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
血脂康膠囊對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指標的影響
魏欣
目的探討血脂康膠囊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及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CIMT)等動脈硬化指標的影響。方法102例T2DM患者隨機分為血脂康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各51例。常規(guī)治療組予以糖尿病的常規(guī)治療。血脂康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血脂康膠囊0.6 g/d, 治療6個月,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及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CIMT)等指標的變化。結(jié)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PWV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降低, 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 僅血脂康組CIMT減少;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 血脂康組患者CRP、NO水平及PWV變化更明顯,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jié)論 血脂康膠囊可進一步降低T2DM患者PWV、CIMT及CRP, 升高NO, 從而改善患者內(nèi)皮功能及動脈硬化。
2型糖尿??;血脂康膠囊;動脈硬化;脈搏波傳導速度
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大血管并發(fā)癥是T2DM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 約占T2DM患者死亡原因的2/3, 其主要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PWV及CIMT是早期反應AS程度較好的指標[1]。本研究通過觀血脂康膠囊對T2DM患者PWV、CIMT等動脈硬化指標的影響, 評估其對T2DM患者AS的改善作用, 為血脂康臨床治療T2DM的大血管病變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1999年WHO對T2DM診斷標準選擇本院內(nèi)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T2DM患者102例,其中男48例, 女54例, 平均年齡(61.2±10.1)歲。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特殊類型糖尿?。虎诤喜⒏腥?、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③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者?;颊唠S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合血脂康組, 各51例, 并隨機接受血脂康治療,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吸煙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guī)治療組予以糖尿病飲食、皮下注射胰島素等常規(guī)治療。血脂康組在常規(guī)治療下加用血脂康膠囊0.6 g/d, 療程6個月。
1.3 檢測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后, 所有患者空腹12 h清晨采集靜脈血10 ml, 分離血清, 由本院檢驗中心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統(tǒng)一測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RP等生化指標。血清NO水平的測定采用硝酸還原酶法。PWV的檢測應用歐姆龍科林BP203RPE-II(VP-1000)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CIMT的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的彩色超聲系統(tǒng), 探頭頻率為7.5 MHz。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G、TC、LDL、FPG、HbA1c水平均降低, 僅血脂康組血清HDL水平升高;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 血脂康組血清TG、TC及LDL水平進一步降低,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見表1。
2.2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及PWV降低, 而NO升高,僅血脂康組CIMT減少;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 血脂康組血清CRP、NO水平及PWV變化更明顯,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血脂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血脂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1;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TG(mmol/L)TC(mmol/L)LDL(mmol/L)HDL(mmol/L)FPG(mmol/L)HbA1c(%)常規(guī)治療組 51 治療前 1.76±0.47 5.28±1.48 3.45±0.66 1.27±0.30 8.0±2.1 7.7±2.1治療后 1.45±0.50b4.71±1.55a3.11±0.68a1.30±0.34 6.9±2.0b 6.8±1.9b血脂康組 51 治療前 1.75±0.49 5.27±1.82 3.34±0.63 1.28±0.28 7.9±2.1 7.8±2.0治療后 1.30±0.47bc4.10±1.52bc2.75±0.70bc1.41±0.34a 6.9±1.9b 6.9±1.9b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NO水平、CIMT及PWV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NO水平、CIMT及PWV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1;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CIMT(mm) PWV(mm/s) CRP(mg/L) NO(μmol/L)常規(guī)治療組 51 治療前 1.09±0.22 1557.36±268.87 10.60±2.17 48.96±9.54治療后 1.08±0.23 1430.99±326.42a 7.50±1.33b 61.42±8.88b血脂康組 51 治療前 1.08±0.21 1549.51±301.03 10.65±2.33 49.51±10.26治療后 0.98±0.23a 1301.04±240.32bc 6.63±1.21bc 66.47±10.57bc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 T2DM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 發(fā)病人數(shù)已占我國成年人的10%左右。T2DM大血管病變是指患者大、中血管AS所致的高血壓病、冠心病和下肢血管病變, 因此, AS是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形成的基礎, 也是T2DM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在T2DM患者中,高血糖、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脂質(zhì)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等因素共同參與了AS的發(fā)生、發(fā)展[2]。T2DM患者如血糖控制不理想, 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將增加, 一方面加速了動脈內(nèi)膜的增厚和AS, 另一方面, 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通透性升高, 乙酰膽堿受體表達下降, 從而使內(nèi)皮生成的NO減少, 內(nèi)皮舒縮功能下降和損傷。另外, 高血糖還可促使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轉(zhuǎn)化、遷移, 促進AS的形成。CIMT及PWV檢測是評價AS的經(jīng)典指標, 不僅能早期反映高血糖、冠心病等危險因素對血管壁的損害程度, 而且是晚期各種心血管危險事件的預測因子, 且操作簡便、經(jīng)濟、無創(chuàng), 易于開展。
T2DM作為冠心病的等危癥, 其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血脂康膠囊是一種富含天然他汀的中藥, 由紅曲發(fā)酵而成,主要含羥甲基戊二酸單酰還原酶抑制劑洛伐他汀, 同時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麥角甾醇、黃酮類物質(zhì)等多種有益成分。研究表明, 血脂康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AS、改善心肌重構(gòu)及內(nèi)皮功能等多效性[3]。其抗AS作用的可能機制包括:①抑制LDL氧化修飾、調(diào)節(jié)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 從而減少泡沫細胞形成, 穩(wěn)定和消除粥樣斑塊;②增加NO產(chǎn)生, 降低血漿內(nèi)皮素, 從而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③降低CRPD的濃度, 抑制炎性因子的產(chǎn)生及抗氧化作用;④拮抗胰島素及AngⅡ?qū)F-κB的激活作用, 從而阻止了NF-κB激活參與的AS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經(jīng)血脂康治療6個月后, 患者LDL、CRP、PWV、CIMT可進一步降低, 而LDH與NO進一步升高, 提示血脂康可進一步阻止或延緩AS的發(fā)展。
[1]Shen L, Wu W, You B,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geriatric people. Cerebrovasc Dis,2011(32 Suppl1):16-20.
[2]賀禮榮.早期使用辛伐他汀對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影響.內(nèi)科,2009(4):529-531.
[3]劉紅軍, 王麗華, 魏文紅.血脂康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炎癥因子、內(nèi)皮功能及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6):322-3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88
2014-10-30]
116033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