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志
摘 要:MOOC教學正在我國高校逐步推開,人們對MOOC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作者根據自身的實踐,對MOOC內涵、MOOC教學及MOOC在師資培訓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關鍵詞:MOOC;師資培訓;大學數學
我從2006年開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文科研究生開設了一門通識課程“數學大觀”。雖然是每周3小時連續(xù)上課,6周上完,但課程的基本結構不是長篇大論地講理論,而是圍繞一個個故事展開的,通過故事引出數學思想,介紹數學方法。2011年,我按照視頻公開課的要求,將課程內容重新組織成了時長35分鐘左右的片段。每個片段圍繞一個主題自成一講,大體上由兩個故事組成,總共14講。
2013年11月,我將視頻公開課“數學大觀”改造成為慕課,并于2014年3月開課,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的252名學生選修了本課程。2014年秋季,又有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暨南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石河子大學等高校的800多名學生選課。
一、我對MOOC的思考
MOOC是Massive(大規(guī)模) 、Open(公開)、Online(在線)、Courses(課程)的簡稱。目前有一種流行的說法:MOOC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顛覆,是改朝換代。傳統(tǒng)的教學是滿堂灌,有了MOOC就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傳統(tǒng)教學將被MOOC取代,由紙質教材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將被淘汰,等等。
不論怎樣說得天花亂墜,MOOC無非是把教師講課錄成視頻讓學生看。如果課堂50分鐘講授是滿堂灌,那么照樣錄下來分割成若干個15分鐘的碎片,難道就不是滿堂灌?如果“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看完錄像之后可以自主討論,那么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室中聽完課后難道就不能自主討論? 況且,老師現(xiàn)場指導下的討論難道不比遠隔千里的視頻討論效果更好?
MOOC的關鍵詞不是慕(MOO), 而是課(Course)。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才,就是讓學生學到應當學到的能力和知識,這是從孔夫子到現(xiàn)在幾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MOOC的許多支持者不屑于關注“課”這樣的老掉牙的名詞,不關心怎樣使用MOOC讓學生受益,只熱衷于炒作“慕”這樣的時髦新潮的形容詞。殊不知,名詞才是主人,形容詞只是奴仆,離開了名詞的形容詞只是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風一吹就煙消云散了。
MOOC不能讓差的課程變好,但能夠讓好的課程被更多的人分享,通過Online和Open實現(xiàn)Massive,讓缺乏優(yōu)質師資的學校的學生也能直接享受到最好的老師的課程。即使是師資力量最強的學校,由于教師的精力有限,教室的容量有限,優(yōu)秀教師也不可能直接向全校所有學生授課。然而,通過MOOC卻可以讓校內校外、本地外地甚至國內國外所有感興趣的學生共同受益,不受地域的限制,并且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
MOOC只是一個新的舞臺。好的舞臺可以為節(jié)目增添光彩。但節(jié)目的好壞首先不在于舞臺,而在于劇本的創(chuàng)作和演員的表演。MOOC建設的成敗也是如此,首先在于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講授。如何將教學內容講得深入淺出,為學生喜聞樂見、易懂易學,這是幾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任務,MOOC的誕生也不會改變什么。
二、我的MOOC教學
自2014年3月開設“數學大觀”慕課以來,有關選課高校配備了專門的指導教師,組織和督促學生觀看課程視頻,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將學生學習、討論情況及疑難問題及時反饋給我。課程進行期間,我主持了4次直播互動課,通過網絡對學生的學習討論情況進行點評,解答他們的疑問。其中有一次直播互動課還是借出差機會到重慶大學與選課學生和指導教師現(xiàn)場進行,并通過視頻互動的技術手段與四川大學的學生互動交流,如同在一個課堂,討論得熱火朝天,有聲有色。課程結束時,還按照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lián)盟課程管理規(guī)則進行了嚴肅認真的考試。本課程是通識課程,教學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是引起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所體會。選課學生既有理工科甚至數學專業(yè),也有文科學生,我出了兩份不同的試卷,一份是文科性質,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說明自己通過學習本課程的收獲,對數學思想和應用有何新的體會。另一份是理科性質,利用本課程涉及的數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學生可以任選一份或同時做兩份試卷,以得分多的一份試卷的成績?yōu)榭荚嚦煽?。各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參加學習討論活動的表現(xiàn)和平時測試題給出平時成績,共同得出課程成績。這種考核既嚴格要求又合情合理,學生成績分布合理,略高于傳統(tǒng)課程。
“數學大觀”是各選課高校原來沒有開設過的數學文化類課程,學生通過學習確實達到了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和了解的良好效果。但是,如果他們回到大學數學基礎課程(如微積分、線性代數)的課堂,學起來仍然很困難,甚至是在苦海里掙扎。為了不使學生激發(fā)出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付之東流,我希望進一步將微積分、線性代數這樣的大學數學基礎課程也做成MOOC課程,幫助學生從正確的入口順利入門,沿正確的方向和路線前進,特別是要幫助那些在學習的苦海里掙扎的學生從正確的地方上岸。
不過,這些基礎課程太重要,要用新的MOOC課程直接代替?zhèn)鹘y(tǒng)課堂教學,各高校均有疑慮,擔心教學質量會有下降,風險太大。因此,我的考慮是,制作新的MOOC課程不是用來取代原來的課程,而是起到導航和啟蒙的作用,幫助學生學好原來的課程。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用GPS將駕駛員引入正確的入口,然后“沿當前道路直行”。我目前正在按照這個思路繼續(xù)前進,制作“微積分啟蒙”、“線性代數啟蒙”、“抽象代數啟蒙”、“大學視角下的中學數學”這幾門MOOC課,將我?guī)资杲虒W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奉獻給各高校教師和學生共享。
三、重視MOOC在師資培訓中的作用
MOOC在高校越來越受關注。但是,很多人關注的是通過制作MOOC來提高本?;虮救说闹群偷匚唬惶P注利用MOOC讓本校的學生受益。打個比方,就是大家都想當制造商而不愿意當消費者。其實,要當制造商必須先當消費者。要達到讓自己的MOOC被認可的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自己的講課受到自己的學生歡迎,產生好的教學效果。而要提高教學水平,學習別人的MOOC是一個切實可行的途徑。
任何一所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都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此,很多學校都重視對本校教師的培訓。例如,我所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每年都對新聘青年教師進行培訓,我每年都應邀去講課,花半天時間介紹教學經驗。但是,半天時間只能講一個引言,通過幾個案例講一些大的原則,不可能針對一門具體課程的教學內容做詳細講解。被培訓的教師聽了我的講解,雖然也很有收獲,甚至很興奮激動,但他們不可能靠這點興奮和激動講好一門課程。青年教師要教好一門課,當然需要自己去摸索,但有一個捷徑,就是老教師進行手把手地訓練,將某門課程的各部分內容怎樣教依次示范一遍。但實際情況是,大家都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學科研任務。青年教師沒有那么多時間來接受培訓,老教師也沒有那么多時間來訓練別人。另一方面,培訓教師不同于教學生,受培訓的教師已經學過所教課程的知識,受培訓的目的主要不是學習這些知識,而是學習如何把學生教懂,所需的培訓時間可以比學生學習同一課程的時間少,但只聽引言又明顯不夠。利用MOOC來解決這個問題卻正合適。被培訓的教師可以自己抽時間看視頻,根據各人具體情況來調整看視頻的時間。已經熟悉的部分快速瀏覽即可,不熟悉的部分則可仔細學習甚至反復觀摩。學習過同一MOOC視頻的教師,一起討論幾次,交流學習體會,相互解答疑難問題,相當于集體備課,有條件還可以直接邀請MOOC主講教師參加討論。這個過程正好就是MOOC的教學模式。
我強烈建議各高校教務處、高校教師培訓機構,以及希望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師們,嘗試利用MOOC資源開展教師培訓,相信能夠對提高師資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也為建設中國特色的MOOC開辟出一條新路。
[責任編輯:夏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