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光明
微格述課:師范生課堂教學素質訓練的新視角
文 梁光明
微格述課就是運用微格教學的形式,由授課的師范院校學生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學生、指導教師、評委敘述自己對某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課者提問、評議,講課者答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微格述課是述課的一種形式,述課是現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中用以考核教師教學素質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在組織的中小學教師上崗考試(面試環(huán)節(jié))中用以考核考生課堂教學素質的一種形式。它要求考生(或待上崗教師)對已制訂的教學方案(即教案)做出說明,闡明教學方案中的一系列主要問題,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等內容。根據考核要求和自己的教學實際,師范生(或考生、待上崗教師)可著重對其中的幾個方面進行說明。微格述課又是微格教學的一種形式,但它又不同于傳統(tǒng)的微格教學,傳統(tǒng)的微格教學實際上是上課的一種形式,應該稱之為“微格上課”,它要求教學時間短(5~10分鐘),授課內容少(1個教學內容或1項教學技能),模擬學生也少(4~6人),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縮小化。同時上課中還強調使用攝像機拍攝,結束后師生評議,再組織重教。而微格述課教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一般為10~15分鐘,即述課10分鐘,評議5分鐘;教學內容為一節(jié)課(45分鐘)的內容;對模擬學生人數不作要求。微格述課也最好使用攝像機拍攝,結束后回放,評議??梢钥闯?,微格述課也是師范生課堂教學素質訓練的一種重要形式。
1.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師范生根據學校訓練要求和自己的教學水平所選取的某一年級、學期、學科、單元、課時的課文或課題內容。述教學內容要敘述出本課時所教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及其相互聯系,并簡要分析這些內容與前后知識間的聯系。要求師范生在備課時,不僅要認真鉆研本課時教學內容,還要認真鉆研上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下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乃至上個單元、下個單元,甚至是上個學期、上個年級、下個學期、下個年級的有關知識點,弄清它們的相互關系。
2.述學情
學情是所選取教學內容所處年級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認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水平。師范生應根據自己在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中所觀察和了解到的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表現,確定他們在這一教學內容上的整體知識水平、認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水平,要努力做到客觀,符合實際。過高過低的估計都可能造成教學的失敗。
3.述教學目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每一節(jié)課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授課的師范生要根據自己對所選取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標準》要求比較客觀準確地確定本課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一般應從三大方面體現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但不強求每課時都面面俱到。
4.述教學方法
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述教法就是敘述完成本課時教學目的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手段,且如何運用,如何學法指導。述學法就是要敘述完成本課時教學目的學生在課堂中應采用的學習方法,這一內容要盡量具體,因為在微格述課中,不需要同班的師范生模擬學生配合,提問環(huán)節(jié)、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學生實踐部分是介紹性的。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既要照顧到教學內容,又要符合各方面實際,都要始終貫徹啟發(fā)性原則,通過教學使學生的各個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5.述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完成課時教學內容或任務的具體實施過程,它是微格述課的重點。要求師范生詳細地敘述出每一具體教學步驟,為突出重點,敘述中應該有講的成分,一般采取的策略是“述講結合”。在“講”中尤其能突出師范生的教學素質:書寫好的師范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板書設計;教具制作好的可以展現自己精心制作的教具并合理運用;教學口頭語言好的可以展現自己的口才;朗讀水平較高的可以展現自己高超的朗讀水平,使在場聽眾身臨其境;思維邏輯嚴密的可以通過設問展現自己對所教內容的精心設計和嚴密的推理素質。
6.述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的板書是微型教科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強化記憶,并突出重點,有效地輔助教師課堂口語的表達,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第二條重要通道。所以授課的師范生對自己本課時內容的板書也一定要精心設計,反復鉆研教學內容,高度概括,盡量用較少的文字表達,再配以必要的箭頭、線條、圖片、簡筆畫等。教學板書時特別要注意把握好時機,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7.述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教學結束后對自己教學所作的回顧和再認識、再分析,是教學自我評價。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教學中的任何一個或幾個方面,可以是教學知識點本身,也可以是方法上的,還可以是教學思想和理念方面的。一般出現在答辯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沒有這一內容,答辯中僅回答指導教師和評委的提問。
1.微格述課是特殊的“班級授課制”教學組織形式
微格述課中師范生面對學生、指導教師、評委敘述自己對某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的和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具備課堂教學的“班、課、時”三要素特點。
2.微格述課是微格教學的一種形式
微格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技能訓練方法。微格教學就是給受訓的師范生提供一種教學技能訓練的環(huán)境,讓受訓的師范生在自己教學結束后能夠再次看到自己的教學實施過程,并和專業(yè)指導教師共同觀摩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微格述課也根據微格教學的要求設計這樣一種環(huán)境,讓受訓的師范生能夠再次看到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并和專業(yè)指導教師共同觀摩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
3.仍然能夠訓練多種教學技能
對師范生進行所有中小學教學內容的模擬訓練是不可能的,即使分類至同類型的教學內容的模擬訓練也是難以做到的,因為中小學教學內容很多,不同學科、年級、學期,都有很多內容。而用1~2個學期對師范生進行所有中小學教學內容的模擬訓練,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對師范生實施“課堂教學九項常用技能”的訓練是一條提高師范生課堂教學素質的捷徑。傳統(tǒng)的微格教學正是采用這種辦法,使它成為師范院校實施“課堂教學九項常用技能”訓練的重要教學形式。微格述課中的“述教學”過程要求“述講結合”,其中有導入,有結束,有講授,有板書,還有提問、練習、演示等,也能夠展示自己對各種教學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只不過相對簡略,針對性也有所欠缺。
4.更加方便、靈活
微格述課不強求模擬中小學生實施配合,地點也不要求必須在專用教室,沒有指導教師也可以進行。隨著攝像技術的發(fā)展,手機終端也可以實現視頻拍攝,所以同班的師范生可以三三兩兩組成微格述課課堂,其中1名師范生述課,另1名師范生拍攝,在普通教室進行。
1.理論學習
包括課堂教學設計、微格教學、微格述課理論以及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理論。所以,建議將微格述課安排在高年級進行,此時師范生已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了教育見習,對授課對象也已有一定的了解,理論學習內容就會少得多,一般1~2周內就可完成。
2.形成培訓計劃
要結合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尤其是實踐課教學計劃,根據所訓練班級的師范生人數、性別等因素指導他們合理分組,并最終制定出學期培訓計劃。1個班42人左右,基本上保證每名師范生有2次以上的實踐時間。一般理論學習和集體示范觀摩為3周。從第四周開始實踐,每次每名師范生述課10分鐘,回放評議15分鐘,也就是說每名師范生訓練1次需要25分鐘,6人一組共需150分鐘左右,時長等于連上3節(jié)課。1個班42人,訓練一輪,約需7周,2輪需14周;再加上理論學習和集體示范觀摩3周,正好1學期教學時間17周。如果班級人數過多,應再增加周課時,以保證每名師范生2次以上的實踐時間。
在分組時,一般6人左右為一組。同組師范生盡量做到志趣相同,即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備課時容易選擇相同或相近內容,一方面方便評議,另一方面方便同組師范生間互相學習和交流。另外,分組時還要做到“男女搭配”,男生大多數性格外向,缺乏耐心,而女生一般有耐心、認真、細致,容易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澳信钆洹备菀鬃龅交パa,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3.示范觀摩
根據訓練學生所學專業(yè),選擇一些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視頻和微格述課視頻集體觀摩,為保證質量和效果,此時應布置作業(yè),實施平時考核,并將其作為學生個人學期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及時批閱、發(fā)放、強化。還應為各班班委復制拷貝一些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視頻和微格述課視頻,供他們課后互相復制、拷貝,個人觀摩。
4.備課
在備課時,既要寫出微格述課稿,還要寫出教案。微格述課教學過程中是“述講結合”,如果只要求寫微格述課稿,實踐中就會出現忽視“講”的情況。
5.微格述課實踐
根據事先分好的微格述課實踐小組,分組進行微格述課實踐,同時使用攝像機等設備拍攝述課過程。
6.反饋、評議
與微格上課不同的是:微格述課每訓練1名師范生就應及時回放評議;而不是整個小組6人全部實踐完后再組織回放評議。因為微格述課不需要模擬學生配合。所以微格述課的反饋和評議最好在“微格大教室”進行,有利于課堂管理和全體師范生相互交流。當然在“微格小教室”小規(guī)模進行也可以。
在評議時,和微格上課一樣,既要提優(yōu)點,也要提缺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優(yōu)點可多一些,缺點為針對性較強、能夠盡快解決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師范生虛心接受,從而積極參與微格述課實踐,也更有利于他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7.再實踐
每名師范生的微格述課實踐至少進行2次,實施“再實踐”,幫助師范生更深入地認識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和缺點,為其課后的自由練習奠定基礎。
[1] 張文全.小學教師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 孟憲愷.微格教學與小學教學技能訓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 鐘啟泉,崔允淳.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師范生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黃濟,勞凱聲,檀傳寶.小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信息
梁光明,本科,副教授。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