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丹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過程要重視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向著更深層次、更廣泛的興趣發(fā)展,這樣可以明顯的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語文思維
盡管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實施,但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仍然面臨著很大的高考壓力,學習任務變得異常繁重,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仍然是停留在表面學習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的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教師就必須要改革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充分的發(fā)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不斷的提高我國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語文思維及其特點分析
思維是人腦對于外界事物客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觀反映,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記憶中儲存的表象進行深入的分析,高度概括,從而能夠通過運用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對將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很好的思考和表述。語文思維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需要及時的通過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從而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語文學習過程,需要對其進行適度的創(chuàng)新,只有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非常重要的經驗和結論,才能夠教會學生進行思考,才能夠不斷的對所學習的知識和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升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語文思維的幾個特點:第一,交流性,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針對一些語文知識點進行不斷的思維拓展和交流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思維能力能夠通過一些語言或者是文字的溝通交流過程得到很好的展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不同意見,也可以通過互相溝通和交流,能夠使得思維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和提升,在思維交流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的挖掘知識,形成具體的形象,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使得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的廣泛,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第二,廣泛性,人的思維和想象力是非常豐富,在想象過程中是天馬行空的,語文思維同樣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不同的教學方式、文化內容等都能夠引起人們不同的思考和認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涉及到的知識也是非常廣泛的,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材課本知識,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第三,滲透性,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通常都有很完整的結構美、意境美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以真摯的情感來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通過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理解等,從而將語文思維不斷的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從而能夠在持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高效策略
1.教師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的,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較重,學習壓力也比較大,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也步履維艱,很多教師為了升學目的,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導致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認識存在很大的不足,從而遏制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和提升。在對高中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語文思維,需要對學生本著認真負責任的態(tài)度,有耐心的去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很好的將自己的語文思維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正確的引導,能夠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廣度和維度;其次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過程中,需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態(tài)度是能夠感染和吸引很好的開展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端正態(tài)度,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開展教學過程,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感染,也會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課堂節(jié)奏和教學策略的把握,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融入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無形中能夠提升自己的語文思維能力。
2.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高中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想學好語文內容,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學習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更深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游戲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方式等能夠很好的將學生帶入到教學環(huán)境中,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課堂中,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式引導教學方式,通過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去思考,一個一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這樣學生的思維不斷的被引導和深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燃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學生通過不斷的探索能夠在求知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思維。
3.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訓練學生思維
在當前的語文高中課本中,編繪了大量的名家名作,這些作品中都不是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哲理,在這些作品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深入的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分析教材內容,積極的探索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個和脫焊,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一步進行示范、點撥、引導和啟發(fā)等教學過程開展,從而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古文中,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哲理,同時也能夠通過課本內容了解,了解作者對于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樣命運的感嘆和無奈,將整個情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學生可以通過認真思考,更深入的去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作者的心情進行更深刻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了正義感和責任觀,對于高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4.課外閱讀拓展,培養(yǎng)獨立思維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不應該只是課堂上完成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拓寬學生的語文思考范圍,拓展學生思考的溫度,加深學生對于思維拓展的認識,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多參加課外活動,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獨立思維,不斷的閱讀和參考實踐過程中一些有用的知識,提高自身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夠機械的拘泥于語文知識的簡單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好的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思維能力。高中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培養(yǎng)語文思維重要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探索適合的教學方式,尋求適合學生自身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教學策略,積極進取,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加強課外閱讀,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鞏立君.基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2]郭祥圣.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8年06期
[3]趙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