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寧
[摘 要]小學是學生第一個啟蒙教育,第一個走進集體的地方,對他們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做好德育教育,讓德育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關鍵詞]小學 德育教育 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3-088
德育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fā)展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大力強化小學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展的首要基礎性工程。為了實現(xiàn)和發(fā)展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一目標,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迫在眉睫。小學教育在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擔負著小學生心理與品德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下面筆者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現(xiàn)狀和優(yōu)化對策。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細細品味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這番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德育教育最終的落腳點在做“真人”上面。做“真人”就是要做有道德的人。在實現(xiàn)“真”的過程中,我們也審視著這個時代,審視著這個國家的德育教育。歸根結(jié)底,學校的德育教育要求開展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動,以求樹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夯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加強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來說,也并非易事,這不但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實施教學,更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開展合理的教學活動。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
1.不夠重視德育教育
長期以來,學校過度關注參與考試的文化學科,而對不列入考試的德育學科很是輕視。尤其在學生的評優(yōu)活動中,學校也只是把文化課作為重點考核的對象,德育科目只是象征性地打分甚至直接忽視。學校對學生的德育考核也只限于品德課的考試,并沒有開展其他形式的活動,對德育教育關注較少,沒有真正從實際上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德育教學活動形式單一
在當今的德育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育活動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每次活動的內(nèi)容都是相對固定的,毫無新意可言。而這種形式化教育達不到教育學生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只是記住了一些形式化的活動流程,但對活動的深刻意義卻不甚了解。而且,德育教育的實際活動缺乏新意,整體效果較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3.德育教育者缺乏專業(yè)性
很多教師無論是在自身素質(zhì)上,還是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不能體現(xiàn)專業(yè)性,這樣的教師隊伍很難保證小學德育活動的有效性。
三、小學德育教育的優(yōu)化對策
1.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
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首先要積極地參與到教育工作中去,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次,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接受專業(yè)的德育教育知識培訓,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使其能在學習中不斷尋求出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新思路;最后,加強教師道德基礎的培養(yǎng),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
2.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
創(chuàng)新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亦如此。我們要令學生積極、認真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教師應該認真研讀德育教材,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開展有實際教育意義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拒絕一切表面形式化的活動。例如,在“雷鋒活動月”中評出“學雷鋒標兵”;組織學生爭當國旗手,參與升國旗儀式;組織學生義務勞動;參觀烈士陵園;參與關愛老人的活動;等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能使學生樂于學習德育知識,,進而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
3.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
學校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應注意第一負責人必須做出整體的計劃,并將任務部署和分配落實到具體責任人身上,負責組織好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學??梢悦吭聦處煹牡掠ぷ鬟M行考核,把每項德育活動的具體工作落實好,并做好監(jiān)督工作。學校對進行德育工作的教師做到精心選拔以及合理任用,授予其能夠勝任的職務,同時鼓勵他們開展創(chuàng)新性德育工作。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育任重道遠。我們要在實踐中完善領導管理體系,重視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要實現(xiàn)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偉大目標,。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重視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爭取在教學中不斷進步。教師應把德育教學工作落實到實處,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受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為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