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三中學,264308)
各抒己見:點擊本刊文章 議論課改熱點
運用專業(yè)術語 形成正確動作概念—水平四“三大步上籃”教學有感
郭志勇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三中學,264308)
筆者在多年的初中籃球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比賽中對“走步”這種違例總是產生困惑,往往給他講了多次,下次還是會再犯。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教師在基本技術教學過程中不注意專業(yè)術語的解釋和運用,而過多地使用習慣用語造成的。顯然這樣的技術教學看起來有效地簡化了動作要領,但往往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學生正確動作概念的形成,一旦動作定型就會導致在運用時出現差錯。
比如在水平四“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沿襲了老教師傳下來的習慣用語“三大步上籃”,并且教師還能隨著口令“一、二、三”,很有節(jié)奏地給學生做出漂亮的示范動作,學生也能很快地模仿完成動作。時間長了,在學生頭腦中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動作概念:籃球場上最多可以跑三步,行進間傳球和行進間投籃就是跑三步的傳球、投籃。實際上在教材上從來沒有“三大步上籃”這樣的動作表述。教材中對行進間傳接球和投籃是這樣解釋的:必須做到中樞腳離地并且又未落地前球要出手。而許多教師憑著經驗將這一動作要領分成三部分來進行教學,給學生形成了一種錯誤動作概念。其實對“走步”這種現象,運用專業(yè)術語來表達,學生就會形成正確動作概念。比如對籃球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的教學。首先要給學生講明什么是“中樞腳”?“中樞腳”什么時間不能動?接球時可以提起“中樞腳”傳球或投籃,但必須是“中樞腳”落地前球要出手。這個說明白了,接下來的教學就可將過程分為三個節(jié)奏(以右手投籃為例):第一個節(jié)奏右腳落地手接球,這時右腳就是中樞腳;第二個節(jié)奏左腳向前落地(這兩個節(jié)奏的慢動作分解其實就是一個跨步急停);然后第三個節(jié)奏提起右腳(中樞腳),身體向前上方躍起,將球投向籃圈,也就是常說的提起中樞腳投籃。通過這樣的分解教學,能夠使學生明白籃球技術教學術語和規(guī)則,慢慢會在頭腦中形成“中樞腳”的印象,這也是籃球行進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兩點解決了,學生就會形成正確動作概念,能夠熟練掌握籃球基本技術,并且能熟練運用,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山東郭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