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航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要應用于生活。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不斷的解題,導致數學逐漸脫離生活,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應當建立開放性數學課堂,它能夠改變學生思維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體現數學的價值,提升數學的興趣,注重合作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思維;實踐;作用;興趣;合作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睌祵W來源于生活,還要應用于生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課堂開放化,以多種模式來組成我們的課堂。在探究性的課堂中,學生懂得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性;課堂開放到生活中來,學生體會了數學的真正作用。開放性課堂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
一、改變思維模式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環(huán)境大多是教室。老師傳授知識,或者學生自己通過書本習得。學數學非常簡單,一只筆,一本書就可以了。然而很多時候數學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題海戰(zhàn)術,學生就是不斷地解各種各樣的題目。這樣既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真正體現數學的作用。如此的形式是單一的,也是枯燥的。學生應該有更大的空間,來展示對所學知識的應用。
在開放的課堂中,學生不再是單調的抽象思維,而是真正去建模數學,感受數學。學生看到的世界更加開闊,更加充滿色彩。如果說語文需要情景的設計,美術需要采風,那么數學也肯定需要的。這是符合人們的情感思維。人只有通過情感,他才會去感受,去創(chuàng)造。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不能看老師是否教得精彩,學生聽得多么認真,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到大環(huán)境中去。讓學生去摸摸墻壁是多么的高,用腳去走走教室有幾步,去操場上盡情奔跑,感受操場確實很長很遠。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體會數學的知識不僅僅來自書本。也可以讓學生拿起尺子,去量量窗戶、衣服、身高,去感受長度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不是書本上那冰冷的兩個字。數學帶來的歡樂,還能放松學生單一的思維。學生能帶來很多的元素,有益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實踐中學習數學
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沒有對問題的發(fā)現也就談不上對問題的探究,而問題往往產生于學生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思考。因此,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來探索與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創(chuàng)設情境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實現教學服務社會的理念,我們在出數學題時,應當盡量生活化,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可是有些教師,往往怕麻煩,把解題思路或者題目的思想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快速地掌握了解題思路,老師也省了組織活動的麻煩,好像是“皆大歡喜”??墒菍W生沒有經歷過解題的真正過程,直接知道解題思路,怎么知道解題過程的艱辛,又如何去收獲那種成功后的喜悅。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在教室里聽著老師反復地灌輸,就覺得索然無味,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他們都有天賦,能夠在探索找到答案,甚至學到了更多老師所不能傳授的知識。
在教觀察物體中,老師想盡辦法讓學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非常抽象。老師講得越仔細越詳細,學生就會越糊涂。如果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弄物體,觀察物體,學生可能馬上就明白了。同時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同桌,讓學生畫一下教學樓的不同面貌。讓學生真正理解觀察物體的道理。同樣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課時,單單老師講是非常抽象的,這樣很可能抹殺了學生學習時間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弄鐘表,以小組為團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我想這樣學生會更加了解鐘表。老師可以布置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觀察一下早上起床的時間,上學得時間,放學的時間等。這樣開放課堂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時間概念。
三、體現數學的價值
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生活,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是現在的數學已經嚴重脫節(jié)。往往人們覺得學習數學到底有什么用?我們學那么多的東西,有幾點是我們用到的?在以后工作了,我們可能慢慢體會到數學的作用??墒窃诼L的學習生活中,誰又能看到這些作用?誰又能堅持走在數學這條道路上?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在開放的課堂中,隨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
但是在實踐中,我們才能感覺數學到底在哪里用到了。學生也能感覺自己比較對哪一類感興趣,我長大后要成為某方面的人才。在我們的周圍,有學習畫畫的,培養(yǎng)小畫家;有學習唱歌、彈琴的,將來能當個音樂家;有去書店看書,將來當個閱讀家。而數學是什么,最多小學的時候去奧數輔導。小學奧數的弊處,我們都能看到。學習那么多的數學題目,那么細的數學內容,到底有什么用,真的很難看出來。這樣的現象真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好好思考。
到了后來,我們慢慢知道了數學的作用很大。科學離不開數學,電腦更離不開數學了。在工作中,會計、設計、工程等,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門輔助的學科,誰也離不了它。它隱藏在各門知識中,無處不在。那么我們可以把各類知識中的數學題目拿出來,在解題中感受各類知識的巨大魅力。那么學生就很早接觸這些知識,在考大學的時候就知道我要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就不會造成填志愿時什么也不懂,讀了大學才知道我的專業(yè)選錯了,造成了一輩子的遺憾。是啊,既然數學包羅萬象,它就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盡早理解各門知識的特點。在開放的課堂中,在各類的題目中,讓學生走出課堂,充分感受解題的過程,體會各類知識的魅力。
四、提升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課堂里,還是現在的多媒體教室里,學生都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如何去感受快樂呢。相對于其它科目,數學是一門非常單一的學科。美術可以畫美麗的圖畫;學音樂可以唱歌跳舞;學語文可以出口成章;學數學可以有什么興趣,真的是太不顯眼了。那么學生的興趣又能喚起多少?有些學生有很嚴重的偏科現象。語文很好,就是數學不好,學習也很勤奮,可是每天捧著數學書,也不能把成績提高上去。我想這就是缺少興趣吧。我們應該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的魅力。
在開放的課堂中,每位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展。這樣也喚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也得到了鍛煉。學生再也不是紙上談兵了,學生在探索中考驗了自己。每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思想,都是感情的主體。他們在探索中失落、反思、喜悅、努力等。這些都喚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生活的體驗,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五、注重合作學習
合作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開放課堂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就是合作學習。在小組討論合作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間,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還可以促進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另外,小組合作要限時限地,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真正地樂于合作。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技巧。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
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如在角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拼出鈍角。這里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把結果匯報出來。這樣既有益于學生馬上理解,解決了難點知識的教學,又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了真正的學習主人,其中的收益是老師不能預測的。因為這體現了每位學生的智慧吧。
我們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經歷了風雨,也收獲了美好的景色。社會在進步,教育也要改革。改革沒有終點,追求的目標永遠沒有盡頭。對于開發(fā)性課堂的探究,要去勇敢嘗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探索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開放性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溫寒江.學習與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1).
[2]朱永新.走在新教育路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