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涉然而精:翻開荀學新篇章
      ——海峽兩岸荀子研究的新拓展研討會紀要

      2015-03-28 05:35:27
      邯鄲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禮義佐藤荀子

      王 堃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涉然而精:翻開荀學新篇章
      ——海峽兩岸荀子研究的新拓展研討會紀要

      王 堃

      (山東大學 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2015年4月26日上午9點,“海峽兩岸荀子研究的新拓展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開幕,此次會議由邯鄲學院“荀子與趙文化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共同舉辦。與會學者包括臺灣與內地荀子研究專家共23人,分別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梁濤、楊慶中教授,邯鄲學院的馬計斌院長、康香閣主任,臺灣大學的佐藤將之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的王華助理教授,復旦大學的林宏星教授,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的路德斌教授,華南師范大學的周熾成教授,清華大學的唐文明、方朝暉和廖名春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啟發(fā)教授,武漢大學的儲昭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李銳副教授,北京大學的鄭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劉悅笛副教授,華北電力大學的王威威副教授以及山東大學的王堃博士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李記芬博士等。

      會議的議程圍繞著目前荀子研究的進展和特點展開,主題包括以下幾方面:一、荀子“性論”的深化;二、荀子“禮”論的進一步得到重視;三、荀子學與西方哲學相關議題更為深入的比較。學者們就其各自在荀子研究的新進展上發(fā)表了精彩的觀點,并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經歷了一天的激辯,會議最終在下午6點左右順利閉幕。

      上午的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梁濤教授主持。首先,邯鄲學院的院長馬計斌致辭,代表其院黨委書記楊金廷教授對會議召開表示祝賀,并對為此次會議精心籌劃的梁濤教授、康香閣教授和人大國學院的老師表示感謝。人大國學院的楊慶中副院長發(fā)表致辭,歡迎與會學者的到來,并祝會議成功舉行。廖名春教授也發(fā)表了開幕辭,對荀子研究的新拓展致以肯定和期待。

      首先發(fā)言的是臺灣大學的佐藤將之教授,他分享了他對荀子哲學意義暨研究的 21世紀前景展望以及現(xiàn)已成形的荀子研究產業(yè)的分析。佐藤教授從人的本質在時空中的展開出發(fā),提出荀子哲學的特征是控制個人與社會連動變化的需求,而這個需求落實到了“禮”在連接修身和治世之間的作用上。他緊接著分析了荀子“禮”論對漢禮的奠基作用,并肯定了荀子作為先秦思想綜合者的身份,也就是以“禮”來綜合先秦的各種“禮”論,以形成貫通價值理論的“倫理論辯”和治理方略的“分析論述”的“禮治”集大成者。而“禮”的綜合作用需要經由“誠”的“化性”,從而達成了修身的倫理討論與治世的分析綱略之間的橋接,完成“國家——社會——倫理”的統(tǒng)合功能。佐藤先生又總結了當下“荀子產業(yè)”中面臨的困境,即歷史成見和固定文本之間“循環(huán)論證”的怪圈以及荀子專題研究與中國哲學通史之間的鴻溝,這造成了“性惡”、“天人”的固有之見盤桓不已。而佐藤則以“誠”和“變化”說彌合了善惡、天人等鴻溝,完備整合了禮與人的涵義,形成了以“禮”為中心展開的人的社會的整體意義。

      佐藤教授以其雄厚的文獻、清晰的論述,建構起了綜合倫理價值與政治兩方面的“禮”論,并以此融合了先秦各家的思想,塑造起作為“禮”之集大成者的荀子形象。他注意到“誠”、“德”等概念在天人之際的中介作用,以達成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溝通,同時又避免“蔽于天而不知人”、或“蔽于人而不知天”的玄思。“天”在佐藤這里具有形而上的意義,然而對荀子的“不求知天”、“參天”等概念,不知佐藤又將作何解釋?天所賦予人的有“天情”、“天官”等情欲,而情欲的多寡是不變的事實(數(shù)),它與“治亂”這個倫理政治上的價值,在荀子那里是相異的兩類。而天養(yǎng)則要求“財非其類,以養(yǎng)其類”,也就是參天而治人道,這里的“天”意味著上述的那些事實;人要借助對這些事實的認知(知天),進行價值判斷而得到人道(知道而可道),然而對于“天道”卻不要求了解。雖然“誠”可以溝通天人,“以配天德”,但這里的天是不可言喻的,只能屬于前反思的境域,不能訴諸語言,卻可以為人體驗。人就是在參天而治人道中、在語言和行為的實踐中,來領略這種先于語言和主體性的本源體驗,也即由語言進入無言的“天道”體悟。這樣,在有語言的領域進行“禮”的倫理政治建構,同時可以避免玄思;而把玄思留給無言的詩情空域,天人的溝通也就是從有言進入無言的體道境界。①關于無言的詩情空域,可參見王堃:《詩情儒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因而,“誠”與“天”可以確立為形而上的概念,然而其背后敞開的是詩情的空域,正是從這片空域中,通過約定俗成等元語言的“述要”,建立起這些形而上的范疇,“禮”與“人”的整體構架都可以由這個語言層次給出并詮釋。②自然語言層次的提出,源自王堃:《自然語言層次的倫理政治效應:以荀子“正名”倫理思想為中心》,山東大學2014年博士論文。那么,詩情的空域可以作為佐藤教授關于“禮”的宏論的一個背后支持,也即“空”對于“有”的補充。

      繼而,臺灣政治大學的助理教授王華從認知哲學上闡述了化性與情感理論。她的發(fā)言圍繞荀子如何以禮樂轉化性情展開,從道德心理學角度總結了Kurtis Hagen對于“化性”的新詮釋。在其“基本自然欲望”和“具體欲望”的區(qū)分中提出了三個疑問,并進一步提出了“加工衍生說”,即通過禮樂教化的加工,造成了認知與評價結構以及動機結構兩方面心理結構的變化。首先,王華博士質疑了Hagen將“原初自私欲望”等同于“基本自然欲望”的觀點。第一,在結合經驗而形成“具體欲望”之前,很難說“基本自然欲望”有自私與否的價值;第二,當“原初自私欲望”變得相當“具體”時,他原來的“基本”與“具體”之分就倒塌了;最后,Hagen將荀子的偽“加”于性解釋為“附加”不確切。據(jù)此,王華區(qū)分了性的“廣義”與“狹義”兩方面:狹義的性是指不具體的趨向,也即“實”;廣義的性是前者作用于經驗而產生的具體表現(xiàn),也即“狀”。那么荀子所謂性屬于狹義的性,而包括了“原初自私欲望”等各種具體欲望及心理結構與行為的,則是加工之后的廣義的性。禮樂加工后會對人的“認知與評價結構”與“動機結構”產生“衍生”的影響,即接受“實”而改變“狀”。

      王華博士的論文構思細致、邏輯嚴密,引發(fā)了學者們的熱烈討論,主要的問題圍繞著性與偽、實與狀、加工與衍生等等展開。而回到王博士對Hagen的質疑,可以看出她提出的“實”相當于“基本自然欲望”,而“狀”除了包括“具體欲望”,還加入了Hagen錯放在基本欲望中的“原初自私欲望”以及她提出的認知評價與動機結構。簡言之,“實”是知識性的,而“狀”是價值性的,并且可以化而起偽。那么“狀”如何受加工而起衍生,改變認知和評價結構,并激發(fā)起意志動機發(fā)展,這從價值認知論上說則會更加繁復。而對王博士的關鍵質疑在于,在這套復雜的道德認知心理學的背后,能否提供一個價值的最終依據(jù)?比如她提到,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力,能夠將“不死”的相關選項視為優(yōu)先,而將“死”的選項排斥在后。那么,這和“原初自私欲望”有何區(qū)別?即使在復雜的認知和價值判斷之后,人依然會選擇好生而惡死,那么這和荀子的“人有從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是否矛盾呢?(《正名》)人未必會選擇生而不選擇死,這是有終極的價值本源決定的,而對價值來源的認識只是后驗的知識論建構,知識不足以回答價值本源問題,這個問題或許只能留給語言和邏輯背后的空域。

      在愉快的午餐之后,下午的會議在林宏星教授主持下繼續(xù)進行。第一位發(fā)言人為梁濤,他發(fā)表的主題是“荀子人性論辨證——論荀子的性惡、心善說”。梁濤注意到荀子的“偽”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在“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中的“”被后世抄為“偽”,其實并不同于“詐偽”的負面意義,而意指心的思慮做出的選擇。他繼而通過解讀圣人與眾人“性同”而“異”,排除了牟宗三對荀子“以智識心”的斷言,而以圣人與眾人具有同一個“道德智慮心”,從而能在共同探索中“約定俗成”、創(chuàng)造語言。而這種共同的約定就是“”,即心的道德創(chuàng)造。這樣,“虛一而靜”的心術也可以被解釋為創(chuàng)造價值、選擇價值的心之作為,而非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反映。

      對于梁濤的提法,廖名春表示反對。首先他提出在郭店老子書中,“”具有詐偽的反面意義,從而與梁濤所稱正面意義相反。梁濤的回應是,道家理解的負面意義未必等于這個字的本義,因為道家所認為的反面卻可能是儒家認為的正面。這個其實已在文中有所說明,儒家認為心的作為是必要的,而道家的自然主義觀點則會反對,這很正常。第二,廖名春指出荀子的“心”有負面的用法,而非心善論。梁濤則回答道,心在荀子那兒有不同的用法,“心好利”的日常經驗用法與“道德本心”不是同一個用法。林宏星也支持這個說法。第三,廖名春提出“詐偽”與“文理隆盛”用同一個“偽”是正常的,因為荀子也用同一個“心”、“性”等詞語表達相反的意義。而梁濤則反駁他舉例不恰當,“詐偽”之“偽”與“文理隆盛”之“偽”指的不是同一個東西,而“心”、“性”相反的意義則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個意義域中,因此“詐偽”與“文理隆盛”不應用同一個字是成立的。這場爭辯幾乎成為本次會議最為激烈的部分,也是此會議的亮點所在。

      接著,周熾成發(fā)表了“《非十二子》之非子思、孟軻出自荀子后學考”。他從《非十二子》中對子思、孟子的批評文本中,共發(fā)現(xiàn)了 10個值得懷疑之處,如語言結構上的不均衡、韓非子將思孟分為兩派、批評文字與其他章節(jié)中的矛盾、這句批評未出現(xiàn)于《韓詩外傳》等等。周熾成排除了廖名春將此聯(lián)系《性惡》以批評思孟性善的觀點,并以劉念親得出相反觀點來反駁。進而,周熾成指出了荀子肯定和繼承孟子之處,并總結為“以德服人”、“以道固國”、“惠民政治”、“大丈夫精神”、“天人之誠”、“批評墨子”幾條。最后,他進一步質疑了《性惡》也不是荀子所作,從而否認了非孟的全部文本。從周熾成多年提倡“性樸”、力排非孟之說來看,孟荀的合流是其致力之所在。由此也可見,荀子進入正統(tǒng)儒家為當今學界大勢所趨。

      最后,兩名博士也分別發(fā)言。王堃博士提出了儒學是一種詩性哲學,并以孟子和荀子為詩性哲學的兩個鏡像。這篇出自未完成書稿的新作受到了在座學者的激烈批評,比如對所引易傳與孟荀成書時間關系的質疑、對“知”的名詞作動詞解釋、以及對“詩性”本身的疑問等等。王堃博士聲稱,此文雖弱于文獻引征,卻旨在表明一個觀點,即荀子所長的分析性言辯其實重點并不在“?!?、而在于“變”。她還提出唯一不變的“禮義之統(tǒng)”就是“變”,而這個“變”就在于時間性于詩性本源的敞開。隨著主體性在本源中的建立,才能夠建構新的時空維度并給出語言的層級,從而使整個世界敞顯出來。歷史的縱軸和群體的橫軸都敞開于主體的視域中,這是融貫古今、以一行萬的推類不悖的心術,也是主體時間性的體現(xiàn)。

      李記芬博士也發(fā)表了她對海德格爾“此在”的理解,提出了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禮義觀:禮義是一種本體論意義上的介質,在其中人創(chuàng)造了自身的存在。她總結了工具性意義上理解禮義的缺陷,而從海德格爾的本體論轉向出發(fā),提出語言是一種彰顯“存在”的介質。推到對荀子禮義的理解上,禮義的“化”性突出的是人的主動性,而非對象的工具性,因而禮義與語言具有同樣的介質作用,甚至禮義可以視為“此在”的語法。只不過海德格爾與荀子的不同在于強調個體異或群體。李博士的發(fā)言也激起了在座學者的重視和討論。

      此次會議在林宏星和梁濤老師的總結陳辭中圓滿閉幕,并相約下次會議在不遠的未來召開。

      王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

      猜你喜歡
      禮義佐藤荀子
      英文目錄及摘要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發(fā)微——兼論禮義起源問題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44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數(shù)學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國語·周語》“奉禮義成”辨析
      麟溪水長流
      北方文學(2018年27期)2018-12-02 22:30:50
      和諧
      佐藤學:世界上沒有比教師更難的工作了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2
      佐藤海山的詩
      作品(2016年10期)2016-12-06 10:41:54
      云和县| 宝坻区| 大英县| 霸州市| 连州市| 锡林郭勒盟| 措勤县| 甘南县| 汉寿县| 墨玉县| 融水| 柳河县| 大冶市| 称多县| 博罗县| 铜川市| 左权县| 马鞍山市| 澄迈县| 马尔康县| 米脂县| 泰州市| 绥阳县| 泗洪县| 沙坪坝区| 余庆县| 塔河县| 马边| 会昌县| 嘉荫县| 右玉县| 乌兰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 同仁县| 兴义市| 龙口市| 泰顺县| 天气| 左权县| 喀喇沁旗|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