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峰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不僅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做好了準備,而且還在各個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首先,開設信息技術課,教給孩子一種先進信息理念、科技思維;其次,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學校;意義;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0-0092-01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滲透在人們生活當中。學會使用電腦進行學習和工作,是新時代下的必修課。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給學生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傳授信息技術能力,正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對孩子今后的生存、交往、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
一、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可以傳授學生一種科學觀念
一些小學生對當今的電視、電腦充滿著好奇,總覺得電視、電腦里面裝著小人國。他們無法想象先進的科技是怎么回事,心中存有疑惑感和探究欲。通過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揭開了孩子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秘面紗。例如: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網站制作入門”一課,學生通過學習網頁制作,明白了通過電腦技術,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傳輸?shù)交ヂ?lián)網上的原理,解開了學生心中“電腦、電視中裝有小人國”的疑惑。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領略到科技知識的神奇,同時也開闊了視野,開拓了思維,思維方式也向信息化轉變。
二、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沒有強烈的興趣,就會產生煩躁、厭倦心理,導致學不好這門課程。信息技術課恰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把聲、像收集在一起,通過加工再傳輸給外界,這一過程正好是學生想要探究的奧秘。如果教師再結合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鮮明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景,學生在探究心理和好奇心的促使中,學習起來會更加專心、認真。同時,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其他學科知識的鋪墊,沒有其他學科的知識,信息技術操作就更無從下手。例如:學生要制作一個報刊網頁時,需要各學科的知識準備,不具備的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強烈需求中,學生的興趣超乎異常,學習效果顯而易見,這無形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每一學科都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強烈的求知欲,在興趣的引領下實現(xiàn)了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三、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交往方法
當今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教學的改革,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時也改變了學會書本知識就達到了學習目的的觀念。計算機技術是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計算機技術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而且,它還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可以內化其他學科知識。在其他學科中運用信息技術,無形中轉變了單一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了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學會了常用軟件Microsoft office、FrontPage、Flash等。通過這些軟件的應用,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各科知識的互動運用。同時,學生也明白網絡時代的交往需要先進工具,只有學會先進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也為今后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
四、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信息時代科技突飛猛進,正在挑戰(zhàn)著教育界。學校如何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的新型人才呢?以計算機為媒體的信息技術課程,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解開了當今教育的困惑,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只顧灌輸知識、輕視能力培養(yǎng)的弊端。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技術交流能力,在加工、選擇、處理信息的過程中醞釀著高度敏銳的綜合人才,學生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去假存真,學會明辨是非。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學生學會提煉適合自己的精華,以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
五、在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內化了學科結構,實現(xiàn)了各科知識的互動應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課的開放性非常強,它是集數(shù)學、藝術、語言、科學等課程為一體的一門綜合課程,它的內容與各門學科緊密相連。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不僅需要各科知識的配合,同時其他學科的教學也要借助信息技術知識、技術手段來傳授。在這樣相輔相成的教與學的活動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不僅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了教具準備,而且能有效地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實現(xiàn)各學科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了Word基礎知識以后,要制作一份電子報刊,就要選擇適合報刊主題的語言文字,這些是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選擇什么樣的圖片和圖形,文字和背景要什么顏色,圖形和文字如何搭配才好看,這些知識是美術課上講的。學習制作幻燈片,要選擇一段音樂,那優(yōu)美的旋律又得益于音樂課……這種知識間的交錯配合,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知識需求中汲取其他學科中自己需要的知識,在其他學科的知識積累中實現(xiàn)知識與知識的融會貫通、知識與技能的互動提升,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本領。
參考文獻:
[1]黃麗衡.信息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懷化學院學報,2013(06).
[2]許愛娣.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及學習環(huán)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