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
摘 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教學的總目標,也是高水平朗讀活動必經(jīng)的三個階段。文章從課標解讀出發(fā),論證這三個階段教學實施的策略,從而為朗讀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正確;流利;有感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1-0060-01
一線教學中,朗讀指導停留在表面,現(xiàn)狀堪憂。這和課程目標的把握不到位有很大的關系。本文認為:“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詞,不僅是朗讀教學的目標,也體現(xiàn)了高水平朗讀的一般階段。單從三個詞的排序來看,“正確”是前提,流利是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結果,也是高水平朗讀的最基本的要求。“有感情朗讀”,應是階段目標的最高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對朗讀的不同階段進行有效指導呢?
一、正確
(1)正確的讀音。不讀錯應該是朗讀的最低要求。正確的讀音,要以運用普通話的字音為準。讀正確就要以正確的普通話語音為基礎。對于偏遠地區(qū)和方言較重的地區(qū)而言,老師尤其要注意普通話的正音工作。筆者所在的河南林州市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一隅,林州方言屬于晉語系,和普通話的差別較大。經(jīng)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本區(qū)域學習普通話難點集中在:前后鼻音的矯正。林州方言里沒有前鼻音,這對學生學習普通話造成了困擾,老師要多費一番功夫來指導。上聲調值的糾正。上聲的調值是214,方言影響較重的人習慣上只讀到212,上聲的教學也是普通話學習的一個難點。
(2)正確斷句。這還涉及到對讀“正確”的另一個理解,也就是要正確地斷句,不能讀破句。這主要表現(xiàn)在停頓和氣息的一些處理上,涉及到學生對句子結構、語句節(jié)奏的把握。漢語言作為學生的母語,日??谡Z交流的經(jīng)驗,讓學生對于偏口語句子能夠很好地處理斷句。但對書面語太重、生字詞太多的句子,學生斷句就往往出問題了。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識字教學做到位,理解書面語的含義,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借助聽覺判斷所讀句子的結構,不斷積累書面語知識。
二、流利
流利的朗讀是對朗讀的速度和流暢性方面的要求。這涉及到認知加工的速度敏捷性、語言表達,以及對所讀材料的熟悉程度,等等。流利的朗讀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要想“讀得流利”,需要多次練習,但多次的讀并不是簡單的重復(多讀幾遍),而要“眼到、口到、心到”,這也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關于讀的基本要求。
三、有感情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朗讀者要在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加深感受,產生真實的感情、鮮明的態(tài)度,然后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準確生動地再現(xiàn)作品的思想內容,加深聽者對作品的理解,引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朗讀的目的。要達到“有感情的朗讀”需要從把握感情(文本的思想感情)、準確地傳達感情(朗讀技巧)著手。
(1)正確把握文本情感。只有正確把握文本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為把這種感情通過朗讀的方式傳達出來做好鋪墊。正確把握文本,包含正確地理解文本內容、正確把握文章基調兩方面內容。正確理解文本內容,是閱讀教學的范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方面的經(jīng)驗很多,本文不再多做論述。對于如何把握文章基調,本文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基調是音樂的專有名詞,指一首曲子的調子,把這個概念引入到朗讀中,是指文學作品中,總的感情色彩和態(tài)度情調。不同的文學作品有著不同的情感基調:《西游記》的歡快;《紅樓夢》的哀惋;《正紅旗下》的詼諧;《我與地壇》的沉重;《回延安》的親切;《周總理,你在哪里?》的深沉……不一而足。如何在朗讀時把握基調?
一是認清基調的整體性。基調是作品的整體情調,是作品感情的整體感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作品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如《月光曲》一文的感情基調是恬靜的、溫和的;《小柳樹與小棗樹》既有贊揚也有批評;《橋》悲傷、崇敬、贊揚交織在一起。把握基調鮮明、恰當,不能隨心所欲,也不可被動地應付。
二是注意基調的變化性。朗讀作品,基調應貫穿始終,卻不是一成不變。當內容、人物、心情變化時,都應有不同的語氣表達。例如,《狼和小羊》的基調是激進、鏗鏘有力的。作品貶斥了狼為代表的壞蛋為了利益絞盡腦汁尋找借口的行徑,諷刺意味貫穿表達全過程。但文章也表達了對柔弱、無辜的小羊的同情,這對基調起反襯作用,會更加深化主題。
(2)準確傳達感情。朗讀者與作者傳達的感情產生了共鳴,要把這種感情通過朗讀的方式準確地傳達出去,還要有一定的朗讀技巧。在低年級,有時還需要對課文做一些加工。例如,增加一些描繪表情或態(tài)度的提示語,輔助學生讀出課文中人物的語氣和語調。下面是一位教師教《夏夜多美》一課,在課文上加的提示語。
睡蓮(瞪大眼睛,吃驚地/關心地)問:“小螞蟻,你怎么啦?”小螞蟻(揉了揉紅腫的眼睛,抽抽搭搭地)說:“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啦!”……蜻蜓(飛過來,想了想)說:“讓我來送小螞蟻回家吧!”睡蓮(擔心地/擔憂地)問:“天這么黑,你能行嗎?”這時,一只螢火蟲飛來了,(拍著胸脯,驕傲地/自豪地)說:“我來給你們照亮?!?/p>
朗讀是一種能力,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做好朗讀教學的指導,不僅對教師工作態(tài)度高要求,還要在專業(yè)性上提出高要求。
參考文獻:
[1]薛振華.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4(08).
[2]馬學軍,丁曉梅.小學教師對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理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