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選齡(甘肅省靜寧縣深溝初級中學743409)
“為學以真,立身以誠”:為人師者的堅守與追求
劉選齡(甘肅省靜寧縣深溝初級中學743409)
“為學以真”指向辦學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要求師生以求真、求是的態(tài)度為學;“立身以誠”指向人的內修和外達,要求師生能誠篤為人,誠信處世。“為學以真,立身以誠”是作為學校的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靈魂,是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更是學校全體教師恪守的為學和做人原則。因為,它是教育的本質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理想的教育對教師的本真呼喚,更是為人師者永遠的追求和堅守。
為學以真立身以誠教師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從而,我們可以將“教育”理解成是上對下、成人對兒童的一種影響,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是一項關乎人的發(fā)展的偉大的事業(yè)。它是用生命傳遞知識和溫暖,用愛心培養(yǎng)能力和素養(yǎng)的過程。這就對教育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育者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技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神秘而美好的自然世界,溫暖而復雜的人間社會,使他們能夠將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傳播開來,并從中學會學習和生存,還必須是向真、向善的,用真誠、信任的眼光去觀察和面對世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并從中學會為人和處世。而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也就做到了“為學以真,立身以誠”。
另外,人具有可塑性和復雜性,其本身具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尤其是當我們面對一個個智力和情感千差萬別的學生,我們的責任更是神圣而偉大?!盀閷W以真,立身以誠”的必要性就越加明顯。如果說,學生是一張純潔的沒有被社會的骯臟所玷污的白紙,教師就是那支根據紙的質地和顏色描繪希望的春天或者收獲的金秋的神筆。我們不能放棄一粒渴望陽光雨露的種子,我們更不能拋棄一個有希望看到光明的學生。所以,教師必須用心研究和掌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給學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幫助?!胺蜃友普T,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老夫子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所以,教師要用無限的耐心和細致去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并使學生具有光明的未來。所以,教師必須有崇高的品質和善良的內心,去面對那些還很脆弱的需要被撫慰和被引導的靈魂。
理想的教育是一次次充滿溫暖、智慧的心靈之旅,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尊嚴的,都是能夠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的個體。這種狀態(tài)需要教師去促成和維持,需要教師去實踐和完善。
第一,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實的自己面對學生?!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是社會對教師普遍的期望和要求。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很多的修養(yǎng)和內涵,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學以真,立身以誠”,在為學和做人兩方面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事實上,沒有一種教育是比用生命詮釋的教育更能讓人震撼和感動,更具有感召力的?!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裉欤@種觀念尤顯其樸素的真理。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孩子們尊重、愛戴和贊許具有堅強意志力的人,而跟意志薄弱者格格不入,對空洞的廢話深惡痛絕。蘇霍姆林斯基也提醒預防那種極端惡劣、不能容忍的教育現象:除了命令和要求以外一無所有,孩子個人的意志得不到尊重。
第二,教師要有廣博和溫柔的愛心,用真誠的內心教育學生。教育需要愛,有愛才會有理想的教育。正如北師大肖川教授所闡釋,“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蔽覀冇非罄硐氲慕逃紫纫非罄硐氲淖约?,展示自己真誠的內心。因為真誠的有愛心的自己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就是一本讓學生百讀不厭,回味無窮的書,學生會從這本書中習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謙遜平和的態(tài)度以及認識世界的方法。
第三,將真情融進語言,用誠懇的語言感動學生。語言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它直抵人的心靈。語言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修養(yǎng),而是所有為人師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當然,蘊含在其中的真誠是語言的靈魂。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言語——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而“決定教師言語效果的主要東西是言語中的誠意。學生十分細膩地感受教師言語中的真實性,敏感地回應誠摯的言語。他們對不是出自內心的、虛偽的言語有著更細膩的感受”。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語言中的真誠和真情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多么重大,而其中的虛情假意面臨著來自學生的巨大挑戰(zhàn)和蔑視。
我們說,無論是做真實的自己,還是用真誠的內心,以及用真情的言語,它們都指向“為學以真,立身以誠”,都要求為人師者先做一個真實、真誠的人,再去做一個合格、優(yōu)秀的教師。
教育一項艱難而且漫長的工程。盡管我們曾經有一腔熱情,盡管我們抱著美好的愿望,但是教育之路并不是永遠鮮花綻放,永遠新鮮神秘。我們會遇到無法解決的瓶頸問題,我們會遭遇無法逃避的職業(yè)倦怠感,我們可能會因為種種不得已做一些并不愿意面對的事,我們可能會試圖放棄某一個自暴自棄的學生,我們甚至可能會懷疑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崇高性和有效性。這些狀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個教師的身上,并困擾著我們。所以,我們需要披荊斬棘,尋找出路?!盀閷W以真,立身以誠”應該是為人師者的永遠的堅守與追求
第一,熱愛自己。這是熱愛事業(yè),真誠面對學生的前提。我們要時常與大自然親近,常常抬頭仰望蒼穹或凝神靜觀綠草,在自然的真實和純凈面前反思自己的逐漸迷茫。我們要學會及時肯定自己,使自己一直處于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之中,多珍藏教育生涯中美好的回憶,并常常提取并咀嚼其中的幸福,使自己不斷有信心面對眼前的困難。
第二,熱愛自己的事業(yè)。教育是上帝賦予某一群人的一種神圣的使命。我們的勞動關乎著無數與我們相遇的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所以,我們應該懷著一種虔敬的心去面對我們的工作,并把它當成一種信仰。這種來自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不僅能使教育者自身倍感使命的召喚,更能使受教育者間接地受到感動。
第三,熱愛自己的學生。這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良心底線。永遠不會有不喜歡學生的優(yōu)秀教師,更沒有討厭學生的幸福教師。教師應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用真愛去教育和感動他們,起碼做到問心無愧。
“為學以真,立身以誠”,要求我們用心去做教育,用情去感動學生?!盀閷W以真,立身以誠”,是一所學校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追求,更是一個教師永恒的追求和堅守。
[1]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