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秀
具有呼喚功能的電影片名是電影內容和主題的濃縮,能夠很好的傳遞電影主題。電影片名的成功英譯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好的片名翻譯符合譯語觀眾的審美習慣,能夠跨越語言文化障礙,吸引譯語觀眾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觀看欲望,發(fā)揮其商業(yè)價值。而片名誤譯則不會吸引譯語觀眾的眼球,讓他們產生不了獵奇心理,而且會誤導觀眾對影片內容的預測,影響觀眾的觀影興趣,制約華語電影走出國門。
近一二十年來,我國華語電影片名翻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得一些優(yōu)秀的華語電影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導演和發(fā)行商也越來越重視片名的翻譯,2011年 《金陵十三釵》拍攝之時就有兩個英文片名《The 13 Women of Nanjing》和《Heroes》,發(fā)行時好萊塢專家建議劇組改名為《Salvation》,最終影片在多倫多宣傳時確定片名為《The Flowers of War》,可見片名是影片多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華語影片片名翻譯時,譯者要從譯語觀眾的文化心理關照出發(fā),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在翻譯過程中做出不斷地適應與選擇。首先研究英語國家電影起名術,參照英語國家電影起名原則和方法,探討譯者如何讓華語電影譯名既能有效傳播電影蘊含的文化內涵,又能符合英語文化特征、審美情趣,保證翻譯的信度和效度,吸引譯語觀眾,實現(xiàn)商業(yè)價值。
電影片名的主要任務是 “簡潔凝練地概括影視片內容,言簡意賅地揭示主題,雋永深長地激發(fā)群眾的豐富聯(lián)想”[1]。短小精煉的片名,承載著傳遞信息、文化交流和呼喚觀眾的重要使命,是電影推廣和宣傳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電影片名和電影內容完美融合可以吸引觀眾,實現(xiàn)其商業(yè)目的。
片名是濃縮的影片語言,傳遞著影片的相關信息,凝練了影片內容精華,奠定了電影的感情基調。只有與影片完美結合的電影片名,才能引領觀眾更好地欣賞電影藝術,充分發(fā)揮其信息的作用。
電影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內容。電影片名可以引發(fā)觀眾對片中文化的濃厚興趣,片名有責任宣傳影片中的文化內容,讓觀眾一目了然的了解影片主題。
用精煉、生動的語言吸引觀眾的眼球,揭示電影的主題,激發(fā)他們的觀影熱情,引導觀眾感受影片的魅力,享受觀影過程,從而增加票房收入。
華語電影片名翻譯會直接影響其在海外宣傳以及銷售推廣的成功指數(shù)和固有的商業(yè)價值。英譯片名如果沒有濃縮一部電影的主題或不符合譯語觀眾的審美習慣、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就會產生文化障礙,從而制約華語電影走向海外市場。
有些譯者為了吸引譯語觀眾的眼球,把片名譯為譯語觀眾熟悉的文化意象,但是實際上原片名根本不存在該文化意象,引起譯語觀眾對電影的誤解。周星馳的電影 《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的英文名《A Chinese Odyssey:A Pandora’s Box》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Odyssey(奧德賽)是古羅馬荷馬寫的的一部著名史詩,奧德修斯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主人公。他英勇、聰明并且戰(zhàn)斗不息。奧德修斯與自然斗爭最后回到妻子帕涅洛普身邊的冒險經(jīng)歷,說明了人能靠勇敢、毅力和智慧,最終戰(zhàn)勝一切。電影《大話西游》紫霞仙子最后香隕玉散,魂歸西天,兩人最終沒能團聚。所以英文中的歷史文化和典故知識蘊涵的信息跟影片內容根本不符合。Pandora’s Box來源于希臘神話人物潘多拉,打開她的盒子,盒子里釋放出人世間所有邪惡——貪婪、虛無、誹謗、嫉妒、痛苦等等,英語中常用Pandora’s Box比喻災禍之源。而這部電影中,月光寶盒能使時光倒流,借助于它,人們能把以前不的如意重新來過。這里譯者將月光寶盒翻譯成Pandora’s Box,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為了迎合譯語觀眾,而隨意借用譯語里面的典故,不僅不會促進文化交流,反而會引起觀眾的誤解,影響對電影的欣賞。
在電影翻譯過程中,導演就是委托人,導演的意圖在翻譯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影翻譯的策略和內容。1993年,《霸王別姬》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lián)盟大獎等多項國際電影獎項。但是它的英文片名 《Farewell,My Concubine》一直在翻譯界爭議很大。Concubine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指小妾,這個詞在西方文化也是含有貶義色彩,會讓人想到男女主人公的關系是夫和妾的關系,關鍵詞霸王沒有了,霸王的妻子虞姬成了小妾,這不符合史實。實際上這個名字是兩個主人公共同演出的一出戲名,最后主人公融于戲中的悲劇。在譯者接受翻譯工作之前,導演已經(jīng)把英文名取好,譯者在詢問導演能不能改譯名時,導演不同意。
電影片名翻譯,要充分解讀影片內容,凝練影片內涵,考慮譯語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接受程度,巧妙處理中西文化差異,使英文片名不但能夠忠實體現(xiàn)影片內容,而且能吸引海外觀眾眼球、提升票房收入。包惠南指出影視片名地翻譯“既要符合語言規(guī)范,又要富有藝術魅力,既要忠實于原片名的內容,又要體現(xiàn)原名的語言特色,力求達到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要講求“大眾化、通俗化、口語化和藝術性”[2]。
異化翻譯帶來的是異國情調之美。這要求譯者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信的同時,又以譯語觀眾為中心,滿足他們求新求異的文化心理,讓觀眾積極主觀能動地去理解中國元素和中國文化。異化翻譯包括直譯和音譯等。《臥虎藏龍》片名的英譯《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是異化翻譯的成功典范,畫龍點睛的英譯片名,神秘的異域情調,吸引了廣大的海外觀眾。漢語的“龍”與英語的dragon是兩個具有完全不同文化內涵詞匯。中文的“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自殷周以來,“龍”就與帝王政權聯(lián)系在一起,象征著貴族和權力。而dragon在英語里是個貶義詞,是一種強大、邪惡的生物。有人提出龍與dragon所承載的強大的文化反差,會令英美觀眾反感,從而阻礙其觀影興趣。然而影片在海外市場獲得巨大成功證明了片名的這種異化處理有力地傳播了中國的龍文化。其實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觀眾賞識,龍的中華文化正逐漸被國際友人所熟悉、接受。因此另一部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也大膽的翻譯成《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
但是中西巨大的文化差異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輕易融合的。有些以文化專有項起名的片名由于背后蘊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盲目的異化翻譯只會造成觀眾的誤解或迷惑。華語電影 《河東獅吼》,是對中國觀眾所熟知的一個典故進行藝術加工的幽默愛情故事。電影片名出自宋朝著名文人蘇軾的詩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調侃好友陳季常懼內,其中河東獅子吼則指陳妻的彪悍。而譯者卻對一個含有文化專有項的片名采取了異化翻譯中的直譯《The Lion Roars》,使譯語觀眾完全不解這樣一部愛情喜劇片和獅子吼叫之間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
由于中西歷史文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審美心理等方面的不同,都有文化專有項如習語、典故負載大量文化信息,因此不能從字面意義去理解,馬虎翻譯。歸化翻譯需要譯者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對片名進行改譯。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不意味著譯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任意去翻譯,而是要在全面理解影片內容的基礎上,考慮譯語觀眾的文化背景和接受心理,精雕細琢地用精煉的語言為影片配上一個合適的譯名。華語影片名英譯時進行歸化翻譯的例子不勝枚舉。
青紅是電影《青紅》女主角的名字,原來英譯片名《Qing Hong》是對中文片名直譯。但影片正式入圍之后,導演仔細考慮,根據(jù)影片的主題和內容,最終歸化譯為《Shanghai Dreams》。一來,宣傳方認為《Qing Hong》的英文發(fā)音和美國電影《King Kong》特別像,容易造成誤會。二來,《Shanghai Dreams》這個片名跟美國電影片名《American Dream》相似,考慮到了譯語觀眾的期待視野和審美習慣,使他們產生一種文化上的親近感,從而激發(fā)他們觀影興趣。
電影《花樣年華》的英文片名《In the Mood for Love》是歸化翻譯的另一經(jīng)典范例。為了突出電影主題和影片內容,片名放棄沿用影片中著名歌星周璇演唱的《花樣的年華》固有的英譯《Full Bloom》。片名借鑒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抒情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演唱的著名英文歌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順應了譯語觀眾的文化背景,激發(fā)了他們的觀影欲望,幫助影片成功地打開了海外市場,贏得了好的票房和口碑。in the mood for sth表示對某事有心情去做,in the Mood for Love想去追求愛,勾勒出了影片的愛情基調。兩位男女主人公慢慢因為愛靠近,《In the Mood for Love》這個片名正好體現(xiàn)了該片追求愛情的主題。
作為電影的“美麗名片”片名翻譯,譯者要精通中西語言和文化,充分分析影片內容、影片主題和風格特征,考慮譯語觀眾的心理需求和文化期待,遵循片名翻譯原則,采取恰當?shù)姆g策略,仔細推敲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方法,精雕細琢片名的語言,力求譯語片名和原片內容完美結合,生動再現(xiàn)原片內容。使譯名具有信息功能、文化功能和呼喚功能,保證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yè)效益。
[1]劉艷.華語電影片名翻譯的規(guī)范變遷[J].電影文學,2012(20).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范捷.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中文電影片名英譯探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0).
[4]杜志峰.基礎影視翻譯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5]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