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4-12-09 05:23:11胡秋靈淦勤鄒勇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年32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胡秋靈++++++淦勤++++++鄒勇

      [摘要] 目的 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方法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評定兩組臨床療效。 結(jié)果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臨床療效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

      [關鍵詞] 局部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b)-0020-03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是發(fā)生于十二指腸乳頭區(qū)域部分的腫瘤,發(fā)病率約為原發(fā)十二指腸惡性腫瘤的60%,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0.4%,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好發(fā)于40~60歲,5年生存率<20%[1-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使不同人群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一般情況良好,身體可耐受手術;②經(jīng)影像學檢查評估存在行局部切除術手術指征;③術后經(jīng)病理證實診斷[3]。排除標準:①腫瘤情況不允許行局部切除術;②術后病理診斷非十二指腸乳頭腫瘤;③術后隨訪失敗。所有入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32~74歲,平均(56.1±11.4)歲;病程6 d~2年,平均(0.8±0.5)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黃疸、上腹不適、寒戰(zhàn)發(fā)熱及消化道出血,體征包括上腹壓痛、皮膚黃染、膽囊壓痛、體溫升高等。

      1.2 方法

      術前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腫瘤直徑等。手術均采取局部腫瘤切除術,術前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結(jié)構(gòu)及腫瘤大小,作Kocher切口,游離十二指腸,切開膽總管,金屬探頭置于乳頭開口,在十二指腸腸壁作斜行切口,暴露乳頭腫瘤,乳頭開口處經(jīng)腫瘤向上切開,范圍達正常組織2 cm,露出探頭,以縫線縫合膽總管與十二指腸,沿腫瘤邊緣環(huán)形切除,縫合切口,將膽總管與胰管作“V”型成型重建,膽總管開口處放置T管,胰管內(nèi)放置引流。逐層縫合切口,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隨訪結(jié)果分析

      本組40例患者均無圍術期死亡病例,隨訪時間均為5年。中位生存時間為18個月,1、3年生存率分別為67.5%、27.5%;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者17例,包括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胰瘺6例、潰瘍出血1例、其他3例,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好轉(zhuǎn)。

      2.2 影響因素分析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早期可無明顯癥狀,可表現(xiàn)為進行性黃疸加重。臨床上對于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多采取局部切除術,效果顯著[4-7]。不同病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以往多認為高齡是限制手術進行的主要因素,但有研究顯示,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9]。本研究顯示,生存時間與患者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認為,腫瘤分化程度對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預后影響較大,分化程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較高[10-12]。此外,腫瘤直徑大小直接影響腫瘤的浸潤程度,隨著腫瘤的生長,通過淋巴、血液系統(tǒng)轉(zhuǎn)移到其他組織,影響患者預后。對于伴有周圍組織浸潤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應保證切除范圍足夠大,從而減少術后復發(fā),提高生存質(zhì)量。局部切除術適用于乳頭頭部的、包括膽總管及胰管末端的T1N0M0腫瘤,要求病變較局限,直徑<2 cm,且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對于高齡、高危及難以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尤為適用。

      綜上所述,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均可影響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后患者的療效,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倪文凱.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臨床特征及手術并發(fā)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3,34(12):1769-1770.

      [2] 歐陽才國,黃曉強.十二指腸乳頭癌局部切除術后18例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12):734-736.

      [3] 沈曦溫.局部切除術在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22(6):817-819.

      [4] 徐世波,胡元國,王成,等.167例胰十二指腸切除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5):336-339.

      [5] 黃錦山,李建平,巢琳.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9,13(5):391-395.

      [6] 李淑艷.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6):777.

      [7] 許圣獻,曾禮成,范西紅,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近期死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肝膽外科雜志,2000,8(5):377-378.

      [8] 竇麗娟.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2):211-212.

      [9] 宋振川.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腫瘤24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學院學報,1993,14(3):168-169.

      [10] 王婧,高繼東,邵永孚.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30-32.

      [11] 李德旭,王揚,金俊碩,等.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臨床療效觀察與應用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8):1317-1319.

      [12] 周兵,劉斌,汪正偉,等.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腺瘤的手術方式[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26):2739-2742.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方法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評定兩組臨床療效。 結(jié)果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臨床療效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

      [關鍵詞] 局部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b)-0020-03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是發(fā)生于十二指腸乳頭區(qū)域部分的腫瘤,發(fā)病率約為原發(fā)十二指腸惡性腫瘤的60%,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0.4%,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好發(fā)于40~60歲,5年生存率<20%[1-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使不同人群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一般情況良好,身體可耐受手術;②經(jīng)影像學檢查評估存在行局部切除術手術指征;③術后經(jīng)病理證實診斷[3]。排除標準:①腫瘤情況不允許行局部切除術;②術后病理診斷非十二指腸乳頭腫瘤;③術后隨訪失敗。所有入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32~74歲,平均(56.1±11.4)歲;病程6 d~2年,平均(0.8±0.5)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黃疸、上腹不適、寒戰(zhàn)發(fā)熱及消化道出血,體征包括上腹壓痛、皮膚黃染、膽囊壓痛、體溫升高等。

      1.2 方法

      術前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腫瘤直徑等。手術均采取局部腫瘤切除術,術前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結(jié)構(gòu)及腫瘤大小,作Kocher切口,游離十二指腸,切開膽總管,金屬探頭置于乳頭開口,在十二指腸腸壁作斜行切口,暴露乳頭腫瘤,乳頭開口處經(jīng)腫瘤向上切開,范圍達正常組織2 cm,露出探頭,以縫線縫合膽總管與十二指腸,沿腫瘤邊緣環(huán)形切除,縫合切口,將膽總管與胰管作“V”型成型重建,膽總管開口處放置T管,胰管內(nèi)放置引流。逐層縫合切口,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隨訪結(jié)果分析

      本組40例患者均無圍術期死亡病例,隨訪時間均為5年。中位生存時間為18個月,1、3年生存率分別為67.5%、27.5%;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者17例,包括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胰瘺6例、潰瘍出血1例、其他3例,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好轉(zhuǎn)。

      2.2 影響因素分析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早期可無明顯癥狀,可表現(xiàn)為進行性黃疸加重。臨床上對于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多采取局部切除術,效果顯著[4-7]。不同病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以往多認為高齡是限制手術進行的主要因素,但有研究顯示,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9]。本研究顯示,生存時間與患者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認為,腫瘤分化程度對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預后影響較大,分化程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較高[10-12]。此外,腫瘤直徑大小直接影響腫瘤的浸潤程度,隨著腫瘤的生長,通過淋巴、血液系統(tǒng)轉(zhuǎn)移到其他組織,影響患者預后。對于伴有周圍組織浸潤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應保證切除范圍足夠大,從而減少術后復發(fā),提高生存質(zhì)量。局部切除術適用于乳頭頭部的、包括膽總管及胰管末端的T1N0M0腫瘤,要求病變較局限,直徑<2 cm,且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對于高齡、高危及難以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尤為適用。

      綜上所述,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均可影響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后患者的療效,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倪文凱.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臨床特征及手術并發(fā)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3,34(12):1769-1770.

      [2] 歐陽才國,黃曉強.十二指腸乳頭癌局部切除術后18例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12):734-736.

      [3] 沈曦溫.局部切除術在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22(6):817-819.

      [4] 徐世波,胡元國,王成,等.167例胰十二指腸切除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5):336-339.

      [5] 黃錦山,李建平,巢琳.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9,13(5):391-395.

      [6] 李淑艷.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6):777.

      [7] 許圣獻,曾禮成,范西紅,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近期死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肝膽外科雜志,2000,8(5):377-378.

      [8] 竇麗娟.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2):211-212.

      [9] 宋振川.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腫瘤24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學院學報,1993,14(3):168-169.

      [10] 王婧,高繼東,邵永孚.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30-32.

      [11] 李德旭,王揚,金俊碩,等.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臨床療效觀察與應用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8):1317-1319.

      [12] 周兵,劉斌,汪正偉,等.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腺瘤的手術方式[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26):2739-2742.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摘要] 目的 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方法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評定兩組臨床療效。 結(jié)果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臨床療效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關,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

      [關鍵詞] 局部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1(b)-0020-03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是發(fā)生于十二指腸乳頭區(qū)域部分的腫瘤,發(fā)病率約為原發(fā)十二指腸惡性腫瘤的60%,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0.4%,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好發(fā)于40~60歲,5年生存率<20%[1-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使不同人群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局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一般情況良好,身體可耐受手術;②經(jīng)影像學檢查評估存在行局部切除術手術指征;③術后經(jīng)病理證實診斷[3]。排除標準:①腫瘤情況不允許行局部切除術;②術后病理診斷非十二指腸乳頭腫瘤;③術后隨訪失敗。所有入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32~74歲,平均(56.1±11.4)歲;病程6 d~2年,平均(0.8±0.5)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黃疸、上腹不適、寒戰(zhàn)發(fā)熱及消化道出血,體征包括上腹壓痛、皮膚黃染、膽囊壓痛、體溫升高等。

      1.2 方法

      術前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腫瘤直徑等。手術均采取局部腫瘤切除術,術前全面探查患者腹腔結(jié)構(gòu)及腫瘤大小,作Kocher切口,游離十二指腸,切開膽總管,金屬探頭置于乳頭開口,在十二指腸腸壁作斜行切口,暴露乳頭腫瘤,乳頭開口處經(jīng)腫瘤向上切開,范圍達正常組織2 cm,露出探頭,以縫線縫合膽總管與十二指腸,沿腫瘤邊緣環(huán)形切除,縫合切口,將膽總管與胰管作“V”型成型重建,膽總管開口處放置T管,胰管內(nèi)放置引流。逐層縫合切口,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隨訪結(jié)果分析

      本組40例患者均無圍術期死亡病例,隨訪時間均為5年。中位生存時間為18個月,1、3年生存率分別為67.5%、27.5%;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者17例,包括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胰瘺6例、潰瘍出血1例、其他3例,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好轉(zhuǎn)。

      2.2 影響因素分析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采用局部切除術治療后生存時間與患者年齡、性別、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早期可無明顯癥狀,可表現(xiàn)為進行性黃疸加重。臨床上對于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多采取局部切除術,效果顯著[4-7]。不同病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生存率存在很大差異。以往多認為高齡是限制手術進行的主要因素,但有研究顯示,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9]。本研究顯示,生存時間與患者術前膽紅素水平、術前CA19-9水平及術后有無并發(fā)癥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認為,腫瘤分化程度對十二指腸乳頭腫瘤的預后影響較大,分化程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較高[10-12]。此外,腫瘤直徑大小直接影響腫瘤的浸潤程度,隨著腫瘤的生長,通過淋巴、血液系統(tǒng)轉(zhuǎn)移到其他組織,影響患者預后。對于伴有周圍組織浸潤的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患者應保證切除范圍足夠大,從而減少術后復發(fā),提高生存質(zhì)量。局部切除術適用于乳頭頭部的、包括膽總管及胰管末端的T1N0M0腫瘤,要求病變較局限,直徑<2 cm,且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對于高齡、高危及難以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尤為適用。

      綜上所述,術后化療、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直徑大小、有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是否侵犯胰腺及是否合并十二指腸腸壁浸潤均可影響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后患者的療效,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倪文凱.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臨床特征及手術并發(fā)癥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3,34(12):1769-1770.

      [2] 歐陽才國,黃曉強.十二指腸乳頭癌局部切除術后18例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12):734-736.

      [3] 沈曦溫.局部切除術在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22(6):817-819.

      [4] 徐世波,胡元國,王成,等.167例胰十二指腸切除的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5):336-339.

      [5] 黃錦山,李建平,巢琳.十二指腸乳頭腫瘤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9,13(5):391-395.

      [6] 李淑艷.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6):777.

      [7] 許圣獻,曾禮成,范西紅,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近期死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肝膽外科雜志,2000,8(5):377-378.

      [8] 竇麗娟.胰十二指腸腫瘤圍手術期觀察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2):211-212.

      [9] 宋振川.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腫瘤24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學院學報,1993,14(3):168-169.

      [10] 王婧,高繼東,邵永孚.原發(fā)性十二指腸癌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30-32.

      [11] 李德旭,王揚,金俊碩,等.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局部切除術臨床療效觀察與應用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8):1317-1319.

      [12] 周兵,劉斌,汪正偉,等.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腺瘤的手術方式[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26):2739-2742.

      (收稿日期:2014-09-03 本文編輯:李亞聰)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chǎn)經(jīng)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yī)保政策對醫(y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nóng)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qū)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fā)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huán)衛(wèi)工人生存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性服務業(yè)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普安县| 横山县| 泾源县| 崇信县| 平湖市| 衡东县| 遵义县| 黑山县| 长海县| 洛宁县| 金阳县| 太保市| 太仓市| 河南省| 岳阳市| 广元市| 师宗县| 阳西县| 大冶市| 焦作市| 延津县| 鄱阳县| 额济纳旗| 吉木萨尔县| 绥芬河市| 卓尼县| 新竹县| 冀州市| 乌拉特中旗| 凉城县| 齐齐哈尔市| 涿鹿县| 扬州市| 饶河县| 奉新县| 明溪县| 慈利县| 德州市| 长泰县| 内丘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