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是視唱練耳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它不僅依靠單聲部旋律的訓練,也包含了對于多聲部音樂的聽覺訓練。如果直接聽辨音名來分析音程與和弦性質是不切實際的,這主要是由于學習過程中缺乏適合自身情況的練習方法。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培養(yǎng)與首調唱名法相對應的相對音高聽覺習慣,以提高學習者的視唱練耳實踐水平。
【關鍵詞】絕對音高;相對音高;唱名法;和弦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聲音通過聽覺能由震動轉化為人的主體意識。聽覺也就成為了人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基本條件。作為一門音樂基礎課程,視唱練耳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們聽辨音樂的能力。因此,提高視唱練耳水平對每個學習音樂的人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相對音高的優(yōu)勢作用
在以往的視唱教學論著中,經常出現關于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一些討論。所謂固定唱名法,是一種建立在絕對音高概念上的唱名法,是與音級的絕對音高相關聯(lián)的。所以在實際使用中,不論樂曲的調式調性以及升降號情況如何,Do永遠唱Do,So永遠唱So。而首調唱名法則是一種建立在相對音高概念基礎上的唱名法,與音級在調式中的相對音高相關聯(lián)。
實際上這兩種唱名法與“絕對音高”、“相對音高”兩個聽覺概念的密切關系,所謂絕對音高,是指聽者能夠不借助任何音準手段,直接快速地感知任一樂音的音高;而相對音高則是指在給出基準音的情況下,聽者能夠迅速得出樂音與基準音的音程關系,從而確定該樂音的具體音高。絕對音高在古典音樂學習中非常實用,而相對音高由于其與之相應的強烈的調性感覺而更適合于在音樂實踐中運用。絕對音高是固定唱名法產生的基礎;相應的,相對音高則是首調唱名法建立的基礎。相對音高卓越的實踐性能來源于它強烈的調性感。擁有較強相對音高的聽者,可以在音樂作品進行的同時運用首調唱名記譜準確地記錄出作品的各個聲部的旋律(有的只能記錄主旋律和其他少數附屬聲部),并能辨別其中使用的每個和弦在音樂作品所在調式中的級數,如主和弦、下屬和弦等及屬和弦等及掌握作品的轉調情況。而一旦在此基礎上給出一個標準音,聽者則可以將整個作品的樂譜完整記錄下來。在音樂實踐中,由于擁有強烈的調性感和對和弦功能、和弦級數的敏感,聽者亦可以根據需要對作品進行移調甚至適當的改編。由此可見相對音感在音樂實踐特別是社會音樂實踐中作用之大。
二、運用相對音高的思維方式聽辯和聲音程、和弦性質與聽寫旋律
辨別不同度數音程,是學習音樂者所要具備的最基本而又極為重要的一項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相對音高的最基本需要。因為相對音高之所以稱為“相對”,就是因為它對于不同音高之間對比的敏感。而準確地聽辨和弦性質則是充分理解和弦功能及其在調式中意義的基礎,這是由和弦在有調性音樂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同時,由于和弦是音程的縱向組合,這二者之間又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
確立了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始合理練習。在實際過程中,則主要通過以下手段完成:
(一) 運用相對音高的思維方式聽辯和聲音程
首先選定一個音作為音程的低音或高音(通常先是選用小字一組的A),再由此開始在鍵盤樂器上向上和向下彈奏八度內所有基本音級與之構成和聲音程并跟唱。先從純一度開始到純八度,熟練之后可擴大到九度十度以及更多。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老師在上試唱練耳課時喜歡把每個音彈奏三次,事實上這也是非??茖W的,學生在三次聽到音程的過程中恰好經歷了對該音程的從初步判斷到認真確定并回頭檢查的完整過程。達到對每個音程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則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半音,用以和標準音形成更多復雜的音程。當然,在熟練掌握了由標準音和其他音構成的音程后,可以繼續(xù)嘗試標準音之外任意兩音組成的音程,使學習者用對比方法完成由簡到繁的一次進階。
(二)運用相對音高的思維方式聽辯和弦性質
運用相對音高來解讀三和弦,在這里可以將大三和弦都當作C、E、G來看待,而將小三和弦都當作A、C、E來看待。同理,增三和弦可以當作C、E、#G,而減三和弦可以當作B、D、F。在鍵盤樂器上彈奏的同時,通過這一方法確立對不同性質和弦音響特點的認識,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理解和記憶。隨后進行適度的聽寫練習,并要求模唱出所聽到和弦的最低音。
學生在運用這種由首調唱名法啟發(fā)的聽辨方法后,往往可以較快地掌握不同性質三和弦各自的特點,天分較高的學生還可以很好地分辨轉位和弦。學習者在熟練掌握練習內容的情況下,可逐漸提高練習標準并最終做到在給出標準音的前提下,較快地記寫出所聽到三和弦各音的具體音高。當然,正確的、循序漸進的引導在這一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三)運用相對音高的思維方式進行聽寫旋律
在首調唱名法體系中,一切從樂音在調式中的位置出發(fā),即大調主音全部唱Do,小調主音全部唱La。而在聽寫實踐中,這種思維方式是同樣適用的。關鍵就在于能否合理運用以及學習者自身的特點是否適合使用這種方法。首先,自幼學習鍵盤樂器和弦樂器、并已經確立絕對音高聽覺習慣的學員并不適合這一方法,在具體練習中,則要經歷一個從聽寫單音到聽寫旋律的過程:
首先同樣以小字一組A為基準音,運用前文中辨別音程的方式,通過感受各音與標準音之間的不同距離關系得出音高。隨后可將這一練習進行延伸,即在給出標準音之后,教師彈出連續(xù)的多個音。要求學習者在根據音程關系得出第一個音的音高之后,再依據后一音與前一音之間的關系陸續(xù)得出所有音的音高這個看似煩瑣的過程實際上是一項最基本的練習,對后來的聽記旋律有著重要意義。
其次運用相對音高的思維方式進行聽寫旋律的練習,即先不管所聽到旋律的實際音高,而首先確立其每個音在該旋律所在調中的相對位置。最初練習時可以用簡譜將“沒有調號”的首調唱名樂譜記錄下來,確定其調性后后采用上文中聽單音的方式,通過與標準音的對比得出其所在調式的主音;然后就可以將記錄好的簡譜,依照其調式調性迅速翻譯為五線譜。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加強對調性的感知能力而進一步培養(yǎng)相對音高,同時也會在記寫五線譜的過程中增加對絕對音高這一概念的認識。
三、提升對相對音高培養(yǎng)的綜合能力
相對音高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首調唱名法,本質上都與音樂實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進行一些有益的實踐性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課堂訓練中一成不變的題型特別是和弦性質聽辨和旋律聽記,對于一個已經培養(yǎng)了較強相對音高能力的學生來說始終有些乏味,這時就需要對練習內容進行一些補充。有經驗的教師常常讓學生唱一些熟悉的歌曲的譜,用以加強學生對旋律的感知能力。依據筆者的經驗,這一方法同樣可以被引入到相對音高練耳教學中,而內容又稍有不同:
首先,選出一首或幾首學生熟悉的歌曲并找出樂譜(簡譜),學生用演唱歌曲的感覺,以首調唱名法唱樂譜。隨后再又學生根據簡譜上給出的詳細信息來將之翻譯成為五線譜,采用首調和固定調兩種方式唱譜。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了音樂美,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對音程關系的認識;其次從默寫之前唱過的樂譜逐漸進步到準確地為所聽到的歌曲記譜。記譜是音樂聽覺能力的一次實踐,同時是對聽覺訓練成果的一種檢驗,是學以致用的表現。而這一擴展訓練同樣可以在檢驗聽覺訓練成果之外,進一步提高學生在音樂感知、樂理知識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社會生活中的音樂實踐打好基礎。
實際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有如下幾點:首先,音樂由多種要素構成,不僅包括音高調式調性,也包括節(jié)拍節(jié)奏等諸多要素。其次,作為一名專業(yè)學習音樂的學生,不僅要作到能夠將聽到的歌曲記錄成簡譜,更要盡可能訓練到可以迅速得將其譯為線譜以及在不改變各部位和聲功能的情況下將作品轉調。再次,在將音樂轉化為樂譜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對自身音樂感知力和內心聽覺水平進行提升。也就是說我們既要在哼唱旋律的過程中用心把握音樂的美和要表達的中心意義,又要做到能夠在心中默唱旋律繼而達到能用內心的聽覺去完成以上的一系列活動。
結論
如何用最簡便高效的方法培養(yǎng)出好的音樂聽覺,自然歷來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通過對相對音高能力的鍛煉可以幫助很多在視唱練耳課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習音樂起步偏晚的學生解決困難,為今后的學習找到一條較為便捷的途徑。對相對音高在視唱練耳實踐中的訓練方法尚需進一步探索,還需要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全面分析,努力提高視唱練耳水平而不僅限于“識譜”。希望本文中所介紹的一些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的興趣,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煒.“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比較與訓練[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
[2]陸建業(yè).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審美原則[J].黃鐘,2008,(11).
[3]劉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和聲聽覺訓練[J].音樂探索,2008,(4).
作者簡介:黃純懿(1973—)女,籍貫:山東即墨;單位:山東藝術學院職業(yè)學院成教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