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山東濟南,210054)
心理援助視角下的貧困大學生資助路徑探析
高飛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山東濟南,210054)
當前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僅停留于物質方面,而針對其心理方面的援助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從心理援助角度來提高貧困大學生資助的效果還不明確。文章通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以及成因分析,從心理脫困、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資助檔案的建立以及增加多渠道物質援助四個方面,探索建立心理援助視角下的貧困生資助的路徑,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健全資助體系,開展積極有效的資助工作。
心理援助;貧困大學生;學生資助;心理健康
貧困大學生是高校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為其既需要得到額外的物質資助,也亟需心理上的援助,二者缺一不可。當前國家在物質資助上已經(jīng)漸漸形成比較完備的體系,通過“獎、貸、助、補、減”等五種途徑來減輕貧困生及其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然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卻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形成了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資助“單腿走”的問題,從“物質貧困”逐漸轉為“心理貧困”。有研究指出,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存在心理焦慮、恐怖、抑郁以及精神病等諸多心理問題[1]。因此,探討心理援助視角下大學貧困生資助路徑,對于提高貧困大學生資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擔憂。如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2.5%的貧困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壓力,58.7%的承受著學費上升的壓力,52.3%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8.6%的學生感到很自卑,怕與同學談到錢方面的事情,不愿別人知道自己的窘迫[2]。在這種較高的心理壓力之下,貧困生最容易出的心理問題便是情緒困擾,常見的如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偏激、焦慮、抑郁、自暴自棄等。不良的情緒更容易導致緊張的人際關系問題,這集中表現(xiàn)為不愿與比自己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保持親密的關系,反而更親近與自己家庭條件相類似的同學,從而限制交友的范圍,更易與他人產(chǎn)生心理隔閡,影響人際關系的質量,進而引起諸多心理問題。
(一)錯誤的認知方式
阿爾伯特·艾利斯(A.ElliS)認為人們大部分的情緒困擾都來自于非理性的、不合邏輯的思維與信念。對于大學貧困生而言,其貧困生資格認定及各種助學金的評定,均需要將其家庭人員及經(jīng)濟狀況等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從而涉及到隱私信息泄露的問題。有貧困生并不愿其信息讓他人知曉,一定知曉后認為自己很沒有面子、丟人,甚至有的感覺再也無法與其他同學平等地交往,從而使得這部分貧困生產(chǎn)生自卑、抑郁、焦慮等情緒,甚至有的大學生為此而放棄國家助學金等的申請,更有甚者將自身這種家庭狀況視為社會不公的表現(xiàn)。這種錯誤、負性的認知方式給大學貧困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心理沖突與矛盾。
(二)情緒的不當宣泄
當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相比于非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均值上均較高,尤其是在焦慮、恐懼與精神病性因子上差異極為顯著[1][3],這提示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而大學貧困生情緒宣泄方式的不恰當,是引起其神經(jīng)過敏、緊張、對社交及人群的回避等的主要原因。很大貧困生并不愿意將自己的苦悶告訴他人,更是羞于將因資助而產(chǎn)生的諸多不滿的情緒宣泄出來,這會讓他人覺得他既獲得額外的物質資助反而還要抱怨這種資助,也會擔心由于這種抱怨讓他在下次的助學金評定中失去受資助資格,過度的壓抑不良情緒從而引起嚴重的心理問題。
(三)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不完善
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可分為物質支持、精神支持與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而當前對大學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好像完全聚焦于物質支持方面,而并未給予他們太多的精神支持,也未很好的引導其如何更好地利用社會支持。有的貧困生感到別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自己,在平時生活中其他同學會在諸如購物、吃飯等日常消費中區(qū)別對待自己,從而產(chǎn)生不公平的感受和尷尬處境,使得與其他學生漸行漸遠,容易出現(xiàn)人際關系問題和自卑等心理問題。而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不能及時的給予其感情上的關愛和溫暖,也極會引起較強情緒的反應,認為老師疏遠他、看不起他等,導致其在各方面缺失積極進取的心理,封閉其心理,不與他人交流。另外,在社會支持利用度上貧困生也令人堪憂,為了較強的自尊心而不愿接受他人的幫助,甚至將別人的好意看成是對自己的嘲笑,從而不能很好地得到心理上的幫扶。其中一項研究調查顯示,貧困大學生愿更易接受的資助方式是國家獎學金,達到了39.7%的比例,而助學金為11.5%,困難補助或減免學費甚至降到7.1%,這說明大學生更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取回報,更多的關注于學習上的刻苦努力,而對于無需回報的資助方式較為的抵觸[4]。因此幫助貧困生如何更好地利用精神上的社會支持對于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一)心理脫困
當前對貧困生的資助,一般關注于物質脫困,而很少考慮其心理脫困的問題,從而造成單腿走路和心理貧困的問題。要解決該問題,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提高學生家長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論水平。以單親家庭為例,學校不但要從物質上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關懷,更要幫助家長一起為學生提供心理上的幫助,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將父母之愛重新還給孩子。對于家庭困難學生,這類學生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困難,更有自卑、消極的情緒,此時老師要幫助其樹立“人窮志不短”、“積極讀書”的觀念,也要幫助家長多關心學生,從心理上“脫貧”。其次,要幫助本人建立良好的價值觀,消除不良的認知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非家庭的幫助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最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校應通過各種團輔活動、學術講座及心理健康課程,來大力的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貧困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觀,學會情緒的調控和自我的疏導,使得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的排解與疏散。
(二)學會與人相處
如何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處于弱勢的貧困生來講是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能夠分擔貧困生心理壓力,而且還能幫助其緩解不正確的心理沖突,得到來自他人的支持與贊賞,獲得心理上的蘊藉。幫助貧困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需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級是學生生活與學習最直接的社會環(huán)境,如果所在班級能夠容納并正確看待貧困現(xiàn)象,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的班級氛圍,形成融洽的同學關系,將給予貧困生十分必要的心理支持。其次,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能夠充分體現(xiàn)貧困生自我的價值,通過與其他學生同臺競技,不但能夠獲得自信心,而且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三)建立完善的貧困生資助檔案
學校應及時全面的針對貧困生建立一整套完備的資助檔案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在貧困評定方面應具有流動性[5],定期將符合貧困的學生納入資助范圍,對于不適合評定為貧困生的學生及時排除,另外還應建立貧困生心理健康檔案,將貧困生中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篩查出來,并給予及時而有效的幫助。
(四)為貧困生提供多渠道的物質援助
當前對于貧困生的幫助主要有“獎、貸、助、補、減”五種,特別是獎學金的設立,具有積極進取的價值,可以擴大其覆蓋面,讓更多的學生不但享受到獎學金給予的物質獎勵,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以提高其全面的綜合素質。其次,增加勤工助學崗位以及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校外兼職的機會,以增加學生收入的造血功能。這不但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取應得的報酬,更讓其在勤工助學崗位上學到為人處事的道理,尤其是知道感恩的道理,對于給予自己幫助的他人,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資助,都要學會對他人感恩。最后,大力提倡和利用社會層面的資助[6],當前的大部分的資助來源均是政府主導和出資,使得資助的名額和項目有限,靈活度不夠。如果引入社會資助資源,能夠補助與政府資助力量的不足。如某些高校和院系已經(jīng)在探索私人資助資基金會的建立與完善,積極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對于貧困生資助意義重大。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高校越來越重要的關注,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7]。而要解決這種重物質資助而輕心理援助的資助方式,還需要各方尤其是上自整個社會,包括政府、高校,下到家庭及貧困生自身,通力合作,做到資助的全面可協(xié)調,做到資助的以人為本原則。實現(xiàn)資助工作的兩條腿走,可能還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資助工作者高瞻遠矚,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在資助中的重要作用,以建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可持續(xù)長效發(fā)展機制。
[1]李泉.社會轉型期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
[2]曹成剛.貧困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初步探討——對渝西地區(qū)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6(3):64-69.
[3]張丹琳.濰坊學院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與教育對策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劉鎮(zhèn)江,黃建美,王國平.高校貧困大學生經(jīng)濟資助與心理援助相結合的路徑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2,(5):97-100.
[5]杜松濤,姚本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0(3):35-38.
[6王麗華.貧困大學生資助方式對改善心理健康問題的作用[J].岱宗學刊,2005,9(1):72-74.
[7]鄒國振.學校支持體系之構建—以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為中心[J].教育評論,2005,(1):32-36.
Analysi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Subsidy Metho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GAO Fei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210054,Shandong)
The poor students only get material subsidy now,but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by higher college student workers.It is not clea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ai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By analyzing the major expression and caus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sidization for students in pover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including getting rid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etting up the good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building the file of subsidy and increasing the multi-channel material subsidy.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perfect subsidization system,and carry out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upporting work.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poor college students;student subsidy;psychological health
G649.2
A
1671-5004(2015)04-0106-03
2015-5-26
山東省應用基礎型名校工程建設應用心理學專業(yè)項目;山東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項目“當代大學生文化認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
高飛(1986-),男,山東泰安人,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助理實驗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