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的繼續(xù)教育模式研究——基于MES與CBE的分析
汪苑
(寧波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浙江寧波315211)
摘 要:近年來,“蟻族”現象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蟻族”的就業(yè)問題。本文從就業(yè)形勢、社會公平以及個體就業(yè)能力等方面分析“蟻族”的就業(yè)困境,指出繼續(xù)教育是彌補“蟻族”教育缺失的最佳途徑,借鑒以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為重點的MES和CBE,探索“蟻族”的繼續(xù)教育模式,以提高他們的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蟻族;MES;CBE;繼續(xù)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71 (2015) 03-0018-05
收稿日期:2015-04-24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新型城市化中農民市民化與成人教育因應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個案研究”(編號:DKA1003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汪苑(1990-),女,安徽蕪湖人,寧波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學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成人教育學原理。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nt trib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ir employment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ant trib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the social fairness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individual, and believe that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ant tribe”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in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aper tries to draw lessons from MES and CBE which focuses 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n explores the “ant tribe”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nt tribe” .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蟻族”這一特殊群體的數量不斷增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之所以被稱為“蟻族”,是因為這一群體與螞蟻的一些特征相類似,包括高智、弱小、勤勞、群居等,具體表現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以畢業(yè)五年內的大學生為主;從事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月收入低于2 000元,且大多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大多居住在城鄉(xiāng)結合部或近郊農村,住宿環(huán)境差,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處于聚居的生活狀態(tài)。[1]
“蟻族”作為較優(yōu)質的人力資源,本應更好的發(fā)揮潛力,成為推動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主力軍,然而實際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差且生存環(huán)境惡劣。多數研究者認為,“蟻族”問題是高等教育體制不完善的直接產物,尤其是高?!爸財盗俊⑤p質量、重規(guī)模擴張、輕結構優(yōu)化、重當前功利、輕長遠效益”的發(fā)展傾向,使得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會應付考試,職業(yè)能力極為欠缺。[2]對于如何在教育上彌補這一缺失,筆者認為繼續(xù)教育是最佳選擇?!跋佔濉蓖ㄟ^接受繼續(xù)教育,能夠有針對性的消除職業(yè)能力短板,提高自身素養(yǎng),大大提升市場競爭力,以改善當前的境遇。MES和CBE是以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為重點的繼續(xù)教育模式,因而本文結合“蟻族”的現實困境,通過對這兩種模式的分析,探索“蟻族”的繼續(xù)教育模式。
一、“蟻族”發(fā)展面臨的就業(yè)困境
居住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蟻族”面臨著各種困境,有的因為工作的臨時性、無保障性而經常換工作,有的甚至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因為薪酬低下,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惡劣、缺乏保障,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工作的不順利,也使得他們思想情緒波動較大,往往認為社會不公,怨天尤人,常通過互聯網宣泄消極情緒。因此,對“蟻族”來說最關鍵、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就業(yè)問題。21世紀以來我國的就業(yè)形勢發(fā)生很大改變,需要“蟻族”正視當前所面臨的就業(yè)困境。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沖擊,內需不足與失業(yè)率高成為當時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262.9萬高中畢業(yè)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勢必將進一步推高失業(yè)率,因而以湯敏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者提出高校擴招,達到推遲這批勞動力進入市場的時間,并拉動內需的目的。[3]雖然擴招緩解了當時的就業(yè)壓力,但加劇了之后的就業(yè)形勢。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總數達到727萬人,比“史上最難就業(yè)季”的2013年多28萬人,中國勞動力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yè)壓力。[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天之驕子”的光圈也逐漸消退,畢業(yè)后的大學生成為普通勞動者的一員。但是,很多大學畢業(yè)生似乎沒有適應這種轉變,他們選擇在一線城市扎根就業(yè),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線城市的人才市場趨于飽和,而經濟欠發(fā)達的中西部地區(qū)難以招到所需要的人才。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yè)生寧愿在大城市成為“蟻族”,也不愿到二線城市工作或者回到家鄉(xiāng),使得一線城市的就業(yè)形勢更加嚴峻。[5]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深化期,在人口流動、城市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下崗工人、農民工以及畢業(yè)大學生形成一股就業(yè)紅潮,更是大大增加了“蟻族”的就業(yè)難度。
對于廣大普通家庭來說,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夠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并且改變命運。但是,普通民眾家庭出身的孩子,能夠進入權力機關或者壟斷行業(yè)的機會較少?!跋佔濉倍鄶祦碜越洕^為落后的小城市或者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一般。他們從小接受的父母教育就是要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在考上大學之后,他們滿懷著希望并憧憬著未來。然而畢業(yè)之后,他們由于缺少一定的“關系”和人脈,很難找到合適、滿意的工作。而一些學生卻能夠憑借父輩的“關系”輕而易舉地獲得理想的工作。因此,社會公平的缺失給“蟻族”帶來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和心理落差。[6]
就業(yè)能力是個體整體素質的客觀反映,是就業(yè)過程中道德素質、專業(yè)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從就讀學校質量來看,超過90%的“蟻族”畢業(yè)于非重點大學,這可能導致其就業(yè)能力方面訓練不足。并且我國高等教育長期存在著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的現象,因此即使是重點高校的大學畢業(yè)生實踐能力也有待提升。另外,大學的學習任務相對輕松,一些學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為將來的就業(yè)鍛煉各方面的能力。[7]總體而言,當今大學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yè)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應用知識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欠缺,工作責任感、職業(yè)操守素質不足,把握社會需求的能力、適應職業(yè)需要的能力缺乏,直接導致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結構性矛盾加劇。[8]
由此可見,社會公平的缺失以及大學畢業(yè)生的不努力,造成他們的就業(yè)困境,再加上就業(yè)形勢的嚴峻,“蟻族”只能通過低收入、低技能的臨時性工作維持生計。因此,在無法改變大環(huán)境的背景下,唯有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提高就業(yè)能力,才能使自己脫穎而出。MES和CBE都是以從事某一職業(yè)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因而對于“蟻族”的繼續(xù)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二、MES與CBE分析
1.MES的優(yōu)勢。MES(Model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國際勞工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借鑒德國、瑞典等國的“階段式培訓課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國的“模塊培訓”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系統(tǒng)論、信息論和控制論開發(fā)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 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職業(yè)技術培訓模式。[9]MES作為一種模塊式技能培訓,將某一職業(yè)或崗位所需的能力分為不同的模塊,每一個模塊所培訓的內容對應一個單項能力,不同的模塊組合可以適應不同的培訓計劃。哪一塊能力是學員所欠缺或者不足的,就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培訓,可以在短時間內有計劃、有步驟的消除學員的短板。這種模式對于短期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十分有效,優(yōu)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任務為導向。MES的任務導向性表現在它是以就業(yè)為導向設置課程的結構和內容。在任務的實施中,學習者是“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做到“教、學、做”三位一體。在接受MES的繼續(xù)教育之后,學習者能夠較快的適應某一工作的職業(yè)技能和其他要求。在上課之前,學習者要自學學習材料,教師的講授則是學習者對所學習內容的進一步鞏固。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有目的的強化,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二是相對獨立。MES將崗位所需的能力分為不同的模塊,模塊的數量和組合由學習者的需求設定。在MES中,每一個學習模塊都是相對獨立的。[10]這種相對獨立性使得學習者在學習完一個模塊之后,就可以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能,從事相對應的工作。學習者在學習完一個或若干模塊后,認為自己不需要再學習其他內容,就可以結束學習。
三是終點考核。MES實行的是終點考核方式,學習者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節(jié)奏由自己把握。在學習的最后階段,通過重點考核即可結束課程學習,這種考核制度增強了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
2.CBE的優(yōu)勢。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由加拿大荷蘭學院等高校最早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種以從事某種職業(yè)所具備的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教育內容、方法和過程,評估教學效果的職業(yè)教育模式。其理論依據是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的“掌握性學習”、“反饋教學原則”和“目標分類理論”。[11]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較,CBE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
一是注重能力培養(yǎng)。CBE十分強調能力的培養(yǎng),將能力作為教學的基礎,而不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12]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對學生的能力給予認可,實施積極的引導。如果學習者所獲得的能力通過考核后得到承認,就可以視為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因此,較高資質的學習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既定課程。CBE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只要達到規(guī)定的能力標準就可以結束課程的學習。
二是強調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CBE十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設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等,強調以學生為主導。由教師、學生、實習單位對學習結果共同客觀評價,以考核為主。在普通教育中,可能很難運用這種考核方式。但是在CBE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充分享受學習的自主性,而且可以參與學習評價。這樣使學習者明晰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做出正確的人生抉擇有很大的幫助。
由此不難看出,這兩種模式都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職業(yè)能力為重點,具有不同的特色,對“蟻族”繼續(xù)教育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同時它們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對學習自主性要求過高。MES和CBE都十分強調自主學習,并給予學習者極大的自主權,如在MES中,要求每個學習者在課前必須自學學習材料。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它能夠讓學習者更好的參與學習活動,并且遵循成人性原則?!跋佔濉焙推渌扇艘粯?,需要處理好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關系,因此學習的自主權對他們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過高估計“蟻族”學習的自主性,對他們的要求應當因人而異。針對相對不成熟的學習者,教師需要對他們加以約束和指導,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以防他們因為學習安排的不合理而產生厭學情緒。
二是偏重能力培養(yǎng),輕視知識傳授。在MES和CBE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能力,實踐課程要占據絕大部分。不可否認的是實踐課程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技能,但是能力的培養(yǎng)卻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知識的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問題,國內外教育界曾爭論不休,但基本達成這樣的共識——掌握知識是發(fā)展能力的基礎,能力發(fā)展有助于知識的學習。因此,在“蟻族”的繼續(xù)教育中,教師要正確處理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這一矛盾,在加強學習者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傳授。
另外,這兩種模式在具體實施中存在一定困難。從培訓內容來看,教師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大綱?!跋佔濉弊鳛橐粋€新的教育對象,教師對此缺少教學經驗,因此難以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達成預期目標。
三、“蟻族”繼續(xù)教育模式構建策略
在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構建的大背景下,“蟻族”的繼續(xù)教育問題亟待提上日程??梢罁跋佔濉?的特點,如職業(yè)能力欠缺、學習能力較強等,構建以社區(qū)學院或成人學校為載體,提升“蟻族”職業(yè)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育模式。通過借鑒MES和CBE的優(yōu)勢,筆者認為“蟻族”繼續(xù)教育模式的構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蟻族”在畢業(yè)之前一直都在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主要通過教師單純的理論教學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從高等學校的實踐教學現狀來看,雖然實踐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實踐教學體系也基本形成,但是教學質量仍有待提高,實踐教學效果也并不如意。[13]由此可以看出“蟻族”的職業(yè)能力欠缺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弊端、實踐教學質量不高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聽課教學模式,減少填鴨式的理論教學,增加實踐操作的機會,為學習者積累工作經驗。辦學主體還需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準確定位,深入研究“蟻族”的現實情況和特征,特別是對綜合職業(yè)能力薄弱問題予以重視。教師也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拓展教學內容,總結教學經驗,重視教學研究,提升“蟻族”的專業(yè)性和技能性。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日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不斷變換的工作需要,因而成人學習一般以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為目的,具有明顯的功利性,注重學習的實際效果。另外,成人學習的干擾因素較多,工學矛盾突出,因此培訓周期不宜過長?!跋佔濉笔鞘苓^高等教育的群體,自學要求高、培訓周期短、效果好的模塊教學形式很適合他們的繼續(xù)教育。如前所述,MES的特征是將學習內容分成不同的單元或者模塊?!跋佔濉钡睦^續(xù)教育模式可借鑒這種方式,將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拆分成不同的模塊,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任意組合,學習者也可依據自己的學習訴求,選擇模塊的組合。由于模塊之間的獨立性,“蟻族”在完成某個學習單元后就可以直接掌握欠缺的知識和技能,達成學習目標。另外,還需重視市場的變化,依據市場需求修改教學內容,增加學習模塊,以滿足崗位的新要求和增強“蟻族”的職業(yè)能力。
“蟻族”接受繼續(xù)教育的目的是為就業(yè)以及更好的工作做準備,而他們最大的弱勢在于專業(yè)技能訓練不足,綜合職業(yè)能力較差,因而要注重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CBE是能力本位模式的典型,特別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培訓調研,另一方面是如何在培訓過程中提高職業(yè)綜合能力。培訓調研是開展培訓的基礎。[14]因此,教師要經常開展日常調研,了解“蟻族”的工作和學習情況,有目的地改善薄弱環(huán)節(jié),增強他們的自主權。在培訓過程中,要側重實踐環(huán)節(jié)。辦學主體可與企業(yè)單位合作,讓它們提供實踐場所,進行參觀實習。為了增強學習者的信心,提高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每當他們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教師就及時給予鼓勵。另外,與職業(yè)能力相關知識的教學傳授也是必要的。有效的理論學習有助于學習者的能力提升,教師需要處理好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為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蟻族”的職業(yè)能力,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是必不可少的?!跋佔濉钡膶W習目的是提高職業(yè)能力,獲得更好的就業(yè)機會。為此,評價的內容應當結合市場和崗位的實際需求。傳統(tǒng)考核的重點在于理論知識點的把握。因此“蟻族”的繼續(xù)教育評價除了理論考核之外,還應包含實踐考核。理論考核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筆試方式,實踐考核包括學習者的上課參與度、現場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度、實踐課題的完成度,針對學習者這些方面的表現給出恰當的分數。實習單位也可以參與考核,這樣能夠更好的體現崗位的需求。另外,為了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學習者針對不合理的評分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課程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教學質量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關系到學習者學習目標的制定。因此,要重視考核評價機制的建設,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為保障“蟻族”繼續(xù)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師隊伍構成上,需聘請“雙師型”教師,實現“蟻族”在知識和技能上的提高。鑒于“蟻族”繼續(xù)教育活動的特殊性和多樣性,要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培訓,讓他們掌握“蟻族”繼續(xù)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了解繼續(xù)教育模式的精神實質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總結反思,積累教學經驗,研究教學內容,以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雅儒,毛強.關于“蟻族”群體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12(4):73-78.
[2]潘懋元,肖海濤.改革開放年中國高等教育思想的轉變[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1-5.
[3]陳永杰.大學生就業(yè)困難與“蟻族”的出現:一個社會政策的視角[J].公共行政評論,2011(3):151-152.
[4]中國教育在線.2001-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人數[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0/t20131210_1050496.shtml.
[5]荊利蕾.當前我國“蟻族”現狀及成因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249-250.
[6]王寰安.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為何成效不足[J].高等教育研究,2011(4):31-36.
[7]劉風清.大學生擇業(yè)觀念分析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38-40.
[8]張進.提升就業(yè)能力:緩解大學生就業(yè)難的重要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07(1):37- 41.
[9]閆鳳霞,趙存河.MES模式與彈性學制[J].考試周刊,2013(12):155-156.
[10]岳雅坤.農民工繼續(xù)教育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1:36-37.
[11]蘭虎,鄭紅艷,陶祖?zhèn)?CBE互動教學模式在焊接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應用[J].焊接,2010(12):59-61.
[12]汪洋,肖晗予.CBE模式及其對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啟示[J].文教資料,2010(7):112-113.
[13]徐佳佳.地方綜合性大學實踐教學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3-4.
[14]趙森,王峰.基于CBE和雙元制教學模式的電力培訓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22):218-219.
Study on “Ant Tribe” Continuing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S and CBE
Wang Yuan
Key words: ant tribe; MES; CBE; continuing education
(責任編輯:劉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