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治視野下新建本科院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調(diào)適研究

      2015-01-31 14:38:57陳金波,于海燕
      關鍵詞:學術權力行政權力新建本科院校

      法治視野下新建本科院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調(diào)適研究

      陳金波1,于海燕2

      (1.浙江萬里學院 廉政研究中心,浙江 寧波 315100;2.浙江農(nóng)林大學 紀委辦公室,浙江 杭州 311300)

      摘要: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是活躍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兩種主要權力。以當前新建本科院校行政與學術兩種權力的失衡表征為邏輯起點,剖析了兩權失衡的原因,提出了促進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角色歸位的調(diào)適策略。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法治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簡介:陳金波(1979-),男,湖北隨州人,浙江萬里學院廉政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寧波市黨建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于海燕(1975-),女,浙江浦江人,浙江農(nóng)林大學紀委辦公室助理研究員。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教學研究型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和諧配置研究”(Y200909373)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大學作為傳承文明、研究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的高地,其興旺與否取決于其內(nèi)部由誰控制。[1]121高等教育改革雖愈來愈受到權力關系及權力結構的影響,但無論是改革、發(fā)展,還是穩(wěn)定,都離不開法治的引領、規(guī)范和保障。[2]61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頒行《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創(chuàng)新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高?!?,[2]33要求“發(fā)揮行業(yè)規(guī)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guī)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2]28《高等教育法》也明確規(guī)定高校自批準設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強調(diào)章程是高校依法辦學的基本準則,教育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提出相對分離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然而,隨著我國高校發(fā)展對公共財政依賴性的增強和新管理主義理論等對高校治理的沖擊,行政與學術兩種權力的運行不適應依法治校的問題日漸突出。產(chǎn)生于特定社會背景與歷史條件下的新建本科院校,截至2013年底,已達650所,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1 169所的55.6%,[3]超過半壁江山,其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矛盾更是凸顯?!稕Q定》要求: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chuàng)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yè)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2]28新建本科院校更應在法制框架下以法治的機制來平衡和調(diào)適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

      為更好地考察新建本科院校兩種權力的平衡之阻和失衡之源,我們選取長三角地區(qū)4所新建本科院校為對象,在學術權力聚集度相對較高的教授、學術委員會成員、院系和處室領導中開展了實證調(diào)查,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261份,回收有效問卷183份,并就問卷結果開展了實地訪談。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4所新建本科院校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實際多是有法不依,需推進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依法調(diào)適工作。

      一、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運行失衡的表征

      高等教育管理首先是為了實現(xiàn)高等教育目標,[4]但法治中國決不應存在“法治洼地”,推動發(fā)展更不能靠犧牲法治為代價。[2]154新建本科院?,F(xiàn)實存在的以行政權力包辦學術權力、學術權力邊緣化等問題,不僅與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相悖,[5]而且違背中央關于各行業(yè)全面普遍開展依法治理,實現(xiàn)依法治理對各部門行業(yè)的全面覆蓋的要求。[2]222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失衡的主要表征如下:

      (一)權力價值的機會主義

      《決定》提出: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7但追求實惠、機會、利益已成為一些學術人員與行政人員的主要價值取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47.16%的受訪者認為“很有必要”擔任一定的黨政職務,57.21%的受訪者不看好未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學術人員對學術事務的影響力,61.37%的受訪者認為未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教授對學術事務的“影響力基本可忽略”,76.13%的受訪者希望有機會同時扮演學術裁判和行政領導的雙重角色。受訪者的這種體認,透視出一些人對兩權兼握的向往心理,也反映出當前新建本科院校依法治理學術、行政事務的核心價值觀缺位。于公,行政人員既無心專司行政,又很難埋頭學術,導致行政行家投機學術成就,產(chǎn)生雙向資源浪費;于私,學術人員以行政職務謀取學術利益,以學術泡沫賺獲行政職務,控制不當則極易發(fā)生變異。

      (二)權力準則的形式主義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經(jīng)濟社會事務水平不高,有的把法治建設喊在嘴上、貼在墻上,搞形式主義、口號化,就是沒有抓在手上。[2]275新建本科院校同樣也存在形式主義現(xiàn)象。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受訪高校的章程制定率高達100%,章程書面規(guī)定學術委員會為“最高學術議事機構”的比例高達100%,但受訪學校學術機構的獨立性基本止于文字表述,在實際運行中,不僅學術機構成員的產(chǎn)生方式形式化,而且學術機構成員的身份構成行政化,同時年均召開兩次以上學術會議的學校占比不到25%。68.32%的受訪者認為在現(xiàn)行體制下新建本科院校學術機構真正發(fā)揮作用的可能性近乎為零,41.29%的受訪者認為新建本科院校學術機構本質(zhì)屬于行政機構的延伸??梢钥吹?,權力準則缺乏可操作性、流于形式的現(xiàn)狀,使得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學術委員會實體法治化不夠嚴肅、流程法治化比較隨意、學術法治化務虛。

      (三)權力運行的官僚主義

      魯貝克指出:由于教師最清楚高深知識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擔當他們學術自由是否受到侵犯的公證人。[6]31但新建本科院?;狙匾u了行政官僚主義的老路,以官員思維主導學術管理,以“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兼學”的組織氣候主導權力運行。有的特權思想嚴重,官本位意識根深蒂固,認為法律是管百姓的,是約束別人的,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xiàn)象依然存在。[2]275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些受訪者反映新建本科院?!拔ü偈菑摹?,78.3%的受訪者認為“領導優(yōu)先”的行政等級邏輯在新建本科院?!笆⑿小焙汀氨容^盛行”,51.49%的受訪者對學校近官、謀官、跑官等“官僚主義”頑癥“理解”和“比較理解”,78.53%的受訪者認可“無一官半職就難于參與校務管理”,62.89%的受訪者認為擔任學校黨政職務的領導比無行政職務的普通教師更容易在高層次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致使學校的學術水平趨于平庸。

      (四)權力實現(xiàn)的腐敗依賴癥

      權力主體往往根據(jù)客體在學校內(nèi)部的權力位置與話語地位,分配關鍵性資源給權力較大的子體或個人,依托掌握的資源優(yōu)勢為自己及利益相關者謀取利益,形成依賴腐敗達成權力目標的慣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認同領導在項目申報、職稱評審、學術評獎中“送人情”與“打招呼”的受訪者高達52.76%,表示新建本科院校學校雖新但“熟人社會”和“權力通吃”的占42.9%,坦承自己將時間與精力投于項目申請“潛規(guī)則”和“找路子”的占40.23%,認為獲取課題的關鍵是疏通關系進入相關領導“勢力圈子”的占31.12%,表示在課題立項后將課題經(jīng)費花銷在科研之外的超過50%。中組部干部監(jiān)督局在分析違法犯罪的多名原領導干部反省材料后發(fā)現(xiàn),81.4%的人認為自己犯罪與不懂法有關,[2]276可見一部分人缺乏法治意識,存在腐敗依賴癥。

      二、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運行失衡的成因解讀

      (一)文化理念結構中的“行政本位”與“學術本位”失衡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既需要政策指引,改革推動,也需要法治的保駕護航。[2]100-101但目前法治對新建本科院校學術文化與行政文化的統(tǒng)攝與影響并不深。一是信念文化失衡。相對而言,行政權力的信念本位是追求工作的整齊化、工具化、格式化。學術權力的信念本位是追求自由,真正的學術權力運行應服從科學和真理的標準,而不應受不當外界壓力的影響而扭曲。[7]在“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以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2]273的法治思維方式尚未真正確立時,行政權力往往以指令去驅使他人執(zhí)行或落實,學術權力往往以質(zhì)疑去面對他人的觀點或理論,這種失衡易使雙方相互排斥甚至沖突。二是心理文化失衡。研究表明,感知、情緒、情感往往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重要因素,而新建本科院校還沒有形成“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具有堅守法治意志、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的法治風尚。[2]274行政人傾向領導控制與機制管理,學術人對行政人心存經(jīng)驗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認知偏見,容易造成雙方的心理契約偏差、心理隔閡增大、心理距離疏遠。三是行為文化失衡。在一定的價值觀支配下發(fā)生的行為,既是一種實踐,也是一種文化,反映了社會成員特有的行動傾向。當前,全社會還沒有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2]274學術人可能根據(jù)社會宣揚其所奉行的價值中得出的應然去抨擊實然;[8]392行政人習慣于以積極的行動來維系現(xiàn)實社會中各主客體及子系統(tǒng)的既存關系網(wǎng)與秩序鏈。這種行為文化的失衡,容易造成二者的行為摩擦,影響二者和諧關系的培植。

      (二)政策理念結構中的“道德自律”與“他律問責”失衡

      目前,基于上位要求和下位訴求,新建本科院校爭先恐后制定章程,“章程熱”一時成為當前高教界的一大特點。但是,與中國的其他社會現(xiàn)象一樣,凡屬一哄而上的事情,其中都難免有粗糙泛濫之失。[9]不少新建本科院校的章程多是對辦學基本問題作出條文規(guī)范而形成的自律性文本,與“權責統(tǒng)一”和“要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受追究”[2]135的嚴肅法治相距甚遠。事實上,僅靠道德教育、“叩問良心”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運用法治手段進行治理。[2]56但我國目前對新建本科院校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問責失之偏頗。一是監(jiān)督主客體關系錯位。就利益相關程度而言,學術人和學生應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最重要主體,但實踐中行政領導構成了監(jiān)督主體、行政機構圈定了監(jiān)督對象、行政權力主導了監(jiān)督過程,這種主客關系的錯位和權力行使的越位,是引起兩權運行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問責主客觀動機相悖?;谔岣咿k學水平旨歸的問責,在實踐中常被失真地演化成了“量化問績”。行政人重視學術人的可視化學術數(shù)據(jù),忽視其教書育人與學術研究的質(zhì)量評鑒。易將監(jiān)督的壓力傳導成爭功近利的動力,是對依法治校的內(nèi)損。三是評價存在體制內(nèi)局限。國外高校多由本校人員與外校專家協(xié)同組織評估團,對主要行政首長開展年度性評估和階段性評估,并“以此評估結果決定高校主要行政首長的薪酬與去留”。[10]相比而言,我國對高校主要黨政首長的績效評估制度和監(jiān)督問責機制尚未真正構建起來,現(xiàn)存的評價途徑多是依循政府行政系統(tǒng)的實然架構,局限于“內(nèi)部人問責內(nèi)部人”、“自己人問責自己人”的形式過場,程序較不公開,內(nèi)容較不透明,致使“高校內(nèi)部的行政權力化成了政府行政權力鏈條的末端”。[11]

      (三)治理理念結構中的“先天不足”與“后天彌補”失衡

      西方學者科爾森率先提出“大學治理”理念,我國學者張維迎認為好的學校治理結構是學術自主的保證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要實現(xiàn)學校發(fā)展目標,就需有合理的治理結構。[12]就新建本科院校內(nèi)部治理而言,存在二元不足:一方面,“先天不足”的局限。新建本科院校多由??茖W校升格或幾所學校合并而成,動輒兩三萬人的辦學規(guī)模,建校歷程短,治理積淀淺,發(fā)展不成熟,雖然初期急速性沖鋒式發(fā)展培育了管理大型化和執(zhí)行高效的優(yōu)勢,但也造就了內(nèi)涵建設不夠、學術力量偏弱、學術氣氛不濃等劣勢,學校缺乏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平分秋色的軟硬件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兩權的調(diào)適與治理。另一方面,“后天彌補”的滯后。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社會比較缺乏法治傳統(tǒng),一些領導干部不習慣、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推動工作,解決問題。[2]275實踐中“還有一些領導干部把依法決策與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對立起來,認為依法決策會束縛手腳、干不成事。”[2]154可以看到,雖然新建本科院校治理者的法治意識顯著增強,但人情高于法理的觀念極深,“人治”的諸多陋習難以一刀根除,“人治”向“法治”的過渡無法一蹴而就,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層次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者素質(zhì)并未同頻共振地適應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治理訴求,造成高效優(yōu)質(zhì)的法治不能有效提供,促進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無法有效形成,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難以有效調(diào)適。

      三、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法治調(diào)適對策

      《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fā),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2]47調(diào)適新建本科院校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也必須立足實際,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高等教育法》和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所規(guī)定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法治的框架下進一步明確作為集體的黨委和作為學校法人的校長之間的職責,并切實完善決策失誤的責任承擔機制。[13]

      (一)明確促進權力調(diào)適的法治導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按法律辦事,有法律規(guī)定的,遵循法律規(guī)定;沒有法律規(guī)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盵2]276科學調(diào)適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也必須確立法治的導向。一是權力制衡靠“法”。無論是黨的執(zhí)政權,還是立法權、執(zhí)法權和司法權,都具有權力的天然屬性,缺乏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2]42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所在的省教育部門應出臺規(guī)范兩權運行的約束性實施細則,依法采取措施“加強對關鍵部門和重點崗位的行政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2]169防止行政權力擴張阻礙學術運行,防控學術權力滋生學術腐敗。二是學者治學依“法”。當前新建本科院校完全仰賴學術權力治理學術事務尚有難度,“就像戰(zhàn)爭意義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給將軍們一樣,高等教育也相當重要,不能完全留給教授們決定?!盵6]32故應秉持法治理念,推進分事行權,將重點人物的權力科學分解到多個成員,改變個人說了算的權力結構。[2]169在依法確保學者參與學術決策的同時,防止學術權力從先前的缺位走向未來的錯位甚至越位。三是內(nèi)部治理用“法”。推進社會主義法治,不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2]53新建本科院校的“善治”也不例外。邁克爾·夏托克指出,高校治理應特別依賴于院系等基層釋放能量。[14]事實上,采取“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和奉行“?!骸怠比壒芾砟J降挠ⅰ⒚来髮W都將權力治理中心下移至院系。[15]這種分級治理強化了基層學術管理的責、權、利,激活了基層的參與意愿和創(chuàng)造熱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依法“推進分級授權,將集中于某一層級的權力科學分解到多個層級,從權力授予上改變‘上面權力臃腫,下面無權可行’的權力分配弊端”。[2]170

      (二)構建促進權力調(diào)適的法制框架

      習近平強調(diào)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有法有據(jù),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推進作用。[2]8調(diào)適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也離不開法制的框架。一方面,克服隨意性,完善保障學術權力的“實體法”?!稕Q定》指出: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2]39新建本科院校調(diào)適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同樣要立規(guī)矩。章程作為規(guī)矩,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價值無異于憲法對國家的意義,雖然新建本科院校多有章程,但“事業(yè)在發(fā)展,形勢在變化,法律體系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勞永逸。”[2]2新建本科院校的章程也需要與時俱進地加以完善,應將“法無授權不可為”[2]134立為規(guī)矩,“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2]134使章程成為保障新建本科院校10-20年良性學術治理的“基本法”。另一方面,克服無序性,健全保障學術權力行使的“程序法”。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2]150建構體現(xiàn)宏觀規(guī)劃與微觀操作兼具的學術委員會及其專門委員會,完善學術人、行政人、學生代表等在學術委員會的配置權重和規(guī)程行動機制,形成學術委員會召開次數(shù)、時間、議程及決策方式的固化機制,分項落實學術權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兩種權力“依法治理”和“共同協(xié)商”。

      (三)設計促進權力調(diào)適的法治機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diào):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任何時候都會存在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關鍵在于怎么去解決;以法律為依據(jù)構建沖突解決機制,可以避免和減少矛盾激化和社會沖突,確保社會正常秩序。[2]19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設計減少權力沖突的法治機制。一是制定權力清單,化實監(jiān)督機制?!稕Q定》強調(diào)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2]137新建本科院校也有必要依法制定權力清單、細化權力運行流程、完善監(jiān)督辦法,定期“監(jiān)督檢查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guī)盡責情況,促進各級領導干部主動作為、有效作為,切實履職盡責?!盵2]177減少兩權自由裁量的讓渡空間,保證兩權行使的合規(guī)性、正當性。二是加強違責制裁,落實問責機制?!罢蟊?,在于刑賞,刑賞不明,政何以成?!眴栘煹母灸康脑谟趶娀O(jiān)督。[2]170哈耶克也指出:欲使責任有效,責任必須明確且有限度。[1]135因此,國家應制定高等教育法的司法解釋,政府教育部門應制定實施細則,把可操作性制度作為兩權運行的問責依據(jù),推進體制內(nèi)問責與體制外問責、倒逼式追責與常態(tài)性問責、異體問責與同體問責的深度結合,“對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的領導干部,依法依紀揭示和反映,促進健全責任追究和問責機制?!盵2]177三是推進考核改革,治實評價機制。實踐證明,只要不跳出體制內(nèi)的同位性圈圈,對兩權運行的評價就難以擺脫職業(yè)性偏見、利益性瓜葛、腐敗性烙印。因此,應根據(jù)社會主體的類型和特點,科學確定衡量社會主體法治創(chuàng)建效果的代表性要素,分類研究制定法治創(chuàng)建指標體系和法治創(chuàng)建效果評估體系,[2]224適當引入第三部門公益性評估組織、第三方測評機構等外部主體,[16]對新建本科院校法治化運行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程度進行量化評估,形成依法治校的評估數(shù)據(j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獎優(yōu)罰劣的重要依據(jù),“在相同條件下,優(yōu)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yǎng)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使法治建設成為衡量干部德才的硬標準、硬要求?!盵2]130

      (四)完善促進權力調(diào)適的配套策略

      服務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發(fā)展,是調(diào)適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終極目的,但若缺失鏈接聯(lián)動,權力調(diào)適就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完善促進權力調(diào)適的配套策略。一是理順邏輯秩序。新建本科院校有學術治理的期盼,也有行政治理的追求,但歸根結底,學術邏輯屬主,行政邏輯屬次,主次有序是兩權的平衡之要。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行政官員必須站在輔助立場上服務于組成大學的學者和科學家團體的需要,適應他們的各種怪癖;如果允許相反的關系發(fā)揮作用,其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浪費和失敗。[8]307推進分崗設權,將重點崗位的權力科學分解到多個崗位,從權力設置上改變‘權出一門’的體制缺陷,[2]170改變整體固著于行政權力的運行模式,確保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在各自領域內(nèi)各司其責。二是增進情感融通。事實上,“隱性允諾”一直潛存于學術人與行政人的工作接觸與協(xié)同聯(lián)動之間,“心理契約”平日也蘊含于學術人與行政人的思維轉換與互動交流之中,而“學術人與行政人良好關系的培植正是以相互尊重的頻繁交往和深度交流的情感融通為前提的”。[17]故新建本科院校應規(guī)劃建設互惠式情感交流平臺,通過兩種權力文化的實踐體驗、良性互動和整合共生,矯正認知偏差,化解矛盾沖突,增進情感融合。三是統(tǒng)籌雙向訴求。據(jù)學者對包含“211”“985”在內(nèi)的34所高校的調(diào)查顯示,47.1%的高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由校長擔任。[18]校長肩負著“行政的核心負責人”與“學術的主要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一手托著效率兼公平的行政管理體系,一手托著科學兼民主的學術管理體系。[19]因此,應充分發(fā)揮校長在新建本科院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運行中的靈魂統(tǒng)領和協(xié)調(diào)管帶作用,推動校長以勤務員的博大胸襟“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2]56推進行政管理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高效化;以教育家的學術思維來推進學術管理的科學化、自由化、民主化;以戰(zhàn)略家的高瞻遠矚來引領兩權交叉的協(xié)商、協(xié)同、協(xié)調(diào)機制構建,推進兩權減少內(nèi)耗,平衡發(fā)展。

      縱觀國內(nèi)外,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如同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體兩翼”,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相伴→失衡→相依→平衡”是新建本科院校內(nèi)部治理的永恒主題,二者既不可或缺,又不可偏廢。忽視學術權力,學校注定衰落;拋卻行政權力,學校必將失敗。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堅持依法治教思維,創(chuàng)新落實《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科學確立學術機構在學術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才能為新建本科院??茖W合理的兩權運行機制提供支撐。通過對新建本科院校內(nèi)部治理機構進行不斷調(diào)適和持續(xù)完善,可以放眼一個學術繁榮、大師輩出、事業(yè)興盛的全新大學時代必將到來。

      參考文獻:

      [1]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李劍平.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陣痛期有多長[N].中國青年報,2014-7-3(3).

      [4]姚啟和.高等教育管理學[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5.

      [5]楊德廣.關于高?!叭バ姓钡乃伎糩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9):19-24.

      [6]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7]哈斯金斯.大學的興起[M].梅義征,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115-116.

      [8]科塞.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M].郭方,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9]張志坤.制訂大學章程不可一哄而上[N].光明日報, 2013-10-28(16).

      [10]江嵩,宋洪峰.美國高校校長的績效評價[J].比較教育研究,2007(7):36-40.

      [11]馮向東.大學學術權力的實踐邏輯[J].高等教育研究,2010(4):28-34.

      [12]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4.

      [13]袁振國.中國教育政策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85.

      [14]夏托克.高等教育的結構與管理[M].王義端,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28.

      [15]姚加惠.美國地方高校內(nèi)部治理結構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6):83-88.

      [16]陳金波,魯興啟.廉政治理與黨風廉政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研究[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5(1):1-7.

      [17]趙普光.和諧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整合[J].中國高等教育,2007(22):32-34.

      [18]王建美,宋靜波.從增強學術權力的視角透析學術委員會章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5):38-43.

      [19]袁永紅.我國高等學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45-46.

      Study on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Authority in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ule of Law

      CHEN Jinbo1,YU Haiyan2

      (1.Anti-corruptionResearchCenter,ZhejiangWanliUniversity,Ningbo315100,China;

      2.OfficeofCommissionforDisciplineInspection,ZhejiangA&FUniversity,Hangzhou311300,China)

      Abstract: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governed by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academic authority.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imbalance of the repres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analyzed the roots of their imbal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reconciliation strategy that academic authority and administrative power should perform their own functions properly.

      Key words: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administrative power; academic authority; rule of law

      (責任編輯張麗珍)

      猜你喜歡
      學術權力行政權力新建本科院校
      學生權利的崛起與大學權力格局的變革
      完善監(jiān)督機制防范拆遷領域職務犯罪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8:43:20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 確保高校二級學院權力健康運行
      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問題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58:35
      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轉型發(fā)展的基本原則與路徑選擇
      科教導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6:40
      江西省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的外部保障機制研究
      論公共利益的法理學相關概念辨析
      產(chǎn)學研相結合:新建本科院校發(fā)展途徑探微
      科技視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6:45:04
      高校內(nèi)部的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運行機制分析
      新時期高校學術委員會運行機制研究
      高教探索(2015年1期)2015-03-23 03:47:38
      多伦县| 民丰县| 错那县| 镇原县| 富源县| 绵阳市| 南皮县| 张家口市| 无棣县| 苍梧县| 新和县| 鄂州市| 含山县| 名山县| 镇平县| 宜宾县| 博湖县| 桑日县| 泌阳县| 海南省| 高清| 修武县| 商丘市| 秦皇岛市| 锡林郭勒盟| 噶尔县| 吉隆县| 伽师县| 昌乐县| 河池市| 张掖市| 呈贡县| 手机| 乾安县| 习水县| 曲松县| 依兰县| 区。| 阿尔山市| 大庆市|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