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
肝切除術的療效及并發(fā)癥調查
李甲
目的 探討肝切除術的療效及并發(fā)癥。方法 回顧及總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7例因肝臟疾病而行肝切除術的臨床資料。結果 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6例,占16.22%。結論 肝切除術的并發(fā)癥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肝切除術;療效;并發(fā)癥
肝切除術是治療肝細胞癌的首選方法,也是唯一可能獲得根治性治療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顧了2012~2014年我院37例肝切除術的臨床資料,對肝切除術的療效和并發(fā)癥進行了調查。
1.1 臨床資料
37例患者中,男23例,女14例。年齡平均數(shù)48歲(28~67歲)。其中肝癌18例,肝血管瘤13例,肝外傷6例。所有肝癌患者均符合中華外科學會肝臟外科學組制定的“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方案中原發(fā)性肝癌肝切除的手術適應證[1],手術進行前所有患者都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以及臨床研究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18例肝癌患者中,進行右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5例,不規(guī)則肝切除10例。13例肝血管瘤均采用不規(guī)則肝切除手術。6例肝外傷中,2例行左前葉切除,4例行不規(guī)則切除。
1.3 術后處理
手術結束后常規(guī)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低流量吸氧,并同步進行保肝、制酸、抗生素預防感染和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手術結束3天左右可以開始下床活動,腹腔引流管沒有明顯引流液可以拔除。等待胃腸蠕動恢復后即可開始進流食。
共有6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占16.22%。肝癌、肝血管瘤和肝外傷的并發(fā)癥數(shù)分別為4、2和0。肝癌4例并發(fā)癥中,3例出現(xiàn)膈下膿腫,1例伴有頑固性休克。肝血管瘤的2例并發(fā)癥患者均為術中出血。
全球最高發(fā)的5種惡性腫瘤中肝細胞癌排名第3,每年新發(fā)病例數(shù)約為55萬,每年約500 000名患者死于肝細胞癌。肝細胞癌不僅僅在亞洲和非洲常見,在西方國家的發(fā)病率也早己不斷攀升。隨著影像學、手術器械、外科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以及對肝臟解剖的進一步了解,肝癌的治療已經(jīng)取得長足進步,但由于肝癌固有的生物學特性,肝切除術后的復發(fā)率和無瘤生存率仍很高,復發(fā)轉移仍然是阻礙肝癌患者手術后的主要因素。肝切除手術選取何種方式需要根據(jù)腫瘤的大小、部位及患病程度等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后決定。由于我國80%以上的肝癌患者同時患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因此相當一部分患者術前即存在或術中操作引起的腫瘤肝內轉移[2]。這部分患者通常情況下不能承受規(guī)則性的肝葉切除,因此手術方式主要選擇不規(guī)則性切除。不規(guī)則局切除法,既提高了切除率,又明顯降低了手術死亡率,同時還可以取得和規(guī)則性肝切除相似甚至更好的遠期療效[3]。
規(guī)則性肝切除是指沿著門靜脈系統(tǒng)性地將一個肝段和其所屬門靜脈分支支配的區(qū)域合并動脈等一起切除。從理論層面講,規(guī)則性肝切除可以完整地將原發(fā)腫瘤及復發(fā)的高危區(qū)域一起徹底切除,以達到完全治愈和預防再次復發(fā)的目的。而非規(guī)則性肝切除通常只是切除原發(fā)腫瘤以及一定距離內的肝組織,理論上講是無法消除手術后復發(fā)的可能性。雖然此前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規(guī)則性肝切除在提高總生存率及無病生存率方面優(yōu)于非規(guī)則性肝切除[4],但仍然缺乏相關研究可以表明規(guī)則性肝切除在降低肝內復發(fā)及局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
肝切除的主要問題是保證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保存比較多的、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組織。進行肝切除后肝臟功能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理論上講切除范圍越大受到的損害就會越明顯,特別是對于同時患有肝硬化的病人更為明顯,肝硬化患者的肝臟不僅僅肝功能儲備受到一定程度損傷,而且沒有較好的再生能力。以前的實驗研究表明,肝癌的肝內轉移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門靜脈血行轉移而發(fā)生,因此根治性切除術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足夠的無瘤手術切緣,這同時也是減少術后復發(fā)的最主要技術手段。
總結手術過程中的經(jīng)驗并結合以往相關報道,筆者認為進行肝切除手術時需要注意幾下幾個方面: (1)手術過程中的出血必需要嚴格控制,例如為了減少來自肝動脈和門靜脈分支等動脈的出血可以采用間歇性肝門阻斷;(2)手術過程中的操作視野一定要充分暴露,以便操作者可以更好更清晰地觀察到患者的病變;(3)對肝切除量要實行嚴格控制,手術前務必認真閱讀CT片或MRI篇,確保肝殘量不少于肝組織總量的50%,相關資料報道正常肝臟的最大切除率為75%~85%,同時患有肝硬化時,最大切除率為50%,如果超過以上界限,就有可能導致術后肝衰竭,甚至死亡[5];(4)對于肝斷面的處理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肝斷面有較大的管道樣結構出現(xiàn)時,要進行及時準確的止血;(5)手術進行后要囑咐患者多補充葡萄糖和維生素(主要是C和K),如果有必要,還可適量補充白蛋白以增加肝臟的儲備,更好地保護肝功能。
[1] 中華外科學會肝臟外科學組. 原發(fā)性肝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J]. 消化外科,2004,3 (6):453-456.
[2] Edwin B, Noedin A, Kazaryan A M. Laparoscopic liver surgery: new frontiers[J]. Scandi navian Journal of Surgery,2011,100(1):54-65.
[3] 陳孝平,張必翔. 影響我國原發(fā)性肝癌治療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1,10 (2):97-99.
[4] Hasegawa K, Kokudo N, Imamura H,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anatomic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n Surg,2005,242(2):252-259.
[5] 黃延庭,王正康. 腹部外科新手術[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6:155-156.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Liver Resection
LI Jia,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Luohe of He’nan, Luohe 4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liver resection. Methods Thirty-seven cases with liver disease in our department who received liver resec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6 cases of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 37 cases after the operation, accounting for 16.22%. Conclus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liver resection can be prevented and avoided.
Liver resection, Curative effect, Complications
R735.7
B
1674-9308(2015)07-003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7.025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