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洹名
在傳統(tǒng)的練耳教學中,單個和弦的聽覺訓練主要集中于四種三和弦與五種七和弦的練習上,對于其他類型的和弦較少涉及,這是因為古典浪漫的音樂基本只使用這幾類和弦,其和弦極少使用。但是隨著音樂的發(fā)展,各種三度的高疊和弦、三度結構和弦的變體如附加音和弦、代替音和弦等以及非三度結構和弦如四度結構和弦、二度結構和弦、音列縱合化和弦等大量使用,顯然,傳統(tǒng)練耳局限于上述九種和弦的練習就不太夠用了,我們需要在練耳的教學上納入更多的新內(nèi)容。
本文僅就三度高疊和弦的聽覺訓練進行初步探討,在進行三度高疊和弦的聽覺訓練之前,必須帶領學生從理性上弄清楚這些和弦的構成與音樂表現(xiàn)意義,才能夠更好地把握其特點,從而在聽覺上更易于訓練。
和弦在不同的時期意義是不同的,古典浪漫時期的和弦是指三度結構和弦,即按照三度音程排列或者能夠按照三度音程關系重新排列的三音及其以上的音響縱向結合體。這些三度結構和弦中三音為三和弦,四音的為七和弦,五音的為九和弦,六音的為十一和弦,七音的為十三和弦等等。在自然音范疇內(nèi),一般最多只能構成包含調(diào)式所有七個音級的十三和弦:
譜例1如果加入變化音,則可以構成包括所有十二個音級的二十三和弦。
譜例2
古典浪漫音樂中主要使用三和弦與七和弦:大、小、增、減四種三和弦都會使用,而七種七和弦中最常用的是外圍為小七度的大小七、小小七、減小七和外圍是減七度的減減七和弦等四種,外圍為大七度的七和弦只有大大七和弦偶爾使用,其他兩個小大七、增大七因為同時含有大七度與增三和弦較少使用。
三度的高疊和弦,指按三度關系疊置而成的九和弦以上的各種和弦。是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和弦的統(tǒng)一名稱。由于高疊和弦的轉位可能改變自身性質(zhì)而聽覺上成為其他和弦,故高疊和弦一般不作轉位。這類和弦在性質(zhì)以及聽覺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的特點,結構上的多種多樣。
高疊和弦在古典浪漫的音樂中較少使用:V9和弦是大小調(diào)功能體系中高疊和弦中的最主要和弦,ii9和弦偶爾可見,其他九和弦基本不用;所有的十一和弦基本不用;此外,也有的理論體系將六度屬和弦(六音代替了五音的屬七和弦)看作是不完全的屬十三和弦——省略五音、九音與十一音的屬七和弦。
20世紀以來,為了音響的緊張度或者色彩,作曲家們使用了更多類型的高疊和弦,尤其是印象主義音樂與爵士等流行音樂。
高疊和弦在音樂作品中具有重要的音樂意義:使用高疊和弦來形成不同的色彩,就像印象主義音樂那樣,但更多時候,20世紀以來的作曲家使用高疊和弦是為了獲得音樂的緊張度。這些高疊和弦可能會是以某種調(diào)式音列為構成依據(jù),也可能只是作曲家根據(jù)需要的臨時構建。
印象主義音樂尤其是德彪西的音樂中使用了大量的高疊和弦——形成不同的色彩,不強調(diào)高疊和弦的不協(xié)和屬性。由于德彪西的高疊和弦經(jīng)常都是建立在自然調(diào)式音階中的,因此他所使用的高疊和弦主要是九和弦、十一和弦與十三和弦,其構造可以參見譜例1所列舉的自然大調(diào)內(nèi)的各種高疊和弦。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德彪西的高疊和弦經(jīng)常使用原位,并做平行尤其是二度關系和弦的音階式平行進行。另外,德彪西的高疊和弦中最常用的會是建立在大調(diào)屬音上的高疊和弦尤其是九和弦。
爵士音樂是以七和弦、九和弦以及各種附加音和弦、變和弦等傳統(tǒng)意義的不協(xié)和和弦為基礎的,包括主和弦,很少使用三和弦,但是爵士音樂基本還是建立在某種調(diào)式基礎上的,因而所使用的高疊和弦主要是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十五和弦及其以上的高疊和弦很少使用。爵士音樂使用高疊和弦是為了回避三和弦、形成更為復雜的音響色彩,其高疊和弦的音樂意義包括了色彩與緊張度。
其他一些現(xiàn)代音樂使用高疊和弦有的像印象主義音樂一樣突出色彩,也有的像爵士音樂一樣兼具色彩與緊張度,也有的就是為了更多地緊張度與不協(xié)和,這類音樂非常多見,例如被稱為神秘主義者的俄國作曲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在其作品中設計的神秘和弦,主要是具有強烈的緊張度,同時也具有作曲家個性化的音響色彩。神秘和弦排列上突出四度結構特征,但是實際上是三度結構高疊和弦的變化形態(tài)——降五音省略十一音的屬十三和弦。
高疊和弦的結構多樣,但是十二平均律中自然的三度結構和弦(不包括變和弦)相鄰音為大三度或者小三度,且不含有等音。
九和弦是在七種七和弦的基礎上增加九音形成的,有十二種結構:
1.減減小九和弦——減減七和弦+小九度
2.減小小九和弦、減小大九和弦——減小七和弦+小九度或者大九度
3.大小小九和弦、大小大九和弦——大小七和弦+小九度或者大九度
4.小小小九和弦、小小大九和弦——小小七和弦+小九度或者大九度
5.大大大九和弦、大大增九和弦——大大七和弦+大九度或者增九度
6.增大大九和弦、增大增九和弦——增大七和弦+大九度或者增九度
7.小大大九和弦——小大七和弦+大九度
大小調(diào)體系中使用的九和弦主要是:屬音上的兩種結構,自然大調(diào)的大小大九和弦(俗稱大屬九和弦),和聲大調(diào)或者小調(diào)的大小小和弦(俗稱小屬九和弦);調(diào)式II級音上的三種結構,自然大調(diào)的小小大九和弦、和聲大調(diào)的減小大九和弦與小調(diào)的減小小九和弦,這些和弦都很少見,轉位就更少見了,甚至沒有統(tǒng)一的標記。
譜例3
在20世紀一些建立在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音樂中,九和弦只能是大大大九和弦、小小大九和弦、小小小九和弦、大小大九和弦、減小小九和弦五種。
譜例4
十一和弦是在十二種就和弦的基礎上增加十一音形成的,有二十一種結構:
1.減減小減十一和弦、減減小純十一和弦——減減小九和弦+減十一度或者純十一度
2.減小小減十一和弦、減小小純十一和弦——減小小九和弦+減十一度或者純十一度
3.減小大純十一和弦——減小大九和弦+純十一度
4.大小小純十一和弦——大小小九和弦+純十一度
5.大小大純十一和弦、大小大增十一和弦——大小大九和弦+純十一度或者增十一度
6.小小小減十一和弦、小小小純十一和弦——小小小九和弦+減十一度或者純十一度
7.小小大純十一和弦、小小大增十一和弦——小小大九和弦+純十一度或者增十一度
8.大大大純十一和弦、大大大增十一和弦——大大大九和弦+純十一度或者增十一度
9.大大增增十一和弦——大大增九和弦+增十一度
10.增大大純十一和弦、增大大增十一和弦——增大大九和弦+純十一度或者增十一度
11.增大增增十一和弦、增大增倍增十一和弦——增大增九和弦+增十一度或者倍增十一度
12.小大大純十一和弦、小大大增十一和弦——小大大九和弦+純十一度或者增十一度
在20世紀一些建立在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音樂中,十一和弦只能是大大大純十一和弦、小小大純十一和弦、小小小純十一和弦、大大大增十一和弦、大小大純十一和弦、減小小純十一和弦六種。
譜例5
十三和弦與上述兩類高疊和弦構成方式類似,在20世紀一些建立在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音樂中,十三和弦只能是七個自然音級構成的大大大純大十三和弦、小小大純大十三和弦、小小小純小十三和弦、大大大增大十三和弦、小小大純小十三和弦、大小大純大十三和弦、減小小純小十三和弦七種。
十五和弦及其以上的高疊和弦構成方式也是類似的,但是已經(jīng)無法在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構成。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高疊變和弦,主要包括以傳統(tǒng)和聲中升五音或者降五音的屬變和弦為基礎的高疊屬變和弦,如以下屬九變和弦:
譜例6
這些高疊屬變和弦在德彪西、斯克里亞賓等20世紀作曲家作品以及爵士音樂中都經(jīng)常會使用。
高疊和弦種類繁多,訓練起來并不輕松,需要找到突破口,逐步訓練學生的聽覺感受及其辨別能力。為了循序漸進,我們需要從九和弦的聽覺訓練入手,如果學生能夠逐步掌握九和弦的聽覺能力,那么對于之后進一步訓練其他高疊和弦就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基礎。
根據(jù)上文的闡述,我們知道,自然的九和弦就有十二種之多,此外還有四種變和弦的九和弦,但是我們主要掌握七種常用九和弦與四種屬九變和弦:1.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五種結構九和弦;2.大小調(diào)體系中和聲大調(diào)的V9和弦、和聲小調(diào)的ii9和弦兩種結構(自然大調(diào)與小調(diào)的V9和弦、ii9和弦產(chǎn)生三種九和弦結構也存在于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五種九和弦之內(nèi));3.四種屬九變和弦。
訓練九和弦的辨別能力,還是要從和弦色彩與音高兩個方面入手,尤其是和弦色彩,因而對于和弦色彩的分析與理解對于聽覺的辨認至為關鍵。
1.七聲自然調(diào)式基礎上的五種結構九和弦
這五種七和弦只包含自然音程,前面兩個九和弦甚至不含有三全音。
譜例7
從色彩上來說,前面兩個和弦具有更為溫和的音響,這是因為它們包含的五度音程均為純五度,上方聲部的各音與基礎音(和弦的根音)的泛音列更為吻合。第一個大大大九和弦與第二個小小大九和弦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大大九和弦具有明朗的大和弦色彩,小小大九和弦具有柔和的小和弦色彩。
后面三個均包含三全音,音響色彩比之前兩個有著明顯的不同,增加了不協(xié)和度。這三個和弦相比較,第一個小小小九和弦音響最為柔和,具有明確的小和弦風格,但是它與小小大九和弦相比較,由于三全音與外圍小二度的存在,色彩更為陰暗不協(xié)和;第二個大小大九和弦(大屬九)由于建立在屬七和弦基礎上,具有明確的屬和弦的莊嚴、威嚴的特征,與第一個小小小九和弦相比較具有明確的大和弦色彩;第三個和弦減小小九和弦具有強烈的不穩(wěn)定性,這是因為根音上方?jīng)]有純五度,只有減五度,這使得它與其他和弦有著明確的不同,內(nèi)縮、緊張、不穩(wěn)定的特點一聽既出。
在聽覺訓練中引導學生關注這些九和弦之間的色彩對比,并結合實際音高即可得知整個和弦的構成。
2.和聲大調(diào)的V9與和聲小調(diào)的ii9
這兩個九和弦均包含變化音程,具有明確的不穩(wěn)定、不協(xié)和特征。
譜例8
表1
表2
這兩個和弦與五種七聲自然調(diào)式九和弦相比較,音響更為“怪異”,色彩體現(xiàn)出包含和聲調(diào)式特性音程減七度(增二度)或者增五度的特征。這兩個和弦相比較,色彩也是有著鮮明的對比:第一個和弦建立在大小七和弦的基礎上,具有大和弦明朗的色彩,同時具有屬功能的莊嚴、肅穆的特征;第二個和弦則是建立在減三和弦基礎上,同時上方又包含了一個增三和弦,音響具有強烈的不穩(wěn)定、不協(xié)和特征,同時色彩又體現(xiàn)出減和弦陰暗內(nèi)縮的特性與增和弦尖銳膨脹的特性結合的奇異音響。
表3
3、四種屬九變和弦
四種屬九變和弦均是在屬九的基礎上升五音或者降五音形成的。
譜例9
與前兩類九和弦相比較,這四種九和弦均含有減三度音程(實際作品經(jīng)常會排列成增六度音程),因而不能夠包含在自然調(diào)式、和聲調(diào)式范疇內(nèi),也不屬于常規(guī)的十二種九和弦之列——常規(guī)九和弦相鄰音只能是大三度或者小三度。
這四種屬九變和弦都具有全音階調(diào)式和弦的特征:第三種和第五種是不完全的全音階和弦——包含了六聲全音調(diào)式中的五個音,色彩鮮明,為德彪西喜愛,具有鮮明的印象主義音響特征;第一種和第三種是近似的全音調(diào)式和弦——有一音不能包含在同一個全音調(diào)式內(nèi),且這兩個和弦由于外圍的小九度使其音響更為尖銳。
降五音的兩種屬九和弦的基礎與升五音屬九和弦的基礎五度色彩不同,降五音將和弦變得更為全音調(diào)式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三度結構和弦的特征,而升五音屬九和弦下方的增三和弦所奠定的擴張性音響非常明確。
九和弦的聽辨訓練方式對其他高疊和弦聽辨能力的訓練具有啟示意義,此處不再贅述。
上文我們探討了高疊和弦的音樂意義、結構形態(tài),并以常見的幾種九和弦為例進行探討,總結其結構規(guī)律,并根據(jù)其結構規(guī)律探索其音響色彩特征,從而為聽覺的辨認提供幫助。其他的高疊和弦也可以根據(jù)九和弦聽辨的訓練方式進行類似的聽覺訓練,從而為更為復雜的和聲聽覺能力的訓練打下基礎。
此外,我們在此處主要討論的是原位和弦尤其是密集排列的單個和弦的聽覺訓練,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培養(yǎng)高疊和弦不同排列方式甚至轉位的聽辨能力,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由于高疊和弦的音數(shù)較多,其他排列方式尤其是轉位形式極有可能會成為其他和弦形式——如附加音和弦、代替音和弦、復合和弦、非三度結構和弦等,因而高疊和弦的各種排列形式與轉位形式必須保留著能夠辨認出來的特征,具備這樣特征的高疊和弦的非密集排列或者非原位形式并不多見。限于篇幅,此處就不再展開說明,筆者將會在后續(xù)的研究中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