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瑩,屈晨雪,陸 遙,汪 潤,李智慧,王玎玲,宋一楠,朱 鷹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檢驗科,北京 100034)
?
·臨床研究·
UniCel DxH 推染片一體機染色條件的設置及效果評價
邢 瑩,屈晨雪△,陸 遙,汪 潤,李智慧,王玎玲,宋一楠,朱 鷹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檢驗科,北京 100034)
目的 探索UniCel DxH推染片一體機的最佳染色條件,并對染色效果進行評價。方法 通過改變瑞氏-吉姆薩復合染液的染色時間、染液配比等方法獲取推染片一體機的最佳染色條件,在顯微鏡下觀察并評價不同方法制備的血涂片的染色效果。結果 延長緩沖液的染色時間可增強血涂片的著色效果,再在緩沖液中加入5%~10%的染液后可進一步提高血涂片的染色效率,且對于血細胞形態(tài)的識別可以達到手工制片染色的效果。結論 在適宜的染色條件下,UniCel DxH制備的血涂片基本可以達到與手工染色相同的效果,對血細胞異常形態(tài)的識別較準確,各實驗室應建立適宜的最佳染色方案。
瑞氏-吉姆薩染色; 白細胞分類計數; 血液推染片機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廣泛應用大大地提高了檢驗效率,但是儀器檢查只能作為一種篩查手段,很多情況下仍需要進行顯微鏡復檢。由于各個實驗室執(zhí)行的復檢規(guī)則不同,其血涂片的復檢率也不盡相同,多數在10%~50%[1-2]。對于一些大型綜合性醫(yī)院而言,往往標本量大且復檢率高,傳統(tǒng)的手工制片和染色耗時費力。近年來,多個血細胞分析儀生產廠家都推出了全自動的推片機和染片機,與血細胞分析儀組成工作站,將需要復檢的標本直接通過推染片機即可完成推片和染色過程,可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資源。目前,我國已有多家實驗室陸續(xù)實現了上述血細胞分析儀的“流水線”。然而,推染片機制備的血涂片質量如何,是臨床實驗室最為關心的問題,目前相關研究還比較缺乏。本研究以本實驗室的UniCel DxH推染片一體機為例,探討全自動推染片機使用時最佳染色條件的設置并對染色效果進行評價。
1.1 標本來源 血標本采集自本實驗室臨床檢測剩余標本。
1.2 儀器與試劑 UniCel DxH 推染片一體機及其配套試劑(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瑞氏-吉姆薩復合染液(珠海貝索公司),Olympus CX31雙目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光學工業(yè)株式會社)。
1.3 方法
1.3.1 染色方法 通過不斷改變瑞氏-吉姆薩復合染液的染色時間、染液配比等方法,尋找最佳的染色方案以達到滿意效果。首先參考染液說明書推薦的方法(方法A)進行染色;然后通過不斷嘗試,延長染缸2緩沖液的染色時間(方法B)。此外,由于UniCel DxH推染片一體機可以改變染缸中染液與緩沖液的比例,進一步在2號染缸即緩沖液中加入5%~10%的染液(方法C)。見表1。
表1 不同染色方法染色條件設置
1.3.2 評價標準 紅細胞染成淡粉紅色,白細胞的內部結構(細胞核、細胞質)著色清晰,能明顯鑒別不同種類的血細胞,包括原始細胞、不成熟粒細胞、有核紅細胞等。
注:A為單核細胞,B為中性粒細胞,C為嗜酸性粒細胞。
圖1 方法A染色效果圖(瑞氏-吉姆薩染色,×1 000)
將UniCel DxH推染片一體機制備的血涂片置于顯微鏡下確認,結果顯示:采用方法A染色后的血涂片中白細胞的細胞核著色偏淺,以單核細胞最為明顯,見圖1;采用方法B染色后著色效果增強,見圖2;采用方法C染色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加強染色效果。研究發(fā)現,方法B和方法C均能得到很好的染色效果,對于異常細胞的識別(如異型淋巴細胞、不成熟粒細胞、原始細胞等)也比較準確,可以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
注:A為中性粒細胞,B為淋巴細胞,C為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圖2 方法B染色效果圖(瑞氏-吉姆薩染色,×1 000)
自動化的染片機在使用時需要自定義染色步驟,其方法與手工染色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染片機中放置數個染缸,血涂片分別在盛有染液、緩沖液及去離子水的染缸中浸泡后完成染色。本實驗室的UniCel DxH推染片一體機內部共有5個染缸,可以設置每個染缸中加入的成分(如染液、緩沖液或去離子水),并且可以對其中的成分配比進行調整。由于不同實驗室的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條件不同,可能同一型號的染片機也無法使用相同的條件設置,需要各實驗室摸索出適合本實驗室的染色條件。
本研究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1)白細胞的細胞核是否清晰是判斷血涂片染色效果的重點,而細胞核著色以單核細胞最為困難,其次為粒細胞、淋巴細胞,所以觀察時應著重以單核細胞為參照。(2)增加細胞的著色效果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實現。第一是延長在染液或緩沖液中的浸泡時間,第二是在緩沖液中加入一些染液。但是有的染片機無法改變染缸中成分的配比(如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LH755染片機),因此只能采取第一種方法。在調整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盡量不要同時改變多個設置,否則不易發(fā)現影響染色效果的因素。(3)染色的過程中,血涂片在1號染缸即染液中浸泡的目的是固定和附著染液,這個過程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必須在2號染缸即緩沖液中浸泡才能完成著色。如果染色偏酸可以減少在緩沖液中的浸泡時間或去離子水的沖洗時間,反之亦然。因為染色時1號缸中的染液會被不斷帶入2號缸中,染色效果也會隨之加強。(4)儀器與手工方法的染色效果有時存在差異,如嗜酸性顆粒通常比手工染色更紅,單核和淋巴細胞的胞質偏藍。(5)需要考慮實驗室的濕度,濕度太大時需要適當延長血涂片的干燥時間和染色時間。(6)染缸中的染液、緩沖液或去離子水要根據標本量定期更換,染缸也需要定期清洗,每1~2周要從儀器中取出徹底清潔1次。
儀器制備的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都清晰可辨,對于異常細胞的識別尚未發(fā)現漏檢情況。由于目前國內、外相關的研究和報道較少[4-9],還有待于更多的研究來評價和驗證。儀器制片的優(yōu)點在于節(jié)約勞動力且效果比較穩(wěn)定,只要找到最佳的染色條件并做好儀器的維護保養(yǎng),就可以明顯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儀器制備的血涂片分布均勻、細胞形態(tài)規(guī)整,染色后血涂片上的染液沉渣也很少。但是,儀器染色的流程與手工不同,染色效果也略有差異。因此,在使用初期需要與手工方法進行比對,尤其對于一些異常細胞,如原始細胞、異型淋巴細胞等要重點觀察。因為原始細胞染色質細致不易著色,當數量較多時采用儀器的固有設置或許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所以,手工制片和染色不能完全摒棄,必要時需要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實驗室在應用全自動推染片機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實驗室的染色方案。在染色條件設置合理的情況下,儀器制備的血涂片基本可以達到與手工染色相同的效果。而且,儀器操作可以實現自動化、批量化,染色的效果也較固定,非常適合應用于復檢率高的大型醫(yī)院,可大大節(jié)約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1]Novis DA,Walsh M,Wilkinson D,et al.Laboratory productivity and the rate of manual peripheral blood smear review-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of 95,141 complete blood count determinations performed in 263 institutions[J].Arch of Pathol and Lab Med,2006,130(5):596-601.
[2]Barnes PW,McFadden SL,Machin SJ,et al.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for hematology review:suggested criteria for action following automated CBC and WBC differential analysis[J].Lab Hematol,2005,11(12):83-90.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Reference leukocyte (WBC) differential count (proportional) and evaluation of instrumental methods;Approved Standard Second Edition.H20-A2[M].Wayne,PA,USA:CLSI,2007.
[4]Simson E,Gascon-Lema MG,Brown DL.Performance of automated slidemakers and stainers in a working laboratory environment-routine ope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J].Int J Lab Hematol,2009,32(1):e64-e76.
[5]Bron JW,Jellema G,Noordervliet R,et al.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ated slide preparation unit,Sysmex SP-100[J].Sysmex J Inter,2000,10:71-76.
[6]Pawlick G,Relopez J.Kaiser permanente interlaboratory abnormal cell study comparing slide quality of the Sysmex SP-100 automated slide preparation unit to manual technique[J].Sysmex J Inter,2000,10:26-29.
[7]Benattar L,Flandrin G.Comparison of the classical manual pushed wedged films,with an improved automated method for making blood smears[J].Hematol Cell Ther,1999,41(5):211-215.
[8]Brown W,Keeney M,Hedley BD.Init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UniCel? DxH slide maker/stainer Coulter? cellular analysis system[J].Int J Lab Hematol,2014,36 (2):172-183.
[9]De Bitencourt ED,Voegeli CF,Onzi Gdos S,et al.Validation of the Sysmex sp-1000i automated slide preparer-stainer in a clinical laboratory[J].Rev Bras Hematol Hemoter,2013,35(6):404-408.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5.040
A
1672-9455(2015)05-0676-02
2014-08-02
2014-10-14)
△通訊作者,E-mail:qucx20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