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文化商品指具有投資價值的藝術品,如名家字畫、古玩等等,文化商品在價值生產上的壟斷性,使其獲得壟斷利潤,其價值的實現(xiàn)則以價格對價值的較大背離完成;當前文化商品投資火暴,價格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本文以《資本論》理論為原理,以勞動價值理論為分析框架,從生產力角度分析文化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的原因,并對文化商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商品 商品價值 商品價格 平均利潤率 利息率 文化商品市場
一、文化商品價格與文化商品市場現(xiàn)狀
文化商品價值和價格不同,作為商品,其價值和價格具有直接關系,但在市場中常常存在非正比關系。文化商品的價值是自身屬性如美學、歷史、人文價值等的體現(xiàn)。文化商品的價值是恒在的,價格則受到市場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其美學、歷史、人文、工藝價值舉世公認,但就具體一件青銅器藝術品而言,在市場上未必比一些明清精品瓷器更受追捧,這顯示了價值與價格的不完全同一性,正因如此才出現(xiàn)了文化商品巨大的市場空間。當前的文化商品市場投資火暴,一幅名家字畫可以賣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在房地產、股市一片混沌之際,人們紛紛將投資的目光轉向文化商品市場。
二、資本論勞動價值理論與平均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
(一)一般商品的價值與價格
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對商品有如下分析,“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1},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如果把商品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勞動產品的屬性,如果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xiàn)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各種勞動不再有什么差別,全都化為抽象人類勞動。
現(xiàn)在商品剩下的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而商品價值并不是由個別的勞動量或者勞動時間決定的,它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眥1}可見,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者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
再看價格,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價格是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不會過多的偏離價值。
這便是“勞動價值論”所要表達的觀點,但是文化商品市場中,生產一個藝術品,比如一張紙,凝結在它上的人類勞動很少,即其價值很小,那么藝術品的價格也應該很小,但是在現(xiàn)實交換中文化商品的價格遠遠高于其本身的價值,無法用“勞動價值理論”來解釋。由此可見文化商品與以上所說的商品不同,它是不包含勞動的。
(二)平均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
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對利潤率做出了分析。首先要分析剩余價值的產生,由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如果是等價交換,不產生剩余價值;如果是非等價交換,也不產生剩余價值。流通或商品交換不創(chuàng)造價值,因此,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這就是勞動或勞動力?!眥1}所以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率等于剩余價值比可變資本,即m/v。
資本家的利潤是這樣來的:“他可以出售他沒有支付分文的某種東西,剩余價值或利潤,恰恰就是商品價值超過商品成本價格的余額。因此,不管剩余價值來自何處,它總是一個超過全部預付資本的余額。因此這個余額和資本會保持一個比率,這個比率可以用分數(shù)m/C來表示,其中C表示總資本,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與剩余價值率不同的利潤率m/C=m/c+v”。{1}
在對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的推理中,馬克思指出,如果剩余價值率率為100%,則m=v,利潤率=m/(c+v)=v/(c+v)=1/(c/v+1),所以利潤率就由資本有機構成決定,與資本有機構成成反比,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平均利潤率下降。
三、從生產力角度分析文化商品價格過高的原因
假設一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技術改進,資本有機構成便會提高,那么利潤率會下降,從而整個社會的平均利潤率下降。
從利息率方面來看,“假定其他一切條件相同,也就是說,假定利息和總利潤之間的比率或多或少是不變的,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家就能夠并且也愿意與利潤率的高低成正比地支付較高或較低的利息,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利潤率的高低和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成反比,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利息率的差別實際上表示利潤率的差別,一個國家利息率的高低就同樣會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水平成反比。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利息是由利潤調節(jié)的,確切些說,是由一般利潤率調節(jié)的。并且,這種調節(jié)利息的方法,甚至也適用于利息的平均水平?!眥1}也就是說,利息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潤率之間,前面我們提到平均利潤率下降時,利息率也會下降。
我們前面推出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實體經濟的利潤率下降,而利息率由利潤率決定,所以利息率也有下降的趨勢。而所有有價證券的價格都與利息率成反比,隨著利息率的下降,股票價格、證券價格、土地價格等都會上漲。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資本從實體經濟中游離出來;利息率下降,資本從銀行儲蓄中游離出來,從而房地產價格提高,但是房地產價格涉及民生,政府開始宏觀調控,使房地產獲益降低。所以從實體經濟、銀行儲蓄、房地產中游離出來的貨幣最終找到了新的財富載體,來獲取利潤,這便是文化投資品。因此,文化商品價格過高,偏離其價值。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增多,人們便開始更多地消費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中不包含勞動力,因為如果包含了勞動力,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價格應該會降低。文化商品最基本的價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以及其所體現(xiàn)的藝術傳承、歷史變遷和審美體驗,所以很難用“勞動價值論”來衡量,更由于書畫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虛幻的精神層面,而非材質的物質層面,因此也很難用成本加利潤的方式來簡單加以判定,再加之勞動生產率提高,利息率下降,文化商品價格提高,以及貨幣從實體經濟、銀行儲蓄、房地產中游離出來的貨幣最終找到了新的財富載體,所以當前文化商品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文化商品市場也出現(xiàn)管理混亂的情況,對文化商品市場的合理化管理至關重要。
(二)文化商品市場健康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1.合理定價。當前藝術品市場交易的定價,特別是國際上比較普遍、也較為成熟的做法有以下幾種。首先是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成交通常依靠買賣雙方議價的方式進行。藝術品在二級市場的成交主要通過拍賣完成,增價拍賣形式是國內外最通行做法,即叫價最高的競買者獲得藝術品。目前藝術品拍賣在中國增勢強勁,市場的規(guī)范還有待提升。
近年來,從市場角度認知藝術品的價值,開始更多地借助經濟學的工具,以經濟研究、統(tǒng)計的方法來研究書畫的價格和價值關系,以此為藝術品定價,比如有公開市場價值法、零售替代價值法、特征價值法等。為更量化地對藝術品進行定價,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對藝術品進行指數(shù)化估值的做法變得常見。
2.文化商品進入公開市場,政府加大監(jiān)管力度。隨著文化商品市場的漸趨成熟,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作為政府要進行宏觀調控,加大監(jiān)管力度,規(guī)范文化商品市場,使藝術品進入公開市場,它包含藝術品的信息公開性、公平透明的交易渠道、自覺自愿的買賣方式等。唯此,文化商品的定價才更趨向客觀、公正和真實。
3.收藏投資需謹慎。收藏家和投資者特別需要注意的,則是真實性以及藝術品的所有權問題。贗品一直是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難題,而在當代,有越來越多的人采取高科技手段進行偽造,但相應的鑒定手段也在提高,因此,投資者應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謹慎判斷。
注釋
{1}《資本論》選讀陳征,李建平,郭鐵民選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版第13頁、15頁、73頁、298頁、383頁。
參考文獻
[1]《資本論》選讀陳征,李建平,郭鐵民選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版.
作者簡介:楊婷茹(1993-),女,江蘇南通,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