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麗
[摘 要]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乃至厭惡,從而逃避的一種心態(tài),嚴重的可以發(fā)展到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分析學生厭學的原因,提出一些矯正策略,可使學生變“厭學”為“樂學”。
[關鍵詞]厭學情緒 原因 矯正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3-087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地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學生厭學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及矯正策略,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我認為,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家庭因素
(1)對孩子過分溺愛、放任自流?,F(xiàn)今,很多父母長期出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加上爺爺奶奶的百般寵愛,慢慢地養(yǎng)成了壞習慣,變得不愛學習,從而導致了學生厭學情緒的產(chǎn)生。
(2)父母感情不和,孩子缺少家庭溫暖。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里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相反的,一個成長在充滿“戰(zhàn)爭”的家庭里的孩子是焦慮不安的。一個焦慮不安的孩子是沒有心思學習的,也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
(3)家長的期望過高。絕大部分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自己一生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實現(xiàn),所以一再地給孩子施壓。過大的壓力使孩子找不到學習的快樂,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他們的行為也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2.學校因素
由于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各種觀念沖擊著原本規(guī)范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模式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學校依然用分數(shù)說話,外界對學校的評價還是升學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不得不以提高學生的成績?yōu)橹行摹3林氐膶W習負擔,剝奪了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和自我發(fā)展的機會,使學生的潛能得不到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受到壓抑,學生把學習視為一件“苦差事”,并由對學習的不滿轉變?yōu)閷W習的厭倦。
3.社會因素
“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的陳腐觀念,使部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侵蝕,加上社會上“文盲大亨”的出現(xiàn),致使“讀書無用論”又有蔓延的趨勢。同時,大街上的“三室一廳”比比皆是,許多學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地影響了學業(yè),損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矯正策略
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問題。
1.更新觀念,科學教育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煈珜лp松愉快的學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實施分層式教學,使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家校配合,營造氛圍
輔導教師要關注學生家庭的教育觀、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和網(wǎng)絡等形式向家長講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和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等 。通過家長與學校的配合,轉變家長落后的觀念,改變不良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
3.喚醒心靈,激發(fā)動力
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在學習上往往悲觀失望、自暴自棄,教師要耐心、細微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時常鼓勵和表揚他們,幫助他們樹立樂學的思想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積極向上的意識,激發(fā)他們努力學習的動力。
4.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能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不斷獲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運用教學藝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此外,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
總之,教師掌握了學生厭學的心理規(guī)律,就能夠采取有效的教學對策,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厭學”轉化為“樂學”,從而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