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問題與反思——基于S小學的個案研究

      2015-03-01 10:52:24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015年6期
      關鍵詞:全納教育隨班就讀特殊兒童

      李 敏

      ?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問題與反思——基于S小學的個案研究

      李 敏14

      摘 要:隨班就讀作為特殊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以殘疾兒童為主要對象,使特殊兒童獲得了公平的教育機會。然而,普通學校里存在的沒有被證明的特殊兒童,卻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極大困擾。準確判斷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有助于隨班就讀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教育效率的提高。認定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關鍵在于教育行政部門對政策的引領和制定、特殊兒童及其家長對政策的認可和執(zhí)行、學校及社會對政策的執(zhí)行和落實。

      關鍵詞:全納教育;隨班就讀;教育公平;特殊兒童

      自1994年6月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提出全納教育后,我國迅速把“隨班就讀”的要求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并制定了《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201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fā)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是國家提高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度,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國各地學校普遍開展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特殊兒童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充分的照顧。但是,如果一間教室里出現(xiàn)了沒有被證明的特殊學生,老師如何公平地關注每一位學生,則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一個普通學校的特殊個案

      某市某小學一年級的教室里,班主任陳老師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學生何某突然行為失常,使勁把鉛筆插入前座一位同學的背部,這位同學馬上哇哇大哭,但何某仍然不解氣,繼續(xù)毆打這位同學。陳老師見狀馬上跑過去拉住何某的手,何某用力掙扎,歇斯底里地狂叫。雖然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何某的力氣特別大,陳老師費了好大勁才勉強控制住何某的行為。其實引發(fā)何某傷人行為的原因很簡單:他沒有找到橡皮,向前面這位同學借,但這位同學平時厭惡其行為而不愿意借給他,因此觸動了何某的自尊,引發(fā)了他的狂躁和攻擊性行為。課堂上發(fā)生上述一幕,陳老師不得不先控制住何某而停止上課。

      下課后,陳老師把何某帶到辦公室教育了一節(jié)課,第三節(jié)課上課時,陳老師把何某送回教室上課。沒想到上課不到三分鐘,科任老師報告班主任和德育處,說何某跑出教室,不知道去哪里了,因為自己不能丟下其他學生而不顧,只好尋求班主任陳老師幫助。

      學生何某因狂躁而造成的攻擊性行為時常發(fā)生,比如午睡時何某先躺在床上,他會討厭看見后進來的同學一個接一個地走進睡室,如果遇上他心情不好,他會尖叫,甚至會跳起來毆打他看不順眼的同學;別人的一個無意掃視的眼神都可能引起他的不滿,繼而引發(fā)他的怒視和毆打。

      何某,6歲,剛剛進入小學,居然有這樣的惡性行為,讓我們不寒而栗。學校找到專業(yè)人士對學生何某進行初步診斷,認為該生心理異常。后經學校慎重考慮,通知家長到三甲醫(yī)院對何某進行進一步診斷。幾經溝通,家長終于同意帶何某去醫(yī)院診斷,爾后,家長告知學校何某“是有一點問題,糾正一下就可以了”,并未向學校出示診斷結果證明。事實上,何某的問題“糾正”了一年多仍不見好轉,且情緒和行為偏差依然不能自我控制,狂躁和攻擊性行為日漸增加。于是,未被家長“承認”為特殊兒童的何某成了隨班就讀的邊緣人。對“隨班就讀”對象的界定較難主要體現(xiàn)在,《全日制弱智學校(班)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對于有爭議或一時難以確定的兒童,一律視為正常兒童,分配他們就近入讀,不要輕易給他們戴“弱智”的帽子,也不要單純以智商或其它單項材料草率判定為弱智兒童。對于已入學的學生,如發(fā)現(xiàn)有的不是弱智兒童,應通過主管部門及時轉入普通小學就讀。要嚴格防止把差生混同于弱智兒童。[1]因此,要取消隨班就讀對象名號相對簡單,如果有爭議或因為家長不配合等原因難以確定的,一律視為正常兒童,但要確定為隨班就讀對象則非常艱難。學者華國棟在2003年提出: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特殊教育對象將不再只有智力落后兒童、視力殘疾兒童、聽力殘疾兒童接受特殊教育,學習困難兒童、情緒行為有問題的兒童、超常兒童等也應該得到特殊教育。他指出,開展隨班就讀對象的確認工作首先應由社區(qū)、家庭和學校提供線索,然后組織人員進行初步調查、篩查,對篩查出的疑是兒童由醫(yī)院等部門進一步診斷確定。[2]事實上,除了視力問題和肢體殘缺的特殊兒童容易被學校和家長一致認為是特殊兒童外,幾乎所有的家長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篩查的難度非常大。例如,什么樣的孩子屬于特殊兒童?家長能否配合學校把孩子送到相關機構進行醫(yī)學鑒定?在鑒定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愿意并能夠如實告知醫(yī)師真實情況?什么樣的特殊兒童適合在普通學校里隨班就讀?這些橫亙在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系列難題尚待解決。

      二、特殊個案引發(fā)的教育公平問題

      上述案例中的何某極具代表性。在何某所在的學校就有三個類似的案例。家長往往不愿意正視問題所在,認為孩子長大一點就懂事了,自然會自我糾正行為。實際上,孩子若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不但加大了治療難度,甚至可能失去治愈的機會;還有的孩子已經被醫(yī)生確診為疾病,由于家長顧及面子而隱瞞病情,放棄治療,硬是把孩子送到學校,結果錯過了最佳矯治時機。家長的這一系列做法不僅阻礙了孩子的發(fā)展,也給孩子所在的學校帶來教育的不公平。從學校的視角出發(fā),教育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機會公平、教育資源公平、教育效率公平三個方面。

      首先是教育機會公平。公平的教育可以看做每一個學生得到“愛和教育”的機會均等,參加學校各類活動的機會均等,甚至得到老師的愛護和關注程度基本均等。有研究者從學生的視角得到對學校公平的看法:同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學校公平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和出發(fā)點。以何某為例,他的情況必然占據老師的主要精力,令老師無法同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一是老師幾乎無法預測到該學生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突然出現(xiàn)異常行為;二是無法預料何某的行為會造成什么樣嚴重的后果;三是何某的智力比較高,一旦發(fā)生情況,他會迅速逃出教室躲起來,每次能讓學校里的老師花上一兩個小時尋找。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神經幾乎時刻被何某牽動,即使上課期間,老師也必須經常關注他是否傷害其他學生或突然跑出教室,一旦發(fā)生特殊情況,老師必須馬上處理。何某的班主任坦言:只要走進學校,我的神經馬上繃緊,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何某,擔心他今天的行為。其他科任老師都不希望上該班的課。一次學校邀請香港英語骨干教師來校交流,她只在何某班上了一堂課,卻不明就里地被何某吐了滿臉口水,打了兩拳。何某占據了所有任課教師的大量精力,造成了教師在課堂內外的困擾,打破了同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平衡和公平。

      其次是教育資源公平。一是我國的學校班額較大,即使部分學校勉強達到最新的義務教育要求即每班45人,但與香港等地的每班25人仍相差甚遠。依據有關規(guī)定,特殊兒童所在的班級可以在班額等方面適當放寬,但由于何某“不屬于”隨班就讀對象范疇,他所在的班級沒有得到班額上應得的資源關注。二是在政府層面,明確規(guī)定隨班就讀兒童所在班級,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方面得到學校領導、教師、家長等多方面的關注、支持、寬容和幫助,例如在政府方面,撥給教師一定的工資補貼,配置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無障礙設施等。[3]但何某沒有明確的診斷證明,學校無法得到相應的資源配置。另外,如果“特殊兒童”的身份沒有得到診斷或被家長接受,學校領導、其他老師和家長對教授特殊學生的教師要求與沒有接受特殊學生的教師要求一樣,給予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效率評價得不到傾斜,勢必會造成教師在教育資源上的缺乏,進而使教育評價標準變相提高。

      再次是教育效率公平。學生何某給學校和家庭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當“隨班就讀”學生與普通學生一起就讀的時候,教師和學生均未得到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的公平對待,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單獨關注和教育特殊學生。即使是學生發(fā)病期間,老師也沒有法律的支持要求其離開學校進行治療。而已被認定為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學生可以開展“醫(yī)教結合”實驗,即學校能夠要求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在發(fā)病期間先治療后上課。然而,在沒有得到證明的特殊兒童身上,家長可以認為教師的要求無理而拒絕教師的要求,甚至質疑和投訴老師。巨大的精神壓力加之難以控制的課堂實際情況,往往使教師的教育教學進程難以順利完成,教育效率公平必然受到重創(chuàng)。

      在學生和家長眼里看到的學校公平教育大概是,每一個學生,不管是學生干部、優(yōu)等生或是后進生,都能平等履行義務,同時享受權利;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適用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參加學校各類活動的平等機會;對任何學生,只要他付出努力取得成績就應該得到贊賞、鼓勵或獎勵。例如,學校要求每一個學生穿校服,許多學生會對沒有穿校服卻不被老師批評的現(xiàn)象認為是不公平的對待等??傊绻@樣的特殊兒童進入普通課堂,打破了學生眼里的各種公平,損害了普通學生教育效率的問題,實際上是造成了眾多學生的公平受損。因此,怎樣使沒有得到特殊兒童證明的孩子融入普通學校中學習,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其關鍵就在于特殊兒童身份的確立。

      三、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問題的反思

      誠然,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國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是全世界的一個奇跡。隨著國力不斷增強,有理由相信,我國的全納教育必然能從隨班就讀起步,不斷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所有教育對象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在現(xiàn)實中普通學校并不能夠確定隨班就讀覆蓋的對象,對特殊兒童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也缺乏相應的、完善的物質和設施保障。

      (一)教育行政部門認識不足

      以佛山市為例,佛山市教育局在2012年出臺了《普通中小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指導意見》,2014年頒布了《佛山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中小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隨班就讀管理工作。政府的工作迅速有效,例如馬上動用財政經費在各中小學校建設了殘疾人廁所、殘疾人通道等系列設施,在每一個區(qū)都設立殘疾人學校。一些癥狀明顯的兒童都入讀殘疾人學校,只留下癥狀不明顯的弱智、聽力障礙、輕度肢殘等兒童在普通學校入讀。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政府要求每一所學校設置心理咨詢場室、按照學生比例聘請心理教師,大力推廣心理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學校能夠實行全體教師通過學習領取心理咨詢C證,德育骨干教師領取心理咨詢B證,鼓勵心理教師領取心理咨詢師證等。

      然而,教育行政部門對隨班就讀工作的認識仍有三點明顯的不足:一是確立隨班就讀對象的措施僅停留在政策中。在《佛山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中小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第三條“認定入學,規(guī)范管理”中第10點提出,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對象是指按照規(guī)定程序檢測,并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認,能適應普通學校學習的視障(以弱視為主)、聽障(包括重聽、聽力語言水平達到三級康復標準)、輕度智障、肢障等類別的殘疾兒童、青少年。[4]《指導意見》并未明確規(guī)定檢測程序和檢測要求,沒有提供認定特殊學生的鑒定機構,學校難以按照相關規(guī)定確認隨班就讀對象。二是隨班就讀對象“能出難進”。例如《指導意見》第十三條中指出,普通學校學生身體出現(xiàn)異常情況,未經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同意、未經相關醫(yī)療檢測機構鑒定者,或學生情況不符合殘疾標準的,不得認定為隨班就讀學生;第十四條規(guī)定,隨班就讀對象的確定工作在入學的第一學期進行。殘疾學生在學期間,身體情況、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已有明顯改善,且不再符合殘疾標準,從新學期起取消其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籍,轉為普通生。三是由于大部分學校并沒有肢殘的學生,建設殘疾人設施暫時沒有起到作用。問題還在于普通中小學校為落實隨班就讀工作,僅有殘疾人廁所、殘疾人通道是不夠的。按照隨班就讀的一般要求,需要針對特殊需要的學生設置康復的專門場室、適量的康復器材和設備。例如對聽力障礙學生,助聽器等康復器材是應該有的,而事實上很多學校都沒有這樣的專項經費。這些都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門對隨班就讀實施現(xiàn)狀,以及對特殊教育政策的認識和理解尚存不足。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充分考慮設施實用性和實效性之基礎上,對有入學計劃的兒童在入學前的一年或者半年,有針對性地安排資源教室或者殘疾人康復設施。同時,資源教室和殘疾人康復設施可以像??漆t(yī)院一樣,不同的地點吸納不同的對象,把資源教室和康復設施做得專業(yè)有效,而不是有教室無資源。

      (二)社會與家庭的消極應對

      實際上,社會和家長比較容易接受孩子在肢體、耳聾、視力低下等方面的殘疾情況,當兒童患有多動癥、自閉癥,家長往往選擇忽視或逃避病情。對弱智或其他難以判斷病情的兒童,家長往往更難接受事實,同一個家庭甚至因為對兒童病情的認識不同而出現(xiàn)嚴重的分歧。

      有這樣一個案例:孩子的父親在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家長的勸說下想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診斷,但媽媽極力反對,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拒絕一切人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評價,并把問題歸結為老師教育沒有耐性、其他孩子和家長對自己孩子不友好、自己的親人對自己和孩子惡意排斥。由于沒有及時求醫(yī),這個孩子失去了最佳治療時間,身體情況每況愈下。

      《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中明確提出:對智力殘疾(特別是輕度)兒童、少年的確認一定要慎重。一般先由家長或學生所在班級的教師提出名單,由鄉(xiāng)鎮(zhèn)組織有醫(yī)療、教育部門人員參加的篩查小組,在家長和班級教師的參與下進行嚴格的篩查。其次是家長不愿意宣揚“家丑”。一般家長不會主動向學校提出篩查,或者主動告知孩子被醫(yī)師診斷的真實情況。因此,如果教師提出,教師是否能準確地判斷?一旦提出后,是否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家長在篩查的時候能否如實反映孩子的情況?學校和家庭,及家庭內部的分歧是診斷、認定隨班就讀對象的關鍵所在。

      (三)普通學校的難為與作為

      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事實早已存在,但普遍對此知之與關心甚少,排斥的情緒多于接納。首先,學校和老師對于輕度耳聾、肢殘、弱視兒童的接納程度還是比較寬容,對于弱智、自閉癥、多動癥等情況的兒童接納程度相對要低和差。究其原因,前者在很多地方與正常兒童相近,接受知識的能力與普通兒童差距小,能夠接受教師的意見,教師也容易與之溝通。反之,弱智、自閉癥、多動癥兒童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難以和教師溝通,造成教師教育中往往有無力感。在很多學校仍然以學習成績作為學生學和老師教的重要評價內容,類殘疾孩子與普通孩子學習成績差距較大,成為教師心頭的傷疤。如果在以學生考試平均分與績效掛鉤的學校,教師的不公平感、挫敗感則更強。

      其次,在普通學校里一般沒有特殊教育專業(yè)的教師,甚至心理教師也不是全部學校都能配備,加之許多地方文件里提出由特殊學校的教師構建和健全市、區(qū)兩級隨班就讀工作指導中心機構但往往難以落實。因此,開展“隨班就讀”的現(xiàn)實是除了明顯的視力、聽力、肢殘狀況能夠被老師鑒別出來,學校和教師并不能準確判斷學生是否屬于弱智、自閉癥抑或多動癥。即使教師的心理學知識很豐富,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對特殊兒童進行判斷,也不敢輕易對這些兒童下定義、貼標簽,怕傷害兒童或引起家長反感。在不明確自己教育的對象是否存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任課教師只能對所有學生給予相對一致的教育教學要求,給予相對一致的評價標準,但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以上都會造成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憂心忡忡和難以預期,不知道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蛾P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提出,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接受中度的弱智孩子,如果中度弱智孩子隨班就讀,將大大加大教師在教育上的難度。

      再次,兒童學前教育的情況未能與中小學銜接。如果學前教育的教師能夠把兒童信息向學校反饋,將事半功倍。但事實上,學前教育迫于家長方面的壓力或者對于處于幼兒階段的特殊兒童尚未能很好地區(qū)分,未必能夠準確向小學反映,家長對于兒童的病情隱瞞多于接受,幾乎沒有家長配合學校對兒童進行醫(yī)學鑒定。佛山市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中小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指導意見》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反映佛山市對普通學校學生身體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未能有有效的程序確定為特殊學生,而對殘疾學生在學期間,身體狀況有所好轉的,能夠轉為普通學生。[5]這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門對特殊學生的認定慎重但是未能站在普通學校的立場思考,使普通學校認定隨班就讀對象的難度加大。其實,按照《關于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的建議程序“家長或學生所在班級的教師提出名單——由鄉(xiāng)鎮(zhèn)組織有醫(yī)療、教育部門人員參加的篩查小組——在家長和班級教師的參與下進行嚴格的篩查”落實,特殊學生能夠合理地排查出來。根據學校一線工作的實際情況,現(xiàn)提出特殊兒童篩查的工作流程建議:

      (1)班級篩查。經過班主任觀察,覺得自己班有“初步疑似對象”,填寫好學校設計的《隨班就讀學生初步篩查信息表》,并提供相關支撐材料。支持材料由正副班主任共同完成,并把訪談情況分別記錄在《隨班就讀學生初步篩查情況記錄表》上。

      (2)學校篩查。學校組織德育處主任、級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對班級上報的“初步疑似對象”進行逐一篩查,并請專家指導,確認為“初步疑似對象”。學校將慎重地向家長反映情況。

      (3)機構鑒定。通過內部的篩查,學校會同家長到教育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對學生進行檢測和鑒定。

      健康人可能會生病,病人可能會好轉的情況與特殊學生的轉變是類似的:特殊學生能夠狀況好轉,成為普通學生,普通學生中的特殊情況者被診斷也有可能發(fā)展為特殊學生。只有上至教育行政部門和全社會,下至學校、學生及其家庭達成共識,一切以孩子的成長為重,以一切孩子的成長為目標,真實地反映孩子的情況,把特殊孩子的邊緣人準確判斷出來,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公平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fā)《全日制弱智學校(班)教學計劃》(征求意見稿)的通知》[EB/OL].[1987-12-30]http://www.chinalawedu.com/ news/1200/22598/22615/22801/2006/3/ma6831191571213600241 8-0.htm

      [2] 華國棟. 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 教育研究,2003(2):65-69.

      [3]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EB/OL]. [2014-1-8] 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401/t20140118_6 6612.html

      [4] 陳云英. 在中國發(fā)展全納性教育[J]. 中國特殊教育,1997(2):2. [5] 廣東省佛山市出臺普通中小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工作管理指導意見[EB/OL]. [2014-8-27]http://www.fsjy.net/fsjy/jyxx/ jyxx_jyzc/jyzc_tsjy/201408/t20140827_62160.html.

      (責任編輯 李佳)

      ·比較研究·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n Special Children’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Based on the Case Studies of S Primary School

      Li Min

      Abstract: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s the main way of special education, targeted disabled children, enables the special children to get the fairest educational chance. However, in ordinary school, the special children that are not identified disabled bother the school education greatly. Making accurate judgment will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then proce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The keys of identifying special childre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re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guida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from specia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he implement and commitment of school and society to the policy.

      Key Words:inclusive education;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education fairness; special children

      作者簡介:李敏,佛山市三水區(qū)實驗小學教師,碩士研究生(廣東佛山,528100)

      收稿日期:2015-09-02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62(2015)06-0079-06

      猜你喜歡
      全納教育隨班就讀特殊兒童
      論政府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的職能
      教師·中(2016年10期)2017-02-07 03:34:51
      普通小學教師對隨班就讀的態(tài)度調查
      東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18:52:46
      淺析特殊兒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決對策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3:38
      全納教育理念的內涵解析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西安市特殊兒童教育權法律問題研究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4:04
      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的角色探析
      對特殊學生的全納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構建特殊教育學校體質健康監(jiān)測標準,促進全納教育理念形成
      考試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3:34:20
      南雄市| 西吉县| 益阳市| 锦州市| 宝应县| 临颍县| 龙游县| 瑞金市| 临夏县| 乌兰察布市| 晋宁县| 漳浦县| 正安县| 沧州市| 柳林县| 扬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武宣县| 东至县| 左权县| 云安县| 上蔡县| 博客| 固镇县| 朝阳区| 孟津县| 木里| 肃北| 永城市| 南阳市| 香港 | 乐都县| 衢州市| 平遥县| 望谟县| 莎车县| 泌阳县| 长汀县| 鹤岗市| 横峰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