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笑
胃腸道腫瘤的CT診斷價值
楊冬笑
目的探討胃腸道腫瘤的CT診斷價值。方法68例胃腸道腫瘤患者, 觀察分析患者胃腸道腫瘤的CT表現(xiàn)、CT征象。結果CT影像中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胃腸道腫塊33例, 腸道壁增厚17例, 空腸10例, 十二指腸8例。其中胃癌有28例, 胃腸道外間質瘤17例, 平滑肌肉瘤12例, 淋巴瘤11例。CT影像表現(xiàn)為:胃癌:胃壁增厚, 胃腔狹窄, 胃壁周圍浸潤。胃腸道外間質瘤:腫瘤大小不一樣, 惡性腫瘤體積大;良性腫瘤體積小。平滑肌肉瘤:腫瘤主要為圓形或者類圓形, 密度均勻, 增強后均勻強化額。淋巴瘤:胃壁和黏膜皺襞不均勻增厚。結論CT掃描能夠準確的判斷胃腸道腫瘤, 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胃腸道腫瘤;CT;診斷價值
胃腸道腫瘤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系統(tǒng)疾病。近幾年由于環(huán)境污染嚴重, 人們的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 導致胃腸道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而且逐漸趨向年輕化, 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質量。因此, 及時發(fā)現(xiàn)和正確治療對于保證患者的正常生活有重要作用。過去胃腸道腫瘤的診斷主要是通過內窺鏡檢查, 但是這種檢查方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對于胃腸道黏膜下的腫瘤大小、浸潤、轉移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 隨著醫(yī)學檢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CT診斷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 這使得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逐漸提高。目前, 臨床上利用CT掃描技術高速、容積成像等優(yōu)點,有效的解決了胃腸道腫瘤診斷中所遇到的各種難題, 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本報道中主要通過對本院70例胃腸道腫瘤患者的CT影像表現(xiàn)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詳細的闡述了CT掃描在腸道腫瘤診斷中的診斷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胃腸道腫瘤患者, 男37例, 女31例, 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55歲;病程4 d~2年, 平均病程2.5個月。臨床主要的表現(xiàn)癥狀為:腹痛、腹脹、惡心、腹部腫塊、胃腸梗阻等癥狀, 少數(shù)患者臨床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癥狀, 只有體檢時才會檢查出一些癥狀[1]。本院68例患者經(jīng)過診斷后均符合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標準。
1.2 CT檢查方法 在檢查診斷前, 先保證患者空腹12 h, 然后根據(jù)患者病變部位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部位進行掃描, 本院統(tǒng)一采用螺旋CT掃描機進行掃描, 通常讓患者采取仰臥位。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檢查空回腸的患者, 檢查前2~3 h左右需口服1000 ml濃度為2%的泛影葡胺, 同時在檢查前1 h前或者上床前再次口服500、200 ml造影劑, 以充盈近端腸管;需要檢查十二指腸和尾部的患者, 要在檢查前口服2%左右的泛影葡胺600~800 ml, 上床前再次口服200 ml泛影葡胺。本院對70例胃腸道腫瘤患者均使用CT平掃技術和增強掃描技術, 通常掃描層的間距為5 mm, 病灶確診后采用CT增強掃描, 層厚為3 mm, 造影劑為300 mg/L, 碘海醇80~150 ml, 腸梗阻患者, 可以不用使用造影劑。CT掃描的條件主要是:電壓120 kV, 電流50 mA, 掃描全腹部時間為8~10 s, 原始數(shù)據(jù)以1.2 mm重建, 對重建后的圖像進行二維、三維處理, 從而多角度的觀察病變, 以此顯示出最佳圖像效果。CT影像都要由經(jīng)驗豐富的主任醫(yī)師和副主任醫(yī)師等共同研究分析得出結果[2]。
CT影像中可以直接發(fā)現(xiàn)胃腸道腫塊33例, 腸道壁增厚17例, 空腸10例, 十二指腸8例。其中胃癌有28例, 胃腸道外間質瘤17例, 平滑肌肉瘤12例, 淋巴瘤11例。各種腫瘤的CT影像表現(xiàn)具體為:胃癌:胃壁增厚, 或形成不規(guī)則的軟組織腫塊, 胃腔狹窄, 胃壁周圍浸潤。胃腸道外間質瘤:腫瘤大小不一樣, 一般惡性腫瘤體積大、邊緣可清晰可不清晰, 不絕對;良性腫瘤體積小, 邊緣清晰。其中5例患者的CT表現(xiàn)為圓形或者類圓形腫塊, 邊界清晰;另外有7例患者為不規(guī)則形, 強化不均勻, 可見淋巴結轉移。平滑肌肉瘤:腫瘤主要為圓形或者類圓形, 密度均勻, 增強后均勻強化額。其中類圓形患者3例, 不規(guī)則形患者2例, 增強后均勻強化3例。淋巴瘤:胃壁和黏膜皺襞不均勻增厚, 其中3例患者胃壁有潰瘍性改變,4例患者黏膜出現(xiàn)梳齒狀改變。
胃腸道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 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 嚴重的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胃腸道腫瘤發(fā)病早期的自覺癥狀通常都不夠明顯, 傳統(tǒng)的內窺鏡檢查對于胃腸道黏膜病變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但是并不能夠觀察到胃腸道黏膜下的腫瘤組織以及腫瘤所導致的一些并發(fā)癥的改變, 且在全面顯示病變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CT診斷通過對患者腹部進行掃描, 通常都能夠迅速的找到胃腸道腫瘤的準確位置, 不僅可以觀察到胃腸道黏膜的病變情況,也可以觀察到腫瘤對周圍器官的浸潤和轉移等。除此之外,臨床上利用CT的增強掃描技術, 還可以準確的判斷出腫瘤的性質以及供血特點, 有利于醫(yī)護人員確定治療方案。CT掃描不僅可以清楚地觀察腫瘤的各種特性, 而且還有助于正確的診斷腫瘤的良惡性。具體的影像表現(xiàn)為:良性腫瘤影像表現(xiàn)為:①腫塊出現(xiàn)膨脹性生長, 但邊界較整齊;②無淋巴結腫大以及水腹現(xiàn)象發(fā)生, 腫瘤直徑<10 mm的患者的診斷正確率較低;③較大腫瘤引起相鄰臟器發(fā)生推壓改變。惡性腫瘤的影像表現(xiàn)為:①腔內或者腔外有軟組織腫塊影, 腸道管壁明顯增厚;②腫塊對周圍器官與組織的侵襲;③管腔局部狹窄, 形成腹水;④局部淋巴結或者遠處淋巴結轉移[3]。本研究中主要是對本院選取的68例胃腸道腫瘤患者的CT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CT掃描的結果顯示:胃癌的基本影像表現(xiàn)為:壁增厚, 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 潰瘍形成, 管壁狹窄;胃腸道外間質瘤:一般腫瘤的大小不一樣, 惡性腫瘤的體積比較大, 邊緣有的清晰, 有的不清晰;良性腫瘤體積小, 邊緣清晰。平滑肌肉瘤:為不規(guī)則形腫塊;淋巴瘤:CT可見潰瘍樣改變, 腸壁增厚, 邊界較清, 密度較均勻。以上結果表明CT平掃及增強掃描技術對于胃腸道腫瘤的發(fā)現(xiàn)與準確診斷有良好的效果, 它不但能夠觀察腫瘤本身, 還可以正確診斷腫瘤的良惡性, 這些對于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和確定手術方案等都有重要意義,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但是目前的CT掃描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例如對于腸壁厚度的判斷會有一定的誤差, 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小的腫瘤等, 這都會出現(xiàn)假象, 從而造成誤診。因此我國的現(xiàn)代醫(yī)學檢查技術只有不斷發(fā)展, 不斷地改進與完善, 才能夠更好的保證胃腸道腫瘤診斷的準確性, 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
[1]高艷妮. CT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價值分析.中外醫(yī)療,2014,34(1):173-175.
[2]駱倩. CT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價值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5(28):111-113.
[3]戴亞軍.淺談多層螺旋CT在胃腸道間質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3):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43
2015-03-04]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y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