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敏
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以生為本、家長參與的全方位課外閱讀作業(yè)設計理念
學生閱讀能力展示。讀是為了更好地去寫,讀是吸收,寫是傾吐,有吸收才能傾吐。每個星期我都要求學生運用積累的好詞佳句,或學過的古詩詞、修辭手法,讓自己的習作表達更生動。同時,寫完了,還要他們大膽地朗讀出來。在家,朗讀給家長聽,家長給意見,給予賞識和鼓勵;在校,朗讀給老師和同學聽,老師和同學給予指點鼓勵。
家校溝通的橋梁。宋慶齡曾說:“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huán)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奔彝サ挠绊懥θ绱司薮螅议L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家的意見一致,同時認識到了閱讀對小孩成長的重要性。每天家長督促孩子抽20分鐘左右進行泛讀,10分鐘左右進行精讀。學生精讀后和家長交流閱讀的體會。家長每天根據(jù)孩子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并簽名。
二、整合有效性閱讀作業(yè)的策略
每天清晨,踏進校門,朗朗的讀書聲飄出窗口,猶如天籟之音在校園回蕩。美妙的一天從學生的朗讀聲中開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在“講”“讀”“教”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運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
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初一學生的可塑性很強。這一年里同學們都在課堂、課外練習朗誦,長期堅持,讓全班的朗誦水平都大幅提升了,這是十分可喜的成績。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動動嘴皮子就能提高語文成績?不太可能吧?但長期堅持起來,對提升閱讀、寫作水平確有驚人的效果。
今年的二月初,同學們都觀看了“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感觸良多。在這時我們也開始接觸頒獎詞這一文體。到母親節(jié)時,同學們自己試著為母親寫頒獎詞并送給母親,這個活動不僅讓家庭關系更融洽,也讓同學們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活動后我們便在班上對自己寫的頒獎詞進行了朗誦,不得不說這是一節(jié)十分精彩的課,喜悅、感恩、自豪、感動融入了整個課堂的氣氛,同學們也在互相傾聽中取長補短,對頒獎詞的寫作有了更深的認識。
都說中國人的感情是內斂的,我們不善于表達;但可以說,我們的感情也是最深沉的。有同學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您個子不高,卻在我心里留下偉大的影子。
您相貌平平,卻是我心里最美的人。
您肩膀不寬,卻是我最安心的港灣。
不管歲月如何侵蝕您的容顏,但對兒女的愛是永遠不變的。母親,永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yè)?!?/p>
提高寫作水平,需要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還要有良好的朗誦習慣。朗誦能為寫作帶來很好的語言感覺,朗誦能為寫作帶來“語感”。在語文這一課目上,朗誦的形式和方法就很多了,在生活中的運用也比比皆是。如:聽詩歌朗誦時,別人一句你一句;模仿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節(jié)目;讀報紙(不只是看);大膽登臺演講;在同學和親友面前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等。哪怕與同學、與家長或親友在看法上有不同的見解,甚至背負好“斗嘴”的名聲也在所不惜。同學們只要經(jīng)過長期的堅持,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朗誦習慣,就會在寫作上逐步找到“語感”,“出口成章”、“一氣呵成”、“旁征博引”這些寫作境界就離我們不遠了。
在朗誦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我們收獲的是歡笑和進步。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