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騰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中華文明是幾大文明古國中至今仍得以延續(xù)的唯一一個?!兑捉洝吩谀撤N意義上,可以說得上是最古老,最神秘,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神奇奧妙的《易經》通過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來鍛煉人們的思維。其最大的作用,類似于哲學、道學或佛學。人們能夠通過對《易經》的研習和修煉,從而使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直至能夠領悟萬事萬物的真諦。從廣義上講,《易經》是一門科學,與其他學問一定程度上不盡相通,《易經》與音樂的特殊關系更是深不可說。
系辭傳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伏羲受河圖、洛書的啟示,畫出了八卦,先創(chuàng)出了八卦。然后文王便把伏羲首創(chuàng)的八卦進行相重,變成六十四卦,本周易還有易傳十篇,相傳為孔子所著,周易的起源和形成由眾多圣人完善。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遺產中,《易經》無疑是一顆璀璨明珠。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進步,大自然的神秘面紗也被層層揭開。傳統(tǒng)的中醫(yī)可以對一個人指目前的身體狀況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但是它卻無法預知我們的將來。而在這個方面,《易經》卻廣施魔法。有很多東西我們本來覺得是十拿九穩(wěn),可是關鍵時刻,卻橫生變故;有些事情本來都以為沒什么指望了,可是關鍵時刻卻有貴人幫忙,起死回生,于是乎又應驗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類發(fā)明音律的歷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我國對律學的研究與實踐,有著悠久的歷史,公元前7世紀的管子三分損益律和公元16世紀的朱載堉十二平均律,均開世界同類律制之先河;琴、編鐘、琵琶等古老樂器,更以生動的音響,顯示出我國古代音律研究與實踐的杰出成就。樂律的定義相當多,但筆者認為,李曙明教授(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的定義最為權威,他從多方位角度出發(fā),對樂律下了一個既準確又最具有說服力的定義即“樂律是樂音音高體系的數理、審美、規(guī)范的音高體系”。這一定義的產生它包含著“律”、“律制”、“樂律”內涵。因此,這在律學史上是一重大突破,有著明顯推動作用。
《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背陰而向陽,并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薄稑酚洝吩唬骸暗貧馍淆R,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薄秴问洗呵铩ご髽贰吩唬骸耙魳分蓙碚哌h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造于太一,化于陰陽,”由此可知,陰陽乃是中國先哲們對宇宙時空、天人萬象,音樂藝術之靜動剛柔、信息交易予以感悟思維的根元的范疇之一。我國古代五音的音符不是記成1、2、3、4、5,而是由“宮、商、角、徵、羽”五聲基本音節(jié)組成。簡稱“五音”。所謂“五音不全者”就是指那些音準、音調、吐字不規(guī)范者也。《易經》的陰陽配以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關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我們不難看出五行配五季是順季節(jié)之氣而生?!拔逡簟蓖瑯右才湮逍?,“角配木、徵配火、宮配土、商配金、羽配水”。當演奏時,它們不是五行相生的順序,而是逆五行之序而傳的,順逆兩者相輔相成、錯綜變化,衍生出不同的曲牌、曲調。在《周易》中陰陽是用兩種最簡單的符號?!?-”象征陰,“—”象征陽;分別稱“陰爻”和“陽爻”。 《易傳》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蘊涵的真理,正是陰陽爻的有序排列組合,依法錯綜演變而呈現(xiàn)的。《易經》中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與音響學的基本理論相關聯(lián)。十二音律則借鑒六十四卦中的十二辟卦:“乾卦、媾卦、遁卦、否卦、觀卦、剝卦、坤卦、復卦、臨卦、泰卦、大壯卦、怪卦?!惫艠分小鞍逖邸薄ⅰ芭淖印钡膹娙跤^念,則源于《易傳》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經>·系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生化過程,符形結構,時空、物質、能量、信息等內涵,都可用陰陽一以貫之,貫而通之。這里的兩儀指陰和陽,并把陰、陽對應于“無”和“有”,與現(xiàn)代計算技術中二進位制的兩個數碼“0”和“1”相對應。八卦源于二進位制,二進位的個數也只能有8個數碼;逢八進一,進位數是2的三次方等于8,每個卦三個爻(代表天、人 、地),相當于三位數,正好組成八個卦,這個“八”就是流傳和遍及全國的傳統(tǒng)樂《八板》曲牌。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而八板也隨八卦演變成六十四板,所以說中國古代音樂是源于《易經》的。
如果我們要揭示《周易》中的音樂信息,將易于樂、象爻與律呂、卦象與譜式,予以會通、對應、接合,對易樂的本質聯(lián)系予以系統(tǒng)辯證之把握,就必須嚴格遵循“奇陽偶陰”這一根本法則,偏離于此,則難窺《易樂經緯》之堂奧。所謂的“奇陽偶陰”就是將“除以2之”“商”不得整數自然數的“1、3、5、7、9、11”等“單”數,定為陽數;而將“除以2之”“商”不得整數自然數的“2、4、6、8、10、12”等“雙”數,定為陰數⑦。由此,方可進而討論卦爻的陰陽結構以及有時空方位內涵的數字稱謂。我國的音樂講究的“五聲相和,律呂相諧,陰陽相錯,平和適聽”都是由《易經》貫穿始終的,“五聲相合”是指“宮、商、角 、徵、羽”的合理搭配,依附于五行的有機組合;“律呂相諧”是指“六律 六呂”的諧和呼應,六爻的位置和作用;“陰陽向錯”是指高 、低 、強 、弱的音律變化,仍然是《易經》中陰陽的存和消長;《易經》中和諧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音律是“音心基元”,對表演來說,只有心中有數,才能得心應手。
人類的迅速發(fā)展,給地球帶來巨大負擔,如果我們仍然不重視這個潛在的危機的話,那地球反饋給我們人類的將是比世界大戰(zhàn)更加可怕的災難,因此,我們都必須學會“互利互惠”,共建和諧社會,而“互利互惠”正是《易經》里面“陰陽和諧”思想的最佳體現(xiàn)。所以,研究《易經》最主要的是研究一種思想。共同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
《易經》被稱為世界三大經典(《易經》《圣經》《吠陀經》)之首,在全世界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如今,全世界都掀起了“研易”潮,西方很多國家都成立了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在國內,國學熱興起以及媒體的追捧,《易經》已經成為街頭巷尾人們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閱讀書刊、聽取講座、觀看視頻等方式學習《易經》,今天我們學習《易經》,要采取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積極態(tài)度,對于一切能指導我們現(xiàn)代生活的方面,都要加以肯定與宣揚,不能厚此薄彼帶著偏見去看待《易經》。但無論你是喜歡學習《易經》的預測方法,還是喜歡學習《易經》的哲學內涵,都要掌握《易經》的三個基本原則,唯有此,才能真正讀懂《易經》,才能學會運用《易經》去指導我們的生活。 第一個基本原則:變易。變易指的是世間萬物都是在運動變化著的,要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革新,唯有此,才能入“易”道。第二個基本原則:簡易。先賢僅用八個卦符,就把世間萬物全部包含進去了,用“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把天地生成,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說清楚了,不可謂不簡單。只有掌握了《易經》的基本內核,才能去理解判斷各種以此衍生的各種理論派別或術數方法。一定要切記“大道至簡”這句話。第三個基本原則:不易。不易的意思是說,盡管萬物無常,沒有恒態(tài),一切都在變化,但依然存在不變化的東西,那是什么呢?就是那個一直在變化的“變”始終都沒有變。這種不變揭示的是客觀規(guī)律不能隨意改變?!兑捉洝返娜齻€基本原則是一切學易者的法寶,一切義理理論或預測方法只有符合這三個原則才是真正科學的,才能對我們的生活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筆者認為,《易經》不但是一種思維方法,更是一種人類幸福生活的保障手段,圣人云:“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誠哉斯言!凡事我們只要盡量做到“互利互惠”,那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美好。
綜上所述,《易樂經緯》詳細地闡述了我國古代先哲論陰陽與音樂;《周易》象數觀略;卦爻的陰陽結構與稱謂;律呂的陰陽結構與稱謂;卦爻與律呂之會通;乾坤爻律與乾坤音階及排列組合;《周易》爻位的律呂蘊涵;《周易》;《周易》六十四卦音階和弦譜式;及和弦總表;六十四卦音階譜式之“錯”與“綜”;雙“十二音序列”系統(tǒng)等。通過靜心認真的學習和不斷反復的思考后,我們才慢慢了解,在李教授的理論思維里,都是會通、對映、接合的,從而發(fā)生了音樂美學思維的回環(huán)圓轉向上提撕的路向,即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由實踐向哲思的行運,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過程。這也許就是李教授常誦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精妙之處。讓我們用心地研讀,慢慢地體會易準天地,樂和乾坤,易樂經緯,宇宙彌綸的精華所在!因此,通過學習《易經》,可以逐漸的培養(yǎng)出我們的大局觀,及時、準確、詳細地分析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對于提高我們個人的整體素質是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易經》作為哲學書所具備的巨大文化價值和深奧哲理!
[1]李曙明.復頻彈性律學——李曙明音律文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12).
[2]吉聯(lián)抗譯注 陰法魯校訂.樂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
[3]高亨. 周易大傳今注. [M].人文社科,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