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EXCEL函數的學生成績質量分析

      2014-11-20 09:06:59金琳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0期
      關鍵詞:講授法單元格概論

      金琳

      Excel電子表格軟件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其中函數是進行數據計算和處理的核心工具,在日常工作中應用極為廣泛。利用Excel中的函數功能,實現對學生成績的匯總、統(tǒng)計、分析及信息查詢。

      Excel函數成績質量分析在教學管理中,每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各任課教師都要對成績進行質量分析,以便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評斷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成績質量分析對積累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得失很有幫助,有利于教師在新的教學過程中改善教學方法,適應不同學生的差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成績質量分析時需要對成績進行匯總、統(tǒng)計、計算平均分、排名、查詢等,大部分任課教師都是利用計算器來完成這些計算工作。EXCEL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軟件之一,功能十分強大,它能按預先編制好的公式進行計算。筆者以下表(圖1)為例,嘗試利用EXCEL軟件中的函數功能實現快速完成各項統(tǒng)計、計算和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

      問題一:統(tǒng)計成績等級

      要求在H列中統(tǒng)計成績等級。在統(tǒng)計學生成績時,經常要根據考試分數確定等級,我們以平均分來考核。平均分60以下為“不及格”,60~70為“及格”,70~80為“良好”,80以上為“優(yōu)秀”??梢杂肐F函數解決這個問題,可在H3單元格輸入公式=IF(F3<60,"不及格",IF(F3<70,"及格",IF(F3<80,"良好","優(yōu)秀")))實現此項功能。這里筆者采用LOOKUP函數來實現功能會更加方便簡潔。

      首先要建立輔助表,在B45︰C49區(qū)域建立輔助表,如圖2所示。

      LOOKUP函數功能是從單行或單列或數組中查找一個值。Lookup有3個參數:(1)搜索的值;(2)數值區(qū)間(從小到大排列);(3)分區(qū)間返回的值。圖2輔助區(qū)域中,成績列數字升序排列,同時在等級列分別寫上不同區(qū)間返回的值。

      在H3單元格創(chuàng)建公式=LOOKUP(F3,$B$46:$B$49,$C$46:$C$49),(F3為第1參數,要搜索的值,這里是該生平均分;$B$46:$B$49為第2參數,是升序的數值區(qū)間;$C$46:$C$49為第3參數,返回的值)。利用填充柄向下復制公式可實現統(tǒng)計。

      問題二:統(tǒng)計學生不及格門數

      期末考試結束后,各班要統(tǒng)計學生不及格門數,在G列實現不及格門數統(tǒng)計。COUNTIF函數可用來統(tǒng)計某區(qū)域內滿足條件的單元格數目。在G3輸入公式:=COUNTIF(B3:D3,"<60",這里"<60"設置統(tǒng)計條件為小于60分的成績。將公式向下填充即可。

      問題三:統(tǒng)計班級排名

      用rank實現排名功能,它的功能是返回某數在一列數字中相對于其他數據大小排位。rank函數有3個參數:

      (1)搜索的值;(2)搜索區(qū)間;(3)可選參數,表示統(tǒng)計方式。若省寫或寫0表示高分在前,寫1則表示高分在后。

      在I3輸入公式:=RANK(E3,$E$3:$E$40,0),利用填充柄向下填充。這里$E$3:$E$40是絕對引用,保證復制公式時地址固定不變,表示整個班級所有學生的成績區(qū)域,每個同學計算排名時這個區(qū)域是相同的。

      問題四:學生成績查詢

      在圖1右側所示成績查詢表中,選擇要查詢學生姓名,顯示學生總分、均分和不及格門數實現成績查詢。

      姓名單元格可采用數據有效實現可選。根據所選姓名查詢總分可利用excel中使用頻率最高的vlookup函數實現,Vlookup函數功能為搜索某個單元格區(qū)域?(區(qū)域:工作表上的兩個或多個單元格。區(qū)域中的單元格可以相鄰或不相鄰。)的第一列,然后返回該區(qū)域相同行上任何單元格中的值。Vlookup函數有4個參數:(1)需要去2參數首列查找的條件值;(2)查找區(qū)域,其首列必須包含第1參數;(3)數字X,表示返回參數2區(qū)域中第X列的值;(4)通常寫0。

      在L5單元格輸入公式=VLOOKUP(L4,A3︰E40,5,0),其中L4是第1參數,要查找的學生姓名;A3︰E40是第2參數,查找區(qū)域,首列為姓名列包括第1參數。

      按姓名查找均分和不及格門數以此類推。查均分在L6單元格輸入公式=VLOOKUP(L4,A3︰F40,6);查詢不及格門數在L7單元格輸入公式=VLOOKUP(L4,A3︰G40,7)。

      問題五:2門不及格數據突出顯示

      若不及格門數較多如達到2門或以上,學校將對該生下發(fā)學業(yè)警示單。選擇數據區(qū)域,在開始菜單的樣式組里選擇條件格式,選擇新建規(guī)則中的“使用公式確定要設置格式的單元格”,輸入公式=$G3>=2,并設置格式將字體顏色設置為紅色。當某學生有2門及以上不及格時,整行字體自動變?yōu)榧t色突出顯示。

      問題六:統(tǒng)計不同分數段學生人數

      進行質量分析需要統(tǒng)計100、90~99;80~89、70~79、60~69、50~59、40~49、30~39、29以下各分數段人數如圖3。

      用COUNTIF函數可實現此功能,此函數用來統(tǒng)計滿足給定條件的單元格個數。

      COUNTIF函數有兩個參數。第1參數為需要統(tǒng)計的單元格區(qū)域;第2參數為條件,可以是數字、表達式或文本,條件要用引號。

      統(tǒng)計滿分人數:在單元格中輸入公式:=COUNTIF(data,"=100"),其中data為要統(tǒng)計的數據區(qū)。

      要統(tǒng)計兩個分數之間的分數段人數,需要用兩個COUNTIF函數相減。如統(tǒng)計80-89分數段人數,在單元格中輸入公式:=COUNTIF(data,">=80")-COUNTIF(data,">=90")。用80分以上的人數減去90分以上的人數,即可得到80~89分數段人數。以此類推可統(tǒng)計出各分數段人數。

      《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趙玲玲(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endprint

      《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是實務類課程的先行課程。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yè)的認知度和興趣度。對于這種理論課而言,教師在強調學習實用性時,更應該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出發(fā),探究《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以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角色重組《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基礎課和主干課。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直接決定著《國際貿易實務》《報關實務》等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效果,影響著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和素養(yǎng)。學習該課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國際貿易領域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核心思想,領悟一國采取的外貿政策。但相對其它實務類課程而言,該課程更偏向于理論,傳統(tǒng)教學已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要改進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為了更好的做好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入手,探討《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的改革,發(fā)揮該課程的最大效力,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一、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法的局限性

      講授法歷來是教師最常用也是最偏愛的教學方法,即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進行講解,而學生被動聽課接受知識。通俗地說,就是教師灌輸知識。以前,在網絡不發(fā)達、學生思想與認知較為傳統(tǒng)的背景下,單一講授法是非常實用的,尤其是在大班教學中,使用效果最佳。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對授課內容非常熟悉,能做到現場脫稿即興講授,邏輯思維清晰,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隨著網絡經濟發(fā)展及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學生對這類偏理論且表面應用性不強的課程興趣逐漸降低。單一的傳統(tǒng)講授法已不適用,講授法無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國際貿易概論課上,就需引入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與講授法結合使用,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講授法的創(chuàng)新——角色重組

      在國際貿易理論部分,將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創(chuàng)新,角色分配重組,讓學生也參與到主動講授中來。

      第一,把部分國際貿易理論按照一定的主線串聯起來,編制以理論提出者為主角、以他們的理論思想為交談內容的劇本,以小品、話劇或是法官對學者的審判等形式表現出來。同學們擔當不同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對話和評判,而教師作為主持人。

      第二,學生根據世界貿易狀況,搜集背景資料。課堂上以大家搜集的資料為主體。一部分學生給大家講授背景資料,一部分學生嘗試選擇適用理論去解釋,教師最后總結講解。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某一現象創(chuàng)設情景或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進而教師組織協作交流,學生進行自我小結,最后教師點評并提出新問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該方法貫穿始終的都是問題,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結束的同時又是新的開始。該方法可減輕學生學習枯燥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比如,在關稅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是新聞熱點創(chuàng)設情景并提出如關稅種類及關稅效應等問題;首先,學生做簡單思考,借助已學習的西方經濟學知識,通過網絡查閱相關內容并進行協作交流;其次,學生對關稅效應的討論結果做自我點評;再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點評指正,揭曉正確答案,并進一步提出如關稅保護走向等新問題。螺旋式前進,直到所有問題得到解決,所有知識也就吸收了。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所有問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的。本人曾對琴島學院經貿系和會計系教師做過實際調查,結果顯示,探究式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獨創(chuàng)力、觀察力和變通力。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具體案例來理解并應用基礎知識,該方法在實務課中最為常用。如將其應用到《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主要體現為三步走。一是章節(jié)前的案例分析導入;二是章節(jié)學習中的案例分析深化;三是章節(jié)最后的案例分析總結。如在學習保護貿易理論章節(jié)時:第一步,學前可以通過“韓國農業(yè):溫室里的花朵”案例引入本章,學生先了解案例背景,然后思考問題“韓國對農業(yè)保護的原因及結果”。通過課前案例提高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及內容,并借助案例資料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第二步,在該章具體學習中,借助“中國軟件業(yè)保護”案例分析學習幼稚產業(yè)說。第三步,最后以案例“戰(zhàn)略貿易理論的應用”做總結,通過思考如“日本產業(yè)政策基本思想及實施措施”等問題,對該章做總結回顧,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

      (四)互動討論法

      教學不僅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主要地在于學生的教和教師的學。互動討論法改變了教師主體和學生客體的固定模式,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不是簡單地表現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要的是學生對感到困惑的知識隨時向教師發(fā)問,教師給予回答,或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得出解決方案;另外,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適時向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并鼓勵學生自主討論,適當引導學生以使其進行全方位思考,真正實現老師和學生們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五)辯論法

      兩組學生團隊用辯論法學習某個知識點時,會通過思想的碰撞摩擦出火花,學生的理解會得到更高的升華。比如說,在學習對外貿易政策篇章時,教師可提出論題“中國外貿政策是應選擇自由還是保護政策”。然后由分別代表自由與保護的兩方進行正反辯論,教師作為裁判,根據各方表現裁決最終結果。學生勢必會努力查找資料,力爭做到辯論有理有據。這種方法既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又能鍛煉他們的團隊能力、應變和表達能力。

      教師唯有將多種教學方法在授課中活以致用,才能保證學生更為直觀、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今后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徐振宇.論改進國際貿易課教學方法[J].當代經濟,2010,(10).

      [2]劉紅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endprint

      《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是實務類課程的先行課程。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yè)的認知度和興趣度。對于這種理論課而言,教師在強調學習實用性時,更應該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出發(fā),探究《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以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角色重組《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基礎課和主干課。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直接決定著《國際貿易實務》《報關實務》等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效果,影響著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和素養(yǎng)。學習該課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國際貿易領域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核心思想,領悟一國采取的外貿政策。但相對其它實務類課程而言,該課程更偏向于理論,傳統(tǒng)教學已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要改進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為了更好的做好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入手,探討《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的改革,發(fā)揮該課程的最大效力,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一、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法的局限性

      講授法歷來是教師最常用也是最偏愛的教學方法,即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進行講解,而學生被動聽課接受知識。通俗地說,就是教師灌輸知識。以前,在網絡不發(fā)達、學生思想與認知較為傳統(tǒng)的背景下,單一講授法是非常實用的,尤其是在大班教學中,使用效果最佳。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對授課內容非常熟悉,能做到現場脫稿即興講授,邏輯思維清晰,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隨著網絡經濟發(fā)展及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學生對這類偏理論且表面應用性不強的課程興趣逐漸降低。單一的傳統(tǒng)講授法已不適用,講授法無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國際貿易概論課上,就需引入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與講授法結合使用,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講授法的創(chuàng)新——角色重組

      在國際貿易理論部分,將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創(chuàng)新,角色分配重組,讓學生也參與到主動講授中來。

      第一,把部分國際貿易理論按照一定的主線串聯起來,編制以理論提出者為主角、以他們的理論思想為交談內容的劇本,以小品、話劇或是法官對學者的審判等形式表現出來。同學們擔當不同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對話和評判,而教師作為主持人。

      第二,學生根據世界貿易狀況,搜集背景資料。課堂上以大家搜集的資料為主體。一部分學生給大家講授背景資料,一部分學生嘗試選擇適用理論去解釋,教師最后總結講解。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某一現象創(chuàng)設情景或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進而教師組織協作交流,學生進行自我小結,最后教師點評并提出新問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該方法貫穿始終的都是問題,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結束的同時又是新的開始。該方法可減輕學生學習枯燥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比如,在關稅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是新聞熱點創(chuàng)設情景并提出如關稅種類及關稅效應等問題;首先,學生做簡單思考,借助已學習的西方經濟學知識,通過網絡查閱相關內容并進行協作交流;其次,學生對關稅效應的討論結果做自我點評;再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點評指正,揭曉正確答案,并進一步提出如關稅保護走向等新問題。螺旋式前進,直到所有問題得到解決,所有知識也就吸收了。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所有問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的。本人曾對琴島學院經貿系和會計系教師做過實際調查,結果顯示,探究式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獨創(chuàng)力、觀察力和變通力。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具體案例來理解并應用基礎知識,該方法在實務課中最為常用。如將其應用到《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主要體現為三步走。一是章節(jié)前的案例分析導入;二是章節(jié)學習中的案例分析深化;三是章節(jié)最后的案例分析總結。如在學習保護貿易理論章節(jié)時:第一步,學前可以通過“韓國農業(yè):溫室里的花朵”案例引入本章,學生先了解案例背景,然后思考問題“韓國對農業(yè)保護的原因及結果”。通過課前案例提高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及內容,并借助案例資料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第二步,在該章具體學習中,借助“中國軟件業(yè)保護”案例分析學習幼稚產業(yè)說。第三步,最后以案例“戰(zhàn)略貿易理論的應用”做總結,通過思考如“日本產業(yè)政策基本思想及實施措施”等問題,對該章做總結回顧,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

      (四)互動討論法

      教學不僅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主要地在于學生的教和教師的學。互動討論法改變了教師主體和學生客體的固定模式,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不是簡單地表現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要的是學生對感到困惑的知識隨時向教師發(fā)問,教師給予回答,或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得出解決方案;另外,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適時向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并鼓勵學生自主討論,適當引導學生以使其進行全方位思考,真正實現老師和學生們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五)辯論法

      兩組學生團隊用辯論法學習某個知識點時,會通過思想的碰撞摩擦出火花,學生的理解會得到更高的升華。比如說,在學習對外貿易政策篇章時,教師可提出論題“中國外貿政策是應選擇自由還是保護政策”。然后由分別代表自由與保護的兩方進行正反辯論,教師作為裁判,根據各方表現裁決最終結果。學生勢必會努力查找資料,力爭做到辯論有理有據。這種方法既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又能鍛煉他們的團隊能力、應變和表達能力。

      教師唯有將多種教學方法在授課中活以致用,才能保證學生更為直觀、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今后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徐振宇.論改進國際貿易課教學方法[J].當代經濟,2010,(10).

      [2]劉紅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endprint

      《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是實務類課程的先行課程。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專業(yè)的認知度和興趣度。對于這種理論課而言,教師在強調學習實用性時,更應該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出發(fā),探究《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以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角色重組《國際貿易概論》是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基礎課和主干課。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直接決定著《國際貿易實務》《報關實務》等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效果,影響著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和素養(yǎng)。學習該課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國際貿易領域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核心思想,領悟一國采取的外貿政策。但相對其它實務類課程而言,該課程更偏向于理論,傳統(tǒng)教學已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要改進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為了更好的做好本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文從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入手,探討《國際貿易概論》教學方法的改革,發(fā)揮該課程的最大效力,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一、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法的局限性

      講授法歷來是教師最常用也是最偏愛的教學方法,即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進行講解,而學生被動聽課接受知識。通俗地說,就是教師灌輸知識。以前,在網絡不發(fā)達、學生思想與認知較為傳統(tǒng)的背景下,單一講授法是非常實用的,尤其是在大班教學中,使用效果最佳。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對授課內容非常熟悉,能做到現場脫稿即興講授,邏輯思維清晰,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隨著網絡經濟發(fā)展及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學生對這類偏理論且表面應用性不強的課程興趣逐漸降低。單一的傳統(tǒng)講授法已不適用,講授法無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也就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國際貿易概論課上,就需引入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與講授法結合使用,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講授法的創(chuàng)新——角色重組

      在國際貿易理論部分,將傳統(tǒng)的講授法進行創(chuàng)新,角色分配重組,讓學生也參與到主動講授中來。

      第一,把部分國際貿易理論按照一定的主線串聯起來,編制以理論提出者為主角、以他們的理論思想為交談內容的劇本,以小品、話劇或是法官對學者的審判等形式表現出來。同學們擔當不同的角色,進行精彩的對話和評判,而教師作為主持人。

      第二,學生根據世界貿易狀況,搜集背景資料。課堂上以大家搜集的資料為主體。一部分學生給大家講授背景資料,一部分學生嘗試選擇適用理論去解釋,教師最后總結講解。

      (二)探究式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某一現象創(chuàng)設情景或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進而教師組織協作交流,學生進行自我小結,最后教師點評并提出新問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該方法貫穿始終的都是問題,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結束的同時又是新的開始。該方法可減輕學生學習枯燥感,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比如,在關稅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是新聞熱點創(chuàng)設情景并提出如關稅種類及關稅效應等問題;首先,學生做簡單思考,借助已學習的西方經濟學知識,通過網絡查閱相關內容并進行協作交流;其次,學生對關稅效應的討論結果做自我點評;再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點評指正,揭曉正確答案,并進一步提出如關稅保護走向等新問題。螺旋式前進,直到所有問題得到解決,所有知識也就吸收了。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所有問題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的。本人曾對琴島學院經貿系和會計系教師做過實際調查,結果顯示,探究式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獨創(chuàng)力、觀察力和變通力。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具體案例來理解并應用基礎知識,該方法在實務課中最為常用。如將其應用到《國際貿易概論》課程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主要體現為三步走。一是章節(jié)前的案例分析導入;二是章節(jié)學習中的案例分析深化;三是章節(jié)最后的案例分析總結。如在學習保護貿易理論章節(jié)時:第一步,學前可以通過“韓國農業(yè):溫室里的花朵”案例引入本章,學生先了解案例背景,然后思考問題“韓國對農業(yè)保護的原因及結果”。通過課前案例提高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及內容,并借助案例資料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第二步,在該章具體學習中,借助“中國軟件業(yè)保護”案例分析學習幼稚產業(yè)說。第三步,最后以案例“戰(zhàn)略貿易理論的應用”做總結,通過思考如“日本產業(yè)政策基本思想及實施措施”等問題,對該章做總結回顧,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

      (四)互動討論法

      教學不僅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更主要地在于學生的教和教師的學?;佑懻摲ǜ淖兞私處熤黧w和學生客體的固定模式,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不是簡單地表現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重要的是學生對感到困惑的知識隨時向教師發(fā)問,教師給予回答,或與其他學生共同探討得出解決方案;另外,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適時向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并鼓勵學生自主討論,適當引導學生以使其進行全方位思考,真正實現老師和學生們思想的交流與融合。

      (五)辯論法

      兩組學生團隊用辯論法學習某個知識點時,會通過思想的碰撞摩擦出火花,學生的理解會得到更高的升華。比如說,在學習對外貿易政策篇章時,教師可提出論題“中國外貿政策是應選擇自由還是保護政策”。然后由分別代表自由與保護的兩方進行正反辯論,教師作為裁判,根據各方表現裁決最終結果。學生勢必會努力查找資料,力爭做到辯論有理有據。這種方法既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又能鍛煉他們的團隊能力、應變和表達能力。

      教師唯有將多種教學方法在授課中活以致用,才能保證學生更為直觀、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今后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徐振宇.論改進國際貿易課教學方法[J].當代經濟,2010,(10).

      [2]劉紅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endprint

      猜你喜歡
      講授法單元格概論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玩轉方格
      玩轉方格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淺談Excel中常見統(tǒng)計個數函數的用法
      西部皮革(2018年6期)2018-05-07 06:41:07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運用講授法的辯證認識
      電冰箱節(jié)能與發(fā)展概論
      電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講授法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
      關于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概論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0
      也談新課改后的講授法
      同江市| 伊宁市| 三原县| 孟村| 通山县| 诸城市| 崇明县| 遵义市| 长沙市| 铅山县| 鄱阳县| 汾西县| 垫江县| 南昌市| 巴东县| 兴文县| 于田县| 驻马店市| 宁陕县| 芜湖市| 宜都市| 靖远县| 二连浩特市| 五指山市| 赞皇县| 信阳市| 仪陇县| 铜鼓县| 静乐县| 安泽县| 富裕县| 包头市| 农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岑溪市| 大丰市| 东安县| 山阳县| 北安市| 高唐县|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