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強化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2015-01-17 02:18:01姜堯陳銀
      學理論·上 2015年3期
      關鍵詞:資助工作德育教育大學生

      姜堯 陳銀

      摘 要:國家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的發(fā)展,使寒門學子“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越來越多。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貧困大學生的“上學難”問題,“獎、助、貸、補、減、免”一系列資助工作迅速展開,貧困大學生就學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但筆者發(fā)現(xiàn),我們往往只是單方面強調(diào)大學生資助工作的物質(zhì)幫助,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很大一部分受助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資助名額“爭搶”,造成同學關系緊張;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懂得感恩、奉獻,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畢業(yè)生,推遲、逃避對助學貸款的還款。因此本文嘗試從資助工作方面的德育入手,以德育教育推動大學生資助工作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工作;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7-0232-02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希望工程”遍地開花,對農(nóng)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減免學雜費,并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等政策,使基礎教育得到順利的普及開展。但對高等教育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面上偏窄、資助金額偏低。隨著越來越多的貧困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這種“僧多粥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大學時期是學生生理、心理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在接受資助政策完成學業(yè)的同時,認為“貧困=資助”,單純認為貧困可以拿到好處,相互之間“比貧、比慘”等不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學校在資助的過程中,過多依賴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沒有篩選真實性;在資助的過程中,過多相信學生組織的民主測評結(jié)果,沒有反思學生相互隱形拉票的虛假性。這一系列的結(jié)果造成了:國家資助資金的部分沒有用到實處;學生拿到助學金只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沒有從精神層次上得到滿足和提升。這一些問題都警示我們應該加強大學生資助過程中的德育教育,從德育出發(fā)培養(yǎng)有知識、有素養(yǎng)的新時代大學生。

      一、強化大學生資助工作德育教育的重大意義

      第一,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各行各業(y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通過資助工作的德育教育,讓受到資助的學生明白,是黨和國家的關懷和各行各業(yè)對他們的幫扶才有他們美好的現(xiàn)在。飲水需思源,把資助工作的德育教育貫穿到身心成熟的大學生資助工作中,才能不斷激發(fā)社會正能量,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第二,有利于培養(yǎng)奉獻精神。貧困大學生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無疑會成為未來社會的精英。貧困大學生的多數(shù)又主要來源于“老少邊窮”地區(qū)。強化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可以讓愛心不斷涌現(xiàn)、相傳,同時能夠感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奉獻給家鄉(xiāng),有利于落后地區(qū)經(jīng)濟的改善和人才的培養(yǎng)。

      第三,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健全的人格需具備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強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學生直視困難,面對困難。學習、工作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困境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懂得感恩、奉獻、付出的人,是生活的強者,才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高校大學生資助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個人認識不清

      國家獎、助形式的資助,主要是針對有生源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的大學生。新生入學后,學生需持有民政部門蓋章的貧困證明并填寫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申請表,獲得貧困認定等級,方可參加與國家資助政策相關的獎助學金申請、評選。事實上,存在著部分非貧困學生,他們通過老鄉(xiāng)、同學等社會關系,獲知國家無償資助的力度,為了騙取資助,使用隱瞞、謊報家庭情況等方式取得學校貧困認定。更有甚者,部分學生在面對貧困資助過程中,認為資助是國家的幫扶不拿白不拿,“比慘、比窮”成為一些學生的常態(tài),理所當然地認為“我貧窮我就必須要獎助學金”。相反,落選的同學往往會產(chǎn)生失落、厭學情緒,甚至會誘發(fā)師生、同學間的矛盾。

      導致個人不誠信的另一個原因是:部分同學單純對國家勵志獎學金榮譽的渴望。國家勵志獎學金除了給予較高金額(每年5 000元)獎勵外,還有國家級榮譽證書獎勵,但這些只針對有貧困認定的同學。高校中,不乏一些學習成績好但家庭經(jīng)濟并不貧困的學生,雖然他們對物質(zhì)獎勵并不看重,但非常重視類似國家級的榮譽獎勵。于是,通過弄虛作假的方式隱瞞自身家庭經(jīng)濟情況,爭取國家勵志獎學金。

      (二)學校缺乏專業(yè)的資助管理隊伍,德育教育有待提高

      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強化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規(guī)定:各高校要加強學生資助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按1∶2 500的比例,先行落實,并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各高校陸續(xù)成立學校資助管理中心,但人員配備遠遠不足,落實到各學院無專職老師負責,資助工作往往由學院臨時指派輔導員兼任,輔導員工作繁忙時,則層層下派到學生干部進行日常管理。以開學為例:每年9月份是新生開學季,也是學校每年最忙碌的時期之一。開學涉及:學籍注冊、貧困認定、安全教育、軍訓等等一系列的雜事。學院助學金名單每年9月底之前要提交學校審核,公示后,10月底提交國家資助中心。新生助學金評選要先經(jīng)過貧困認定,公示3—5天后才可以參加助學金評選,助學金評選結(jié)果經(jīng)過3—5天的公示期,方可將最終結(jié)果報學校資助中心。在最忙碌的新生開學季,沒有專人配備資助老師的情況下,貧困認定結(jié)果及助學金人選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紕漏,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沒有被關注到。另一方面,學校在落實資助政策時,傾向物質(zhì)層面的幫扶:“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更多地注重國家資助資金的落實和發(fā)放,精神層面上的關注、教育較少,導致學生缺乏感恩、誠信、回報社會的意識。

      (三)社會缺乏規(guī)范機制

      高校在落實貧困大學生資助之前會根據(jù)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diào)查表》和《貧困證明》進行貧困生的等級認定。鄉(xiāng)鎮(zhèn)級以上民政局或街道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是高校在貧困生認定及等級認定的重要依據(jù),但在現(xiàn)有體制下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可信度較低。通過筆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也能在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資助資金主要是國家、地方、高校聯(lián)合資助,本地民政部門認定蓋章,無作為對其本部門沒有任何利益的影響,認定錯誤也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隨意性較大。國家權力機關的隨意性、無作為,不僅損害了自身的權威性、公正性,給高校認定工作帶來了困難,而且給身心逐漸走向成熟的大學生帶來了負面不誠信的錯誤引導。

      三、強化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一)強化學生資助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校在相繼成立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基礎上,應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強對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配備和培訓力度。除了學校層面有專門的資助工作人員外,更應強化對學院的資助工作人員的配備。同時應把握好資助的源頭:貧困認定工作。新生開學時,配備專人老師,對新生的貧困等級進行認定,經(jīng)過同學互評、年級初評、老師核實、學院審核的方式層層把關,建立明確的“退出進入”機制——對家庭情況好轉(zhuǎn)的學生采用幫扶的“退出”機制、對因家庭變故等原因致貧的采取“進入”機制、對弄虛作假的學生給予懲罰機制,讓誠信、正直等正能量的形象在老師身上得到展現(xiàn)和弘揚,在無形中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建立健全貧困等級認定及獎助學金評選機制

      各高校針對貧困大學生建立標準化的貧困等級認定及獎助學金評選機制,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各項考察指標進行量化,并下發(fā)至學院,各年級針對各專業(yè)學生的生源地、民族、家庭狀況等建立健全符合實際情況的認定、評選機制和辦法,切實執(zhí)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讓每一筆資助都發(fā)放給真正需要的學生。

      (三)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

      大學教師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教書育人。資助工作除了幫扶、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物質(zhì)困難外,更應注重在資助幫扶中的德育教育。學校資助管理中心每年應開展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人物的評選,樹立典型人物;開展征文比賽、圖片展等形式的“感恩、誠信”教育,樹立學生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回報社會的良好道德情操;通過學院層面讓每個年級積極開展“誠信”“感恩”“自強”“勵志”等形式的宣講活動,真正把德育教育貫穿到資助工作的全過程。

      (四)建立大學生資助誠信檔案

      在資助育人的基礎上,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建立大學生資助誠信檔案,并直接納入大學期間獎助學金考評標準。對于那些為了騙取資助,使用隱瞞、謊報家庭情況等方式取得學校貧困認定,獲取資助金的同學,一經(jīng)核實,取消其參評資格,沒收資助款,并將其欺騙行為計入誠信檔案,并重點給予其品德、誠信、勵志教育。

      (五)規(guī)范民政部門的貧困認定工作

      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認定》作為國家對學生資助的重要依據(jù),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要求民政部門在認定貧困大學生時,嚴格按照認定程序,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認定。對不經(jīng)核實就亂開具證明的地區(qū)部門,給予相應的法律、制度處罰,對相關責任人應追究其責任。真正把貧困認定工作從源頭上肅清,使國家公權力的公正性得到彰顯,把德育教育的隱形效益發(fā)揮出來,弘揚社會誠信之風。

      參考文獻:

      [1]孫傳新,陳鋒,楊洋,佟曉輝.試論生活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影響——以生活德育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2(10).

      [2]姚臻.大學生資助工作視域下育人體系構建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2).

      [3]王永林,王哲.大學生資助體系:高校隱性德育資源中的重要一環(huán)[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4]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Z].國發(fā)[2007]13號.

      [5]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Z].教財發(fā)〔2007〕8號.

      收稿日期:2014-12-31

      作者簡介:姜堯(1985-),男,山東臨沂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陳銀(1989-),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財務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資助工作德育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全員育人模式下的困難生資助工作
      東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01:49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的探討
      新建本科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實踐與分析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48:23
      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模式探索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59:02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性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2:53
      盐池县| 南部县| 玛曲县| 海城市| 西畴县| 肇源县| 木兰县| 阳春市| 江都市| 上蔡县| 北流市| 抚松县| 永济市| 论坛| 高雄县| 平遥县| 乌苏市| 建昌县| 商河县| 金山区| 岫岩| 霞浦县| 卢龙县| 甘孜县| 赤峰市| 莱西市| 龙陵县| 彭州市| 永和县| 门头沟区| 湾仔区| 荆州市| 清苑县| 乌恰县| 大田县| 新兴县| 赤城县| 台山市| 灵台县| 漾濞|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