶躍,李慧,等.貧困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國少數(shù)民族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蘇林雁,羅學榮,張紀水,等.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31-34.
[13]王麗.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有關(guān)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環(huán)境與民族自我意識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
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維吾爾族學齡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顯著高于漢族和回族兒童,漢族學齡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各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行為、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焦慮、幸福與滿足因子上顯著高于回族。在智力與學校情況、軀體外貌與屬性因子上顯著高于漢族。王翠麗等(2011)的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兒童在自我意識總分上的差異顯著,漢族兒童顯著高于回族兒童[10]。新疆地區(qū)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這種多元文化氛圍,自然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民族自我意識,它反映了每個民族自身的祖宗觀念、英雄人物崇拜、族體感情、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方式、共同的習俗以及特有的氣質(zhì)等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對本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14]。維吾爾族學齡兒童長期生活在相對聚居的地區(qū),容易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與漢、回兒童相比較具有更加深切的民族感情,從而影響了其自我意識的一般狀況。
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四、五、六年級學齡兒童在自我意識及其各因子得分上表現(xiàn)出了曲線發(fā)展的特征。王珺、余嘉元(2007)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隨年齡增長呈曲線發(fā)展,不同年齡的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和軀體外貌與屬性分量表上的差異顯著[3]。高莉、魏俊彪等(2010)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但整個發(fā)展過程不是直線等速的[15]。但是,Sing LAU等(1998)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至二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得分高于三至六年級學生;整體呈現(xiàn)出曲線下降趨勢,一至三年級小學生自我意識下降明顯,三至五年級趨于平緩[16]。這可能與抽樣方式、抽樣地區(qū)和研究對象的不同有關(guān)。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年級在智力與學校情況、焦慮因子上的交互作用顯著。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得分上,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五、六年級相比較,四年級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智力與學校情況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五、六年級兒童。然而,漢、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在焦慮因子得分上,回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顯著,與四、五年級相比較,六年級回族學齡兒童在焦慮因子上的得分顯著低于四、五年級兒童。然而,漢、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在年級上的差異不顯著。說明民族文化相異性是導致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一有意義的結(jié)果,豐富了漢、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自我意識的內(nèi)容,同時也為科學地開展?jié)h、回、維吾爾族學齡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K].臺北:臺北東華書局,1989.
[2]石淑華,張靜,胡美榮,等.學齡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2):1474-1475.
[3]王珺,余嘉元.青春初期兒童自我概念的年齡、性別和地區(qū)差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5):508-510.
[4]蘇林雁,萬國斌,楊志偉,等.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在湖南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1):14-18.
[5]韓進之,等.我國中小學自我意識發(fā)展調(diào)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1):11-18.
[6]官旭華.兒童自我意識[J].國外醫(yī)學:社會學分冊,2001,(1):14-17.
[7]Trowbridge N. Selfconcept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72,(9):525-537.
[8]Eshel Y.,Klein,Z..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f lowerclass and middleclass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1,73,287-293.
[9]Piers E.V.,Harris D.A..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4,(55):91-95.
[10]王翠麗,孟慶躍,李慧,等.貧困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5):622-624.
[11]丁月芽.中國少數(shù)民族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7,(2):50-63.
[12]蘇林雁,羅學榮,張紀水,等.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31-34.
[13]王麗.影響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有關(guān)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3):246-248.
[14]西林.多元文化環(huán)境與民族自我意識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9.
[15]高莉,魏俊彪,李妍妍.兒童自我意識影響因素的研究述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1017-1018.
[16]Sing Lau Carol K.K.,Siu and Maria P.Y.Chik.Th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children:A Longitudinal Study[J].Childhood,1998,(5):6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