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聾校學生出走原因淺析

      2014-11-22 18:40:55王之峰
      新課程·上旬 2014年9期
      關鍵詞:社會影響學校教育聾生

      摘 要:以聾生出走為切入點,具體分析了造成他們離家出走的原因,一是聾生自身心理和性格上的特點,二是他們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三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四是現(xiàn)實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呼吁特教學校、聾生的家庭和社會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期從根本上解決聾生出走的問題,使之健康成長,并能真正地融入社會。

      關鍵詞:聾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影響

      近些年來,聾校學生出走事件時有耳聞,有的甚至見諸報端,這不僅讓聾生家長心急如焚,還給其家庭增加了經(jīng)濟負擔,同時也給社會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有的聾生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聾生出走已成為學校、學生家長、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公安部門等廣為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對導致他們出走的真正原因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jù)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學實踐經(jīng)驗以及對聾生出走這方面情況的調(diào)查了解,筆者認為造成聾生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聾生自身的特點

      1.聽力的喪失影響聾生對周圍世界的認知

      聾生聽力的喪失,使其接受周圍世界的信息量大大少于同齡的普通學生。由于聽不到聲音,又造成他們語言發(fā)展出現(xiàn)障礙,邏輯思維能力也明顯落后于同年齡的普通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也就是只能靠自己的觀察和直覺。

      2.認知的水平影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

      聾生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他們與社會交往的途徑比較單一,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得也十分有限。認知水平影響他們對事物的了解、概括、判斷,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看問題不夠全面、不夠準確等。

      面對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他們常常會感覺到應接不暇,難以適應,有一種孤獨寂寞而又自卑無助、不知所措的感覺。時間久了,他們往往就可能形成任性、倔強、固執(zhí)、愛鉆牛角尖的性格,而且思想比較偏激、易發(fā)怒。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長對待孩子態(tài)度迥異導致他們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出走聾生的家庭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1)愧疚補償型;(2)抱怨不滿型;(3)困難無助型。

      愧疚補償型的家長認為孩子失去聽力是因為自己的不慎造成的,深感對不起孩子。于是,他們就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能力補償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yǎng)成任性、隨心所欲的不良習慣。他們遇事都會以自己為中心,根本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做事會更加任性妄為,難免會受到家長責怪和訓斥……這時,他們已經(jīng)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了,而且還會認為父母不愛他們了,對其要求太嚴格了,于是一怒之下,就可能離家出走。

      報怨不滿型的家庭則恰恰相反,孩子的家長覺得自己有了這樣的孩子很沒面子,在親戚、鄰居面前抬不起頭來,是上天對自己的捉弄。孩子既聽不見,又不會說話,根本無法和能說會道、聰明伶俐的普通孩子相比。他們時常會把自己內(nèi)心的怨氣遷怒于孩子,非打即罵,讓聾生原本就自卑的心靈再受傷害。既然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只好去外面尋找安慰和寄托了。

      困難無助型家庭的孩子大多來自廣大的農(nóng)村。有的家里可能有幾個殘疾孩子,家里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難,沉重的經(jīng)濟生活負擔讓其父母根本沒有能力讓孩子享受很好的物質(zhì)生活。相反,他們小小年紀、單薄的身體、貧困的生活、自卑而又倔強的心理會讓他們產(chǎn)生想逃離家庭放棄學業(yè),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及家人生活現(xiàn)狀的想法。

      2.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困難影響家庭的教育效果

      聾生大多來自經(jīng)濟較為困難的農(nóng)村,家長為了給孩子治病,花光了家中僅有的積蓄,這對原本就十分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家長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以維持家庭日常開支和供應孩子讀書。他們文化程度本來就不高,常年在外面打工,只有在春節(jié)時才能和家人團聚,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了。教育孩子的擔子只能交給年邁而又不識字的父母。老人既不會手語,也不會用文字來和孩子交流,對他們進行教育更是無從談起。他們認為,只要能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了。

      三、學校教育的不足

      1.學校德育工作不足

      聾生學習階段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渡過的,學校是有足夠的時間對聾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蓪嶋H上,多數(shù)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比較薄弱的,學校的德育工作多是對學生進行簡單而生硬的說教,沒有能將思想品德教育抓實、抓細,德育工作總顯得蒼白無力,沒有成效。即使開展德育工作,形式也比較單一,內(nèi)容也極為陳舊,沒有能扎實開展靈活多樣、主題鮮明、富有時代氣息的教育活動,如,主題班會、主題隊會等,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課堂思想教育有限

      聾生和普通學生一樣,每天都要學習文化知識,課后要完成作業(yè),雖然不怎么進行評比,但是也要進行考試,也要教學質(zhì)量。在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我們的特校教師也沒有很好地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沒有能讓思想道德教育與各科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科的教育資源以及教育優(yōu)勢,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地開展教育活動,使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

      3.學生心理輔導欠缺

      目前,全國各地的特教學校管理體制基本上都是實行封閉管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由教師來負責監(jiān)管。遠離家人讓孩子們倍感孤獨寂寞,再加上學習生活乏味,課余生活單調(diào),會使他們感到煩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可能導致他們情緒失控,離校出走,或做出其他過激的行為。

      由此可見,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墒?,現(xiàn)實中許多學校的聾生心理輔導工作都十分薄弱,沒有能將其落到實處,多是“找間房子、掛個牌子、擺著桌子、放把椅子、備個本子”。筆者認為,導致出現(xiàn)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沒能引起學校領導的足夠重視,而且學校也缺少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沒有能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及時的心理疏導,沒有能防患于未然,沒有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從而他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遲早有一天會爆發(fā)出來。

      4.學校職業(yè)教育缺乏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大多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特別是縣級特教學校),沒有且也無法對聾生進行職業(yè)技能培訓。只有部分市級特教學校設有高中職業(yè)教育課程,然而真正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職業(yè)教育的學校更是寥寥無幾。即使開設了職業(yè)教育課程,也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聾生,符合當今人才市場的需求。試問,我們的孩子怎么能掌握一技之長呢?

      四、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1.現(xiàn)實社會的誘惑

      雖然聾生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但是他們并沒有與世隔絕,他們通過電影、電視、網(wǎng)絡、報紙、雜志,還是可以了解一些現(xiàn)實社會。在他們的眼中,外面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燈紅酒綠,充滿誘惑,讓人無限向往。由于聾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外面世界的誘惑是他們很難拒絕的。他們不了解人們平時是如何努力地工作和學習的,卻看到極少數(shù)人的時尚、享樂和不勞而獲。久而久之,他們的價值觀會悄悄地發(fā)生變化,變得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變得對物質(zhì)生活過多關注,過分期待。他們一旦“走上社會”,往往就會“身不由己”了:一是被社會上的人控制,失去人身自由;二是只要一參與違法活動,他們往往就很難“靜下心來”。加上,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眼高手低,缺少吃苦和實干的精神,更容易上當受騙。

      2.殘疾人工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yè)都越來越關心、重視,但是對于殘疾人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比如他們職業(yè)技能的培訓、他們上崗就業(yè)的機會、他們的工資待遇、他們的社會保障等。所有的這些,都還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并不斷完善機制,才能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積極地參與社會。

      聾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更是我們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他們的出走事件牽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導致他們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他們自身心理和性格上的特殊性,又有孩子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不足以及現(xiàn)實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等。只有我們的特教學校、聾生的家庭和我們的社會能正視存在的問題,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聾生出走的問題,使之健康成長,并能真正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2]肖川.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田昌五.杜甫詩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01.

      作者簡介:王之峰,男,1972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安徽省蒙城縣特殊教育學校,研究方向:聾生德育教育。

      猜你喜歡
      社會影響學校教育聾生
      把握“三個基點”,助推聾生數(shù)學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培養(yǎng)低年級聾生看圖寫話能力的策略
      從莎士比亞筆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形象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16:17
      退牧還草政策對牧區(qū)社會影響的人類學個案研究
      人間(2016年31期)2016-12-17 19:32:05
      關于當代大學生興趣愛好的差異性分析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3:52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zhàn)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淺析紅色歌曲與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0:22
      淺談聾校數(shù)學教學中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亞太教育(2014年7期)2014-05-30 00:45:54
      龙岩市| 邮箱| 运城市| 桓仁| 长治市| 井研县| 伊吾县| 聊城市| 东丽区| 昌乐县| 旬阳县| 邓州市| 石林| 灵丘县| 青州市| 靖西县| 岐山县| 育儿| 扬州市| 榆中县| 沙湾县| 马山县| 武川县| 涿州市| 夏津县| 汕头市| 张北县| 东阿县| 镇平县| 内江市| 新巴尔虎右旗| 通辽市| 罗定市| 板桥市| 武功县| 育儿| 长寿区| 陆川县| 平顶山市| 石棉县|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