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評飛
(內蒙古大學 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徽派建筑,主要在古徽州地區(qū)(古徽州府及其所屬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流行.徽派建筑的造型藝術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民居、祠堂和牌坊三個方面,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并以馬頭墻與白墻青瓦等獨特建筑方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徽州建筑的雕刻藝術上,古今徽州匠人通過運用木雕、石雕、磚雕這三種雕刻技法,并融入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將徽派建筑的雕刻技藝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而徽州木雕作為其中之一,尤其獨樹一幟,在徽派建筑中占據著中流砥柱的地位.
徽州木雕是傳統(tǒng)的“徽州四雕”(石雕、木雕、磚雕、竹雕)之一.徽州山區(qū)盛產木材,建筑物絕大多數(shù)都是磚木石結構,使用木料較多.因此,木雕這種藝術形式在此占據地利之勢,得以迅猛發(fā)展.木雕的用材一般要求材質經久耐用,纖維韌綿流暢,并具有相應的色彩、肌理效果.浙地多丘陵山地,古時森林資源豐富,木雕所需之樟、棗、松、柏、杉、櫧、楓、檀等木材皆可就近取之,適應不同用材的需要.新砍的特殊用材,如櫧木、樟木,浙江民間有將其投入池塘中浸泡1~2年再提出曬干使用的習慣,使木材纖維更緊密,更具耐久性,且可留住木香[1].之后,匠人會根據不同的木料材質設計雕刻出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作品,并用于徽派建筑的各個方面.經過上千年的文化積淀,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木雕藝術.
南宋遷都臨安之后,在徽州大興土木,徽商漸漸崛起.由于遵循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徽商攜家族回鄉(xiāng)聚族而居.中國南北方文化由于地理因素,差異過大,“杏花春雨江南,駿馬秋風塞北”,陰柔與陽剛兩種美學境界在南宋時期的杭州有過強烈碰撞,這種碰撞出來的火花,給江浙工匠以啟發(fā),開闊了他們的視野[2].這些人用木雕雕刻為發(fā)家致富的徽州商人裝飾豪宅.精湛的手藝與儒家文化的積累,使徽州木雕逐漸形成其獨特的裝飾風格.
(1)分布廣泛
徽州木雕的分布,無論是雕刻物品還是建造區(qū)域,都非常廣泛.
首先,徽州木雕普遍用于建筑物與家具上,主要起裝飾作用.徽州木雕主要應用于民居、祠堂、寺廟、宮殿等建筑,并且體現(xiàn)在建筑的內部結構之中,例如斗拱、雀替、月梁、梁托、架梁、檐條等等.在家具上主要體現(xiàn)在屏風以及日常使用的床、太師椅、案桌等.
其次,在江浙一帶的建筑中,一般房屋的內部屋頂都是砌上明造,梁架直接暴露.由于木架構都裸露在外,所以各式各樣的木雕就成了江浙民居的特色[3].因此,在徽州地區(qū),木雕建筑分布極為廣泛,從每府每縣,到每村每戶,處處都可以見到精美絕倫的木雕作品.徽州木雕絕不僅僅出現(xiàn)于達官顯貴的高宅大院,尋常巷陌也多有使用,只是規(guī)模有所不同.
(2)內容豐富
徽州木雕雕刻內容非常豐富,包括人物、花鳥、走獸、山水等等.不同的形象表達方式各盡其妙.
首先,雕刻的人物多選材于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日常生活等.例如,盧村志誠堂中木雕樓上雕刻的姜太公釣魚、蘇武牧羊取材于歷史故事,春耕插秧、進京趕考則是人們日常生活的表現(xiàn);而款縣黃村一民宅中,雕刻在鏤花隔扇門中間橫板上的《三英戰(zhàn)呂布》則是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情節(jié)(見圖1).徽州人遵循儒家文化,對于儒家文化的八端道德精神(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在其木雕中也有諸多體現(xiàn),木雕中取材于“二十四孝”的作品就有很多,如“臥冰求鯉”“望云思親”等,這些作品不僅為宅院增光添彩,還起到了教育后人的作用.木雕中對于神話故事的選材借鑒也非常豐富,表達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的意味.例如,“八仙慶壽”“百子鬧元宵”(見圖2)等.
圖1 三英戰(zhàn)呂布
圖2 百子鬧元宵
其次,山水類雕刻多以徽州當?shù)赜写硇缘纳剿麆僮鳛楸磉_對象,例如,南坪村慎思堂,其蓮花門腰板雕刻的是西湖十景,另外,三潭映月、斷橋殘雪、南屏晚鐘或是黃山風景、新安江景色等,逼真的木雕作品給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又表現(xiàn)了匠人對于當?shù)刂跋罅巳挥谛氐淖院?
動物雕刻有些是以寫實的方式進行,雕刻雞、鴨、鵝、牛、豬、馬、羊等家畜表達六畜興旺之意.有些則是通過動物紋飾來寄托吉祥如意的理想.例如:蝙蝠、梅花鹿與壽桃的諧音能傳達“福、祿、壽”的含義,麒麟獸紋飾表達多子多?;蜇斣礉L滾的寓意.
另外,在宅中建筑結構上,雀替上面雕刻多用獅子、花鳥、回紋等造型紋飾(如圖3).三者雖然內容豐富,但是沒有故事情節(jié),大都以獨一形態(tài)展示;而腰板則多以人物故事、山水美景為素材.相對于前三者來說,后者雕刻面積較大,可以著重雕刻,即使做房屋支撐結構,細致雕刻也不會使結構的承重能力下降.
圖3 鳥紋雀替
徽州木雕選材多樣,內容豐富.無論是欲學習雕刻技法還是參悟木雕作品中所蘊含的儒家思想,徽州木雕都猶如一座巨大的文化藝術寶庫,可供人們從中肆意地汲取營養(yǎng).
(3)手法多樣
徽州木雕絕不局限于單一的雕刻手法,匠人會根據建筑物內部構件、家具自身與日常用品的特點來決定雕刻的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鏤空雕、線刻等等.在建筑物內部構件中的雀替、斗拱、梁架、梁墊、月梁多以圓雕為主,窗戶或是屏風下方、門板、檐條采用浮雕居多,窗欞或是屏風多是以鏤空雕的方式雕刻而成(見圖4).
圖4 鏤空雕
家具雕刻多以浮雕或浮雕與鏤空雕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衣柜多是浮雕雕刻而成,而椅子則是椅背部分和椅子扶手部分為鏤雕,其余部分多為浮雕.
日常用品的雕刻,筆筒多是以浮雕為主;鎮(zhèn)紙多是通過浮雕與線刻的手法來加以裝飾;裝飾品則雕刻方法不定,要根據裝飾品風格而定.
總之,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手法能使徽州木雕極具生命力與創(chuàng)作感染力,給觀者靈動之趣和豐富之感.
(4)格調淡雅
不同于北方建筑的大氣磅礴,徽州建筑往往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沒有氣勢恢宏的宮殿類建筑,有的是鱗次櫛比的馬頭墻,加之白墻青瓦的襯托.相對于北方濃墨重彩的建筑特色,徽派建筑的顏色淡雅單一.但正是這種恬淡的環(huán)境,使人體會到優(yōu)雅和諧的別樣美.如果說北方建筑給人的感受像滾燙的烈酒,讓人心潮澎湃,那么徽派建筑給觀者的感受則是淡淡的清茶,遠離塵囂.
徽州的木雕也是這樣,數(shù)量眾多,造型精致,格調淡雅.首先,從造型上來說,徽州木雕表意主觀性強,若是細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匠人在雕刻時帶有很強的自主性,為了突出主題,他們往往會夸張、簡化某一部分,或者是將事物的位置、物體間的比例人為進行調整,使得畫面達到一種和諧狀態(tài),突出徽州木雕的隨性美.其次,從色彩上來說,徽州木雕基本不髤漆,最多刷上一層桐油,以保持木頭的原色與紋理,雖然有些家具會上一層朱漆,但是與北方色彩豐富的雕刻作品相比,格調上差別很大.再次,從內涵上看,大都遵循儒家學派的中庸之道,為人處世力戒張揚,故而徽州木雕鮮有獨立的藝術作品,大都是附著于建筑構件、家具物品之上.雖然數(shù)量眾多,令人目不暇接,例如盧村號稱徽州木雕第一樓的志誠堂,達到了“無處不雕花”的境界,但是宅內所有的雕刻都統(tǒng)一在房屋結構之上,給人以整體和諧的感受.最后,從內容上來說,徽州木雕中大多描繪人們日常生活,例如“放牛圖”“挑擔圖”“頑童嬉戲圖”“老者對弈圖”等,還有些木雕作品僅是對美景的刻畫,一幅幅作品通過原始的紋理與淡雅的木色,折射出屋主人對俗世生活的熱愛.
自南宋遷都臨安到現(xiàn)在,徽州木雕已經走過了上千年.千年之中,徽州木雕雖然歷經了無數(shù)次破壞、創(chuàng)作、再破壞、再創(chuàng)作的洗禮,依舊風采不減.加之歷史為其披上了一層時間的外衣,使得徽州木雕既有藝術價值又有文化價值.人們不僅能從木雕作品中學到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法,還能從中感悟出徽商從崛起到衰敗的過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木雕通過自身的系列藝術特點,形成了內容豐富、手法多樣、風格淡雅的獨特藝術派別.徽州歷代匠人經過近千年的不斷革新與創(chuàng)作而形成的藝術珍品,為世界木雕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供后人汲取創(chuàng)作養(yǎng)料,也有利于后世對徽州木雕文化的傳承.
[1]陳漢波.浙派木雕藝術 [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3):89-93.
[2]馬未都.中國古代門窗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23.
[3]王其鈞.中國古代建筑史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