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提取方法的優(yōu)化

      2015-03-12 18:18徐巖吳友根張軍鋒楊東梅胡新文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提取方法微生物

      徐巖 吳友根 張軍鋒 楊東梅 胡新文

      摘要:提取高質(zhì)量的土壤微生物DNA是進行后續(xù)分子生物學試驗的前提。在3種常用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1種新的優(yōu)化方案,包括使用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磷酸緩沖液對土壤進行預洗、聯(lián)合使用SDS-CTAB和蛋白酶K來破碎細胞、用酚-氯仿-異戊醇(25 ∶24 ∶1)除蛋白質(zhì)和淀粉等雜質(zhì)、使用PEG8000沉淀DNA、用瓊脂糖凝膠回收試劑盒純化DNA等。比較分析了優(yōu)化的方法與其他3種常用方法所獲得的總DNA產(chǎn)率和純度的差別,結(jié)果表明,優(yōu)化的方法所提取DNA的D260 nm/D230 nm、D260 nm/D280 nm值均高于其他3種方法,且PCR擴增條帶清晰、DNA產(chǎn)率高,土壤中DNA得率達88.76 μg/g,表明該方法適宜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DNA,從而為研究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種類及其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廣藿香;總DNA;根際土壤;微生物;提取方法

      中圖分類號: S154.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2-0045-03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360210);海南省中藥現(xiàn)代化專項資金(編號:2012ZY015)。

      作者簡介:徐巖(1988—),女,吉林白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南藥種質(zhì)資源與活性成分。E-mail:490329151@qq.com。

      通信作者:張軍鋒,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南藥種質(zhì)資源與活性成分。E-mail:zhangjunfengvip@qq.com。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為唇形科刺蕊草屬植物,原產(chǎn)于東南亞地區(qū),如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在我國引種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1],我國的主要栽培地為海南、廣東兩省。廣藿香以其干燥地上部分入藥,是我國常用的芳香化濕類中藥之一,常用于治療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等[2]。廣藿香不僅是30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而且從其中提取的廣藿香油還是醫(yī)藥和輕化工業(yè)的重要原料[3]。然而,廣藿香在種植過程中連作障礙十分明顯,通常認為根系分泌物會破壞土壤微環(huán)境、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及多樣性,從而影響植物自身生長[4-5]。因此,研究廣藿香土壤微生物的區(qū)系狀況和變化是解決廣藿香連作障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分離鑒定法可培養(yǎng)土壤微生物的數(shù)量僅占總微生物數(shù)量的0.1%~1.0%[6],不能全面地反映根際土壤微生物的區(qū)系狀況,局限性十分明顯。目前,通過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總DNA的現(xiàn)代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方法研究土壤中微生物,能較全面獲得土壤微生物種類與多樣性的信息。此方法作為微生物群落分子分析方法的基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從土壤樣品中盡量毫無偏差地提取出高質(zhì)量的微生物總基因組DNA。迄今尚未見關于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提取的報道,本研究采用4種方法對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進行提取和優(yōu)化,旨在為克服廣藿香種植中連作障礙及其根際土壤微生物區(qū)系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土壤樣品于2013年9月取于海南省萬寧市廣藿香種植園內(nèi),取樣面積為100 m2(10 m×10 m),采用5點混合采樣法,根際土壤采集按慕東艷等的方法[7]進行。將取好的土壤混勻,除去明顯雜質(zhì)后裝入無菌袋中,過80目篩后于-80 ℃冰箱保存待用,供試土壤的部分理化性質(zhì):土壤為沙壤土,pH值593%,全氮含量(0.998±0.001)g/kg,全鉀含量(2.172±0.025)g/kg,全磷含量(0.623±0.009)g/kg,含水量30.2%。1.2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方法

      1.2.1方法1改良CTAB法:在Ellingse等方法[8]的基礎上,將CTAB濃度提高到3%,并增加“SDS裂解前,37 ℃水浴及渦旋振蕩”的步驟。

      1.2.2方法2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lidone,PVP)法:參照Jia等的方法[9]進行。

      1.2.3方法3超聲細胞破碎法:稱取0.5 g根際土壤,加入1.5 mL DNA提取緩沖液[100 mmol/L Tris-HCl(pH值80),100 mmol/L EDTA (pH值8.0),100 mmol/L磷酸鈉(pH值8.0),1.5 mol/L NaCl,1% CTAB],置于超聲細胞破碎儀內(nèi),超聲振蕩30 min后,于室溫、8 000 r/min離心 10 min,收集上清并轉(zhuǎn)移到2 mL離心管中,用0.6倍體積的異丙醇沉淀DNA;于4 ℃、12 000 r/min離心20 min,收集核酸沉淀,用4 ℃ 70%乙醇洗滌沉淀后重懸于滅菌的去離子水中,最終體積為100 μL。

      1.2.4方法4采用筆者優(yōu)化的方法:在張瑞福等方法[10]的基礎上優(yōu)化,即(1)土壤預洗:取0.5 g土壤樣品,加入 10 mL 2%磷酸緩沖液[pH值8.0,含2%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磁力攪拌15 min,于10 000 r/min離心5 min,取沉淀,重復上述步驟洗滌2次,將沉淀轉(zhuǎn)移至1.5 mL離心管中,于-20 ℃冰箱保存?zhèn)溆?;?)DNA提取:稱取0.5 g根際土壤,加入1.5 mL DNA提取緩沖液(10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EDTA,100 mmol/L磷酸鈉,1.5 mol/L NaCl,2% CTAB),再加入10 μL蛋白酶K,37 ℃水浴30 min,其間每 10 min 用渦旋儀振蕩1次,接著加入150 μL 20% SDS,65 ℃水浴3 h,每隔15~20 min搖晃1次,于室溫、8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并轉(zhuǎn)移到2 mL離心管中。用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25 ∶24 ∶1)抽提。離心后將水相轉(zhuǎn)移至已滅菌的2 mL離心管中,用1/3體積的PEG8000于-20 ℃沉淀2 h,4 ℃、12 000 r/min 離心20 min,收集核酸沉淀,用4 ℃ 70%乙醇洗滌沉淀,重懸于滅菌的去離子水中,最終體積為100 μL。

      1.3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的純化方法

      參照UNIQ-10柱式DNA凝膠回收純化試劑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步驟進行回收純化。

      1.4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粗提物及純化物的產(chǎn)率及純度檢測

      用分光光度法分別測定D260 nm、D280 nm、D230 nm值,計算其比值D260 nm/D230 nm、D260 nm/D280 nm。

      1.5廣藿香根際土壤細菌16S rDNA的PCR擴增條件

      采用細菌通用引物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907R:5′-CCGTCAATTCCTTTRAGTTT-3′擴增16S rDNA片段。其中正向引物的5′端用帶羥基熒光素(FAM)的熒光標記。擴增采用4管平行,20 μL反應體系為:10 μL 2×PCR Mix,各 2 μL 引物(1 μmol/L),1.5 μL Taq DNA聚合酶(5 U),2 μL牛血清蛋白(BSA)(2 μg/μL),1 μL模板,3.5 μL 無菌水。反應條件為:94 ℃ 預變性5 min;94 ℃變性45 s,53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30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的分析

      2.1.1DNA純度D260 nm/D280 nm主要用來檢測蛋白質(zhì)和酚類物質(zhì)的污染情況,而D260 nm/D230 nm主要用來檢測糖類、鹽類或有機物等雜質(zhì)的污染情況。從表1可見,方法3所得DNA樣品的D260 nm/D280 nm、D260 nm/D230 nm均低于其他3種方法,而方法4所得的DNA純度最高,D260 nm/D280 nm、D260 nm/D230 nm分別為1.75、1.83。

      2.1.2DNA產(chǎn)率由表1可見,方法4提取的DNA產(chǎn)率最高,達 88.76 μg/g,可能是因為增加了土壤預洗過程,使得雜質(zhì)減少,且使用了1/3體積的PEG8000沉淀DNA,沉淀效果好,從而增加了DNA的產(chǎn)率。方法3所得的DNA產(chǎn)率最少,僅為1.67 μg/g。結(jié)果表明,在不添加化學裂解液的情況下,物理方法可能使細胞破壁不完全,導致DNA產(chǎn)率降低。

      表14種方法提取廣藿香根際土壤樣品的DNA純度與產(chǎn)率分析

      方法編號D260 nm/D230 nmD260 nm/D280 nmDNA產(chǎn)率

      (μg/g)11.01±0.06A1.35±0.02A3.36±0.14A21.54±0.01B1.54±0.09B58.13±0.85B30.86±0.06C1.16±0.02C1.67±0.09C41.83±0.01D1.75±0.04D88.76±1.32D注:D260 nm/D280 nm比值在1.8~2.0之間表明較純;D260 nm/D230 nm>2.0較好。

      2.2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和檢測

      將4種方法所提取的DNA樣品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從圖1可以看出,4種方法均可提取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其中方法2、方法4所得的DNA濃度遠高于方法1、方法3。試驗中還發(fā)現(xiàn),除方法4外,其他方法提取出的DNA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棕褐色,說明土壤預洗可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雜質(zhì)。

      2.3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的PCR擴增結(jié)果

      以所提土壤DNA為模板,利用細菌16S rDNA通用引物進行擴增。由圖2可見,方法3提取的DNA樣品擴增條帶均不清晰;方法1、方法2提取的DNA有50%的擴增條帶不清晰;方法4所得的DNA均能擴增出目標條帶且效果最好,可

      直接用于后續(xù)分析。

      3結(jié)論與討論

      一般認為,藥用植物在栽培中產(chǎn)生的連作障礙,與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變化密切相關,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同時對植物體其他生命活動進行調(diào)控[11-13]?;谕寥牢⑸锶郝淇侱NA的現(xiàn)代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方法研究土壤中微生物,能較全面獲得土壤微生物種類與多樣性的信息。然而,此方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取高質(zhì)量的微生物總基因組DNA。由于廣藿香根際土壤成分復雜,如腐殖酸、重金屬離子、大分子雜質(zhì)等,因此需要篩選和優(yōu)化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篩選和優(yōu)化了4種

      廣藿香根際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方法。方法1僅用CTAB作為裂解液,微生物細胞裂解不完全,DNA產(chǎn)率及純度低,雜質(zhì)多,后續(xù)的PCR擴增效果不理想;方法2盡管有SDS和PVP 2種裂解液,其提取的DNA濃度、純度和產(chǎn)率均略高于方法1,但也不是最佳的方法;方法3采用超聲細胞破碎法,未添加化學裂解液,不能完全破碎細胞壁,DNA不能全部從細胞中釋放出來,導致產(chǎn)率低,且不能去除土壤樣品中的雜質(zhì);方法4采用CTAB和SDS2種裂解液,提取效果較好,加上與蛋白酶K及PVP的共同作用,可更好地結(jié)合土壤中的腐殖酸,防止大片段的DNA降解,從而得到更純的土壤微生物DNA。試驗中還發(fā)現(xiàn),方法4中的聚乙二醇(PEG)沉淀DNA的效果較好,使所得DNA純度較高,且不影響其產(chǎn)率。當前,土壤微生物DNA有時采用專一試劑盒來提取,雖然操作簡便,但是價格昂貴[14]。方法4所提取的DNA純度和產(chǎn)率高,PCR擴增的條帶清晰,提取的DNA可用于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樣性分析,表明方法4適宜提取土壤中微生物總DNA,此方法為廣藿香種植中克服連作障礙及其根際土壤微生物區(qū)系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吳友根,郭巧生,鄭煥強. 廣藿香本草及引種歷史考證的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7,32(20):2114-2117,2181.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42.

      [3]Wu Y G,Guo Q S,He J C,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f Pogostemon cablin from China with ISSR and SRAP markers[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10,38(1):63-72.

      [4]Marschner P,Timonen S.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species an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J]. Applied Soil Ecology,2005,28(1):23-36.

      [5]Inderjit. Experimental complexities in evaluating the allelopathic activities in laboratory bioassays:A case study[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6,38(2):256-262.

      [6]羅海峰,齊鴻雁,薛凱,等.PCR-DGGE技術在農(nóng)田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J].生態(tài)學報,2003,23(8):1570-1575.

      [7]慕東艷,呂國忠,孫曉東,等. 黑龍江省藥用植物根際土壤真菌多樣性[J]. 生態(tài)學報,2013,33(1):229-237.

      [8]Ellingse P,Johnsen K. Influence of soil sample sizes on the assessment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2,34(11):1701-1707.

      [9]Jia X,Han S J,Zhao Y H,et al. Comparisons of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of soil microorganism DNA from rhizosphere soil[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17(1):31-34.

      [10]張瑞福,曹慧,崔中利,等. 土壤微生物總DNA的提取和純化[J]. 微生物學報,2003,43(2):276-282.

      [11]Islam M R,Sultana T,Melvin J M,et al. Comparisons of direct extraction methods of microbial DNA from different paddy soils[J].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2,19(3):337-342.

      [12]陳慧,郝慧榮,熊君,等. 地黃連作對根際微生物區(qū)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18(12):2755-2759.

      [13]張新慧,郎多勇,張恩和. 當歸根際土壤水浸液的自毒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質(zhì)的鑒定[J]. 中草藥,2010,41(12):2063-2066.

      [14]陳旭玉,周亞奎,余賢美,等. 一種直接用于PCR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8,24(4):33-36.黎萍,黃秋偉,彭靖茹,等. 木薯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及其離體保存的研究 [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2):48-52.

      猜你喜歡
      提取方法微生物
      不同提取方法對骨碎補中總黃酮含量的影響比較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分析
      伊通| 新和县| 西乌| 微山县| 天柱县| 吉林市| 长丰县| 武邑县| 东莞市| 吉林省| 吴旗县| 永和县| 郑州市| 和田市| 宜昌市| 庄浪县| 缙云县| 壤塘县| 澎湖县| 山东省| 隆昌县| 陆良县| 安龙县| 都江堰市| 黑水县| 彭阳县| 陇川县| 常德市| 鹤庆县| 澄迈县| 青铜峡市| 绵竹市| 浦北县| 安顺市| 桑植县| 亳州市| 安新县| 法库县| 左云县| 台南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