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王晉新
(1.東北師范大學(xué) 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4;2.長春師范大學(xué) 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31)
?
母子、夫妻與家國:多達撰寫《人生指南》緣由與心境之探析
劉穎1,2,王晉新1
(1.東北師范大學(xué) 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4;2.長春師范大學(xué) 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31)
《人生指南》,是9世紀(jì)中葉加洛林貴婦多達為其長子威廉所撰寫的一封篇幅頗長的家書。在教誨其子獲取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成功的同時,多達也從一個特定角度、層面對當(dāng)時法蘭克社會的變革與動亂加以描述。無論就其內(nèi)容、體例,還是作者身份、性別而言,《人生指南》都極具特色,是加洛林時代所流傳下來為數(shù)甚少出自俗人之手的著述之一,而且也是唯一一部由世俗女性撰寫的著述。交織疊加的個人、家庭、國家與時代等多重背景,糾纏難解的思念、擔(dān)憂與哀怨等復(fù)雜情感,方為促使多達撰著該文獻的真實心境和緣由。
多達;《人生指南》; 加洛林時代;女性
自20世紀(jì)下半葉以來,西方學(xué)界關(guān)于加洛林時代的研究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熱點話題。其中一個就是圍繞著多達(Dhuoda)所撰著的《人生指南》(Liber manualis)一書的持續(xù)探討。這部著述是9世紀(jì)中葉加洛林貴婦多達為其長子威廉(William)所撰寫的一封篇幅頗長的家書,共計前言、緒論和正文(11卷,73章)。多達在此書中向其子灌輸對上帝、父君和主公的忠誠意識,告誡其須以虔誠基督教式的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等方式來換取自身平安、事業(yè)隆達和家族榮耀;展現(xiàn)出一位母親對愛子的深深眷戀,對其所處境況的擔(dān)憂,對其未來的殷殷期盼。無論就其內(nèi)容、體例,還是作者身份、性別其而言,《人生指南》都極具特色,是加洛林時代所流傳下來為數(shù)甚少出自俗人之手的文獻之一,而且也是唯一一部由世俗女性著述的文獻。
鑒于目前國內(nèi)學(xué)界對此人此書所知甚少,鮮有論及,故本文欲就多達撰著這部著述的心境、緣由和時代背景加以評介,以期能夠豐富和深入中國史學(xué)界對加洛林社會的認(rèn)知。在探究過程中,筆者主要汲取西方特別是英美學(xué)術(shù)界的研究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了中國史學(xué)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方法的啟示,具體說來就是借鑒了史學(xué)大師陳寅恪先生所提倡的“了解之同情”的學(xué)術(shù)思想。先生曾云:“對于古人之學(xué)說,應(yīng)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fā)……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同情,始能批評其學(xué)說之是非得失。”[1]247故筆者欲嘗試從“了解之同情”之角度,逐漸走近多達內(nèi)心世界,對其所處之環(huán)境、所受之背景,其書之用意加以探究。
多達撰寫該書的時間為:841年11月30日。那么,是何緣故促使其于此時拿起了鵝毛筆?其內(nèi)心究竟在想什么。首先,來辨識一下這一天究竟具有什么特殊的含義?稍加梳理,我們便可得知此日乃是威廉剛剛年滿15歲。而依照法蘭克習(xí)俗,年滿15歲的男性便可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之中。作為長子,威廉在其母親心中具有的地位非同小可。這在書中數(shù)十處多達對威廉的親密稱謂中,表露的極為明顯。有學(xué)者指出,由于其丈夫伯納德常年四處奔波、征戰(zhàn),同家人聚少離多。故而可以肯定,童年與少年的威廉幾乎一直是同其母親生活在一起[2]151。然而,841年5月,威廉便被其父親麾下士卒帶走,送往禿頭查理的軍營,充作人質(zhì)[3]156。從此這對相守了十幾載的母子便再未相見!
其次,從時間上推算,還有一個情形值得關(guān)注,即841年5月正值多達剛剛生下幼子不足兩月??蛇@位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兒便被其夫君屬下奉命從多達懷中帶走。(《人生指南》序言,p.51[下文引自此書的內(nèi)容均表示為卷Xp.x])同樣,這對母子也再未相見。
一年之內(nèi)接連與兩位兒子相別離,足令多達心肝欲摧,極度沮喪。在此情形下,她非常想同親人訴說一下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傾訴內(nèi)心苦楚??涉萱抟蝗说亩噙_根本找不到一位親人或傾訴對象。故而,只好選擇書寫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中所愿[4]39。由此而論,將思子心切作為多達于此時開始寫作原因之一,即合乎人情,也符合常理。然從多達著述內(nèi)容看似乎又并非如此簡單。在《人生指南》中,雖處處顯露出多達對愛子的深深眷戀,但字里行間又流露出深深的焦灼和擔(dān)憂[5]135。那么,僅以思子心切的慈母情懷來解釋這些焦灼與擔(dān)憂似乎過于牽強。筆者以為欲搞清多達的這些憂郁和糾結(jié),就應(yīng)從家族、社會或者時代這樣一種更大時空之中來加以考辨。
9世紀(jì)加洛林王朝的各種文獻當(dāng)中,有關(guān)伯納德及其家族的記載相當(dāng)豐富。該家族是當(dāng)時有詳細(xì)記載的為數(shù)甚少的幾個大家族之一,其脈絡(luò)可以從9世紀(jì)一直延伸到10世紀(jì)末,因而被作為西法蘭克社會中家族之典型[6]639-651。各種文獻記載表明“伯納德的先祖是同加洛林王朝本身一道興起的”[7]70[3]60。而且各種史料表明該家族與王室有血親關(guān)系。還有人稱伯納德之先祖母是查理·馬特的女兒,加洛林王朝開國君主矮子丕平*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墨洛溫王朝宮相(715-741年在位);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墨洛溫王朝宮相(741-751年在位),加洛林國王(751-768年在位)。的姐妹[8]7。由此說來,該家族乃金枝玉葉、皇親國戚一脈。伯納德之父威廉(William),史稱圖盧茲的紀(jì)堯姆(GuilhemofToulouse),聲名更加顯赫。他曾出任圖盧茲伯爵。同時還輔佐虔誠者路易統(tǒng)治阿基坦。[9]131,132,134,137-139,209n. 76,232,237,286紀(jì)堯姆所擁有的封地和官爵皆由其諸子所繼承[7]313。該家族可謂是一門數(shù)侯,深得皇寵的名門望族,而伯納德年僅25歲便出任巴塞羅那伯爵和塞普提曼尼尼亞公爵[4]39。829年,又被擢升為宮廷總管兼小皇子禿頭查理的師傅[3]124-125。身披圣徒之子、皇帝教子、封疆大吏、宮廷總管、皇子少傅等光環(huán)的伯納德,勢高權(quán)重,位極人臣,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dāng)其步入皇宮之際,一個輝煌前景似乎已經(jīng)向伯納德家族敞開了大門。
然而此時加洛林王朝正處于一個微妙時刻。817年,虔誠者路易頒詔對王朝現(xiàn)狀和未來作了安排:長子羅泰爾為共治皇帝,次子丕平(PipinI)為阿基坦王,三子日爾曼路易為巴伐利亞王[3]102-103。818年,路易原配皇后辭世。一年后,朱迪絲(Judith)被確立新皇后。823年,小皇子禿頭查理出世。遂使王朝權(quán)勢安排出現(xiàn)了變局,原有政治平衡開始傾斜。朝廷內(nèi)部漸漸地形成了皇帝、皇后為一方,三位皇子及其麾下貴族重臣集團為另一方的角逐格局。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虔誠者路易才將伯納德調(diào)入宮廷。而伯納德執(zhí)政之后,便竭力貫徹皇帝、皇后意圖,以確保小皇子查理權(quán)益為首要使命,與皇后來往密切,而同三位皇子的勢力相抗衡。他同其他重臣關(guān)系不睦,甚至交惡,招致眾人不滿和指責(zé),控訴其犯有以巫術(shù)欺蒙君上、勒索錢財、褻瀆神靈,甚至與年輕迷人的皇后通奸等各種指控紛至沓來[10]12-14,147,159,161,169,183。這意味著伯納德業(yè)已深陷宮廷黨爭漩渦之中,禍福難料。
830年,加洛林王室內(nèi)部爭斗全面爆發(fā)。二皇子丕平以“清君側(cè)”為名,首發(fā)其難?;侍恿_泰爾隨之相應(yīng)。而伯納德自然成為諸位年長皇子眼中之仇敵。為躲避仇殺,他只身潛回南方,成為一位亡命之徒。然其家族其他成員卻慘遭毒手。其兄弟赫波特(Herbert)被剜掉雙眼,并被流放意大利關(guān)押[3]131,[11]22,23。4年以后,伯納德另一位兄長古茲勒姆(Gozhelm)也被政敵梟首。此外,羅泰爾還以巫女之罪名捕獲了伯納德的姐姐修女杰爾伯伽(Gerberga),將其投入索恩河溺死[11]28-31[19]215-216,286。這是中世紀(jì)第一位因女巫之罪名被處死的女性[12]95[9]286。
此后10年間,加洛林王朝政局持續(xù)動蕩,父子成仇,兄弟鬩墻,爭斗不已。在如此亂象之中,諸多朝臣、權(quán)貴都紛紛選擇自己的效忠對象,以保權(quán)位與家族安全。831年秋和832年9月在全國大會期間,伯納德欲證明清白,曾以決斗方式向那些誣陷者挑戰(zhàn),無一人敢于回應(yīng)[11]23。但也未贏得虔誠者路易的信任。無奈之下,他投靠了二皇子阿基坦王丕平。838年,丕平去世,其子丕平二世(PipinII)繼承其權(quán)位。而虔誠者路易卻將阿基坦賜予禿頭查理,丕平二世堅持自己的主張,并得到了該地區(qū)眾多貴族支持,而伯納德就是其中之一[7]102。
840年,虔誠者路易駕崩。而這場父子爭端也演化成一場兄弟之間的大規(guī)模戰(zhàn)亂!以新帝自居的羅泰爾為一方,以日爾曼路易和禿頭查理為另外一方,兩大陣營數(shù)度交手,不分勝負(fù)。為了徹底戰(zhàn)勝對手,羅泰爾還將侄子丕平二世拉入自己陣營。842年雙方在豐特努瓦(Fontenoy)決戰(zhàn),最后羅泰爾敗北。而當(dāng)獲悉戰(zhàn)局結(jié)果之后,伯納德便即刻朝見查理,表示歸順,不僅許諾將說服丕平二世歸順查理,而且還將自己長子威廉送往查理大營,作為人質(zhì)[3]146,156。而后,他又將不滿周歲且尚未洗禮的次子帶到自己身邊。這便是多達提筆撰著這部《人生指南》的時代背景和直接原因。
對于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多達是有相當(dāng)敏銳和準(zhǔn)確的認(rèn)知與判斷的。她曾向威廉言,“我們父輩的土地,我們的王國如今處在天崩地裂般的災(zāi)難之中”(開篇語,p.47);并將虔誠者路易辭世的歲月描述為一個“動蕩不斷加劇的苦難世界”、“整個王國正處于極為嚴(yán)峻的騷動和混亂”之際(序言,p.49);還說“在各個階層都崛起了一批人,他們四處尋覓時機,以使自己能夠在官場上飛黃騰達”(卷四,p.133)。
筆者認(rèn)為,與其夫君二人之夫妻關(guān)系,是促使多達撰著此書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舍此,欲對多達著書立說的“環(huán)境、背景、緣由與心境”達到“真了解”便是一件難以企及之事。
伯納德入宮為相后,驕橫狂妄,雖無任何善政惠及當(dāng)世,卻留下種種同年輕美貌皇后之間的風(fēng)流緋聞;特別是同三位年長皇子和眾多朝臣相抗衡,致使其樹敵甚眾。就主觀層面而言,或許是由于伯納德的野心與抱負(fù),或許是由于其行伍出身緣故而缺乏城府、韜略和智慧,或許是其剛愎自用的傲慢性格和高傲姿態(tài)所使然[8]13。尼特哈德認(rèn)為此人“毫無顧忌地濫用帝國之權(quán)力,他自認(rèn)為己之所作所為是在強固皇權(quán),結(jié)果卻致使其遭到了全面的削弱”[3]131。而后四處亡命,力圖割據(jù)一方,又惡行連連,天怒人怨[9]294;在政治立場上,伯納德首鼠兩端,左右搖擺。先是支持先皇虔誠者路易和皇后朱迪絲,后又投向最早起兵反叛父皇的二皇子丕平,最后又不得以再拜倒在小皇子禿頭查理的腳下,甚至不惜將兒子送入亞琛宮廷為質(zhì);并將不滿周歲的次子帶到自己身邊。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是在意識到自己業(yè)已將長子置于一種險惡境地之后,伯納德決定由自己來承擔(dān)對這位嬰兒所有的監(jiān)護責(zé)任,以確保其家族后嗣安全[13]38,39[14]1197。
那么,多達是如何看待其夫君呢?是如何告知威廉應(yīng)該對待自己父親的呢?在考究此二人夫妻關(guān)系時,人們自然會產(chǎn)生出這些疑惑。而在伯納德與朱迪絲的私情上,現(xiàn)代史家的看法大體有三:有人認(rèn)為當(dāng)時多達身處閉塞環(huán)境之中,對伯納德的那些不忠實行為,無論真假,都無從得知[15]vii。也有人堅定認(rèn)為:“即使在這種孤獨狀態(tài)之中,也很難相信多達對自己丈夫與皇后朱迪絲之間的丑聞毫不知曉”[16]26。還有史家認(rèn)為:多達的確聽聞了有關(guān)伯納德的各種流言蜚語,但卻堅決予以否認(rèn)[17]181,192。
筆者以為,一是不必對伯納德與皇后的私情過多糾纏;二是,將對這對夫妻關(guān)系的考究集中至與多達書寫這部家書的緣由與心境有何種關(guān)聯(lián)中來。
只要翻檢一遍《人生指南》整個文本,便可發(fā)現(xiàn)多達對其夫君艷遇緋聞的傳聞未置一詞。在行文表述中,多達對伯納德皆極為尊敬,稱其為“自己的夫君、主人”。不僅如此,多達還諄諄教誨威廉必須要對自己父親持一種恭敬、服從和效忠之心。這在該文獻最為重要的卷三中表露的最為充分。
汝都應(yīng)對伯納德,汝之主人和父親,保持敬畏、敬愛和忠誠,無論汝等父子是同處一地還是天各一方。(卷三,p.85)
一定要聽從吾之勸誡,留意并遵從汝父所有旨令。(卷三,p.87)
只要活在世上,汝就萬萬不要忘記,首先要對自己父親奉上一種特殊的全身心的絕對的忠誠之心。(卷三,p.89)
需要指出的是,在有關(guān)忠誠或效忠的訓(xùn)誡中,多達在排序上竟然要求威廉須將對父親的效忠排在對國君、主公的忠誠之前!并在行文中明確指出:“汝……首先應(yīng)當(dāng)熱愛上帝……其次就應(yīng)當(dāng)熱愛、敬畏和愛護汝父?!?卷三,p.89)這究竟是出自行文邏輯的需要,還是體現(xiàn)了多達對各自不同重要性的認(rèn)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加以關(guān)注和探討的話題。
欲對此作出解答,還須回到對該文本的辨析之中來。多達此番訓(xùn)誡之根據(jù)有三:即(1)“一個敬畏上帝的人對其父母當(dāng)持尊敬之心。”此乃基督教之教義中的“一條確定無疑的固定的原則”(卷三,p.89)。(2)“倘若沒有汝父,汝就不會降生到這個世界”(卷三,p.85)。(3)“要明確意識到汝在世上的地位皆拜汝父所賜”(卷三,p.89)。這三條言之鑿鑿的根據(jù),皆局限于伯納德同威廉二人父子關(guān)系的語境之中,并未反映出她本人對伯納德的看法。
繼續(xù)閱讀原文,我們又覓到多處與此有關(guān)連的話語:在卷三中,多達說道:“憑籍上帝之佑助,汝可給予自己父親以支持,在其年邁時加以奉養(yǎng),并使其在有生之年不會感到悲傷。當(dāng)汝年富力強之時,萬萬不可對其有任何不恭不敬之舉(卷三,p.85)。在卷八中,多達專辟一節(jié),再次要求威廉當(dāng)為其父親虔誠祈禱,她說:
懇求所有品級的高德大僧為汝父而祈福和支持,以使其在有生之年能夠獲得上帝所賜予的平安,能夠同他人友好相處——倘若這是可能的話!
祝愿上帝賜予汝父充滿忍耐和能力的精神,使其在所有境況之下都能贏得輝煌成功。
祝愿汝父在生命行至盡頭之時,憑籍富有成效的悔罪救贖,修合善功和慷慨的布施賑濟,能夠進入天國。(卷八,p.199)
在這些話語中,可以察覺出多達心中對伯納德,除了尊敬之外的多種復(fù)雜情感,其中或有對夫君的憐憫,或有對其以往處事不周、缺乏忍耐和自制力等各種缺欠的隱憂。這些似乎又是以一種巧妙方式向威廉暗示其父身上的種種缺欠,并以此為例對威廉加以警示、告誡。
在令人心酸不已的卷十第四章:《再論吾自身之悲傷》中,在訴說了親眼再見到其兒子的渴望將永遠(yuǎn)無法實現(xiàn)的悲哀之后,自感命不久矣的多達開始向威廉托付自己未了的各種后事:
第一,償還債務(wù)。多達聲言自己不僅經(jīng)常向基督徒而且還有猶太人舉債,購買各種物資。雖然業(yè)已償還部分款額,但剩余部分就必須由威廉來加以償還。身為公爵夫人多達為何要欠下如此沉重甚至累及后人的債務(wù)呢?多達寫道:
為了向吾主人,伯納德,證明吾尚有一定用處,對于在(西班牙)邊區(qū)和其他地區(qū)吾所承擔(dān)的各種封建職責(zé),吾一直都如履薄冰,兢兢業(yè)業(yè),唯恐其遭到一絲減弱。而為了不使汝父與吾等母子相別離(因當(dāng)下許多人都習(xí)慣于這樣行事),吾已陷入沉重的債務(wù)之中。(卷十,p.227)
第二,照顧幼弟。多達曾囑托威廉,要關(guān)照呵護幼弟。并深情地說:“汝弟與汝乃一奶同胞,骨肉至親”,而“吾”則是“汝等兄弟二人之母”(卷一,p.71)。卷十中,她再次鄭重向威廉重申這一囑托。將尚不足兩歲的幼子,交給年僅15歲的長子去照顧,這對一位行將辭世的母親而言絕對是一樁極度殘酷,萬分悲催之事!
第三,鐫刻墓志銘。多達既是一位虔誠基督徒,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知識女性。與那個時代的人們一樣,她十分在意自己的葬禮,并為自己書寫了一篇離合體詩式的墓志銘(卷十,p.229-230)。在感到死神似乎已經(jīng)降臨之際,多達拼盡全力告訴威廉,“一定要將這些詩句永久地鐫刻在那塊標(biāo)示吾即將身葬此處墓穴之中的厚重石碑之上。以這種方式,使那些途經(jīng)此處并閱讀這篇墓志銘的人們或許可為吾,一位毫無價值的女人,而向上帝祈禱”(卷十,p.229)。
自嫁入伯納德家族之后,除了那場在亞琛皇宮豪華婚禮之外,多達并未獲得更多幸福,反而一直處于病痛折磨和恐慌、孤獨的境地之中。丈夫入宮效命,別離多年;長子作為人質(zhì),身居不測險惡之境;襁褓中的幼子又被人從懷中帶走,一家四口分居三地。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的心境可想而知。而無論是將整個家族置于一種岌岌可危的艱難困境之中,還是令多達長期與親人分離,皆因伯納德之行為所然。
筆者認(rèn)為這些交織一處的個人、家庭、國家與時代等多重背景,糾纏一體的思念、擔(dān)憂與哀怨等復(fù)雜情感,方為促使多達書寫下這部訓(xùn)子家書的具體心境和真實緣由。而只有在對這些背景、心境和緣由了解之后,我們才能諸多史家將其視為一部“加洛林文藝復(fù)興期間所涌現(xiàn)出的極為罕見的具有獨特魅力的著述”[18]213、“一部充滿著母親的期望與擔(dān)憂的作品”[19]55等評價予以認(rèn)同;才能切實地體悟到:《人生指南》不僅是一封入情入理的訓(xùn)子家書,更是一首充滿慈母情懷的詩篇,一曲凄楚委婉的女性心底之歌,一部反映家國命運變遷的重要史料文獻。
[1]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陳寅恪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ValerieL.Garver. Women and Aristocratic Culture in the Carolingian World[M].CornellUniversityPress,2009.
[3]BernhardWalterScholzwithBarbaraRogerstrans.Carolingian Chronicles,Royal Frankish Annals and Nithard’s Histories[M].AnnArbor,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72.
[4]AllenCabannis.TheWoesofDhuoda,ortheFrance’sFirstWomanofletters.[J].Missippi Quarterly,v1958,11.
[5]J.M.Wallace-Hadrill,Dhuoda:ManuelpourmonFilsbyPierreRichéReview[J].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1977,92(364).
[6]ConstanceB.Boughard.FamilyStructureandFamilyConsciousnessamongtheAristocracyintheninthtoeleventhcenturies[J].Francia,1986,14.
[7]JanetL.Nelson. Charles the Bald[M].Longman,1992:70.
[8]MarcelleThiebaux. Dhuoda,Handbook for her Warrior Son,Liber Manuali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9]ThomasF.X.Noble,trans. Charlemagne and Louis the Pious,the Lives by Einhard,Notker,Ermoldus,Thegan,and the Astronomer[M].ThePen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2009.
[10]AllenCabaniss,trans. Charlemagne’s Cousins,Contemporary Lives of Adalard and Wala byPaschasiusRadbertus[M].SyracuseUniversityPress,1967.
[11]JanetL.Nelson.Ninth-CenturyHistories: The Annals of St-Bertin[M].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91.
[12]SuzanneFonayWemple. Women in the Frankish: Marriage and the Cloister,500—900[M].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85.
[13]PeterDronke. Women Writers of the Middle Ages: A Critical Study of Texts from Perpetua(+203) to Marguerite Porete ( + 1310) [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14]JohnContreni.Review:Dhuoda: Ninth Century Mother and Theologian[J]. Speculum,1997,72(4).
[15]Bowers,MyraEllentrans. The‘Liber Manualis’of Dhuoda: Advice of a Ninth-Century Mother for Her Sons[M]. Washington: Catholic University,1977.
[16] M. A. Claussen. Fathers of Power and Mothers of Authority: Dhuoda and the Liber manualis[J].FrenchHistoricalStudies,1996,19(3).
[17] Molly Meijer Wertheimer ed.ListeningtoTheirVoices,TheRhetoricalActivitiesOfHistoricalWomen[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77.
[18] John Moorhead. ReviewsHandbookforWilliam:ACarolingianWoman'sCounselforHerSon,byDhuoda,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Carol Neel[J].Parergon,January 2000,17(2).
[19] Karen Cherewatuk. SPECULUM MATRIS: DUODA’S MANUAL.[J]FLORILEGIUM10,1988:91.
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for Writing Seeds and Mindset ofLibermanualisWritten by Dhuoda
LIU Ying1,2,WANG Jin-xin1
(1.Center for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Library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1,China)
Libermanualiswritten by Dhuoda a Carolingian nobly lady in the mid-9thCentury,and it is a bigger letter for her eldest son William. Through the writing approaches of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a scope of a certain level,the author also deals with the conducts and survives in the changed and tumultuous times of Frank society,and guides her son to win successes in the worldly environment and spiritual level. As for the guidebook’s contents,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and the author’s social status,as well as the author’s gender,it is the one of books and essays that from the laities in Carolingian and also the only one which written by a female writer. It’s under the multiple circumstances of individuality,family,country and the times of their lives as well as various affectio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author’s actual writing seeds and her mindset.
Dhuoda;Libermanualis;Carolingian;Female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6.025
2015-04-01
國家社科重大課題(13&ZD103)。
劉穎(1985-),女,吉林遼源人,東北師范大學(xué)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長春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助理研究員;王晉新(1957-),男,山西柳林人,東北師范大學(xué)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歷史學(xué)博士。
K131;K103;I109.3
A
1001-6201(2015)06-0130-05
[責(zé)任編輯:王亞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