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總目錄

      2015-03-29 06:22:37
      當代外語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隱喻英語研究

      《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總目錄

      大家治學

      我的學術道路

      王寧 (1-1)

      多元價值背景下的學術精神與英美文學

      研究

      李維屏 (3-1)

      我的成長之路

      朱永生 (4-1)

      我國商務英語專業(yè)教育的起源、現(xiàn)狀和

      發(fā)展趨勢

      葉興國 (5-1)

      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外語教育科研

      劉潤清 (7-1)

      向世界貢獻出原本沒有的東西——我的

      學術追求

      胡庚申 (8-1)

      從晚明《葡漢詞典》看中西詞匯的接觸

      姚小平 (9-1)

      談自學與治學

      呂俊 (10-1)

      勤學求真,創(chuàng)新求是:漫談我的治學

      之路

      聶珍釗 (11-1)

      特稿

      標本兼治才是出路——高考英語試卷

      減分引發(fā)的憂思

      黃源深 (4-4)

      思在菩提樹下——我問學的今生今世

      錢冠連 (6-1)

      賀錢冠連先生七十五壽辰

      胡壯麟徐真華

      張后塵王初明鄭延國梁爽 (6-5)

      語言學研究

      漢語語調(diào)音系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馬秋武 (1-6)

      基于語料庫的英漢“憤怒”概念的

      ICM透視

      袁紅梅汪少華 (1-12)

      經(jīng)濟語篇中詞匯隱喻的人際意義:

      以評價理論為視角

      邵春李娟 (1-20)

      再探馬丁的語類觀

      肖琳司顯柱 (3-5)

      英語語素評價意義的實例化研究

      李寒冰 (3-9)

      標示-價值結構的功能句法分析——

      以“誰是NP?”和“NP是誰?”

      為例

      王遙李景娜 (3-15)

      英語篇章話題系統(tǒng)與表達

      王建國吳碧宇 (4-8)

      政治演講語篇責任型情態(tài)的人際意義

      研究——以奧巴馬每周演講

      為例

      曹霞孫啟耀辛丹 (4-12)

      “起承轉合”之起承轉合——對比修辭視閾下漢語篇章模式研究

      劉立新楊玉晨 (4-18)

      基于言據(jù)性的語篇可信性語用分析

      陳征 (4-23)

      Jackendoff的平行建構理論

      評述

      高秀雪楊連瑞 (5-7)

      ICM理論對李煜詞作的解讀

      鐘書能馬欣欣 (5-12)

      英語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中

      元話語使用之對比研究

      黃勤龔夢南 (5-16)

      框架語義學視域下會話幽默的

      成因

      單新榮肖坤學 (5-20)

      回顧與展望:對中國英語研究現(xiàn)狀的

      反思

      武繼紅 (5-24)

      語料庫證據(jù)在美國法庭應用的再審視

      李文中 (7-7)

      M. A. K. Halliday的粵語方言研究

      回顧

      王汀葭黃國文 (7-12)

      用法決定語法——認知語言學的用法

      基礎論

      尚國文 (7-17)

      結果否定句成立要因分析

      邱林燕 (7-22)

      俄、漢動物詞隱喻表達的認知對比

      研究

      劉春杰 (7-28)

      詞典編纂與語言學

      胡壯麟 (8-8)

      基于語段理論和邊界的轄域經(jīng)濟與

      重組效應

      張連文 (8-13)

      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畢業(yè)論文抄襲行為研究

      賈冠杰鄧漪漣 (8-14)

      漢語復合詞研究的新思路——基于分布

      形態(tài)學的視角

      王煥池 (8-29)

      政治話語與政治隱喻

      文旭 (9-11)

      政治隱喻中的意識形態(tài)

      賀夢依 (9-17)

      語法轉喻的跨語言研究探析

      吳淑瓊張紹全 (9-24)

      轉喻認知運作機制中的概念突顯

      黃曙光 (9-30)

      隱喻的“兩只眼”——概念隱喻與

      語法隱喻之融合與互補

      王容花 (9-36)

      英漢中動結構的語義、結構及類別

      研究

      張智義倪傳斌 (10-5)

      意象圖式與動詞喻義衍生——

      談動詞多義性

      彭玉海呂燁 (10-11)

      連動結構類型的參數(shù)分析

      楊永忠 (10-17)

      語言建筑論框架下的體范疇研究

      鞠志勤 (10-25)

      《簡明漢德詞典》詞類標注研究

      王仁強 (11-37)

      語言存在的思辨進程與時空形式下的

      路徑構建

      肖福平 (11-42)

      FOXP2基因與語言的相關性研究

      李冬梅 (11-47)

      錢冠連學術思想史研究

      論錢冠連學術思想的脈絡及其價值

      王寅 (6-14)

      語言研究的智慧與方法——錢冠連的

      哲學思想和“錢冠連的繩子”

      杜世洪 (6-20)

      語言層面的轉化和語言哲學難題的

      解析

      黃斌 (6-26)

      On the Notion of Logical Form

      林允清 (6-34)

      克里普克論通名

      聶大海 (6-45)

      語用學事業(yè):哲學、文化與認知視野

      文旭 (6-54)

      “道”與“Logos”之“說”——中西思想文化

      差異的語言視角

      劉利民 (6-59)

      英語溫度域的意象圖式及其隱喻

      系統(tǒng)

      覃修桂李穎杰 (6-70)

      隱喻的現(xiàn)象論解釋

      梁瑞清 (6-77)

      從《左傳》賦詩活動看“微言相感”的語用

      功能

      霍永壽 (6-84)

      意義整體論的存在論問題

      王愛華 (6-91)

      “意義”的含混:論羅素摹狀詞理論之

      無法剔除“涵義”

      褚修偉 (6-98)

      外語教學與研究

      兩岸三地英語專業(yè)博士課程設置

      比較研究——以語言學方向

      為例

      禤嘉璐王雪梅 (1-25)

      國際化、本地化、全球化——國內(nèi)高校

      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探索

      王正勝 (1-31)

      新興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及教學

      模式構建探索

      余祥越 (1-36)

      適應21世紀新形勢要求的財經(jīng)類院校

      大學英語改革——基于ESBP框架的

      CBI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湛軍 (3-20)

      基于ESP理論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

      拓展課程實證研究

      關興華 (3-33)

      基于交叉學科視角的ESP教學研究

      張云勤 (3-38)

      外語教學的學科研究現(xiàn)狀

      穆惠峰 (3-42)

      基于體裁的商務英語話語能力建構

      研究——黑龍江大學商務英語專業(yè)

      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

      嚴明 (4-29)

      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

      陳金平 (4-35)

      歧義容忍度對外語學習焦慮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應研究

      黃雪萍 (4-39)

      主流批評話語分析研究與英語專業(yè)寫作

      教學

      黃忠偉 (4-43)

      基于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高職商務英語

      教師發(fā)展研究

      甘利 (5-29)

      基于大學英語優(yōu)質(zhì)課堂環(huán)境構建的中外

      教師團隊合作研究

      曲鑫王澄林 (5-33)

      大學英語多元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問題與

      對策

      高揚 (5-36)

      綜合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導入

      馮巧娥 (5-40)

      漢-英雙語切換代價的實證

      研究

      馬恒芬王春梅耿峰 (5-43)

      遮蔽與突顯——高校英語教師學術身份的

      隱喻建構

      章柏成 (7-32)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瓶頸及對策——

      《美國文明史》課程探索與

      實踐

      魏嘯飛王士齊陸曉萍 (7-40)

      復述式語言輸入對英語聽說能力有效性

      實證研究

      李傳益 (7-44)

      教師書面反饋即時效果研究

      紀小凌陸曉 (8-36)

      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中詞塊

      運用的個案跟蹤研究

      胡茶娟 (8-41)

      第二語言寫作教學與研究——Paul Kei

      Matsuda教授訪談錄

      陸元雯穆從軍 (8-46)

      美國語言沖突的制度化考察

      潘月洲沈騎 (9-42)

      美國常春藤高校外語類專業(yè)及課程設置

      比較研究

      李欣然趙蓉暉 (9-48)

      當代美國外語教育政策演進特征及策略

      走向

      鄒一戈馮增俊 (9-53)

      二語/外語課堂中的同伴互動

      探析

      徐錦芬葉晟杉 (10-31)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實證

      研究

      劉吉林莫愛屏 (10-37)

      教師自主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師教材自主

      使用情況調(diào)查研究

      章木林宋紅波 (10-43)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hina:

      A Call for Teacher-friendly

      Research

      Yongqi Gu (12-1)

      A Meta-analysis of Cross-linguistic

      Syntactic Priming

      Effects

      Xianyu Jiang & Liang Chen (12-12)

      Effects of Explicit Focus on Form on 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assive

      Construction

      Ji-yung Jung &

      Zhaohong Han (12-18)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Man Li & Xiaoqing Qin (12-32)

      Extending the Distributional Bias Hypothesis

      to the Acquisition of Honorific Morphology

      in L2 Korean

      Jeansue Mueller (12-48)

      How to Make L2 Easier to Process?

      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and

      Semantic Category in Translation

      Priming

      Xin Wang (12-62)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Lexical Tones:

      The Effect of Global Pitch

      Tendency

      Chunsheng Yang (12-77)

      翻譯研究

      從認知角度看專業(yè)技術領域漢英同傳中的

      信息缺失

      仲偉合鄧婕 (1-40)

      漢英交替?zhèn)髯g中主位選擇的一致與

      背離

      張敬源石麗 (1-44)

      應用翻譯之譯者角色化行為分析

      周領順 (2-21)

      “意境能否翻譯”還是詩學觀念問題——

      也答陳大亮博士

      周紅民 (2-25)

      誰在“偏離”與“迷失”?——從他人對

      賈公彥有關疏之詮釋及評價說起

      楊全紅 (2-30)

      《天演論》編譯的單位、方式與功用——

      嚴復達旨術研究之一

      黃忠廉劉丹 (2-35)

      漢語經(jīng)典翻譯“中國英語”的文化主體

      地位

      任東升馬婷 (2-40)

      智性讀者與普通青年讀者:魯迅翻譯的

      讀者意識

      賀愛軍 (2-45)

      莫言小說英譯中的信息凸顯

      邵璐 (2-48)

      從葛浩文英譯看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

      以莫言《師傅越來越幽默》為

      藍本

      辛紅娟張越陸宣鳴 (2-53)

      從英漢科技翻譯教程的編著談專題類翻譯

      教材建設

      陶友蘭 (2-58)

      名稱英譯的邊界:“文學院”英譯調(diào)查與

      思考

      張順生 (2-63)

      “語境參數(shù)理論”視角下的宋詞英譯

      研究——《江城子·記夢》之意美

      闡釋

      楊貴章曾利沙 (4-48)

      框架視域下隱喻的話語功能建構與翻譯

      策略——基于美國財政懸崖報道的

      批評性分析

      韋忠生 (4-53)

      翻譯策略與翻譯文學經(jīng)典化

      王恩科 (5-47)

      對翻譯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幾個概念的

      思考

      何三寧蔣云美 (5-51)

      蒯因“翻譯的不確定性”再思考——

      兼論文化的可譯性和不可譯性

      成曉光 (6-109)

      泛時性穿梭波動平衡——現(xiàn)在主義視野

      里評價文體學的批評與審美觀

      彭宣維 (6-114)

      法律文本及其翻譯中的邏輯

      連接

      張美芳潘韓婷 (7-50)

      柏楊譯“大力水手”的個案分析

      白立平 (7-56)

      2013年中國翻譯研究年度綜述——成果、

      問題與趨勢

      伍志偉鄒兵許藝 (8-48)

      論兒童文學譯者必備之素養(yǎng)

      江建利徐德榮 (8-53)

      當前譯學研究視野下的本雅明翻譯觀

      思考

      高乾鐘守滿 (9-58)

      經(jīng)典與當代的融合:中國文學作品英譯的

      通俗形態(tài)

      王建開 (10-49)

      中國文學外譯的基本問題反思:軟實力

      視角

      陳偉 (10-54)

      從語義韻看小說翻譯中聯(lián)想意義的

      損失——以莫言《生死疲勞》英譯本

      片段為例

      林雪微 (10-59)

      口譯認知心理學:范式與前瞻

      康志峰 (11-52)

      話語互動范式下的譯員主體性地位——

      從跨文化視角出發(fā)

      殷東豪 (11-57)

      方夢之翻譯思想史研究

      譯界楷模,大家風范——寫在方夢之教授

      八十華誕之際

      呂俊 (2-1)

      慧眼識主體——評方夢之教授的應用翻譯

      主體研究

      陳宏薇 (2-3)

      論方夢之應用翻譯學研究系統(tǒng)思想與

      特點

      曾利沙 (2-7)

      重溫譯學研究“一體三環(huán)”論——祝賀

      方夢之先生八十誕辰

      王宏 (2-12)

      “一體三環(huán)”譯學知性體系的哲學認識

      構式

      包通法 (2-17)

      文學理論與批評

      試談美國早期文學及對其書寫問題

      喬國強 (1-49)

      解讀《紅字》和《磨礪》中的重復與差異

      黃青青 (1-55)

      論語用預設在石黑一雄作品《別讓我走》的

      語篇功能

      蘇坤黃瑩 (1-60)

      易卜生筆下的女性——對中國語境的特別

      觀照

      克努特·布萊恩西沃茲威爾 (3-47)

      印第安人的女神文化——以萊斯利·

      馬蒙·西爾科的《典儀》為例

      李雪梅 (3-53)

      荒原與凈土——論溫特森的女性主義關懷

      倫理

      林少晶 (3-58)

      創(chuàng)新對話融合——當前外國文學

      研究的前沿性特征錄記

      林玉珍 (3-62)

      “非主流”英語文學正在走進主流——

      “非主流”英語文學八人談

      張湛溫旎 (3-65)

      英美托爾金研究的第二、三波高潮

      祝平 (4-58)

      瑪麗·奧斯汀散文代表作的生物區(qū)域主義

      意識

      張建國 (4-63)

      從《少女小漁》看嚴歌苓世界主義視閾的

      文學書寫

      徐婷婷 (4-68)

      論《苔絲》中的敘事寫實主義與機器

      隱喻

      羅杰鸚 (5-55)

      論解構主義視野下《贖罪》的異質(zhì)性

      路琪 (5-60)

      “土生子”:空間意識形態(tài)的犧牲品

      劉彬 (7-62)

      “愛”抑或“恨”?——《愛》的文學倫理學

      解讀

      史敏 (7-66)

      帕慕克,土耳其的靈魂與愛情敘事

      張虎 (8-59)

      蒙哥馬利筆下的“紅發(fā)安妮”形象及其

      影響

      施旻 (8-64)

      政治·空間·性別·未來——新世紀

      外國文學發(fā)展趨勢研究高端論壇

      關鍵詞上海圓桌會議速記

      楊麗 (8-68)

      新文選,新方向——吉恩·賈勒特教授

      訪談錄

      王玉括 (8-71)

      湘·杜瓦——異族舞女的主體性建構

      呂曉菲 (9-63)

      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對話——卡特的

      “布里斯托三部曲”與拼貼敘事策略

      吳頡 (9-69)

      錯位人生中的復調(diào)、移情和互文——

      流散視閾中卡里爾·菲利普斯創(chuàng)作

      特點研究

      張建萍 (10-65)

      《錢:自殺者的絕命書》中敘事策略建構的

      多重倫理批判

      唐瑩 (10-70)

      《回家》中失衡的家庭倫理

      劉紅衛(wèi) (11-9)

      論《美國悲劇》中克萊德的倫理

      選擇

      陳晞張玉 (11-14)

      “適者生存”的道德悖論與倫理選擇——

      論杰克·倫敦的拳擊小說

      鄭杰 (11-19)

      “殺子虐母”與倫理禁忌——論《美國夢》

      中的倫理危機

      張連橋 (11-25)

      變形·成長·倫理選擇——安徒生

      變形童話的倫理闡釋

      柏靈 (11-31)

      美國文學批評家系列專訪

      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捍衛(wèi)者——巴克斯特·

      米勒訪談錄

      王祖友 (1-66)

      批評家的歷史使命——查爾斯·阿爾鐵里

      教授訪談錄

      王祖友 (5-65)

      黑人作家的政治論戰(zhàn)——弗洛伊德·海斯

      教授訪談錄

      王祖友 (7-71)

      書評與筆談

      評價、語料庫、短語學的有益聯(lián)姻——

      《使用語料庫方法研究評價:短語學與

      評價性語言》評介

      劉興兵 (1-71)

      翻譯學理論的融通、創(chuàng)新與拓展——

      論《翻譯學理論多維視角探索》的學術

      思想

      羅娜 (2-69)

      現(xiàn)代語境下的傳統(tǒng)資源——《翻譯的

      功能視角——從翻譯功能到功能翻譯》

      評析

      申連云 (2-73)

      一部值得推薦為“必讀書”的英國文學

      研究專著——評《英國文學思想史》

      覃承華 (3-69)

      《庭審語篇中模糊限制語的順應理論研究》

      評介

      于翠紅 (3-72)

      《網(wǎng)絡語言學:學生指南》

      述評

      陳澤源馬博森 (3-74)

      《截省:跨語言視角》評介

      張?zhí)靷?(4-73)

      《牛津認知語言學手冊》

      述評

      Vyvyan Evans著張曉譯 (5-68)

      《翻譯為什么重要》評介

      周珊珊 (5-73)

      《維持控制:自主性與語言學習》

      述評

      安豐存崔雪波 (8-74)

      《視覺敘事閱讀》述評

      謝妮妮 (9-74)

      《論辯語篇中的策略調(diào)控》

      述評

      王靖潭楊忠 (10-75)

      新世紀外國文學發(fā)展趨勢研究高端論壇

      上海圓桌會議筆談

      徐陽子 (11-63)

      閱讀、寫作和學習三者之間的對接——

      《為寫而學、為學而讀——悉尼學派的

      語類、知識和教學法》評介

      馬玉蕾 (11-69)

      重建的故事與他者的想象——解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電影改編

      左亞男 (11-73)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Re-explaining Metafunctions of Formal Markers: A Case Study of the Cryptofunctions of Propit, by DONG Baohua, p. 6

      Literature shows that the explanations of metafunctions for formal markers are at odds with semiotic and functional commitment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vert categories or the cryptotypes proposed by B. L. Whorf (1956) and the clines by M. A. K. Halliday (2014), takes the crypto-functional exploration of formal marker prop it as a case study. The purpose is to eliminate the contradictory explanations in metafunctions of formal markers through the cryptotypes. In light of the cryptotypes, the metafunctions of prop it can reach unified accountability and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at “l(fā)anguage forms should be accounted for by their functions” has been well verified.

      A Systemic Functional Semiotic Study of the Logogenesis of Journal Article Abstracts in Linguistics, by ZHANG Xiangang, p. 14

      abstractJournal article s, which serve to summarize and promote journal articles,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academic circle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of abstracts have as their purpose the promotion of abstract writing in terms of summarizing their discursive structure, linguistic pattern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language and disciplines. To date, there has not been a logogenetic study of abstracts in detailed discourse analysis. Informed by systemic functional semiotic theor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the logogenetic approach through genre analysis of journal article abstrac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majority of abstracts are instances of macro-genre and that the study of the logogenesis of abstracts promotes abstract writing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ster and genre in 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stening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mong EFL Learners of Different English Proficiency, by ZHANG Yongzheng & YU Cuihong, p. 32

      Based on theMALQdesigned by Vandergrift et 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non-English majors’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their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By pointing out the differences of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between learners of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istening competence i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directed attention”, “person knowledge”, “mental transl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different metacognition can exert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listening effects, and thus favorable metacogitive awareness will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listening ability.

      Analyses on the Studi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ZHU Zhenwu & YUAN Junqing, p. 53

      With the accelerating spee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strateg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gaining more attention among scholar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s being discussed heatedly. Thus, more lights are shed on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translation sta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general, we can see that people are using both macro and micro methods in research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both classic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a variety of domains. And the researc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fessional. However, delighted as we may seem, we should never neglect the chaotic phenomenon existing nowadays, such as the stereotyped contents and some papers with poor quality. And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develop in a right direction and become more influential.

      猜你喜歡
      隱喻英語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讀英語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酷酷英語林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多伦县| 盐源县| 昔阳县| 金平| 克什克腾旗| 鹿泉市| 沈丘县| 鄂尔多斯市| 凉山| 丹东市| 从化市| 建水县| 青海省| 江门市| 凌云县| 金沙县| 隆德县| 汽车| 左权县| 阿城市| 金门县| 东平县| 桓台县| 新安县| 明溪县| 三穗县| 木兰县| 唐山市| 双流县| 桦川县| 门头沟区| 延安市| 昭平县| 华安县| 绥阳县| 自治县| 封丘县| 伊春市| 临潭县| 五指山市| 化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