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
望天空,問天,問大地
——談淮劇《祥林嫂》主胡的演奏體會
■羅俊
江蘇省淮劇團于2013年改編了魯迅短篇小說《祝?!?,并將之搬上了淮劇舞臺,劇名為《祥林嫂》,我有幸參與了該劇的排演,擔任樂隊主胡。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可謂是家喻戶曉,她一生飽受封建禮教思想的迫害,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悲劇式人物。她的一生有著太多的故事,正因為有這些令人動容的故事,使其人物更加飽滿,也為淮劇的改編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的戲劇元素。作為淮劇 《祥林嫂》的樂隊主胡,在與演員、樂隊磨合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想法,在處理手法上也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淮劇基本曲調分為三大類:拉調、自由調、淮調,為徵調式?;磩≈髯嗨褂玫暮贋榛春c高音淮胡,其中淮胡分CG定弦和DA定弦,淮高胡分FC定弦和GD定弦。因不同曲調、不同人物和劇情所需而進行選擇使用。
祥林嫂出場第一段唱腔 “祥林嫂自幼生長在大山凹”,此時祥林娘打算將祥林嫂賣婚于山中獵戶賀老六,祥林嫂無意間聽到了祥林娘與癩子的對話,回想起往事,心中無限悲涼與無奈。作曲運用了拉調,拉調本身具有旋律優(yōu)美、舒展的特點,其中唱詞道“走不盡的山路彎彎繞繞,望不完的山嶺低低高高”、“人未成年婆家找,童養(yǎng)媳十載受煎熬”,充滿了無奈與感嘆的情緒。因此,我選擇使用DA定弦的淮胡,其淳厚的音色更加符合此時人物的內心,在演奏時稍加滑音而不強調,控制揉弦幅度和頻率,緊貼聲腔,在過門時右手運弓打開,唱腔時控制稍收。
在意外得知將要被賣婚后,祥林嫂決定出逃。在山中迷路卻巧遇獵戶賀老六,賀老六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將其介紹進魯鎮(zhèn)魯四老爺家做傭人。祥林嫂一進魯府,似乎改變了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淮劇《祥林嫂》改編后,較之原著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改編在此處有著不同,因為與賀老六相識到相愛,祥林嫂有了真正的愛情,這也是淮劇在改編中的一個特色。此時祥林嫂唱道“寒冬逝、暖春到,山清水秀分外嬌,祥林嫂離卻糠籮米籮跳,一步步跨上幸福橋”,唱詞中透出祥林嫂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憧憬,也為后面遭遇喪夫喪子之痛拉大對比,增加悲情色彩。此處我使用了淮高胡,淮高胡音色明亮,比淮胡高四度定弦,我在演奏時左手按弦注重落指彈性,多用各種小滑音,右手弓速加快,加強歡快愉悅的律動感。從胡琴音色的選擇與處理手法上更加貼近此時的人物形象與內心。
誰知世事難料,祥林嫂在河邊遇見癩子,被其抓住后賣婚至獵戶賀老六。極具戲劇化的場景在此出現,在山中巧遇后,一直讓自己夢牽魂繞的二人此時見面,分外感人。為了配合劇情,作曲在此處用了一段女聲獨唱,唱詞道“我曾做過一個夢,夢中與你喜相逢,你夢走進我夢中,更喜夢醒花燭紅”,這里我使用了GD定弦的小高胡,選其恬靜細膩的音色來解釋,完全用獨奏手法演奏,打破傳統(tǒng)戲劇演奏手法。
祥林嫂在度過了六年的幸福時光后,愛子阿毛慘遭狼吃,丈夫賀老六經受不住喪子之痛而身亡,祥林嫂陷入無限的自責與悲痛之中,難以自拔。此時的她,家破人亡,無依無靠,無處容身,不得已二進魯府。生活中飽受旁人的非議與異樣的眼光,無奈之時為求解脫,輕信柳媽與廟里和尚,以花錢捐門檻來贖罪,本以為可以解脫,卻在魯府祭祀時錯端魚盤,惹得魯四老爺不滿,又誤將魚盤打碎,被攆出魯府,再次無家可歸。此時祥林嫂的人生即將走到終點,絕望之時唱出了淮劇經典唱段“天問”。此段唱腔作曲運用了淮調?;凑{是淮劇曲調中最具張力的曲調,旋律有上行“#4”、下行“b7”的特征。此時祥林嫂唱到“望天空,雪如柳絮紛紛飛,看人間,燈籠如海匯成河,雪花苦將燈籠伴,這世上究竟是喜曲還是悲曲”,此時的祥林嫂恍如隔世,生,對于她已經沒有了意義。第一句唱腔就出現了“#4”,傳統(tǒng)手法奏到“#4”時一般采用壓揉,我在這里借鑒了墜琴和擂琴的演奏手法--懸腕滑揉,利用懸腕滑揉夸張的表現手法,突出淮調骨干音“#4”,進一步強化淮調的特點。右手運弓上多用波弓,“一波三折”的運弓手法緊貼聲腔,強弱變化完全托著演員走,演員“偷氣口”時運用墊指滑音填滿旋律,托住演員。其中有段數板唱詞道“莫非是從小外婆在騙我,長大婆母在騙我……”,連續(xù)出現了15次“在騙我”,我作加強音頭處理,緊隨聲腔作漸強處理,將情緒推至高潮。
在淮劇《祥林嫂》的排演過程中,我作為樂隊主胡在技法上作了一些大膽的嘗試與探索。在繼承傳統(tǒng)時如何發(fā)展,以及如何更加豐富淮劇主胡的演奏技法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先輩們其實做過非常多的努力,一直在突破傳統(tǒng)。作為年輕一代的淮劇主胡,應該繼承先輩的志向和目標,讓淮劇主胡的演奏理論更加系統(tǒng)規(guī)范,演奏手法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