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獨辟蹊徑的女性主義理論建構

      2015-03-31 16:30:54馬睿
      社會科學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范疇女性主義哲學

      〔作者簡介〕馬睿,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成都 610064。

      在女性主義的歷史上,對“女性”這一范疇的每一次重新闡釋,往往都會觸發(fā)理論的突破。這也是我讀到王虹《“近女性”與“流”的藝術哲學實踐》(民族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一書,覺得耳目一新之余,更認為她提出的“近女性”概念大有理論潛力可挖的原因。

      “理論”是人類在實踐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斷、推理表達出來的關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的知識體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知識。一種新的理論的形成過程,得力于實踐的源泉、動力。女性主義運動是在理論探索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促發(fā)中呈階段性推進的,新的處境、新的訴求,自然也會要求女性主義理論的不斷發(fā)展。

      在西方,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從18世紀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女權運動是隨著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而興起的,主題是為女性群體爭取平等的政治、經濟權利,并未質疑對人類群體進行的性別劃分,基本上默認“女性”是一個生物學事實。這一階段的成就以女性獲得選舉權為標志。進入20世紀后半期,越來越多的女性主義者認識到,法律上的平等、政治身份和經濟的獨立,并不能根除社會文化觀念中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女性主義有必要深入到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層面。這就是第二波女性主義興起的內在原因。西蒙娜·德·波伏娃起到理論先驅的作用,她在《第二性》一書中率先提出,“女性”不止是一個生物學事實,更是一個社會學事實,附加于“女性”的價值觀念,是父權制為保證男性在社會結構中的優(yōu)勢地位而進行的社會建構,是一套把“女性”貶為“第二性”的意識形態(tài),并非女性的先天本質。這實際上是區(qū)分了“女性”這一范疇中的生物學含義和社會學含義,并取消了這兩種含義之間的必然聯系,為女性群體解除文化上、精神上的束縛提供了理論武器。這是女性主義運動邁出的意義深遠的一步。此后第三階段,在后結構主義的影響下,西方理論強調“主體”是不確定的、可變化的,始終處于建構的過程之中,并非靜態(tài)的存在。由此,女性主義理論也進一步淡化“女性”范疇與生物學意義上的女性的關系,在朱迪思·巴特勒那里,性別被視為是一系列反復表演的文化儀式,一套反復引用的話語,“女性”成為一個身份認同的行為過程,而不是一種主體屬性。這樣的理論設想解構了歷史上的性別二元區(qū)分的意義,但也弱化了現實中的女權運動的基礎,體現了西方后女性主義階段的特點。理論一騎,狂飆突進,而女性群體的現實處境仍然有待切實地改善。

      “女性主義”對于中國人而言算是一個舶來詞,是在近代之后才逐漸被引入到中國來的,因此它注定具有跨文化元素,但目前中國學界對于漢語語境中“女性”、“女性主義”的復雜內涵和社會學背景還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王虹的著作提出“近女性”與“流”的概念,可謂是在這一薄弱地帶的嘗試性開拓,試圖建立一個兼容中西理論資源,打破固化性別分野的漢語的女性主義范疇,為女性主義理論的研究敞開了一個新的空間。雖然王虹對這一范疇的闡釋和運用主要在藝術哲學領域,但其理論創(chuàng)新的潛力是值得肯定的。

      “近女性”這一創(chuàng)新概念,是一種抽象化的女性理論概念,它建立在解構傳統二元對立本質主義性別概念的基礎上。王虹的著作攫取晚近西方哲學中柏格森的“綿延”和德勒茲的“分子女人”概念,同中國儒家孟子“仁、義、禮、智根于心”(《孟子·公孫丑上》)、佛家禪宗慧能“真空假有,明心見性”(《壇經》)、道家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四十一章》)和莊子的“乘物以游心”(《莊子·逍遙游》)等哲學思想結合起來,共同構筑其內涵,又以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國家理論”展現其外延,從而避免了固執(zhí)于本質主義的“女性”概念,同時又不脫離“女性”這個現實范疇,并且反對相對主義對現實性別差異的抹殺。它既表明與“女性”概念的相關性,又脫離了二元對立的性別觀。這樣,“近女性”概念就以女性主義哲學的形而上的方式走出了后女性主義理論的誤區(qū)。

      “近女性”概念是審美與思辨、美學與哲學、藝術與理論、女性主義哲學與政治哲學的融合,它將改變女性主義理論中拘泥于性別視角而忽視政治視角、缺乏哲學思想而無法拓展理論視野的局面,從而促成當今女性主義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領域發(fā)展。這一基于理性思維而又超越理性思維限制的思考,既始于女性主義而又擴展為人類關懷的理論探討,是通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 中所預言的“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即真正自由平等的女性與男性、與他人的聯合以及人與社會的結合?!敖浴苯沂玖苏嗡枷胄问綇摹肮餐w”到“共通體”的轉變,在全球化的今天,這一轉變將在世界地緣政治關系、經濟規(guī)劃、科技文化發(fā)展的實踐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虹試圖把“流”作為“近女性”概念的核心內涵,以“流”承載女性主義理論的研究之道。她認為,“流”(流動、流變、流通)是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精髓,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對此有大量闡釋,中國儒家的孔子曾有“天何言哉,四時興焉,百物生焉”(《論語·陽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之說,道家的老子也有“道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二十五章》)和莊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莊子·逍遙游》)之論,佛家南宗禪慧能亦有“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壇經》)之說;西方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格森、德勒茲等,多以“流”、“綿延”、“一切都在流動之中”立論,凡此種種,足以證其“流”是解釋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精要所在。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人類社會共同體中,“流”的哲學可以為解釋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推進人類社會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思考路徑,而一直致力于質疑固化的性別區(qū)分,反對本質主義主體論的女性主義,正好可以從“流”的哲學中尋找到資源,至少可以從“流”的哲學中得到理論支持。然而國內的女性主義研究,還沒有充分地從運動的、流變的方面來理解社會和性別問題,因此在高度發(fā)展的全球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復雜情況下,對性別領域的變化很難做出深入而合理的解釋,這正是王虹提出、強調“流”的哲學的學術價值之所在。她將“近女性”這一創(chuàng)新概念寓于“流”的哲學之中,以南宗禪非理性思維的“真空假有”、“頓見真如本性”(《壇經》),求證出女性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生命本真——一種擺脫了二元對立男性樹根文化思想意識束縛的人性追求,以“近女性”概念來擺脫“女性”理論范疇中沉重的歷史因襲和形而上學思維模式。

      “流”是生命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是生命活動實踐的載體。作者不僅從理論上探討了“近女性”和“流”這兩個范疇中蘊含的突破性意義,更結合中外諸多含有“女性式精神”的藝術作品,進一步向讀者展示這兩個范疇在藝術批評、文化批評中的實踐性價值。從意識流文學、廣告創(chuàng)意,到電影、電視,再到音樂、舞蹈、雕塑、裝置藝術乃至招貼、海報等各類作品中,以時間維度的“流”作為線索,梳理女性主義理論,探討“近女性”生命哲學的內涵與認識論問題;以“流變”為旨歸,對西方思想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德勒茲的“精神分裂分析”、柏格森的“生命哲學”、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同中國佛道“形而上”的哲理進行比較、連接與會通,彰顯女性意識的本真,揭示女性意識在社會歷史中的流變;以超越學科界限、反映社會實踐的藝術作品作為展開方式,打破男性/女性二元對立的傳統理性思維的局限,開啟新的女性主義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方向,完成“女性式”實踐的抽象化的提升與創(chuàng)新。

      新的理論來源于現階段的社會實踐。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一文中說:“一切發(fā)展,不管其內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它們以一個否定另一個的方式彼此聯系著?!彪S著社會的變遷,當前,在舊的女性主義理論內部已經形成了新女性主義理論的因素,它們正以一個方式否定另一個方式相互聯系著。為闡述“近女性”這一創(chuàng)新概念,王虹不但借助當代藝術實踐,也倚重于對20世紀文化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非理性哲學,在《“近女性”與“流”的藝術哲學實踐》的“引言”中,作者就通過對德勒茲《哲學與權力的談判——德勒茲訪談錄》一書中的引語說明了自己的意圖。德勒茲指出:“一種是性質精確(理性)的、量的、方程式的概念,它們只有精確才有意義……也有一些概念從根本上說是非精確(非理性)的,但卻是絕對嚴密的……這些概念并非因其缺陷而模糊,而是因其性質和內涵而如此?!蓖鹾缯J為,正是因為女性主義的“性質和內涵”,有必要使用非精確的、非固定的“近女性”概念,它始終不是固定于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的概念,或者說它根本就是一個藝術化的裝置,是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新型文化探索。對于這個意圖,以西蘇、克里斯蒂娃等為代表的法國女性主義做出過嘗試,當前西方的后女性主義理論也致力于此,王虹提出的 “近女性”概念,則體現了中國學界在女性主義理論突破上的努力。

      當然,任何一個新的理論范疇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敏銳的理論眼光、深厚的學術功力,也需要學術界的共同關注?!丁敖浴迸c“流”的藝術哲學實踐》作為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的著作,在“近女性”、“流”、“實踐”等概念的解析和連接上尚有不足,但作者獨辟蹊徑的女性主義理論建構,卻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其標新立異所體現的理論勇氣和廣闊的學術視野更是難能可貴的。

      (責任編輯:何 頻)

      社會科學研究 2014.1.

      猜你喜歡
      范疇女性主義哲學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主義敘事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2:24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淺析女性主義翻譯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1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語文知識(2014年7期)2014-02-28 22:00:18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万载县| 腾冲县| 绥德县| 盐池县| 慈溪市| 宁化县| 铁岭市| 仪陇县| 德化县| 石楼县| 明溪县| 尖扎县| 淳化县| 衢州市| 大足县| 马尔康县| 渭源县| 马山县| 北海市| 温宿县| 宜川县| 潍坊市| 湖州市| 沂源县| 呼伦贝尔市| 麻栗坡县| 东城区| 剑河县| 承德市| 漠河县| 平度市| 张家界市| 瑞丽市| 邢台县| 凤城市| 西藏| 南丰县| 若尔盖县| 门源| 铁岭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