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刺史考全編》自2000年出版后,已成為治唐史者重要參考書。但該書卷帙浩繁,疏漏難免?,F根據新出墓志及相關文獻增訂。
關鍵詞:《唐刺史考全編》;墓志刺史
郁賢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編》(以下簡稱《全編》),自2000年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后,備受學界的推崇和贊譽,現已成為治唐史者重要參考書。但限于當時的資料條件,加之卷帙浩繁,難免疏漏。近十幾年來,隨著相關墓志碑刻的刊布,專家學者多有補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筆者也留意于此,現不揣淺陋,依《全編》卷次,整理成文,祈專家指正!
1.卷一京兆府(雍州上)王師忠武德九年(626)
《王師忠墓志》(貞觀十五年):“(武德)九年,賜爵饒安縣男……其年檢校萬年縣令,又攝雍州,治中京?!懹^四年,詔以君為靜州諸軍事、靜州刺史?!拍辏t授石州諸軍事、石州刺史?!盵1]6《全編》闕載。
2.卷五岐州(扶風郡、鳳翔府)李元祥貞觀十一年(637)
《李元祥墓志》:“貞觀初,封許王?!耸谑钩止?jié)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懹^十一年,徙封江王,以本官檢校岐州刺史?!阑杖?,遷使持節(jié)金州諸軍事、金州刺史?!辏w使持節(jié)鄧州諸軍事、鄧州刺史。……龍朔三年,授使持節(jié)鄜州諸軍事、鄜州刺史。……上元二載……詔王以本官兼檢校鄭州刺史,俄而即授。……以調露二年七月廿七日遘疾薨于州館,春秋五十有五?!盵1]44《全編》據岑文本《冊許王元祥改封江王文》及《舊唐書》六四本傳,著列李元祥貞觀十年為岐州刺史,十一年由岐州徙蘇州,與墓志蘇州遷岐州異??肌杜f唐書·太宗紀下》:貞觀十一年六月“己未,定制諸王為世封刺史……己巳,改封許王元祥為江王?!盵2]48同書六四《李元景傳》:“十一年,定制元景等為代襲刺史。詔曰:‘……蘇州刺史許王元祥?!盵2]2424現存材料,如《新唐書·李元景傳》、《唐會要》四六、《全唐文》六太宗《荊王元景等子孫代襲刺史詔》等,于此記載完全一致。查陳垣《二十史朔閏表》,是年六月甲寅朔,己未六日,己巳十六日。可見,貞觀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己巳許王李元祥改封江王前,其職已為蘇州刺史。岑文本《冊岐州刺史許王元祥改封江王文》稱“惟爾岐州刺史許王元祥,……是用命爾為使持節(jié)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改封江王”[3]明顯敘次錯誤,其冊文當作“冊蘇州刺史、許王元祥改封江王”,由蘇州刺史、許王,徙封江王、以本官檢校岐州刺史;《舊書》本傳“徙封江王,授蘇州刺史”的記載,顯然也是錯誤的,墓志正可正誤。
3.卷五岐州(扶風郡、鳳翔府)楊忠梗開元中后期
《楊忠梗墓志》:“其后三題與,四剖竹……扶風、小永寧之后;新安、大臨海之前,零陵薦居,邵陽不就。位才復于太守,階不逾于太中,謝病而歸,殆非壽寵?!贝呵锲呤衅?,天寶二年(743)卒。[4]350唐人例稱太守為剖符、剖竹,志云“四剖竹”,則楊忠梗四為刺史,當即扶風、新安、零陵、邵陽。
4.卷六邠州(豳州、新平郡)赫連梵 則天時
《赫連欽若墓志》:“皇考梵,邢部郎中、衛(wèi)尉卿、邠州刺史?!盵1]132墓主開元十七年(729)卒,年六十七。按《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八“司勛員外郎”有赫連梵,時當高宗末、則天初,其刺邠州似在則天時?!度帯逢I載。
5.卷七鄜州(洛交郡)李元祥龍朔三年—上元二年(663—675)
依據同2。《全編》據《冊江王元祥鄜州刺史文》列于麟德元年(664),與墓志相差一年。
6.卷一二慶州(安化郡、順化郡)張恪貞觀中
《全編》主要據《全唐文》張九齡《張說墓志銘》“慶州都督諱恪府君之孫”,著列張恪名。但新出土張說墓志實作“贈慶州都督諱恪府君之孫”[5];復考張說《唐贈丹州刺史先府君(張騭)碑》:“考諱恪,無祿早世。”[6]慶州都督為贈官甚明。故此條當刪去。
7.卷一五隴州(汧陽郡) 皇甫文亮開耀元年(681)
《皇甫文亮墓志》:“開耀初,出為隴州刺史。俄加中散大夫、守魏州刺史,封清平縣開國男。……久之,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未之官,拜鸞臺侍郎?!构爸?,除楚州刺史。佳政有聞,尋遷鄧州刺史?!源构叭臧嗽聦⒅嚦?,途經洛邑,薨于尚賢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四?!盵4]127據《皇甫文房墓志》,皇甫文亮文明元年(684)八月尚任魏州刺史[7],則其拜揚府長史,必在垂拱元年(685)二月,則天改黃門侍郎為鸞臺侍郎后[2]1788。
8.卷一五隴州(汧陽郡) 李成裕開元中期
《唐故平原郡太君盧氏合附之銘》:“正議大夫、莫州刺史成裕之母也……成?!瓏L為尚書都官郎中,累遷金隴鄧莫四州刺史?!盵1]160開元二十五年(737)五月合附。李成裕開元十五年(727)三月,由都官郎中出為金州刺史,見《曲江集》附錄《授洪州刺史制》。[8]《全編》闕載。
9.卷一六夏州(朔方郡)沈東美天寶十三載(754)
《沈子昌墓志》:“公姓沈氏,諱子昌,皇朝詹事府君之長子,今朔方郡太守東美之長兄?!盵9]墓主天寶七載卒,年六十二,以天寶十三載十一月十八日遷厝于偃師首陽山。沈子昌為唐代著名詩人沈佺期長子,《全編》疑沈東美任職代宗時,不確。
10.卷二六安北(燕然、瀚海、鎮(zhèn)北)大都護府司馬崇敬開元四年(716)前
《司馬崇敬墓志》:“遷左監(jiān)門中郎將、檢校安北都護……公在邊積歲……既而咸疾彌篤,解任還朝……以開元五年一月貮拾七日薨于河南府永豐里之第,春秋六十?!盵1]102
11.卷二七秦州(天水郡)李義琛高宗時
《李先墓志》:“祖義琛,皇朝工部侍郎,兼牧梁秦岐雍?!盵10]《全編》永淳初年著錄梁岐雍,闕載秦州。
12.卷四十甘州(張掖郡)崔慈約高宗、則天時
《崔安樂志》:“父慈,皇通議大夫、檢校甘州刺史、上柱國?!盵11]400—401墓主開元二十四年卒,年五十四。崔慈父玄表仕貞觀,其任甘州,當在高宗、則天時?!度帯逢I載。
13.卷五一陜州(陜郡) 徐惲開元二十二、三年
《徐惲墓志》:“特拜御史中丞兼都畿采訪處置使……遽以分陜務總,鎮(zhèn)理資能,移執(zhí)憲之權,拜剖符之守。倉庾驟積,水陸飛馳……以橫議見謫東陽別駕。遷東平、吳興兩太守?!职莨フ绿丶娼鞑稍L使。……因計入奏,朝廷嘉之,除襄陽太守兼山南東路采訪使?!殖惲艨ぬ丶婧幽喜稍L使……皇帝鑒明,爰降優(yōu)詔,許移疾東洛,仍總務南河……以天寶四載十月七日薨于午橋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六?!盵11]412—413志稱其“四連率而六典郡”,其六郡依次為陜郡、東平、吳興、江西、襄陽、陳留。按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始置十道采訪處置使,新設都畿采訪處置使,以御史中丞盧絢兼之[12],則徐惲典陜,當在開元二十二年(734)二月后。而開元二十三徐惲已由鄆州遷湖州(說詳鄆州下),則其刺陜,必在開元二十二、三年。《全編》闕載。
14.卷五三鄭州(滎陽郡) 李元祥上元二年—調露二年(675—680)
依據同2?!度帯窡o起止,今據墓 志補。
15.卷五三鄭州(滎陽郡)于季子景云元年(710)
《崔藏之墓志》:“年十有七,游于滎陽,刺史于季子解榻致禮?!盵13]224墓主卒于天寶九載(750),年五十七,則生于延載元年(694),年十有七,即景云元年?!度帯逢I載。
16.卷五五汴州(陳留郡)徐惲天寶四載(745)
依據同13?!度帯芬商鞂毸妮d,據墓志可確定。
17.卷六六鄆州(東平郡)徐惲開元二十三年(735)
依據同13?!度帯芬都翁﹨桥d志》“徐惲,開元二十三自登州刺史授”,于登州(東牟郡)列徐惲名。今審墓志圖拓,“平”字甚明,“東牟”當“東平”傳抄形訛,登州名下當刪。又,《全編》從《統記》,定任職時間在開元二十九(741),然據墓志,東平之后,尚四典郡,時間過促,疑《吳興志》所記為是。
18.卷八四汾州(浩州、西河郡) 于德芳(于德輿)約貞觀時
《于嘉胤墓志》(開元二十四年):“曾祖象賢,隋金紫光祿大夫、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駙馬都尉、禽昌公……祖德輿,皇銀青光祿大夫、殿中監(jiān)、汾州刺史、襲禽昌公。”[1]154按《元和姓纂》河南洛陽于氏、《新唐書》七二下並載于象賢四子,德基、德威、德行、德芳,不及德輿??记迕P枝《關中石刻文字新編》卷一有《于德芳碑》,額題“大唐故越州都督禽昌定公碑”,“以龍朔三年歲次癸亥二月庚戌,遘疾薨于隆慶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七。……謚曰定公,禮也?!盵14]時代相合,父、爵相同,于德輿疑即于德芳。
19.卷九二蔚州(安邊郡、興唐郡)彭復仁 約中宗前后
《彭紹墓志》:“父復仁,唐左司御率府中郎、蔚州刺史?!蹦怪鏖_元廿二年卒,春秋六十五。[1]172《全編》闕載。
20.卷九八魏州(冀州、魏郡)皇甫文亮開耀二年—垂拱元年(682—685)
依據同7?!度帯吠茰y高宗時,欠確。
21.卷一一五莫州(文安郡)李成裕 開元中
依據同8?!度帯逢I載。
22.卷一二三揚州(兗州、邗州、廣陵郡) 皇甫文亮垂拱元年(685)未之任
依據同7。《全編》據《皇甫慎墓志》約高宗時,未確。
23.卷一二三揚州(兗州、邗州、廣陵郡)李知柔開元二十六—開元二十九年(738—741)
《崔藏之墓志》:“換揚州大都督府兵曹參軍。長史李知柔決獄多僻,訟言載路。黜陟使、尚書左丞席豫召公按問,盡發(fā)幽冤?!盵13]224席豫黜陟揚州,事在開元二十九年五月[12],是知此時李知柔尚在任上,《全編》著列李知柔開元二十六至二十八年,未允。
24.卷一二四楚州(淮陰郡)皇甫文亮垂拱三年(687)
依據同7?!度帯逢I載。
25.卷一三九蘇州(吳郡)李元祥貞觀十一年(637)
依據同2?!度帯妨杏谪懹^十一年至十九年,并引《續(xù)高僧傳》“貞觀十九年,刺史江王”為證。按墓志于貞觀十一年徙封江王、以本官檢校岐州后,至永徽三年(652)始書仕歷,其間十余年當別有宦途。據《全編》考證,李恪貞觀十三年即除岐州刺史。疑“貞觀十九年”為“貞觀九年”之訛,或貞觀十九年為再任,俟考。
26.卷一四八歙州(新安郡)楊忠梗開元末
依據同3?!度帯逢I載。
27.卷一五一福州(泉州、閩州、長樂郡)黎埴會昌元年(841)
《盧繪夫人墓表》題云:“福建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朝散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黎埴撰?!盵4]567墓主會昌元年四月卒,九月祔。又《盧繪夫人墓志》(會昌元年九月):“妹適壽春黎埴。黎公歷任近密,迨今廉鎮(zhèn)福建,昨正初道路,集會于嘉興,路歧徘徊累日?!盵4]566《全編》疑會昌中,今據墓志,可確知黎埴會昌元年始為福州刺史。
28.卷一五三泉州(豐州、武榮州、清源郡) 屈突詮約則天前期
見《屈突詮墓志》[13]67,《全編》闕載。
29.卷一五三泉州(豐州、武榮州、清源郡) 云遂開元二十年(732)
《云遂墓志》:“ 考漢州刺史、少府監(jiān)、右金吾大將軍、隴西公諱昌……景龍初,有制以父執(zhí)金吾子難同衛(wèi),除太子洗馬。……開元中,移睦州別駕……祠汾陰,制除泉州刺史……未幾,奉賜告之詔,移疾洛師,以開元廿六年正月五日終于東京永豐里私第,春秋六十有五?!盵4]404 按玄宗開元十一年正月、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兩祠汾陰,依墓志辯之,顯為后者?!度帯窊堕}書》列于開元中,不確。
30.卷一七一永州(零陵郡)楊忠梗開元末或天寶初
依據同3?!度帯逢I載。
31.卷一八九襄州(襄陽郡)徐惲開元末或天寶初
依據同13。《全編》闕載。
32.卷一九〇鄧州(南陽郡)李元祥永徽六年—龍朔三年(655—663)
依據同2。又《江國太妃楊氏墓志》:“以顯慶二年十二月廿八日薨于鄧州之官舍,春秋年五十有六?!盵1]18《全編》謂麟德元年(664)前,不確。
33.卷一九〇鄧州(南陽郡)皇甫文亮垂拱三年(687)未之任
依據同7。卒于赴任途中。
34.卷一九〇鄧州(南陽郡)李成裕開元中期
依據同8。《全編》闕載。
35.卷一九一唐州(顯州、淮安郡)張德言武德、貞觀時
《張之輔墓志》(開元二十一年):“曾祖德言府君,皇唐州刺史、九隴公?!盵4]277張德言孫仁愿相中宗,則其刺唐州,約在武德、貞觀時?!度帯逢I載。
36.卷二〇三金州(安康郡、漢陰郡)
李元祥永徽三年—永徽六年(652—655)
依據同2?!度帯犯咦跁r,不確。
37.卷二二三漢州(德陽郡)云昌約則天、中宗時
依據同31。《全編》闕載。
38.卷二七七富州(靜州、開江郡)王師忠貞觀四年—貞觀九年(630—635)
依據同1?!度帯逢I載。
參考文獻
[1]趙文成.趙君平編選.新出唐墓志百種[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2]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宋敏求.唐大詔令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8:142.
[4]趙君平、趙文成編著.河洛墓刻拾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5]李獻奇.唐張說墓志考釋[J].文物.2000.(10):91—96.
[6]董誥.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50.
[7]齊運通.洛陽新獲七朝墓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2:103.
[8]張九齡.曲江集[M].商務印書館.1937.226.
[9]趙君平.洛陽新獲唐志二題[J].書法叢刊.2001.(3):37—38.
[10]吳綱.全唐文補遺第八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6—47.
[11]喬棟、李獻奇、史家珍編著.洛陽新獲著志續(xù)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2]王欽若.宋本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89:352.
[13]吳綱.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14]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二十二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16932—16935.
作者簡介
曾澗(1963-),男,漢族,重慶人,大專。自由職業(yè),研究方向:唐代職官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