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學生的學習要實現(xiàn)全面綜合地發(fā)展,教育是為了學生的一切發(fā)展。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切身利益和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人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當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就是人本性教育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人本性教育改變了以往的注重學習結果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視人文關懷。筆者就高校音樂課堂如何突出人本性教育進行探究,希望對高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高校;音樂;人本性教育
音樂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將音樂這門藝術作為學科帶入課堂,主要靠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參與學習。音樂是與人的天性緊密相連的學科,需要人的思維、天賦、感情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完成音樂的學習。音樂與人的天性緊密相連的特點讓音樂的教學要更注重人本性,在音樂的教學中要注重尊重學生的天性,注重課堂生成。人本性教育是人本理論的重要體現(xiàn),人本性簡言之就是以人為本,人本性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人本性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要方向,是教育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是學生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式。人本性教育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xiàn)全面綜合的發(fā)展,更能讓教師的教變得相對容易,最終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一、人本性教育的意義
人本性教育能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變得相對容易,人本性教育被廣泛的推崇是由人本性教育的重要意義決定的,正是由于這些意義的存在,使得高校音樂教育能夠煥發(fā)的更為光彩,因此,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要明確這些存在的意義,才能在此基礎上開展有效的措施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中人本性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為:
(一)人本性教育實現(xiàn)學生全面綜合地發(fā)展
人本性教育更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在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是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而不是教師強加的行為和進行知識的灌輸。從傳統(tǒng)的教師對學生強加學習任務變成學生的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模式。人本性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學生是課堂學習學習的主角,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學生能夠在自主地思考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把所學習的音樂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的體系,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進行記憶,對知識牢固掌握是最有效的。在音樂教育中強調人本性教育,意味著教師給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僅僅是對相關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進行有效掌握,更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例如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表達自我觀點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口語表達的水平、在公共場合勇于表達自我的勇氣等方面的鍛煉和培養(yǎng)。高校音樂就是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的音樂人才,演唱能力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發(fā)揮,讓學生向航就唱出來,通過教師的指引,學生就能夠對這一技能進行掌握。最終通過教師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學生全面綜合地提高。
(二)人本性教育讓教師的教變得更加容易
人本性教育是調動起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相信大多數(shù)教學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認為已經(jīng)足夠地努力和付出不少,可是收到的教學效果甚微,教師們往往為如何才能較好學生而苦惱。如何教好學生是廣大的教學工作者不斷探索但難以獲取一個公認的結論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變得相對容易,讓教師的教更加得心應手,首先要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下功夫。人本性教育是注重學生人本性發(fā)展的一種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學生就能夠從心理上對所學習的知識接受,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樂學實現(xiàn)教師的容易教學。所以說教師要想讓自己對音樂課程教學起來感到容易,不僅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學生的需求和心理特點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樂學讓教師的教變得更加容易。人本性教育強調學生要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就相關德育音樂知識和教師進行探討,教師在學生的發(fā)言當中,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掌握的情況,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夠形成寶貴的課堂生成。學生的發(fā)言有時能夠與教師在思想上形成共鳴。教師在那一刻能夠體會到“遇到知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教師教學幸福感的形成,從而樹立起自己教學的積極性和信心。
(三)人本性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意識到了傳統(tǒng)教育方式有很多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弊端,進而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人本性教育是我國教學改革后主要遵循的方向。隨著傳統(tǒng)教育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教育是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這樣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的思想得不到個性的發(fā)展,往往圍繞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難以形成學生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久而久之,助長了學生的思想惰性,不易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人本教性教育是學生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全面綜合的發(fā)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教師只是起到領跑的作用,學生自己去探討和思考,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模式是符合綜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是當下大力倡導的教學模式。人本性教育是當前和未來教育的一種主流趨勢。
二、人本性教育的主要策略
在高校的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人本教育是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的,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進行音樂學習,促進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的。那么,如何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突出人本行教育呢?最為根本的就是要做到人本性教育要從理論變成現(xiàn)實,需要以下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教師具備人本性教育思想
雖然說當下的教育模式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是教師畢竟是課堂的引導和組織者,教師怎樣引導和組織將決定教學的模式。教師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肯定就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通過教師的灌輸對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理解和把握。假如教師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就能在課堂學習當中發(fā)揮最大的主動性,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模式將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式,所以說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組織方式很重要。教師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人本性教育理念,并把人本性教育理念貫穿于日常的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注重給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給學生思考和鍛煉的空間。教師要多引導,多提問,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在學生探討和交流中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理出知識的框架和體系,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有效理解和記憶。課件教師的教學方式很重要,教師教學的方式直接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式,要求教師要具備人本性的教育思想。
(二)教師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
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給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把學生當作有靈魂、有思想,需要全面綜合提高的有個性的個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人。高校音樂是音樂理論知識和實際表現(xiàn)相結合的,在對學生進行相關音樂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具體的來唱一唱,演一演,在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實際演練的過程當中,達到對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深入掌握的目的。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來發(fā)表自己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看法。例如在遇到相關的音樂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唱法,讓學生學著教師的唱法進行實際的演練,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只是對相關的音樂知識在理論上進行把握的情況發(fā)生,學生不僅掌握相關的樂理知識,還能掌握相關的音樂技能。
隨著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推行,高校音樂人本性教育是新時期音樂教育的一種必然趨勢,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勢所需。作為高校音樂教師要以人本性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敖逃蟹ń虩o定法”,高校音樂教師應該秉承教學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學理念,把人本性教育理念貫穿于日常的教學當中,根據(jù)自己教學班級的特點,在教學時隨機應變,采用適合相應班級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姚思源.新世紀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新動向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11(8).
[2]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3]馮蘭芳.普通高校音樂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J].中國音樂教育,2010.
[4]楊文斌.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思路[J].成功(教育), 2013(6).
[5]何志斌.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機器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
[6]袁永和.高校教師評價中的問題與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4).
作者簡介:丁晶(1982—),女河南省鄭州市人,漢族,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舞蹈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