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雯
?
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程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丁 雯
開設公共選修課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課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開拓學生的視野,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然而在實踐中,公共選修課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筆者通過一些實證調查,找到相應的對策,從而完善公共選修課的管理體制。
公共選修課;課程管理;對策研究
公共選修課作為選課制度的一種新嘗試,具有知識性、時代性、實用性的特點。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認為:“在當今世界,作為學生僅僅具有專業(yè)性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創(chuàng)新的能力,要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嚴密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倍策x修課的設置模式可以給教師更廣的發(fā)揮空間,倡導了“學習自由”的主導思想,能夠積極引導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各高校都在大力推進這種選課制度。但是,由于課程設置的不完善和教學監(jiān)督機制還存在種種問題,受教學時間、教學人員、選課形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共選修課的開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作為管理者應該重視這些問題,排除公共選修課發(fā)展的不利因素。
1.開設時間受到限制。由于公共選修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白天學生忙于本專業(yè)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只能安排在晚間,而學生往往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參加一些技能類、培訓類、社團類的活動。學校為了方便統(tǒng)一管理,一般只能每周抽用一個晚上安排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程一般設置1-2個學分,總的教學僅有9周或18周左右,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開設更為豐富的課程。
2.教師申報的課程種類受到限制。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程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人文與社會類、科技類、藝術類、健康類、政治與法律類。但是授課教師受到本身教學、科研、評教等工作的影響,偏向于申報牽扯精力不太多、備課要求不太高、教學和考核相對輕松點的課程。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實際申報的公共選修課以賞析類為主。這種應付式的授課情況嚴重導致學生選課種類受到限制,選課面比較狹窄,從而影響學生選課的積極性。
3.開設公共選修課的教師資質參差不齊。面向全院的公共選修課原則上應該由具備較深厚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的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教師對授課內容必須有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并對課題的背景、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等都應該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公共選修課的課堂規(guī)模都比較大,對于授課教師的臨場發(fā)揮能力和課堂的掌控能力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對于首次承擔公共選修課教學任務的教師,應該嚴格進行考核,確認其是否有能力面向全院開課。但是,學校為了確保開設課程的數(shù)量,一般采取只要申報就能開課的態(tài)度。很多教師臨時抱佛腳,從網絡上獲取內容,完全違背了公共選修課教學的初衷。
4.授課內容比較枯燥,形式單一。公共選修課一般沒有指定教材,因此在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上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以教師的自由發(fā)揮為主。但是部分教師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經驗,只是單純以文字列提綱式的形式在課件上向學生展示課程內容,課件表現(xiàn)形式不夠豐富,不符合多媒體授課的特點。課堂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要談激發(fā)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索的熱情,對學生日后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5.學生對選修課程不夠了解,認識模糊。學校教務部門從組織申報公共選修課到通知學生選課的時間一般都很短,留給學生了解課程的時間比較少,學生選課時一般只關注課程名稱和課程余量。學生參加選課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達到畢業(yè)的課程學分。因此,在課程公布的有限時間內,學生了解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向同學打聽哪些老師考勤不嚴,哪門課程考試簡單、容易通過等。抱著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即使在考勤制度嚴格的老師班上,也不會認真聽課,玩手機、看小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老師在課堂上無法做到和學生互動,從關注課堂質量和效果本身,轉而關注的是學生的到課率和抬頭率。
6.選課形式的不利因素對學生選課產生影響。無紙化辦公和教學系統(tǒng)應用的普及讓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采取網上選課的方式供學生選課。就這種方式本身而言,摒棄了過去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的傳統(tǒng)做法,是選課制度上的一個進步。但是,選課系統(tǒng)在硬件和軟件上的局限性,使得網上選課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雖然,公共選修課的選課時間是充足的,但是對于規(guī)模稍微大一點的學校,在選課開始后的半小時內集中訪問量劇增,數(shù)據嚴重擁塞,應用服務器往往不堪重負。
在實際的課程管理中,公共選修課出現(xiàn)的問題還不止以上這些。這些問題基本上能夠代表高職院校中公共選修課管理的現(xiàn)狀。針對這些問題,管理者應該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將公共選修課的優(yōu)勢真正落到實處。
1.增加公共選修課的開放時間段,靈活運用各種開設形式。學??梢圆扇柧碚{查的形式,征集學生的意見,多開辟幾個時間段。當然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增加教師的出行次數(shù),教務部門應該聯(lián)合學校的相關部門,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讓教師能專心授課,不受出行困擾,讓更多有資質的教師參與進來。隨著網絡教學的盛行,部分公共選修課可以改變課堂集中授課的傳統(tǒng)模式,采取網絡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習。當然,并非完全放羊式,統(tǒng)一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授課教師應該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學習,并且要有中期檢查環(huán)節(jié),或與學生當面交流或與學生網上交流,積極推廣這種新的授課模式。
2.學校教務部門放寬公共選修課申報門類的限制。教師不但可以根據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申報一門所要求的公共選修課程,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擬研究的方向再申報一到兩門其他類型的備選課程。這樣,不僅老師申報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可供教務部門審核的課程門類也更為豐富了。
3.嚴格審核申報公共選修課教師的資質。學校的教務部門在公共選修課申報通知中應該將可以申報公共選修課的教師必須達到的條件闡述清楚,對于新開課的教師必須會同學校的質監(jiān)部門、督導組進行嚴格的教學能力考核,通過教師的試講、提交的教學大綱審核其資質。堅決杜絕教務部門為了湊課程數(shù)量、教師為了湊課時而胡亂申報供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象。
4.教師的授課內容應豐富充實,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公共選修課的教師應該積極促進學生文科與理科、理性與感性、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交叉融合,營造一種自由、有趣、豐富、實用的課堂氛圍,注重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采取辯論、小組討論、演講等授課方式,穿插多媒體課件、播放錄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有選擇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后多思考,或者進行一些社會調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直觀的感受。
5.學校要積極改善教學管理的硬件和軟件系統(tǒng)。學生自由進行網上選課已經成為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學校有關部門除了積極優(yōu)化選課系統(tǒng)外,還可以細化選課條件,讓公共選修課的自主選課變得有組織有層次??梢圆扇》帜昙?、分方向多批次選課,盡量滿足學生基于自身實際而選取真正想學課程的要求。平時,學校學工部門多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以勤奮、積極、好學、上進的精神狀態(tài)對待所選課程。不是把公共選修課作為一種獲取學分的手段,而是從思想上把它作為一種知識儲備,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5.積極完善教學檔案,建立健全公共選修課的管理體系。學校教務部門應該專門組織人員審核公共選修課課程庫,從課程名稱到主要內容都要嚴謹、規(guī)范。要求每一門課程都要編寫基本的教學大綱,允許教師自由發(fā)揮,但不能偏離該門課程的主旨。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學校需要及時對內容進行補充、修訂,讓課程的發(fā)展真正與時俱進。
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公共選修課作為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是高職院校重要的教學改革,是發(fā)揮教師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一種進步。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將公共選修課的優(yōu)勢滲透到其他各門學科中,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論證找到適合公共選修課程發(fā)展的最好途徑,逐步完善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建設。在此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讓這一舉措落到實處,使廣大學生真正受益。
[1]張愛芹.高職院校課程管理研究綜述[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13).
[2]徐青青.大學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世紀橋,2010.
[3]歐亞男.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管理問卷調查分析[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12.
[4]張瑜.大學生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
責任編輯:賀 正
G71
A
167-6531(2015)18-0154-02
丁雯/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江蘇南京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