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 吳曉俊
手術治療探討胰腺鉤突癌療效分析
王曉剛吳曉俊
目的 探討胰腺鉤突癌(PUPC)手術切除方式。方法 對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手術治療PUPC 1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0例行經(jīng)典Whipple術,其余有4例因癌腫侵犯腸系膜上靜脈(SMV)側壁行靜脈壁部分切除修補術,2例因癌腫浸潤包裹SMV行靜脈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術,1例因癌腫浸潤SMV和腸系膜上動脈(SMA),行動、靜脈人造血管聯(lián)合置換術。本組手術無死亡病例,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者5例,切口感染1例,胃腸吻合口漏1例,胰漏1例,乳糜漏2例,均經(jīng)保守治療痊愈。隨訪16例,失訪1例。術后生存期3~30個月,中位生存期12.1個月。結論 PUPC雖然早期診斷困難、易侵犯周圍血管、 預后較差,其與腫瘤解剖位置有關,而非腫瘤侵襲性行為,具有相當高的手術切除率 。
胰腺癌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人工血管
胰腺鉤突部癌(PUPC)早期可不出現(xiàn)黃疸,亦較難發(fā)現(xiàn),與腸系膜上血管,腹主動脈等關系密切,手術治療較胰頭癌更為困難。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手術治療PUPC 17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17例,男11例,女7例;年齡48~72歲(平均67.2歲)。首發(fā)癥狀:上腹部不適10例,體重減輕3例,黃疸4例,腹部體檢均未捫及包塊。全部患者行B超,胰腺薄層CT,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明確診斷,如發(fā)現(xiàn)癌腫侵犯腸系膜上靜脈(SMV),腸系膜上動脈(SMA)則行CT血管造影(CTA)檢查明確侵犯范圍和程度。SMV受侵6例 、SMA和SMV受侵1例、無腹主動脈受累;17例行CA19-9檢查,16例高于正常。17例患者肝功能均為A級或者B級,無C級。
1.2手術方法 經(jīng)充分術前準備后在全麻下手術,進腹后全面探查,排除腹膜、腸系膜、網(wǎng)膜表面、盆腔腹膜及肝表面等處種植轉移后,做Kocher切口并游離十二指腸第一、二段及胰頭后方至腹主動脈左緣,切開胰腺下緣腹膜,顯露SMV,探查腸系膜上血管有無受侵犯及侵犯程度。最關鍵是胰鉤突與腸系膜血管蒂的解剖探查,即能否將SMV的“胰后干”[1]右側壁及背側從鉤突分離,以決定是否聯(lián)合血管切除。無腸系膜血管浸潤則行標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發(fā)現(xiàn)癌腫浸潤部分SMV則行靜脈壁部分切除的PD。發(fā)現(xiàn)SMV或整個腸系膜上血管蒂已被浸潤包裹則行SMV部分人造血管置換術或SMV及SMA部分人造血管置換術。
10例行經(jīng)典Whipple術,其余有4例因癌腫侵犯SMV側壁行靜脈壁部分切除修補術,2例因癌腫浸潤包裹SMV行靜脈部分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術,1例因癌腫浸潤SMV和SMA,行動、靜脈人造血管聯(lián)合置換術。本組手術無死亡病例,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者5例,切口感染1例,胃腸吻合口漏1例,胰漏1例,乳糜漏2例,均經(jīng)保守治療痊愈。隨訪16例,失訪1例。術后生存期3~30個月,中位生存期12.1個月。
胰腺鉤突位于胰頭下后方,前方為SMA、SMV,后方為腹主動脈,下方為十二指腸水平部,發(fā)生于鉤突部的腫瘤早期不壓迫膽總管而不引起黃疸,因而較難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以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等為首發(fā)癥狀。對無黃疸的患者CA19-9是較為敏感的血清標志物,本組敏感度為94.1%(16/17)。其中2例患者CA19-9>1000IU/L并未出現(xiàn)黃疸。對中老年患者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乏力、消瘦等表現(xiàn)而診斷不明時,應警惕PUPC的存在,檢查CA19-9,及時作CT檢查可減少漏診的發(fā)生。螺旋CT胰腺薄層增強掃描對胰腺鉤突部腫瘤的檢出及定性有關鍵作用,本組患者CT術前病灶檢出率為100%,切除腫瘤標本最小直徑約15mm。
腸系膜上動脈周圍的解剖分離會引起嚴重的乳糜漏,本組術后出現(xiàn)2例乳糜漏,引流2個月后痊愈。SMA置換要注意保護第一分支結腸中動脈,吻合前充分游離動靜脈,縮短吻合時間。該例患者同時阻斷SMA、SMV,術中全身肝素化,吻合時間45min。SMV、SMA聯(lián)合人造血管置換增加手術時間,吻合要求較高,術后患者存活9個月,遠期效果并不理想,該術式選擇需要更多例數(shù)積累。
由于胰腺鉤突與SMA、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SMV-PV)、腹主動脈等大血管毗鄰,并且該部位的腫瘤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導致鉤突部腫瘤切除率低。Birk等[2]報道其手術切除率為30.1%,其原因主要是腫瘤侵犯血管。目前研究證明[3],腫瘤侵犯SMV、PV是腫瘤局部蔓延的一種征象,而不是腫瘤侵襲性生物學行為,與提示預后惡劣的組織學參數(shù)無關;聯(lián)合靜脈切除者與未切除靜脈的標準 Whipple手術預后相同,但前者保證了腫瘤切除和PD的完成。因此,SMV、PV局部浸潤不是PUPC根治手術治療的禁忌證。對確定腫瘤已浸潤血管者,應積極采取聯(lián)合靜脈切除的整塊切除術,原發(fā)腫瘤切除也為后續(xù)綜合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術后為預防出現(xiàn)吻合口血栓形成,可用小劑量肝素皮下注射,出院后的6個月內亦需口服華法林等抗凝藥,以保持人造血管的遠期通暢。
1 李森,宋欽華,林開祥,等.腸系膜上靜脈“胰后干”和門靜脈干測量及臨床意義.肝膽胰脾外科雜志,1995,2(1):240~242.
2 Birk D,Sehoenberg M H,Gansauge F,et al.Carcinoma of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arising from the uncinate process.Br J Surg,1998,8(5):498~501.
3 王枕宇摘譯.十二指腸切除術伴腸系膜上靜脈門靜脈匯合部切除治療胰頭 癌生存期.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8,2(5):372.
314000浙江省嘉興市第一醫(y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