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論證券錯誤交易撤銷的原理及其邊界
吳曉波
對證券市場發(fā)生的錯誤交易,現(xiàn)行法律并無系統(tǒng)協(xié)調的規(guī)定。錯誤交易撤銷制度的理論基礎在于,錯誤交易主體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導致交易合同的可撤銷,而交易合同的形成與交易執(zhí)行緊密聯(lián)系,又最終會影響交易結果的效力。另一方面,基于證券交易的特殊性,錯誤交易的撤銷制度與民法上一般的撤銷制度需區(qū)別開來。在構建錯誤交易撤銷制度,維護交易公平的同時,應當考慮到交易穩(wěn)定性提出的要求,明確錯誤交易的認定標準,保證透明的撤銷程序成為必要。
證券法;錯誤交易;撤銷;公平性;穩(wěn)定性
諸如“光大烏龍指”“虹橋機場轉債”等發(fā)生在證券交易市場中的錯誤交易事件對市場的交易安全和公平的破壞力不可小覷。在“光大烏龍指”事件中,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套利策略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導致訂單生成系統(tǒng)存在缺陷,使得系統(tǒng)重復下單,短暫的幾分鐘內上證綜指大幅上漲。事后上海證券交易所認為,雖然光大證券在極短時間內報送了大量訂單,但由于每一筆訂單都符合交易規(guī)則的規(guī)定,故這次光大證券的交易情況并不符合取消交易的標準。而不久前發(fā)生的美國證券市場的“高盛期權烏龍事件”也是由于高盛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程序錯誤,導致其發(fā)送了大量錯誤報價的期權訂單,事后的處理結果是由交易所撤銷明顯的錯誤交易。[1]事件的性質相似,但處理結果卻截然不同。
有學者直指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應對錯誤交易的規(guī)定不足,并對相關條款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提出了補充完善相關法律的建議。[2]法律法規(guī)沒有應對錯誤交易的系統(tǒng)合理的規(guī)定,類似的事件結果卻不同,不禁令人生疑:在發(fā)生錯誤交易的情況下,是否應當將該錯誤交易撤銷,以保證證券交易的公平?另一方面,撤銷錯誤交易有破壞交易穩(wěn)定性的風險,若撤銷錯誤交易又應當如何來保證市場交易的穩(wěn)定性呢?
1.錯誤交易、交易異常和異常交易
我國法律法規(guī)及交易所規(guī)則沒有明確規(guī)定錯誤交易,而是有關于“異常交易”“交易異?!钡囊?guī)定。筆者認為,錯誤交易并不等同于交易異常,更不同于異常交易。以上交所為例,《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第6章規(guī)定了對交易行為的監(jiān)督,其采用“異常交易行為”的概念,指諸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交易違法行為。即“異常交易”包含了違法的因素。另外,該規(guī)則第7章規(guī)定了對交易異常情況的處理,第7.1條規(guī)定:“發(fā)生下列交易異常情況之一,導致部分或全部交易不能進行的,本所可以決定技術性停牌或臨時停市:(1)不可抗力;(2)意外事件;(3)技術故障;(4)本所認定的其他異常情況?!彼?,交易規(guī)則所指的“交易異?!碧刂缚赡軙е陆灰谉o法進行的客觀情況,其中包含了“交易不能進行”的特征,突出的是其客觀性。
“錯誤交易”概念從實踐來看,除了前文提到的“光大烏龍指”事件、高盛期權烏龍事件等,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當天向其轉匯3億歐元,也是錯誤交易的典型案例。交易市場中出現(xiàn)的錯誤交易是由人為或者交易系統(tǒng)的錯誤導致本不會形成的交易而被執(zhí)行。關于“錯誤交易”的具體定義,可參見國際證監(jiān)會組織《錯誤交易政策研究報告》中的定義:“因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或交易系統(tǒng)的故障而導致被錯誤執(zhí)行的交易?!盵3]從這一定義來看,錯誤交易的形成有人為和系統(tǒng)故障兩方面原因,這和實踐中出現(xiàn)的錯誤交易原因是吻合的。
所以,錯誤交易、異常交易以及交易異常是不同的三個概念。錯誤交易和交易異常指的是交易情況,而異常交易則在實證法上特指異常交易行為。但在學者對于錯誤交易和交易異常的研究中,通常將錯誤交易包含在交易異常中,將其看作是交易異常中一種較為特殊的情況。[4]27-28筆者以為,將錯誤交易包含在交易異常中未嘗不可,但作為一種特殊情況,必須明晰其內涵、處延和認定事件,保證在實踐中不至于混淆。
2.意思表示瑕疵與錯誤交易的形成
(1)證券交易合同的特殊性
證券交易關系即是合同關系,但因證券交易市場主體、交易方式以及市場本身的一些特性,證券交易關系并不是簡單的合同關系。
首先,證券交易市場中的交易涉及三方主體。一般情況下,證券交易發(fā)生在投資者之間,核心的買賣合同發(fā)生在單個的投資者之間;投資者之間買賣關系的發(fā)生需要依托證券公司,投資者與證券公司之間是一種委托關系;所有的證券交易均發(fā)生在證券交易所內,交易所與券商之間是一種服務提供者和客戶的關系,券商租用交易所的場地并交納費用,二者形成合同關系,一方是服務提供者,另一方是服務消費者;投資者向交易所交納股票賬戶開戶費、過戶費等費用而得以買賣股票,二者也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合同關系。[5]另一方面,交易所又不是一個純粹的民事主體,“是政府創(chuàng)設,政府管理之下的一個承擔證券市場組織、運營職能的公權力機構。”[1]交易所與其他交易主體之間還存在著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所以,證券交易市場主體相互之間存在著多重合同關系以及行政監(jiān)管關系。
其次,證券交易市場中的交易通過連續(xù)競價的方式實現(xiàn),投資者向證券公司發(fā)出買入和賣出的指令,交易所按照買入和賣出的價格以及時間先后進行排序集中競價。交易過程中,投資者對于交易對方并不知曉,因此,在集中交易的機制下,證券交易的過程十分短暫和迅速,往往在分秒之間即可生成巨額的交易量。證券交易的法律行為性質在于,投資者有進行買入或者賣出的效果意思,發(fā)出買賣指令即是將該效果意思對外進行表示的表示行為,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對于自己的投資行為是有意識的,即其具有表示意思。
除此之外,證券交易市場主體的意思表示也受到限制。證券買賣意思表示的方式、數(shù)量等受到交易所規(guī)則的限制。交易所對申報數(shù)量以及漲跌幅的限制性規(guī)定使得證券交易的合同關系區(qū)別于一般的合同關系,交易主體并不能沒有限制地進行意思表示,這一方面說明了證券交易市場中合同關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交易所公權力機構的性質?;谧C券交易的合同本質及其特殊性質,證券錯誤交易的形成往往表現(xiàn)為合同的效力存在瑕疵,與交易主體的意思表示存在緊密聯(lián)系。
(2)意思表示瑕疵與錯誤交易的形成
在實踐中,“錯誤交易”的案例均以前文的定義為類,但不同錯誤交易的事件也有各自的特征。主要包括:一部分是交易主體的效果意思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表示錯誤。以2005年發(fā)生的“瑞穗證券”事件為例,該錯誤交易的發(fā)生是由于瑞穗證券員工將“61萬日元賣出1股J-COM”的交易指令錯誤輸入為“1 日元賣出61萬股J-COM”。雖然計算機發(fā)出了警示,但該員工對此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仍然執(zhí)行了指令。該錯誤指令的執(zhí)行,導致J-COM股價狂跌不止。[6]此案例中錯誤交易結果的形成緣于交易員輸入指令的錯誤,“1 日元賣出61萬股J-COM”執(zhí)行結果以及“J-COM股價在三分鐘的時間內從每股67. 2萬日元跌至每股57. 2萬日元”的交易結果顯然不是交易主體的效果意思,交易主體的效果意思并不存在錯誤,而是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這種無意的意思與表示之間的分歧構成意思表示的瑕疵。[7]444
一部分錯誤交易的意思表示瑕疵則涉及交易主體意思本身。如2000年的虹橋機場可轉換公司債券案,投資者錯誤地認為該債券價格發(fā)生了變化而進行大量的跟風交易,事實上其價格并未變化。該案例便是因為投資者對債券面值存在誤解而跟風進行交易導致的。在交易實踐中,由于證券交易市場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特性,投資者往往容易受到各類信息的影響,在錯誤交易情況發(fā)生時,投資者受身邊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認識上的誤解,繼而進行錯誤的意思表示。
如果意思表示的客觀含義沒有反映其背后包含的意思表示內容和后果的主觀意圖的話,就構成法律行為上的錯誤。[8]所以,無論是表述上的錯誤,還是意思表示中的意思本身存在錯誤,均構成意思表示的瑕疵。錯誤交易無非是由于交易指令發(fā)出時產生錯誤或者投資者對于交易的價格、數(shù)量等各類要素的認識產生錯誤而導致,所以證券錯誤交易中以意思表示瑕疵為必要條件。
“保護投資者利益、保障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的公平高效透明以及防范市場中可能發(fā)生的系統(tǒng)性風險是證券市場交易監(jiān)管的核心目標,同時證券市場交易規(guī)則的設定也促進了市場對交易指令的公平對待以及對交易價格的形成機制的信賴?!盵9]但錯誤交易并沒有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不符合公平原則,與證券市場交易監(jiān)管目標相違背。
然而,我國《證券法》及相關交易規(guī)則并沒有應對錯誤交易明確的處置措施?!蹲C券法》第114條規(guī)定:“因突發(fā)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采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fā)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證券交易所采取技術性停牌或者決定臨時停市,必須及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痹摋l是針對交易異常情況的處理措施,或者在錯誤交易發(fā)生過程中,交易所可以采取該臨時性措施,阻止錯誤交易進一步擴大,但對于前文談到的已經發(fā)生的有違公平的錯誤交易結果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而國外尤其是英美國家,其在處理錯誤交易時顯得更加成熟,即賦予交易所以錯誤交易撤銷的權力,使得不公平的結果回歸原狀。那么撤銷錯誤交易在我國是否可以適用呢?
1.基于意思表示的瑕疵,證券錯誤交易具有可撤銷性
通常情況下,大陸法系國家對于意思表示存在錯誤的救濟無非是撤銷法律行為,但正如各個國家對于錯誤交易的認定中不是所有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交易都會被認定為錯誤交易一樣,基于對意思自治和信賴利益之間的平衡,也不是所有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行為都可以被撤銷。[7]501
傳統(tǒng)法律行為理論中,就錯誤種類而言,意思表示的內容錯誤、表達錯誤以及傳達錯誤等都可以導致法律行為的撤銷。[7]508-509其中,意思表示的內容錯誤即效果意思本身發(fā)生錯誤,毫無疑問是可撤銷的;而對于表達錯誤,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1條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碑斨胁⒉话磉_錯誤,但是司法實踐中,表達錯誤也是可以撤銷的。[10]對此,前文已在錯誤交易的意思表示錯誤分類中介紹了有關國內外的司法實踐。
因此,以意思表示瑕疵為基礎的錯誤交易合同具有可撤銷的法理支撐。當然,基于對意思自治和信賴利益的平衡,對于錯誤交易的認定不僅需要意思表示瑕疵的存在,更需要從價格偏離程度、交易數(shù)量大小以及交易損失大小等方面進行量的規(guī)定(對此后文將詳細論述)。在此基礎之上,錯誤交易合同才能在完全意義上稱得上是可撤銷的。
2.交易結果受意思表示瑕疵的影響:不適用無因性理論
《證券法》第120條規(guī)定:“按照依法制定的交易規(guī)則進行的交易,不得改變其交易結果。對交易中違規(guī)交易者應負的民事責任不得免除;在違規(guī)交易中所獲利益,依照有關規(guī)定處理?!北M管學者們通過法律解釋方法盡量避免該條“不得改變交易結果”的規(guī)定與證券錯誤交易的撤銷沖突,例如縮小該條的適用范圍而將因意思表示瑕疵而產生的錯誤交易排除在外,[2]從而使得錯誤交易的撤銷仍然具有可能性,但法律解釋的效力始終有限,況且將錯誤交易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并沒有賦予撤銷錯誤交易的法律效力。而從立法者的角度來看,該條明確規(guī)定“交易結果不得改變”是為了保護交易的穩(wěn)定和安全,但其割裂了交易執(zhí)行和交易合同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明確了交易結果的效力并不會受到交易主體意思表示瑕疵的影響,有學者認為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可以給予解釋,但事實并非如此。
需要明確的是,所謂證券交易的獨立性和無因性并非如有的學者所說獨立于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并且不受其影響,[2]其中的無因性也不是指證券交易合同的無因性。[4]59在大陸法系傳統(tǒng)的物權行為理論中,所謂獨立性是指將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區(qū)分開來,也即合同訂立和物權轉移兩個法律行為區(qū)分;所謂無因性是指處分行為不受負擔行為效力的影響,也即如果主體訂立的合同不成立或者效力有瑕疵,處分行為如果已經完成,其效力并不會發(fā)生改變。[10]通說認為,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的無因性是邏輯上的必然,并非價值上的選擇,所以無論在任何交易領域該理論均應該得到適用,也即處分行為效力不受負擔行為影響這一定論并不會因交易領域的改變而改變。[7]129-132據(jù)此,無論交易主體在訂立證券交易合同時存在何種意思表示瑕疵,交易合同效力為何,一旦該錯誤交易得到執(zhí)行,所有權已經轉移,不得更改,也即錯誤交易是不可撤銷的。
但是,無因原則在以下例外情況下不發(fā)生效力: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因為同樣一個原因而無效;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在時間上重合并且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時;當事人有特別約定時。[11]前文的論述表明,證券交易區(qū)別于一般的合同訂立和履行,其是通過連續(xù)競價集中交易的方式實現(xiàn),通過此種方式實現(xiàn)巨量的證券交易,通常情況下,在很短時間內,交易指令的發(fā)出交易即會被執(zhí)行,交易合同的訂立與執(zhí)行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內發(fā)生的。另外,錯誤交易主體上的意思表示瑕疵是自交易合同訂立開始持續(xù)到交易被執(zhí)行的,倘若交易主體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思表示有瑕疵,在交易被執(zhí)行前,可以撤銷自己的交易?!渡虾WC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第3.4.6條就規(guī)定:“申報指令按本所規(guī)定的格式傳送。本所認為必要時,可以調整申報的內容及方式?!?《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jiān)控細則》第6條規(guī)定:“投資者可以在盤中臨時停牌期間撤銷未成交的申報?!彼?,基于證券交易合同訂立的快速高效性,有必要排除證券交易中對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的適用。
3.錯誤交易撤銷的實踐價值
如前所述,“證券交易制度的目標在于提供健全的交易設施,保證證券價格公平、有效地形成?!盵12]錯誤交易的撤銷制度所帶來的效應與該目的相符。首先,錯誤的交易信息并非投資者的真實意思,無法反映真正的市場供求關系,撤銷錯誤交易能夠使交易市場回歸到真實的市場價格,反映真實有效的市場交易信息,保障交易所的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的實現(xiàn),最終為證券市場透明公正的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提供保障。其次,撤銷錯誤交易可以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撤銷錯誤交易可以糾正錯誤的交易信息,可以避免投資者盲目跟風。最后,撤銷錯誤交易最終目的是維護交易市場的正常運行。
4.錯誤交易撤銷的特殊性
證券交易的合同關系有其特殊性,反映到證券錯誤交易的撤銷時,也有別于傳統(tǒng)民法上的撤銷制度。
首先,傳統(tǒng)撤銷制度在于平衡合同雙方的利益,而證券交易涉及三方交易主體,且交易與交易之間聯(lián)系非常緊密,整個市場的緊密度非其他交易市場所能比,因此,錯誤交易撤銷制度應當以維護整個市場的利益為目的;其次,傳統(tǒng)撤銷制度中存在撤銷情形時,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法律行為的撤銷。前文提到交易所雖然是證券交易主體之一,但其并非一個純粹的民事主體,證券錯誤交易撤銷是由當事人向交易所提出或者交易所依照職權主動撤銷,交易所對錯誤交易的撤銷具有最終決定權。由于證券錯誤交易的撤銷與否最終是由交易所決定的,因此,其撤銷權帶有行政色彩,有學者甚至直接將其看作是一種“行政權”,[13]而傳統(tǒng)的撤銷權則是一種民事上的形成權。最后,基于證券交易迅速短暫的特性,證券錯誤交易撤銷的反映時間也應當比普通的撤銷制度短很多。
另一方面,由于證券交易快速集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其對交易的穩(wěn)定性要求比一般的交易要高,而撤銷錯誤交易存在破壞交易穩(wěn)定性的危險,因此撤銷錯誤交易應當以更加嚴格的標準來平衡交易穩(wěn)定性與公平性之間的沖突。
如前所述,《證券法》第120條過于絕對的規(guī)定基本上否認了錯誤交易的撤銷,但其本身又未提出解決錯誤交易問題的合理有效的制度措施;而《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第3.6.5條)《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第3.5.4條)等下位法卻又規(guī)定對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交易系統(tǒng)非法侵入等原因造成的錯誤交易,交易所可以采取適當措施認定其無效。這就造成上下位法之間的嚴重沖突。而從錯誤交易的性質出發(fā),撤銷錯誤交易有其理論和價值基礎,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行法律做相關的梳理和完善以符合實踐需求。另外,在構建錯誤交易撤銷制度的同時,還需要兼顧其證券錯誤交易的特殊性,其邊界在于保證證券交易的公平、穩(wěn)定。
1.維護交易公平:給錯誤交易撤銷以空間
目前市場內,錯誤交易頻發(fā),明確錯誤交易的撤銷制度有利于挽回交易各方的損失。對于證券發(fā)行方來說,其在證券錯誤交易中往往承受的損失最大,對其實體經營會造成不小的損害;對于投資者來說,雖然短期內可能獲利,但事實上證券交易市場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某一股票或債券的劇烈波動都可能引起整個市場的不良反應,如此并不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wěn)定的預期,不利于其長遠的投資。明確錯誤交易撤銷的效力,可以消除不公平交易的結果,恢復交易以前的狀態(tài),平衡交易各方的利益。
2.兼顧穩(wěn)定:嚴格控制撤銷的準入條件和程序
(1)事前的控制:錯誤交易認定的標準應當客觀化
并非所有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錯誤交易都需要撤銷,一概而論將破壞市場交易的穩(wěn)定性。就錯誤對于合同的影響程度而言,只有具有明顯證據(jù)表明錯誤是當事人締結契約的決定性因素,或者錯誤與成為契約范圍內的事實或條件有關且具有實質意義時,才能夠導致法律行為被撤銷。[14]之所以如此定性,原因在于法律不僅要保護交易當事人之間的交易公平和意思自治,也要保護交易關系的穩(wěn)定以及信賴利益。世界各大交易所在意思表示瑕疵的基礎上另對錯誤交易的認定添加了價格偏離、交易量以及損失程度等標準,這些客觀量化的標準均是在為交易的可撤銷確定依據(jù),只有符合了這些量化的標準,才足以令法律舍棄對信賴利益的保護,轉向意思自治和公平原則而撤銷該錯誤交易。
首先,價格錯誤是各大交易所認定錯誤交易經常會考慮的因素之一。德國各大交易所規(guī)定構成錯誤交易的條件中均包含了交易所進行交易時的委托價格必須具有客觀的重大偏差才可以構成錯誤交易,例如《柏林證券交易所交易條件》第59條第1款實施細則規(guī)定,當錯誤交易價格超過5萬歐元的損失時,該交易屬于錯誤交易。*《柏林證券交易所交易條件》第59條第1款,來源:柏林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boerse-berlin.com/data/files/boerse_berlintrading_rules_for_electronic_trading_march_2015.pdf。除此外,新加坡交易所等也以價格偏離作為認定錯誤交易的要件之一。*參見《新加坡交易所規(guī)則》第8.6.3條,來源:新加坡交易所網站http:∥rulebook.sgx.com/en/display/display_main.html?rbid=3271&-element_id=1120。其次,交易損失達到一定程度也是構成錯誤交易的必備條件之一。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規(guī)定只有在交易系統(tǒng)中單筆交易造成1萬英鎊以上才構成錯誤交易。*參見《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規(guī)則》第1400條,來源:倫敦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traders-and-brokers/rules-regulations/rules-lse.pdf。最后,交易數(shù)量也是交易所認定錯誤交易需要考慮的重大因素。例如,東京證券交易所規(guī)定由于錯誤訂單致使某筆證券交易在數(shù)量上超過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構成錯誤交易。*參見《東京證券交易所業(yè)務規(guī)程實施細則》第13條,來源http:∥www.jpx.co.jp/english/rules-participants/rules/regulations/tvdivq0000001vyt-att/securities_listing_regulations_enforcement_rules_20141001.pdf。
各大交易所對于錯誤交易的認定主要考慮了價格偏離程度、交易損失程度以及錯誤交易的數(shù)量等三個因素。對這三個因素進行具體的量化規(guī)定,實質上是將錯誤交易的認定客觀化,部分交易所在認定錯誤交易時更加注重對客觀量化數(shù)據(jù)的考察。必須承認的是,各地交易所對錯誤交易的認定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我們在認定錯誤交易時也應當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客觀的標準。
(2)事中的保障:明確嚴格的撤銷程序
首先是撤銷的提出。投資者是交易的直接利益方,基于對自我利益的考量,其對錯誤交易的反應速度也會更快,因此,應當賦予交易參與者申請撤銷的權利;而作為證券交易活動的組織者、監(jiān)管者,交易所對于本交易所發(fā)生的錯誤交易享有當然的監(jiān)督管理權。因此,如果交易所認為錯誤交易對證券市場的交易秩序產生了重大影響,交易所也可以依職權撤銷錯誤交易。
其次,由于交易所在交易中承擔交易監(jiān)管的職能,其對錯誤交易的撤銷具有最終決定權,為保障決定的透明公正,上級機構有必要對證券交易所的各項決定加以更嚴格的監(jiān)管,而法律也應當為交易所做出撤銷決定設置更加程序化的決策機制。
最后,由于證券交易迅速短暫的特性,應當明確錯誤交易撤銷的時間限制,無論是撤銷的提出,還是對撤銷申請的審查,都應當有必要的時間限制,這也是基于對交易穩(wěn)定性的考慮。
綜上所論,基于證券錯誤交易中存在的意思表示瑕疵,撤銷錯誤交易有了基本的理論支撐;而證券交易采用連續(xù)競價的集中交易方式,交易合同的達成與最終執(zhí)行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其并不適用無因性理論,交易合同的效力會影響交易執(zhí)行的結果,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交易合同可以被撤銷,交易執(zhí)行的結果亦如此。另一方面,因為證券交易為多方主體,且聯(lián)系緊密的交易市場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交易所具有行政主體的特性,連續(xù)競價集中交易的方式短暫迅速,所以,在構建錯誤交易撤銷制度的同時,不得不考慮證券交易的這些特性,針對性地提出構建措施,明確錯誤交易的認定標準,嚴格錯誤交易撤銷的程序和監(jiān)管,在維護交易公平的同時,兼顧交易的穩(wěn)定性。
[1] 鄭彧.高盛兩次“烏龍指”:挑戰(zhàn)交易機制[N].法制日報,2013-09-10(10).
[2] 盧文道,陳亦聰.證券交易異常情況的處置原理及其運用——兼談我國《證券法》相關制度的完善[J].證券法苑,2011(5):652-676.
[3] Technical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Policies on Error Trades[R].Madlid:October 2005.
[4] 陳亦聰.證券交易異常情況的法律規(guī)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5] 方流芳.證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反思“與國際慣例接軌”[J].政法論壇,2007(1):63-78.
[6] 上村達男,吳祺.淺析日本瑞穗證券烏龍指事件背后的法律問題[J].證券法苑,2011(5):677-692.
[7] 李永軍.民法總論: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8] 沈達明.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為[M].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2:88.
[9] Technical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Consultation Report Policies On Error Trades[R].Madrid:February 2005,P3.
[10] 孫憲忠.再談物權行為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1(5):125-135.
[11]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M].邵建東,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81-185.
[12] 楊邦榮.證券交易制度的目標取向及其沖突與協(xié)調[J].長安大學學報,2003(1):55-58.
[13] 王東光.證券錯誤交易撤銷權研究[J].法學評論,2013(2):46.
[14] 萊尼·達維.法國法與英國法[M].潘華仿,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4:106.
責任編輯 虞曉駿
The Theory and Base Line of Wrong Securities Transaction Rescission
WUXiao-bo
/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
Wrong transaction frequently happen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while there is not systematic and coherent solution to it in the current law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rescinding wrong transaction is that the defect in the willing of objects in the market results in the rescission of the transaction contract. Meanwhile, the creation of a contrac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 and finally influe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ult.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peculiarity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 the rescission system should be set apart from general rescission system in civil law. When establishing wrong transaction rescission system and maintaining the equity of transaction, we should take the market stability into consideration, define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wrong transaction, and make sure the procedure transparent.
securities act; wrong securities transaction; rescission; equity; stability
D922.287
A
2095-6576(2015)05-0091-06
2015-06-13
吳曉波,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denxiaom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