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蕓杰
眾所周知,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最能哭的人物,第三回寶、黛初見時寶玉眼中的黛玉是“淚光點(diǎn)點(diǎn)、嬌喘微微”;第五回中紅樓夢曲第三支《枉凝眉》中“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作品描寫黛玉哭泣的地方不勝枚舉,幾乎俯拾即是??梢?,林黛玉活脫脫是一個“淚人”,雖然她也會笑,但眼淚與她還是有不解之緣。曹雪芹在第一回借僧人之口所說的“千古未聞的罕事”: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fù)得雨露滋養(yǎng),遂得脫卻草胎木質(zhì),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nèi)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jié)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由此可見,林黛玉作為絳珠仙子的轉(zhuǎn)世,她這一世主要的任務(wù)就是“還淚”,黛玉的眼淚還完,生命也就結(jié)束了。本文通過三個部分來分析林黛玉的眼淚,這三部分包括:黛玉為何事而哭、描寫黛玉哭泣的表現(xiàn)途徑、黛玉哭泣的作用和意義。
1.為情而哭。上文說到,林黛玉作為絳珠仙子的轉(zhuǎn)世,她這一世主要任務(wù)就是“還淚”報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因此,林黛玉的眼淚主要為了神瑛侍者的轉(zhuǎn)世賈寶玉而流。
第一,猜心試探之淚。寶玉和黛玉雖然心系彼此,但礙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倆人的感情無法挑明也不能挑明,因此《紅樓夢》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倆人因?yàn)樵囂奖舜藘?nèi)心而導(dǎo)致誤解、傷害的情景,這時的黛玉必然淚眼婆娑。
第二十回,湘云來到賈府,寶玉跟寶釵一同來至賈母這邊看湘云,黛玉在旁問寶玉從哪里來的,寶玉答道從寶姐姐處來,二人因此言語有些沖撞,黛玉賭氣回房。寶玉忙跟著來勸,黛玉不聽,寶釵又將寶玉叫走:
這里黛玉越發(fā)氣悶,只向窗前流淚。沒兩盞茶的工夫,寶玉仍來了。林黛玉見了,越發(fā)抽抽噎噎的哭個不住。
寶玉百般勸說,二人才和好如初:
林黛玉啐道:“我難道為叫你疏他?我成了個什么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 ?!睂氂竦?“我也為的是我的心。難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林黛玉聽了,低頭一語不發(fā)……
由此可見,生性敏感的黛玉在寶釵來了后,更加缺乏安全感,需要不斷的確認(rèn)寶玉的態(tài)度,因此她會使些小性、鬧些別扭來猜測、試探寶玉的真心。
第二,深情關(guān)愛之淚?!啊抖Y記·檀弓》日:‘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畏而哭之極為常見,為智能低下之哭泣。愛而哭之則是藝術(shù)天才冶煉之洪爐,熔鑄建構(gòu)出無數(shù)精妙的文學(xué)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顯然,林黛玉的哭泣是“有愛而哭之”,自從黛玉進(jìn)入賈府之后,“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寶黛二人耳鬢廝磨、日久生情。林黛玉為寶玉“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最能讓讀者體會到黛玉對寶玉用情至深的“淚證”是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黛玉去看他時的一段:
寶玉半夢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忽忽聽得有人悲戚之聲。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
寶玉猶恐是夢,忙又將身子欠起來,向臉上細(xì)細(xì)一認(rèn),只見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滿面淚光,不是黛玉,卻是那個……此時林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得利害。聽了寶玉這番話,心中雖然有萬句言語,只是不能說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在這一段中,黛玉的哭是無聲之泣,她對寶玉挨打非常擔(dān)心,因此哭得“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她沒有嚎啕大哭只是抽抽噎噎,卻顯得如此情真意切。最后黛玉那一句更是深情至極的一句話,使讀者明白她與寶玉是心靈相通、彼此理解的,與柳永“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意境相似。
2.為己而哭。
第一,感傷身世之淚。林黛玉是喪母之后才寄居賈家,之后又喪父。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再加上她自身的敏感,很容易因?yàn)樽约旱纳硎蓝鴤麘选⑦M(jìn)而落淚。
第三回有:
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dāng)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
第五十七回,寶釵和薛姨媽同來探視黛玉,黛玉見他母女倆親熱:
黛玉聽說,流淚嘆道:“他偏在這里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娘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 ?!?/p>
文中還有許多黛玉因感傷身世而落淚的例子,這里就不贅述。
第二,紅顏薄命之淚。根據(jù)第三回林黛玉進(jìn)賈府時她說:“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未斷,請了多少名醫(y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庇纱丝梢?,林黛玉自小便有不足之癥。進(jìn)入賈府之后,病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第三十二回: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y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待進(jìn)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拭淚,一面抽身回去了。
這一回中,黛玉聽了寶玉、湘云、襲人三人的對話,悲喜交加,欣慰的是寶玉果然是她的知己,悲傷的是她氣弱血虧、紅顏薄命。黛玉意識到自己的短命,為她和寶玉不能長久而感到更加的悲傷。
1.語言描寫?!都t樓夢》中其他人往往是哭出話來,而黛玉則能哭出詩來。林黛玉傷心哭泣時往往也是她詩心萌動的時候,這時她就會有很多好的詩歌作品誕生,最具代表性的是《葬花吟》。
第二十七回、二十八回的描寫:
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zhuǎn)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一行數(shù)落著,哭的好不傷感。寶玉心下想到:“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頭,受了委屈,跑到這個地方來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腳步,聽他哭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至次日可又巧遇見餞花之期,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fā)泄,又勾起傷春愁思,因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便隨口念了幾句。
林黛玉“便隨口念了幾句”已然成詩,《詩大序》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永歌之”,黛玉的這次“哭吟”正是她情動于衷、有感而發(fā)的表現(xiàn)。讀者在閱讀《葬花吟》時會真切地體會到黛玉心中的苦澀,此時林黛玉的眼淚已經(jīng)具有了詩意的美感。正如曹雪芹自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哭吟出詩的黛玉也是曹雪芹自身的寫照。
2.環(huán)境描寫。除了通過黛玉的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她的眼淚之外,環(huán)境描寫也是比較重要的途徑之一。
第二十六回,黛玉來至怡紅院、偏遇晴雯賭氣不開門,黛玉錯疑在寶玉身上:
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fēng)寒,獨(dú)立墻角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
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yuǎn)避,不忍再聽。
這一部分的環(huán)境描寫是極具詩意的,“蒼苔露冷”、“花徑風(fēng)寒”、“墻角花陰”本身就似四言古詩,這些環(huán)境描寫烘托出的意境讓黛玉的感傷顯得尤為凄涼。宿鳥棲鴉的遠(yuǎn)避雖然夸張,但也表現(xiàn)出黛玉是委屈慟哭,鳥、鴉都為之動容,何況人呢!
3.動作描寫。動作描寫不如語言描寫、環(huán)境描寫那么顯著,相對來說用墨較少,但卻能夠?qū)⑷宋锏目迲B(tài)呈現(xiàn)出來,雖然細(xì)微也同樣重要。
第二十三回,寶黛二人同讀《會真記》,因?qū)氂瘛拔揖褪莻€‘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這句話,黛玉又羞又惱:
林黛玉聽了,不覺帶腮連耳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只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說道“欺負(fù)”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zhuǎn)身就走。
黛玉“豎”眉、“瞪”眼、手“指”寶玉、把眼圈紅了、轉(zhuǎn)身就走,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將她生氣發(fā)作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同時也是細(xì)節(jié)描寫,將黛玉敏感、愛哭的性格表現(xiàn)出來。
第三十二回:
兩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聲,兩眼不覺滾下淚來,回身便要走。
一個“滾”字形象傳神,將黛玉眼淚之多、悲傷之深全都表現(xiàn)了出來。
4.心理描寫。林黛玉是個心思極為細(xì)膩的人,書中關(guān)于她的心理描寫很多,此處舉一例與她哭泣有關(guān)的描寫。第三十二回: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rèn)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yáng)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y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待進(jìn)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拭淚,一面抽身回去了。
這一大段的心理描寫,可謂是五味陳雜,黛玉心思之細(xì)膩可見一斑。作者將黛玉內(nèi)心所想一一詳盡的描寫出來,也將她哭泣的原因描寫了出來,這段心理描寫可謂精彩至極。
1.突出人物形象。描寫黛玉哭泣的直接作用就是讓黛玉的特點(diǎn)突出、形象更加鮮明。在第三回,寶黛初見時,寶玉眼中的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diǎn)點(diǎn),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見林黛玉身上有兩個鮮明特點(diǎn),一是比較愛哭、多愁善感,眼睛“似泣非泣”、“淚光點(diǎn)點(diǎn)”,再加上“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敏感的心,她的這一特質(zhì)顯露無疑;二是她有不足之癥、疾病纏身,從“嬌喘微微”、“弱柳扶風(fēng)”、“病如西子勝三分”可以看出?!都t樓夢》中多次描寫黛玉的眼淚,從而突出了她愛哭的性格特點(diǎn),使讀者一見眼淚便可聯(lián)想到黛玉、一讀黛玉便可聯(lián)想至眼淚。
2.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黛玉的眼淚是她與寶玉愛情的催化劑,同時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催化劑,她的眼淚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第三回,寶黛二人初見,寶玉因黛玉無玉而“摔玉”,黛玉自責(zé)垂淚,兩人初次見面黛玉就哭了,往后黛玉的眼淚更是貫穿了寶黛愛情的始終。第五回一開頭就寫寶黛言語不合、黛玉獨(dú)自垂淚;而寶玉在太虛幻境聽到《枉凝眉》這一曲時“竟能銷魂醉魄”,可見兩人的愛情注定充滿許多眼淚、包涵大的悲劇意味。隨著寶釵的到來,“金玉良緣”的說法也傳到黛玉耳朵里,黛玉開始了試探寶玉的過程,誤會和傷害在所難免,黛玉流淚、寶玉就心急要去安慰解釋,兩人之間的矛盾或深化或解除,都指引著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3.深化主題。《紅樓夢》的一個主題就是寶黛愛情,作者在第一回時設(shè)置了寶黛愛情的緣起,即神瑛侍者凡心偶熾、絳珠仙子為報恩也一起下凡的情節(jié)。曹雪芹“絳珠還淚”的設(shè)置暗示了寶黛注定悲劇的愛情,作為絳珠仙子轉(zhuǎn)世的黛玉,她的每一次流淚都加深和印證了“絳珠還淚”的前緣。黛玉的眼淚是寶黛愛情的晴雨表,在兩人感情最真摯時期也是黛玉最敏感易哭的時期,他們兩人的愛情注定是可歌可泣。曹雪芹巧妙地將兩人的愛情悲劇穿插到整個家族、社會的悲劇中,以黛玉的哭泣為代表體現(xiàn)了“萬艷同杯(悲)”、“千紅一窟(哭)”的主題。
4.暗示下文。《紅樓夢》中有許多預(yù)言性質(zhì)的描寫,比如第五回寶玉在太虛幻境薄命司中所讀的眾女兒的判詞,就預(yù)示了眾女兒最后的結(jié)局;又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托夢王熙鳳;黛玉的眼淚有時也具有暗示下文的作用。譬如,黛玉哭吟而出的《葬花吟》,就有“詩讖”的性質(zhì)?!叭绻@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音,而大都與后來黛玉之死情節(jié)密切相關(guān)時,才有必要強(qiáng)調(diào)指出,在看過后面文字之后,應(yīng)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shí)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薄对峄ㄒ鳌钒凳玖撕髞韺汍旌髞淼慕Y(jié)局,當(dāng)然是于高鶚等人續(xù)書不同的結(jié)局?!按蟾糯禾炖飳汍斓幕槭乱鸦菊f定了,即所謂‘香巢已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fā)生了變故,就象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拘走了。因而,她悲嘆‘花魂鳥魂總難留’,幻想著自己能‘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終至于‘淚盡證前緣’了?!?/p>
本文立足于《紅樓夢》文本,將黛玉的眼淚分為為情而哭、為己而哭兩類,并且分析了曹雪芹描寫黛玉眼淚的四種主要方式,同時闡釋了黛玉眼淚(哭泣)在全書中的四大作用和意義。在分析林黛玉眼淚的同時,感受到林黛玉的人格魅力、體會到曹雪芹塑造人物、安排情節(jié)時的良苦用心。
[1]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重評石頭記[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5.
[2]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8.
[3]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譯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4]劉世德(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臺灣香港選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崔小敬.“還淚”奇緣[J].北京:紅樓夢學(xué)刊,2004,(2).
[6]曲沐.略論林黛玉之哭泣及其他[J].貴州:貴州社會科學(xué),1987,(6).
[7]張文娟.《紅樓夢》“哭”的描寫藝術(shù)[D].延邊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