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有琪
〔關鍵詞〕 智障學生;朗讀能力;興趣;理解;情境;反饋
〔中圖分類號〕 G7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1—0096—01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闭Z文教學應以“讀”占鰲頭。智障學生雖然和正常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語言發(fā)展遲緩、詞匯貧乏、語法簡單、表達不清等語言和言語發(fā)展的缺陷,但朗讀也是智障學生學習的一項基本活動。筆者認為,指導智障學生的朗讀,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一、重視聽讀,激發(fā)興趣
智障學生的智商普遍較低,感覺遲鈍,難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更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因此,要使智障學生對即將感知的對象充滿強烈的閱讀興趣,就要注重在與課文“初次見面”時調動起學生的情感,特別是在學習自然景物、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寓言等類型的課文前,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示范朗讀,發(fā)揮無形的情感效應。如,在教學《四季》一課時,筆者帶領學生通過視頻欣賞一年四季的美景,范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四季的優(yōu)美,激起學生要一讀為快的欲望。同時,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音頻文件,讓學生反復聽讀,激起學生聽覺器官的參與,使學生全面感知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fā)理解,正確朗讀
初讀是感知課文的第一階段。教師可以在初讀時通過自讀、默讀、輕讀、對讀、小組讀、指名讀和齊讀等形式,要求智障學生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顛倒字句、讀音響亮、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對于智商不同、語言發(fā)展不同的學生,初讀的要求也不同。重度智障的學生重點是認讀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能較正確、通順地跟著教師朗讀課文;中度智障的學生重點是初步懂得課文的主要內容,邊讀邊理解。在初讀時,教師可以從了解課文整體內容入手,設計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邊讀邊思考。通過有目的的讀,讓學生初步讀懂課文,改變“滿堂灌”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創(chuàng)設情境,多樣朗讀
1.配樂朗讀。根據(jù)朗讀的內容播放相應的音樂,幫助學生更好地朗讀。如,在教學《家鄉(xiāng)好地方》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朗讀好描寫家鄉(xiāng)美景的兩段課文,筆者配上用笛子吹出的音樂。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學生爭先恐后地進行朗讀,不僅讀出了感情,而且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2.添加配音。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制作課件或準備好課文所需的音頻。教師在指導朗讀課文后,關掉課件或音頻,只出現(xiàn)畫面,讓學生給畫面配音。這不僅能引導學生讀出課文所抒之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角色表演。角色表演可以利用布袋木偶進行表演,也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角色扮演。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筆者制作了狐貍、烏鴉兩個頭飾,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爭著扮演角色,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表現(xiàn)欲十分強烈,都能讀得有聲有色。
四、及時反饋,及時強化
智障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很大,語言障礙不同,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還要做到及時反饋、及時強化。及時反饋是指在朗讀過程中,讓智障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朗讀情況,懂得怎樣讀對,怎樣讀不對,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自我校正。及時強化是指在朗讀過程中,當學生有進步時,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有信心繼續(xù)讀下去。教師要特別給發(fā)音困難的學生多示范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朗讀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總之,朗讀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經(jīng)常進行朗讀訓練,能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是一種扎扎實實學習語文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智障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彌補缺陷,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