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和而不同:中國《孟姜女》與韓國《無影塔》的比較

      2014-11-11 02:09:40樸貴花曲杰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孟姜女比較

      樸貴花++曲杰

      [摘 要]中國四大傳說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尋夫的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樣在古代韓國,也流傳著一個尋夫的傳說《無影塔》。從中韓兩個不同國家的傳說出發(fā),通過分析兩個傳說結(jié)構(gòu)、主題上的相似點、兩個傳說種類、敘述方法及造就這兩個悲劇的封建壓迫來源上的差異等,將《孟姜女》與《無影塔》進行比較,并考量造成這兩個傳說相似性的原因。

      [關(guān)鍵詞]《孟姜女》;《無影塔》;比較

      引言

      封建時代,沉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妻子與離家的丈夫久久不能相見。不少閨怨詩在此情景下應運而生,當然也有千里尋夫的故事就此流傳。中國的《孟姜女》與韓國的《無影塔》(1)可謂是兩國最為經(jīng)典、感人的尋夫傳說。

      《孟姜女》與《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一道,并成為中國四大傳說??芍^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但是各版本的傳說故事內(nèi)容既欠完整又不統(tǒng)一,傳說產(chǎn)生的淵源、流變情況也不是很清楚,直到1924年11月顧頡剛先生在北大《歌謠周刊》上發(fā)表了現(xiàn)代孟姜女研究的文論——《孟姜女故事的轉(zhuǎn)變》,才將歷史文獻上紛雜記載的及各地傳說中存在的孟姜女故事進行了整理,繪出了這個故事自古以來的演變軌跡,才使這個流傳兩千多年的孟姜女故事脈絡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據(jù)顧頡剛先生的考證,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是《左傳》中杞梁妻。齊國將領(lǐng)杞梁戰(zhàn)死后,齊侯歸來時路遇其妻而吊,杞梁妻因野外憑吊不合禮法而表示不滿。到了西漢后期,孟姜女故事開始出現(xiàn)了哭夫崩城、殉夫死節(jié)的情節(jié)。而唐代是孟姜女故事最終基本定型、更富傳奇色彩的時代。

      在此之后,研究孟姜女故事由來、轉(zhuǎn)變的學者很多,也有人從哭聲出發(fā),曾有人將孟姜女和雅羅斯拉夫娜的哭做過比較,從中透視中俄文化,得出中俄二元與三元崇拜、個人與國家關(guān)系上的文化差異。本篇論文,選擇中韓兩個不同國家千里尋夫的故事,通過比較兩個傳說異同點,試分析其原因。

      韓國民間傳說資源十分豐富,這些傳說一部分記錄于《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等史書,一部分收錄在地理志、地方志及個人文集中。除了這些記錄于文獻資料的傳說之外,還有大量的口頭傳說以口耳相傳的活形態(tài)方式廣泛流傳在民間。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韓國民間文學研究的深入,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也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收集整理?,F(xiàn)代作家玄鎮(zhèn)建將歷史與傳說結(jié)合并進行重新架構(gòu),于1938~1939年在《東亞日報》上連載了《無影塔》。使得《無影塔》這個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以更加豐富完整的全貌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本文主要用主題學研究方法、社會歷史學研究方法以及結(jié)構(gòu)分析法進行研究。

      1.《孟姜女》與《無影塔》故事梗概

      中國的《孟姜女》與韓國的《無影塔》在各自國家的文學類別上都屬于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就是在民眾中間世代流傳的關(guān)于某人、某事、某物的口述性故事。傳說是民眾口頭講述的散文故事,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同時,傳說又有超現(xiàn)實的一面,往往會有神仙人物出現(xiàn)在其中,帶有明顯的傳奇性。傳說相對應的英文單詞是“l(fā)egend”,英語的意思是“傳奇”、“傳奇文學”等,也指那些古來流傳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1]

      在中國傳說一般可以分為人物傳說、歷史傳說和地方風物傳說三大類[2]。本文中的《孟姜女》便屬于人物傳說。

      韓國傳說分類更為細致,分為建國傳說、人物傳說、地方傳說、風物傳說、風俗傳說五類?!稛o影塔》是其中風物傳說的代表。

      1.1《孟姜女》故事流變及梗概

      孟姜女傳說由來已久,追根溯源,顧頡剛教授指出:“孟姜女即《左傳》上的‘齊梁之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傳說,齊將齊梁在莒國戰(zhàn)死,齊侯回來,在郊中遇見杞梁之妻,使吊之。她以為郊中不是吊喪的地方,把他卻去。因此齊侯到她家中吊唁。這則故事中既沒有“哭”,也沒有城墻或者長城、更沒有“城崩”、“投水”等情節(jié)的出現(xiàn)。這時,我們只看見杞梁之妻是一個謹守禮法的婦人。她雖然在悲痛的時候,仍然以禮處事,這讓人欽佩。

      “哭”的情節(jié)最早在《禮記·檀弓》。它引曾子的話道“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增加了感情色彩。

      后來到了西漢故事由劉向悲歌變?yōu)楸莱?,劉向在《說苑》及《列女傳》中都說,她丈夫死后向城而哭,城為之崩。《列女傳》里更增加了投水的情節(jié)。

      而我們目前較為熟知的故事版本形成于唐代,《雕玉集》所引《同賢集》中將杞梁改為杞良,變?yōu)榍爻难嗳硕拗L城;將杞梁之妻的名字說了出來,為孟仲姿;杞良被筑于長城之中,其妻對長城而哭;最后還有滴血認骨的情節(jié)的出現(xiàn)。后來在敦煌曲子詞所記片段,其中不僅包含千里送寒衣的情節(jié),而且還第一次出現(xiàn)孟姜女的名字。這些基本上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較完整的孟姜女傳說。[3]

      而后故事在民間仍繼續(xù)發(fā)展演變,各地口頭講述,不斷補充,變?yōu)榻裉煳覀兪熘陌姹尽?/p>

      1.2《無影塔》時代背景及梗概

      《無影塔》在韓國慶州地區(qū)流傳很廣,但很少被中國人所知,人們對《無影塔》知之甚少。

      公元前(1)世紀中期,韓國先后興起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封建制國家,它們逐漸統(tǒng)一了周圍的一些小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歷史上稱為“三國時期”。三國中,原本實力最弱有比較落后的新羅,于公元6世紀中葉吞并了洛東江流域的六伽倻,并相繼于660年和668年聯(lián)合中國唐朝軍隊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tǒng)一了大同江以南地區(qū)。統(tǒng)一了三國的新羅王朝,史稱統(tǒng)一新羅。

      在這一背景下,一個關(guān)于無影塔的故事蘊育而生。

      《無影塔》講述的是阿斯達與阿斯女的愛情悲劇,因釋迦塔的修建而流傳下來的故事。阿斯達是百濟國一位石工的名字,他曾在新羅佛國寺里雕琢多寶塔和釋迦塔。阿斯女是阿斯達留在百濟的妻子。

      新羅國為了修建佛國寺,從全國強制召集許多有名的石匠。其中有一個石匠叫阿斯達。結(jié)婚不久,他便離開新婚的妻子阿斯女去修建釋迦塔,為了修建好石塔,他十多年未能回家。在家鄉(xiāng)苦苦等待丈夫歸來的阿斯女由于思念自己的丈夫千里迢迢從百濟來到新羅國,請求與她的丈夫相見,但是佛國寺的守門人卻不讓她進入,說女人不能在工地出現(xiàn)。丈夫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見,阿斯女十分悲痛。守門人對她說,西山腳下有一個大水池,在那兒能看到佛國寺的倒影,釋迦塔修完你便會知道,就在那兒等著與丈夫相見吧。阿斯女來到水池邊,果然見到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大大小小佛堂的影子,但卻怎么也看不見丈夫修建的釋迦塔。終于在一個晴朗的月夜,池水里映出釋迦塔的影子,阿斯女喜出望外,仿佛看到自己丈夫歸來,跳入池塘想擁抱丈夫,結(jié)果被淹死在那片她日日眺望的池水里。佛塔完工后,阿斯達才得知阿斯女的死訊,終因抑制不住悲傷,縱身跳入水池中跟他的妻子一起長眠于池底。后來,人們將釋迦塔稱為“無影塔”,將那片水池稱為“影池”。(2)

      2.《孟姜女》與《無影塔》的比較

      《孟姜女》與《無影塔》雖然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作品,但是兩個傳說的故事情節(jié)及女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別是兩個傳說的結(jié)構(gòu)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進一步分析,兩個作品也反映了相似的主題、揭露了相似的社會現(xiàn)實。

      但中韓兩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兩國古代不同的社會矛盾也造就了兩個傳說的不同點。兩個傳說在類別、敘事色彩以及傳說所反映的封建壓迫來源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2.1傳說結(jié)構(gòu)的相似性

      傳說結(jié)構(gòu)分為表層與深層兩種。

      “為了發(fā)現(xiàn)或描寫結(jié)構(gòu),敘事學研究者將敘事現(xiàn)象分解成組,然后努力確定它們的功能和相互關(guān)系。這一帶有濃厚結(jié)構(gòu)主義色彩的定義決定了敘事學的研究范式:確定敘事中的行為,然后描寫行為的功能,和序列關(guān)系,從中找到支配敘事的結(jié)構(gòu)”[4]首先本文將用這種思路來研究《孟姜女》與《無影塔》的表層結(jié)構(gòu)。

      《孟姜女》與《無影塔》的敘事順序如下:

      《孟姜女》:孟姜女范喜良新婚,官吏抓走范喜良,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縱身入海。

      《無影塔》:阿斯達與阿斯女新婚,阿斯達被強征修塔,阿斯女千里尋夫,影池旁苦苦等待,葬身影池。

      從中可以看出,這兩個不同國家的傳說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按照新婚不久→被迫分離→千里尋夫→不得相見的時間順序來發(fā)展的。

      “故事的深層結(jié)構(gòu)是潛藏在敘事的深層,在敘事的表面是看不到的,就像是正在噴發(fā)的火山深處的地層結(jié)構(gòu),提供和解釋著火山的運動。”[5]下面將運用格雷瑪斯的深層結(jié)構(gòu)分析模式來分析《孟姜女》與《無影塔》的文化內(nèi)涵。

      《孟姜女》與《無影塔》這兩個中韓的尋夫傳說,里面的女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底層的百姓,她們有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權(quán)利,比如,孟姜女因為喜歡而選擇與逃避勞役而躲進孟家后花園的范喜良在一起;阿斯女因為思念丈夫,去佛國寺想與阿斯達相見。但是這些權(quán)利卻與封建統(tǒng)治階層的政策相悖,于是,統(tǒng)治階層便會出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維護要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勢必要繼續(xù)修筑長城,將范喜良抓走;遵循佛教理念,工地不許女子進入、推行禁性政策。守門僧人便不會讓阿斯女與阿斯達相見。

      這里便出現(xiàn)兩組對立,百姓與統(tǒng)治階級的對立、自由與限制的對立。具體的符號方陣如下:

      2.2主題的相似性

      《孟姜女》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而《無影塔》這則傳說“不僅歌頌了阿斯女千里尋夫的堅貞愛情,也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的殘忍橫暴、對勞動人民感情的踐踏。”[6]

      比較這兩個傳說,從中都反映了相同的主題:一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二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長城與無影塔作為一種文化媒介進入傳說故事中都有自己的象征意義。

      在中國,為了修筑長城大批男丁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它的修建破壞了男耕女織的生產(chǎn)方式,破壞了廣大農(nóng)民安居樂業(yè)的夢想。它是繁重徭役的象征,但事實上它的意義并不止于此。唐代,哭倒長城這一情節(jié)加入到《孟姜女》傳說中,這里是有其原因的,“是由于隋唐間開邊的武功極盛,長城是邊疆上的屏障,戍役思家,閨人遠懷,長城便是悲哀所集的中心”[7]此時,長城是兵役與徭役的集合體,是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的象征,它打破了農(nóng)業(yè)社會中人們“安居樂業(yè)”社會理想,成為人們的眾矢之的。

      而在韓國,隨著佛教在公元372年傳入和其與韓國固有的萬物有靈信仰的融合,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很快發(fā)展為佛教國家。統(tǒng)一新羅時期,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更定佛教為國教。大量寺廟在此時期修建。而修建寺廟佛塔,統(tǒng)治階層必然要征集大量勞役,破壞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生活節(jié)奏被打破,人們只能借助傳說來抒發(fā)自己的不滿。

      長城、佛塔,都是統(tǒng)治階層的代表,人們通過孟姜女與范喜良、阿斯達與阿斯女的悲劇來批判統(tǒng)治階級的殘忍橫暴。

      孟姜女與阿斯女是男性社會理想愛情伴侶的代表,她們的愛情追求是人們的理想化身,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愛情向往通過孟姜女、阿斯女對愛情的堅守中得以實現(xiàn)。

      《孟姜女》正表現(xiàn)了人們愛情理想中的忠貞與自由。

      孟姜女沐浴時被范喜良撞見,并心生好感便向范喜良提出“請為君妻”。關(guān)于這段孟姜女求嫁的情節(jié),許多論者認為以“婦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為由求嫁不能說明孟姜女在愛情上的主動性,只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賀學軍先生則認為,如果穿越社會倫理,進入心理層次,那么應該承認,孟姜女作為一位少女,與其他人一樣,有著強烈的愛的渴望。孟姜女身處深閨,她并沒有祝英臺或是白素貞一樣的機遇去選擇,所以當她在花園遇見范喜良的時候,她的愛便落在了范喜良身上,此時“婦人之體不得再見丈夫”變成了一種合理借口,讓她可以去父母那里爭取自己愛情與婚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孟姜女的行為從禮法之中跳脫出來,成了為自己爭取愛情的代表。

      孟姜女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自由的愛情,也是一份堅貞的愛情。秦始皇看見孟姜女便垂涎她的美色,想要納為己有。她毅然拒絕了秦始皇想要強加給她的“妃子”的身份以及隨之而來的富貴榮華。她選擇縱身入海,來維護自己的愛情,維護自己對愛情的堅貞。

      《無影塔》中表現(xiàn)出了人們對愛情堅貞的追求。

      阿斯女在家苦苦等待十年,阿斯達在寺廟被隨王巡游的富家小姐曼珠追求,雖然心有好感,但想到阿斯女最后還是分開。阿斯女在家聽到了阿斯達與富家小姐在一起的不實傳聞之后,便啟程去新羅。為的是維護自己的愛情。為的是去找回自己的丈夫,為的是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與婚姻。

      十年的等待,是對愛情的堅守的信念給予她力量,去新羅的路途遙遠而艱辛,是對愛情的堅貞讓她克服一切困難。

      2.3傳說的不同點

      《孟姜女》與《無影塔》這兩個傳說,人物命運悲劇性以及傳說的主題有許多的相似性,但兩個傳說無論從傳說種類、記敘手法還是其中所反映封建壓迫的來源都有一定的不同點。

      首先,從傳說種類上來說,《孟姜女》屬于人物傳說;而《無影塔》則為風物傳說,在反應人們勞動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和掠奪。

      其次,從敘事色彩上來說,《孟姜女》比《無影塔》更有些神話色彩。

      這些從孟姜女從葫蘆中出生,哭倒長城,龍王出現(xiàn)等情節(jié)中可以看出,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情節(jié)加入到《孟姜女》中,是人們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通過這些超現(xiàn)實力量的給予,表達對孟姜女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

      而《無影塔》的敘事則平實的多。阿斯女在水池旁邊苦苦的等待,當塔的倒影出現(xiàn)在水里,她仿佛看到了她的丈夫,這是她太過想念以致出現(xiàn)的幻覺,縱身跳入水池,不幸溺水身亡。

      最后,兩篇傳說中封建壓迫的來源有所不同。

      《孟姜女》中的壓迫主要來自于封建君主,而《無影塔》中的壓迫主要來源于宗教統(tǒng)治。

      孟姜女與范喜良的分開是因為秦始皇征壯丁去修建長城,控訴的是歷代封建君王大興土木、修筑長城、對外擴張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而《無影塔》中,反應的則是,佛教日益興盛下的宗教統(tǒng)治。新羅統(tǒng)治者將佛教定為國教,統(tǒng)治階層給予寺廟許多權(quán)利,大肆修建廟宇、佛塔,也相應的推行了一些適應于佛教的政策。

      但是擁有權(quán)利的僧人,比起清心禮佛,他們更關(guān)注的是如何獲得更大的財物,所以他們修建更多的佛塔,為準備蓮花節(jié)(初八日每年四月初八)出盡全力。和虔誠地擦佛教用品,盡心地管理眾生相比,他們更關(guān)注的是佛供。本應清心無欲的僧人們,關(guān)心更多的是金錢。完全不理會建塔的阿斯達,也不理會要與丈夫相見的阿斯女。因為他們不允許初八日的活動中出現(xiàn)半點兒差池,影響佛供。寶塔光鮮燦爛的外表下,與之不同的是背后種種的腐敗。

      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推行佛教,相應的推行“禁性”的政策。所以,即使阿斯女千里迢迢趕到新羅,卻被僧人用種種理由推脫不讓她與阿斯達相見。

      3.原因分析與文化交流的啟示

      《孟姜女》雖然是我們熟知的民間傳說,但韓國傳說《無影塔》并不為中國大眾所知,更沒有學者將這兩個傳說進行過比較。本文選取了這兩個傳說進行比較,首先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拓寬了《孟姜女》的研究角度。

      本文將《孟姜女》與《無影塔》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孟姜女》與《無影塔》兩個傳說無論是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的悲劇性命運還是所反映的主題上有許多的相似性,要探究兩個傳說相似性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量。

      首先,《孟姜女》與《無影塔》相似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漢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古代韓國的文化借鑒。

      中國與韓國山水毗鄰,為雙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而且從文化淵源上看,早在中國的戰(zhàn)國至西漢初期,漢字與儒教學說一道從中國傳入韓國,韓國一度借用中國的漢字至14世紀,之后文人也依舊使用漢文,韓國古代無疑是屬于漢文化圈的。文字的通用與往來的便利都給中韓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頻繁的文化交流中,在民間傳說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雙方的民眾長期以來有著頻繁的交往,包括貿(mào)易、求學、傳教、通婚、遷徙等方式,他們勢必會把各自的口頭文學十分方便地帶到對方國家,使之在新的環(huán)境里繼續(xù)口耳相傳。[8]同時,中韓兩國自古互通使節(jié),而且在唐代,韓國更有大批學子在唐朝學習,崔致遠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這些人員回國時,大量的書籍也隨他們一起從中國傳入韓國。

      人們的口耳相傳,以及大量傳入的書籍中勢必包括作為中國四大傳說之一的《孟姜女》。韓國文人經(jīng)過自己的再加工,與本地風物融合,《無影塔》便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與此類似,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傳入韓國,后經(jīng)韓國文人的改編再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梁祝題材的韓國版——《誓約》(又名《誓言》)。

      當然,在這一點結(jié)論的得出上,由于資料不足,缺乏文獻考證,仍需要進一步的求證。

      其次,除了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孟姜女》與《無影塔》兩篇傳說有如此多的相似性還有其更深刻的社會文化原因。文學作為人類精神現(xiàn)象的精華,存在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狀況。相似的社會因素、相同的文化觀念也會導致文學作品相似性的產(chǎn)生。

      第一,社會因素——封建社會對徭役的大肆征收。

      古代時期,中韓兩國同作為典型的封建國家,在社會底層有著相似的社會矛盾,地主階級與農(nóng)民階級的矛盾,在這兩個傳說里,也可以說是統(tǒng)治階級與底層大眾的矛盾。統(tǒng)治階級征兵打仗,修筑長城,大興宮殿、廟宇導致的兵役、徭役,使大量男丁離開土地,破壞了生產(chǎn)?!睹辖放c《無影塔》都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底層大眾對徭役的不滿。

      第二,文化觀念——男權(quán)主義下的女性觀。

      儒家文化對中韓兩國人們的思想觀念有著深刻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了女性觀。在中韓兩國古代傳統(tǒng)的性別觀里,說穿了只有四個字——男尊女卑。封建時代多以體力勞動為主,維持家計的責任便自然而然落到男性身上,隨著經(jīng)濟條件主導地位的提高,形成男尊女卑的意識,而男尊女卑的男權(quán)社會一直制造對守貞婦女褒揚的社會氛圍。

      孟姜女與阿斯女千里尋夫表現(xiàn)了她們對美好而堅貞的愛情的向往,但是從另一個側(cè)面看,男權(quán)主義下的傳說或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與男性審美相契合的,她們美麗、善良、聰慧、忠貞,她們?yōu)榱藧矍闆_破世俗觀念只身一人千里尋夫,這些都是當時社會中的男性對自己理想伴侶的期待。

      封建社會廣征徭役、兵役,這些離家在外的男子并不是社會中的少數(shù),他們在外打仗、勞作的時候,他們內(nèi)心是希望自己妻子在家為自己守節(jié)、也希望她們可以來看望自己,孟姜女與阿斯女符合當時社會所推崇的女性形象,《孟姜女》與《無影塔》正表現(xiàn)了這些愿望。

      其實,不只是這兩個傳說,中國的《列女傳》、民間的四大傳說、以及一系列歌頌男女愛情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亦或是韓國的《春香傳》的春香、《仙女紅帶》中的兩位女鬼、《李生窺墻傳》中的崔娘、《彩鳳感別曲》中的金彩鳳等等都是男權(quán)主義視角下對女性的期冀。這些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美麗、勇敢、叛逆、堅貞都符合當時的男性審美。

      參考文獻:

      [1]黃景春.《民間傳說》[M].出版地: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1-2頁

      [2]涂石.《民間文學》[M].出版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5頁

      注釋:

      1朝鮮半島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北部分是朝鮮,南部分為韓國。朝鮮半島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末分裂為兩個國家,然而南北引以自豪的燦爛的“五千年歷史”確是同根同祖的朝鮮民族的共同創(chuàng)造的歷史。本文研究的《無影塔》,是韓國慶州地區(qū)流傳的民間傳說,更是自古時候開始便在朝鮮半島上流傳的。為了不引起大家的混淆,本論文統(tǒng)稱為韓國。

      (2)參見李東源《朝鮮民間文學研究》,文學學術(shù)綜合出版社,1999年,第127-128頁

      基金項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屆“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支持計劃”項目的資金支持項目號:N1085002071

      猜你喜歡
      孟姜女比較
      孟姜女的數(shù)學之謎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
      金橋(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34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diào)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竹山县| 阿巴嘎旗| 宁化县| 文登市| 慈溪市| 门源| 峡江县| 乌拉特前旗| 营口市| 阿克苏市| 普安县| 铁岭县| 遵义市| 手游| 任丘市| 新沂市| 昌吉市| 和政县| 恩施市| 健康| 罗定市| 东乡族自治县| 乐安县| 仙桃市| 安塞县| 舞阳县| 通榆县| 如东县| 崇义县| 沁源县| 江口县| 沙坪坝区| 洛扎县| 平度市| 鄢陵县| 横峰县| 焦作市| 永州市| 左权县| 全椒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