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捷
摘 要:在從事一線語文教學已經(jīng)將近十年了,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本人累積了點滴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高段語文的朗讀指導有個人的見解。朗讀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想象。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边@就說明,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手段,不能簡單地認為朗讀是把書面語言還原成口頭語言,它不但有助于強化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素質,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學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整體水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也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jīng)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在這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詩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從而受到了審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發(fā)掘了知識瑰寶,提高了鑒賞與成文能力,事實證明,注重朗讀教學,以讀為本是中國幾千年來母語教學傳統(tǒng)中積淀下來的精華由此可見,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書是讀出來的,那么,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yǎng)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美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讀”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有圖文并茂、內(nèi)容有趣、體裁多樣、語言活潑等特點。老師可以憑借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一邊展示漓江兩岸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的風光,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著木筏,欣賞著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誦家來上一段就更好了?!边@一招非常有效,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第一次試讀就讀得有點有聲有色了。再例如在教學童話故事《丑小鴨》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把收集到的圖片,結合文中的插圖,制成動態(tài)的畫面,通過聲、像、形、感同步的“動態(tài)”畫面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不同的情緒體驗中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化“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創(chuàng)設朗讀情景,激發(fā)朗讀情感
入情入境是朗讀的關鍵。“情”是寫“文”的基礎,而讀“文”則是入“情”的前提。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應是讓聽者與情如景,產(chǎn)生共鳴,感同身受,從而達到情感的宣泄和真理的領悟。理解與朗讀就像是人的兩條腿,相輔相成,雙腿都有力,才能腳下生風,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幫助學生理解的方法很多,如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讀書,并且讀出感情,首先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學生讀完文中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后,我用大量復原的圓明園圖片資料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當學生讀完毀滅之后,我又用電影《火燒圓明園》的有關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侵略者的野蠻與貪婪,并適時地進行范讀,讀出自豪,讀出痛恨,讀出惋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放聲朗讀,真實地表達自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
朗讀指導必須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為基礎,老師要緊緊圍繞課文的主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性格和語言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讀出符合課文的感情,做到真摯、自然。因此,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極其重要。語調是用來表達句意和感情的抑揚頓挫的調子,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內(nèi)容不同采用的基調也不同;語法重音指詞語中應重讀的字以及句中應重讀的成分;停頓有語法停頓、心理停頓、邏輯停頓。這里說一下心理停頓,它是指不同情緒的兩部分課文中間,為了吸引聽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頓;語速應當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來決定。朗讀表示敘述或說明的內(nèi)容用中速;描寫、回憶、抒情的內(nèi)容要讀得稍慢;表現(xiàn)急切心情和緊張情境的句子,或者表現(xiàn)興奮及憤怒感情的句子,讀時一般用快速;表示莊嚴、沉痛、寧靜內(nèi)容的句子,讀時一般要慢些。
四、作出朗讀評價,適時反饋意見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 鼓勵。”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長的喜悅。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xiàn)珍珠鳥的可愛與“我”對珍珠鳥的喜愛,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就說“你讀得很流利,可老師還沒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笑道:“呀,這下老師看到一只調皮又淘氣的珍珠鳥啦!它在作者茶杯上喝茶,在啄作者的筆尖手指呢!”我還特意將這些句子照學生的樣子朗讀一遍,強化指導朗讀的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神會,讀得興味盎然。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肯定學生朗讀的長處,還要將其擴展為全班的長處;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的不足時,要及時糾正;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扭轉并鞏固。在評價之后還要注意再朗讀,再評價。一定要帶著欣賞巧妙評價。
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得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的成敗。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朗讀,還要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