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王麗君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指根據(jù)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統(tǒng)籌安排每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科學合理地安排各課的講授內(nèi)容,突出每單元內(nèi)各課時的特點。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單元整體教學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綜合發(fā)展。下面筆者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解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更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它指導和制約著整個教學活動。單元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在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務必要體現(xiàn)單元教學中單課教學的逐層推進。
在四年級下冊《Food and drinks》單元中,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單元教學目標為:學習詞匯、句型以及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情感認知。筆者在第一課時以in the restaurant為主題,讓學生扮演The waiter,通過點菜學習詞匯,操練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I have……,為下課時作“埋伏”。在第二課時以At home為主題,記者采訪The waiter的形式,學習What did you have?for……I had……新句型。第三、第四課時進一步鞏固新句型,學生會區(qū)分健康與不健康的食品,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樣,單元教學中單課教學逐層推進,相互促進,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內(nèi)容設計
教學內(nèi)容設計主要解決的是“教什么、學什么”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比較注重每一個單個課時的教學,教師往往側重“個案”研究,這樣備課的教師對于整個單元往往不能完整把握,教第一課時的時候不知道第二課時要干什么,使得完整的知識體系被割裂,學生學到的只是知識碎片,對一個單元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趩卧w設計的英語教學,是從學生學習語言整體性、應用性出發(fā),摒棄了以往片面注重詞句的教學,更加注重語言學習的情感體驗與整體認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能結合單元的主題對各個課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每一個課時都要有一定的側重點,同時又要具備一定的全面性。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對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而細致的把握。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School subject》這一單元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Jacks favorite day的整體情境,將look and say,look and learn和say and act的文本內(nèi)容都進行了一定的再構,在一個統(tǒng)一的語境下反復輸入有關school subject這一主題的知識點,雖然每一課時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和主題密切相關,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斷的復現(xiàn)又能讓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點,反復鞏固所學新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三、 教學策略設計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探討,我們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構建了教學目標,“學什么”和“教什么”的設計已經(jīng)初步完成。接下來就要開始研究怎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就是解決“如何學”和“如何教”的問題。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我們主要有“對話課”“閱讀課”“綜合課”等三種課型。針對不同的課型和教學的內(nèi)容,教師需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在對話課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通過聽說法導入新授的單詞和功能句型;再從整體上感知對話,把握相關話題;在活動和情境中練習和鞏固本課時重點的單詞和功能句型;設置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和任務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單詞和功能句型談論相關話題,從而實現(xiàn)語言知識到語用的過渡。
在教六年級《Asking the way》一單元時,我創(chuàng)設了幾個問題:
(1) Who is Mr. Smith?
(2) Where does Mr. Smith come from?
(3)Where does he want to go?
學生通過對話的形式學習單詞和句子,要比單一枯燥的背單詞、背句式效果好的多。
在閱讀課中則主要讓學生從整體上獲取材料中的信息,學會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教師還可以將聽和讀、讀和說、讀和寫等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實現(xiàn)單元教學目標的螺旋上升。閱讀課是在對話課或新授課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進一步鞏固對話課或新授課的學習成果,在閱讀課正式閱讀前,適合安排識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有助于給閱讀減壓,擴大詞匯量、加大信息量。
筆者在四年級《Job》一單元時,教師閱讀課上做了許多詞卡:a cleaner, a cook, a hotel worker, a office worker, a driver, a teacher, a postman……為學生介紹他人職業(yè)時,輸出口語對話做鋪墊。在學生朗讀詞卡后,我還要求他們隨意造句。
在綜合課中則可以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活動或任務評估學生在本單元教學中的學習情況,并幫助學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筆者在教五年級《An English friend》一課時,設計了調查表:1、Whos your friend? 2、How old is he/she? 3、Where does he/she? 4、What subject does he/she study at school? 5、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 Sunday?同時我也設計了以下匯報表: friend is He/She is .He/She lives in .He/She studies at school. He/She usually on Sundays.而這些調查表,完全是建立在語篇教學中進行大量英語聽讀、朗讀訓練基礎上的,完全是在整體性教學的過程中在讓學生獲得大量的英語信息的基礎上完成的。
四、 教學過程設計
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設計,筆者一般采取“整體——局部——整體”的實施原則,從整體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單元框架結構,之后深入到每個單課環(huán)節(jié)的安排。
例如,教學《Food and drinks》,這課涉及的詞匯包括常見的肉類、蔬菜、主食、飲料,通過常見的食品、飲料名稱的學習以及一般過去時的特殊疑問句的問答學習,進一步了解一般過去時態(tài)所表示的含義。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適當?shù)奶釤捙c概括,形成對某一類詞匯的總分認識與表述。
我將單元課時劃分與整合如下:
第一課時(Food for today):教師讓學生回憶早飯吃了什么,在此過程中練習用過去時態(tài)表示早晨吃的食物。同時引出“今天午飯或晚飯想吃什么”的話題,在討論中,讓學生懂得食物的健康以及晚飯要少吃的道理,建立合理飲食的觀念。同時,在討論喜愛吃的食品過程中,知道食物的分類以及名詞的可數(shù)與不可數(shù)的區(qū)分。
第二課時(Healthy food):在上節(jié)課用一般過去時描述早飯的基礎上,再次用What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對昨天的晚餐及今天的早餐和進行問答,其間告訴學生一般過去時的否定形式和一般疑問句形式。通過早飯吃什么的討論,進一步鞏固已學單詞,懂得早飯的重要性,了解飲食習慣,并學會合理評價他人的飲食習慣。
第三課時(Healthy life):通過閱讀了解一日三餐的重要性,了解“合理飲食搭配和運動”才能保持健康的道理,進一步鞏固和操練核心語言內(nèi)容,從中學會健康生活。
第四課時(Read a story):通過動物故事的閱讀,進一步鞏固和運用核心詞匯和句型,并從中懂得飲食健康的重要性,懂得要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通過總——分——總的教學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避免了枯燥的跟讀導致的疲倦和乏味。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在過程中感知了知識。這樣的英語學習是愉快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感悟和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到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 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杜娟.體驗新課程英語.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 孫玉梅.現(xiàn)代英語教學法.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