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編者按:
當今,“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尊重學情”的理念被廣泛認可。具體落實在教學實踐中,首先就是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起點,并以此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本期,來自同一所學校的三位數學老師,分別對如何基于小學生的學習起點來制定教學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每一次數學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首先都要引導學生高效回憶已學的相關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探索與學習,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需要以小學生的學習起點為基礎。
一、加強教材理解,巧用學生學習起點
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起點,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教師不僅要尊重教材,更要尊重學生,跳出教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服務。
教師要把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結構,對教材進行整體與深入的分析,并且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進行一個數學知識點的教學前,教師需要加強對教材的了解,利用教材的內容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起點進行分析,了解學生之前學過哪些相關的數學知識,其中哪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已經有點生疏,哪些對當前所要學的知識可以產生發(fā)散作用,然后從整體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如在講解加法的時候,教師要了解學生之前對于加法的概念理解,再找到學生在加法運算方法方面的不足,開展有效的數學訓練。
二、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巧用學生學習起點
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起點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注,可以使教學更加科學化。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學習資源正在不斷多樣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豐富自己的授課內容和形式,使小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比如在講解“千克與克”的時候,教師可以搞一個課前小調查,看看誰和大人一起買過菜,知不知道一千克或者一克是多重等。由于個人生活環(huán)境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小學生對于“千克與克”的理解會存在差異。教師利用課前的有效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可以使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照顧。另外,教師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利用課堂中學生新的生成知識點進行點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始的階段,可以利用有效的課堂導入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三、加強教學調整,巧用學生學習起點
學生的學習起點對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工作有著重要影響。只有學生的學習起點與教師的教學設計相匹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課前要多多收集相關資料,根據學情對教學設計不斷進行調整,使學生現有的學習資源與學習能力得到利用。這樣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才能使不同的學生接受教師所傳達的教學信息。
比如在學習“位置和方向”的時候,教師一般會直接進行位置與方向相關知識的陳述,想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對位置與方向的定義有所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可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水平,無法與學生的學習基礎相銜接。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起點進行考慮,了解學生期待中的教學內容。一般來講,“位置與方向”相關內容的講解會涉及位置和方向的定義、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課堂練習三個部分。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應用實例的發(fā)現,然后進行課堂練習,最后進行位置和方向定義的總結。這樣的教學程序會使學生理解數學的意義,在有需求的前提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學習效果自然是不錯的??墒侨绻麑W生的學習能力不足,教師則要增大位置和方向定義的講解比例,先加強課堂練習,之后再進行應用實例的分析。不同的課堂程序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角度的啟發(fā),相機利用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背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具有直接影響。加強對學生學習起點的了解與利用,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順利。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性的引導作用,要學會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地組合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為目的,不斷探索規(guī)律、總結方法,使數學教學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