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兵
蘇州市高博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高職高專平面設計課程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汲取與借鑒
吳 兵
蘇州市高博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現在平面設計試圖突破常規(guī)用圖形、圖像等非語言形式的形式將信息傳達給世人,除了起到視覺上的裝飾和美化外更是迎合了人類文明需要的發(fā)展趨勢。在國際市場快步走向階級一體化的今天,人們對商品精神上和形式上的美的需求同樣的追求,并隨之引發(fā)了一場夾雜著民族文化、情感的品牌競爭。設計師能否引領國際設計潮流,能否具有獨具民族特色的設計文化理念已成為衡量其設計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標尺。本文在分析平面設計課程時指出,學設計的學生對藝術和審美的造詣要求要高于其他的學生,并設想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其課程設計中去彌其內在價值的不足與空白。
平面設計;課程設置;傳統(tǒng)文化;互補
高職高專平面設計作為中職教學中一門主要專業(yè)學科,它的課程設置一定是以學生獨立自主的設計能力為著眼點,以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有競爭力的社會性專業(yè)人才,進而滿足社會需求為課程目標。.平面設計的概念辭海中關于“平面”一詞的釋義為:“把水平面抽象化了的幾何元素”。而關于“設計”一詞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案、圖樣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平面設計的解釋也愈加豐富,盡管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都賦予其不同的內涵,但在國際上對平面設計的解釋還是基本達成了如下共識:平面語言,即在平面媒體的范圍內所表達出的語言。目前我國中職平面設計課程的設置多采用“包豪斯”的教學模式。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fā)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它對于現代設計教育的影響巨大。受“包豪斯”設計教育教學理念影響下的平面設計教育模式,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引入到中國內陸,一時間各大高校開始套用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結構。在以包豪斯體系為核心的課程構建下,具體課程反映出以下幾個現象:第一,重市場應用課程輕基礎課;第二,重課堂實踐課輕理論課。然縱觀教學課程內容設置,及評價學生成績標準,其核心都是以西方美術的審美標準和理論為基礎的;縱觀專業(yè)教師的配備,大多數是受西方美術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這些教師尊崇的是西方審美觀,西方美術理念、西方的設計標準。中職美術平面設計教學課程內容及設置,揭示了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的匱乏。
由于中國即沒有中國形象標準,又沒有中國美術教育標準,這就使得高師美術專業(yè)的平面設計課程及教學也就形成了對西方美術標準,西方教學體系的尊崇和依賴。試想,我們繼續(xù)用西方美術教育標準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是在用我們的心血培養(yǎng)西方美學價值的學生,就是在培養(yǎng)我們自己的競爭對手。我們的學生就會從整體上永遠失敗與西方的學生,也就會永遠失敗在國際市場的各種競爭中,我們的國家就會徹底成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因此,要想創(chuàng)造最有價值的商品,要想培養(yǎng)出最有價值的人才,要想創(chuàng)建出中國美術專業(yè)平面設計課程與教學體系的唯一之路,就是從傳統(tǒng)文化入手。只有創(chuàng)造中國形象價值體系,才是創(chuàng)建東方價值觀的希望,才是中國商品市場價值屹立于世界的希望;只有創(chuàng)建出中國美術教育標準,才是中國美術教育的希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平面設計教學產生的具體影響及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從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看,有其必然性。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性。文化源于物質生活,物質生活的提升,文化必然向前發(fā)展。第二、從教學的自覺應用上看,有其客觀性。文化之根,決定教學自覺應用的客觀存在。東西方各自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由于生產活動方式和發(fā)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維,認識方式和風格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第三、從設計傳播上看,有其接受性。平面設計可以算是信息的傳達而“信息的準確傳達一方面取決于設計師對設計對象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則是由選擇的媒介所構建的傳播通路來承載完成的。傳統(tǒng)文化美學講求的內外一致與現代傳播性質一脈相承,實現了設計傳播的接受性。
我們清楚,高職高專平面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構建,師資力量的整合,招生方向等都是以西方模式進行的。盡管如此,只要我們的學生認識到單純的學習西方設計,永遠是步別人的后塵。也是因為這樣才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接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通過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吸納,使教學目的更加清晰,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計劃更加完整,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學生對平面設計的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的領會更加深刻,教學水平將空前提升。平面設計教學內容融入傳統(tǒng)文化,無論在平面設計的主題上、風格上、整體上,還是平面外在表現調性上、構圖上、色彩上及同平面內在表現內涵上的統(tǒng)一上都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設計形象符號本無意義,但一旦通過系統(tǒng)的營銷整合,系統(tǒng)推進,形象符號無論是最初對消費的識別影響,還是在中后期對消費認知,及消費后期使用的品牌影響,特別是對消費品牌在心里、情感上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第一、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理解的加深。第二、學生對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第三、傳統(tǒng)文化通過平面設計教學的傳承發(fā)展。
多年來,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乃是學習德國包豪斯教學系統(tǒng)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取而形成的。由于國際化的原因,平面設計的領域出現了很強的趨同性,即千篇一律的“國際式”的設計模式。此時的中國設計,也一直以籠罩在“中國制造”所帶來的負面陰影之中,繼續(xù)步西方后塵,難以尋覓一絲希望之光。無論從中國平面設計專業(yè)的發(fā)展,還是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中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之中,都已經到了“水到渠成”的歷史新時期。
[1]劉清遠.大眾傳播語境下平面設計的媒介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2012.
[2]史紳.論平面設計教學的交流與互動[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01)
[3]劉建峰.平面設計教學要面向市場——師范類平面設計教學方向淺談[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03)
[4]鄭敏.關于平面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太原大學學報. 2007(02)
吳兵(1980-),女,學歷:本科,學位:碩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