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
摘要:目的 分析總結兒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征及診治特點, 提高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水平。方法 對2010年5月~2014年4月收治入院的38例急性胰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觀察臨床癥狀、分析病因、結合輔助檢查以確診,臨床治療采用禁飲食、胃腸減壓、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抗炎抑酶等方法。結果 38例患兒行非手術治療33例,手術治療5例,包括腹腔引流術2例,胰腺包膜切開減壓2例,膽囊切除1例。痊愈32例,好轉6例。結論 小兒急性胰腺炎以4~10歲居多,病因多樣,無明顯季節(jié)性,腹痛、嘔吐、發(fā)熱是主要臨床癥狀。診斷宜根據(jù)兒童特點觀察表現(xiàn)癥狀并借助輔助檢查以早期確診,治療上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根據(jù)發(fā)病情況采用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兒童急性胰腺炎;診斷;治療;分析
急性胰腺炎(AP)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胰腺消化酶在胰腺內(nèi)被激活后發(fā)生胰腺自身消化以化學性炎癥為主的疾病。該病在兒童并不多見,相關調(diào)查顯示其占同期住院患兒1%左右[1],近年來,隨著人民衛(wèi)生健康意識的增強,加上各種檢測手段在兒科應用的增加,醫(yī)院診治的兒童急性胰腺炎病例逐年上升。該病發(fā)病急、進展快、病情復雜,加上病因與成人差異顯著,死亡率有報道曾達9.3% [2]。所以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才能避免發(fā)生嚴重后果。我院兒科近4年來收治急性胰腺炎患兒38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2~13歲,平均7.9歲,其中2~4歲5例,4~10歲25例,10~13歲8例。發(fā)病時間:春季8例,夏季11例,秋季10例,冬季9例,且每年各季節(jié)變化不定。病毒或細菌感染13例,包括急性腮腺炎8例,肺炎3例,扁桃腺炎2例;上消化道疾病7例,包括膽總管囊腫3例,膽道蛔蟲2例,膽總管結石2例;藥物誘發(fā)3例;腹部外傷3例,原因不明的特發(fā)性病例12例。腹痛32例,惡心、嘔吐24例,腹瀉14例,腹部刺激征7例,腸鳴音減弱5例,病情較重的因腸麻痹而致腹脹8例,發(fā)熱16例,有脫水、低血壓及早期出現(xiàn)休克癥狀12例;4例皮膚顏色改變,臍部或腰部皮膚呈青紫色;黃疸3例,胸腔積液2例。
1.2方法
1.2.1檢查 38例患兒均行相關檢查。血白細胞檢測升高15例,其中不超過20×109/L者11例,高于30×109/L者1例,二者之間的有4例;血淀粉酶(Ams)測定用對酶基苯酚麥芽糖法,以20~95u/L正常值,超過3倍則診斷意義較大,血淀粉酶增高25例,其中不超過200u/L 者17例,不超過500u/L者6例,不超過1000 u/L 者2例,尿淀粉酶測定以0~490u/L正常值,增高者23例,其中不超過800u/L 者15例,不超過1000u/L者6例,最高1例達5900u/L;血鈣檢查有9例低于1.87mmoL/L;空腹血糖檢測升高15例(患兒均無糖尿病史);腹部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胰腺異常30例,膽總管囊腫3例。行CT檢查有16例,發(fā)現(xiàn)胰腺異常7例。
1.2.2臨床表現(xiàn) 觀察患兒腹部體征,有突發(fā)性的中上腹和臍周腹痛腹脹、上腹部或全腹壓痛、惡心嘔吐、腹瀉、腹膜刺激征、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發(fā)熱等。生化檢查中以淀粉酶檢測為主要診斷依據(jù),血淀粉酶超過正常值3倍有較大診斷意義,B超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胰腺的病變,是診斷小兒急性胰腺炎首選方法,CT檢查可以觀察到胰腺炎癥程度及是否惡化,有利于對癥治療。
1.2.3治療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兒治療時絕對禁食、禁水,到胃腸逐漸恢復蠕動有食欲時才可開始少量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流質食物,禁食過程中給予脂肪乳劑和胃腸外營養(yǎng)。藥物所致患兒要停用相關藥物。腹痛患兒癥狀輕者可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冬眠靈等,病情較重的患兒可采用靜脈輸液(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輸血,持續(xù)用靜脈營養(yǎng)維持熱量的供給,并用大量維生素B、C及抗生素以建立靜脈通道,保持正常有效的循環(huán)血量,患兒血鈣偏低者要輸入10%葡萄糖酸鈣,如血糖升高則在注射葡萄糖時需加入適量的胰島素及氯化鉀,以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針對患兒致病菌不易確定的特點,宜選用氯霉素等廣譜抗生素控制炎癥。現(xiàn)在小兒急性胰腺炎抗酶治療被廣泛采用,可以阻止并發(fā)癥發(fā)生并抑制胰腺分泌,以減輕休克,防止惡化療效顯著,使用時一般在早期緩慢靜脈滴注抑肽酶,日用量1~5萬單位,連用1w,在尿淀粉酶恢復正常后宜再給藥3d,注意慎防過敏反應。
1.3診斷標準 符合《小兒內(nèi)科學》診斷標準和《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3],小兒急性胰腺炎需符合以下3點標準中的2條或以上:①急性腹痛發(fā)作伴有上腹壓痛或腹膜刺激征;②血、尿或腹水中出現(xiàn)胰酶升高;③影像學檢查、手術或活檢發(fā)現(xiàn)有胰腺炎癥、壞死、出血等改變。
2結果
38例患兒行非手術治療33例,手術治療5例,其中腹腔引流術2例,胰腺包膜切開減壓2例,膽囊切除1例。痊愈32例,好轉6例。病程4~21d,平均11.2d。
3討論
小兒急性胰腺炎作為臨床上的一種急腹癥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 其診斷與治療均有其自身的特點,與成人急性胰腺炎頗有差異[4],了解其特點于患兒救治大有裨益。本組38病例中,患兒發(fā)病年齡以4~10歲最多,達25例,占66%,而2~4歲與10~13歲年齡段分別占13%和21%。發(fā)病時間上在各季節(jié)有差異但不大,且每年有所變化,季節(jié)性不明顯。發(fā)病原因上以病毒或細菌感染和特發(fā)性病例較多,分別為13例和12例,占34.2%和31.6%,上消化道疾病、藥物誘發(fā)、腹部外傷分別占18.4%、7.8%、7.8%,故小兒急性胰腺炎的預防要重點強調(diào)對感染因素和上消化道疾病的防范[5],不要進食不潔、油膩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
兒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以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發(fā)熱的發(fā)生率較高,本組38病例中有上述癥狀的分別有32例、24例、14例、16例,比例分別達到84.2%、63.2%、36.8%、42.1%,這些臨床表現(xiàn)是診斷兒童急性胰腺炎依據(jù)的重要相關,在遇到以急性腹痛、嘔吐等癥狀起病的患兒時,須留意急性胰腺炎的可能。進一步診斷可以根據(jù)腹部外傷、腮腺炎、膽結石、誘發(fā)藥物等致病因素,結合實驗室和影像學輔助檢查加以確診,可避免漏診、誤診[6]。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檢測是診斷急性胰腺炎的兩項敏感指標,本組病例中有25例患兒血清淀粉酶升高,23例患兒尿淀粉酶升高,血清淀粉酶在胰腺急性損傷后可在2~12h內(nèi)升高,12~72h達到高峰,其敏感度75~90%、特異度最高60%,尿淀粉酶升高稍遲但持續(xù)時間較長。由于淀粉酶的上升水平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并不相關[7],血鈣的變化檢測可作為反映AP病情程度的指標。B超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胰腺的病變,是診斷小兒急性胰腺炎首選方法,但急性胰腺炎時常有胰腺水腫和胰周積液,受腸道氣體的干擾限制了其應用,CT檢查最為可靠,可以觀察到胰腺炎癥范圍并根據(jù)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有利于對癥治療。
兒童急性胰腺炎一般表現(xiàn)較輕,病程呈自限性,因此在治療上采取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的保守療發(fā),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抑酸抑酶、止痛、維持水及電質平衡。具體治療過程應根據(jù)患兒的病情采取個性化治療方案。如考慮禁食時間的長短及身質,采用全胃腸外營養(yǎng)或腸內(nèi)營養(yǎng),為患兒提供必須的營養(yǎng)支持??股氐膽米詈迷诎l(fā)生急性胰腺炎重癥可能性增大時開始考慮,因為早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降低急性重癥胰腺的發(fā)生[8]。
參考文獻:
[1]張佳慧,張志程,范慧子,等.兒童急性胰腺炎病因、臨床特征及診治的回顧性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3:472-476.
[2]武慶斌.小兒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1):884-886.
[3]周曙光,陳建雯,徐偉玨,等.兒童急性胰腺炎的診治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5,4(2):115
[4]沈仲裕.小兒急性胰腺炎52例診治體會[J].臨床兒科雜志,2006,24(10):817-818.
[5]陳華.兒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治療[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2:2162-2163.
[6]孫樹萍,辛培.小兒急性胰腺炎19例誤診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21:4178-4179.
[7]肖園,許春娣.兒童急慢性胰腺炎的診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29(5):330-335.
[8]李娜,王曉茵.兒童急性胰腺炎的診治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9(4):392-39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