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

      2015-05-19 00:32:04孫通君
      散文百家 2015年5期
      關鍵詞:詩風燕趙

      孫通君

      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

      孫通君

      一、研究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的現實意義

      燕趙詩風是燕趙區(qū)域人們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用詩的語言表現的。而作為詩歌,在文學發(fā)展史上,也是最早出現,它的產生早于文字的產生,它是從初民的勞動呼號中發(fā)展起來的。最初是與音樂、舞蹈三位一體同時出現,當時并不具備獨立的形式。后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才逐漸分離開來,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形成自己鮮明的特征,為人們所掌握。它具有非常鮮明的燕趙地域文化的特點,充分反映出燕趙人民生活的地理特色,以及它的民族性格,民風民俗的特征。

      燕趙詩風的形成,也即與燕趙樂風、舞風的形成相一致。所謂音樂的起源,是心有所感,意有所注,發(fā)為音聲,是詩是歌,如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荊軻的《易水歌》等,皆意有所屬,心有所動,音有所鳴,發(fā)為歌聲,舉手投足,動之以形,是為舞蹈。詩歌不分家。有詩必歌,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就是舞蹈。初民的天籟、純真,必然使得詩、樂、舞三者完美結合,方才能夠真正把心中想要傾吐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歌就是慢慢拉長了嗓子,把要說的話唱出來,這就叫做吟誦。吟就是拉長嗓子唱,誦就是有節(jié)奏地念。詩就是在吟誦、吟唱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如何,歌如何,舞也如何,三位一體、緊密結合。所以說,燕趙詩風是唱出來的、舞出來的。不僅如此,擴而廣之,楚湘之風,秦晉之風,齊魯之風等,也是如此,詩、樂、舞三者統(tǒng)一,這也是初民的早期中華文化的共性特點,而在共性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的特點。也就是說,燕趙之地必然形成燕趙風格,反映在燕趙詩風上,也既慷慨悲歌,激昂奮進,豪爽不羈,敢于擔當,痛快淋漓,愛國舍家,勇于獻身,誠信重諾等特點。燕趙詩風的特點,也是反映在燕趙其它藝術形式上的特點和風格,如燕趙樂風、燕趙舞風等。古人講詩生于心,發(fā)于言,詠于樂,動于舞。詩是唱出來的,話是吟出來的。書不盡言,故詠之歌之。詩詞歌賦等,就是通過非口語的形式,來表達口語不能盡之意。文學(包括詩詞歌賦)本是語言的藝術,而語言是一種聲音文字,能反映語言的音質,卻不能說明語言的音長、音強、音高。要達到語言的完美表達,就要吟、唱、誦、歌等。這些還不能盡意表達心中的情意,就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舞蹈就產生了,隨之也就有了舞蹈藝術。

      而所謂的燕趙詩風發(fā)軔于戰(zhàn)國時期燕趙一帶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因為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一樣,早在燕趙大地的遠古時代,音樂就已出現?!拔舾鹛焓现畼罚瞬倥N?,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逐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所謂的葛天氏,指的是原始社會一個叫葛天氏的整個氏族而言,不是專指某人。這段記載中所提到的“玄鳥”,是指黑色的燕子。而“玄鳥”這一段文字是對燕子的歌頌,因為燕子是這個氏族的圖騰標志。而據史書記載,契這個遠古部落的圖騰就是“玄鳥”,也即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春秋公羊傳》)。這個部落就生活在太行山以東的平山縣等地域,這個部落也大部分是后來中山國的赤狄、白狄族。詩、樂、舞所反映的,正是燕趙人民的民性民風,以及燕趙風格的民族特點,這就是燕趙詩風的表現。也就是說燕趙大地自有人居住的那天起,燕趙大地的地域特點,就已深深地灌注到燕趙人民的血脈中,形成了燕趙詩風、燕趙樂風、燕趙舞風。地域特點是形成那里風氣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燕趙詩風(也包括燕趙樂風、舞風以及燕趙民性、民風、性格、氣質等等諸多方面的風格特點的發(fā)軔之時,發(fā)軔地點),而決非是什么后來發(fā)軔于戰(zhàn)國時期云云。

      關于這一特點,在歷史上的許多史學家,也都鮮明地給予了肯定。比如司馬遷就曾指出:“燕趙民性任俠放蕩,性情耿烈,??犊?。”司馬遷就是從燕趙的地域特點來看待燕趙民性、民風、性格的。有了這樣突出的民性、民風、性格特點,它的詩文樂舞等等一切行為,必然會打上這種性格的烙印。文學藝術是生活的反映,燕趙詩風的特點,在燕趙樂風、舞風等其它一切燕趙文化作品中,都會明顯地體現出來。比如在燕趙樂風中,表現最明顯的《易水歌》,它首先是歌,是荊軻臨行時的慷慨即興悲歌。而這種歌、詩、舞相結合的習俗,在遠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是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和抒發(fā)情感的習慣。古代人說話原本就是吟誦、詩樂一家,詩樂舞一家。雖然后來的發(fā)展,詩、樂、舞分家了,但是,所有的詩文都是可以入樂的。

      人人都可以是詩人,詩人即音樂家,人人都會用發(fā)自內心的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此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音樂的聲音?!拔樽玉阒劣诹晁?,無以糊其口,鼓腹吹篪,乞食于吳市?!保ā妒酚洝し额鳌罚?。“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箕踞鼓盆而歌?!保ā肚f子·至樂》)。秦國的人擊著日常的用具,如盛水的甕,盛食物的罐,甚至僅僅拍著自己的大腿,都可以作為歌唱的伴奏。(見秦朝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缻,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而人們所歌所詠,除了自己心中的所思之外,他們的語言、詩的韻律,也必然是自己久居之地環(huán)境特色的反映。所以,聽京戲就像聽老北京人在侃大山,聽豫劇就像聽河南人說一口河南腔,聽川劇則像聽四川人在擺“龍門陣”,而聽河北梆子,就像聽燕趙之人的慷慨悲歌。

      除此之外,各地方言對音樂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在詩歌語言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平仄去入的四聲,在不同的方言區(qū)對音樂的旋律走向起著制約的作用。正如《說苑》所說:“北方之音,其音湫厲而微末,以象殺伐之氣?!币魳肥飞详P于南北地域音樂風格特點的評論,較多地集中于后世對戲曲音樂的評價中,這同古代音樂史中戲曲音樂的發(fā)展多與南北地方音樂的相互交融、影響有關。比如徐渭在《南詞敘錄》中所說:“聽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發(fā)灑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鼓怒也,所謂‘其聲噍殺以立怨已,南曲則紆徐綿眇,流利婉轉,使人飄飄然喪其所宗而不自覺,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已?!锨闭{,可于箏笆被之,然終緩散戾,不若北之鏗鏘入耳也?!薄敖裰鼻w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薄按蟮直敝鲃徘行埯?,南主清峭柔遠?!倍嘹w之地,北則燕趙,南則鄴邯。胡服騎射,馬上馬下,長期征戰(zhàn),民多剽悍。風格性格自古慷慨激勵,這樂風,這詩風,以及與其融為一體的舞風,就是燕趙詩風的精髓。民族的和地域的自然、氣候與地理生活環(huán)境,對人的文化心理,包括審美意識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地影響與交互作用。這些長期的地域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氣質,情感特征,在民族的審美意識,欣賞習慣中被保存和延承下來。所以即使是具有大唐氣象的邊塞詩、軍旅詩、抒志詩,只要詩人親歷燕趙之地,詩風自染燕趙詩風的悲歌慷慨之音。

      研究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如何將這三者結合的精髓繼承發(fā)揚下去。中國是個詩歌大國,燕趙是昂揚激奮、蹈厲正氣的燕趙詩風的故鄉(xiāng),發(fā)揚激勵燕趙詩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僅對發(fā)展河北的詩詞、詩歌事業(yè)是一個促進,而且對我國詩壇的進一步繁榮,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研究燕趙詩風與燕趙樂風、舞風的關系,正是促進解決詩歌與樂舞大脫節(jié)的問題的關鍵。自五四運動以來,西風東漸,傳統(tǒng)文化許多良好的東西被丟棄,新詩在新文化運動中被捧上詩壇,而傳統(tǒng)文化詩詞歌賦被擠到了邊緣,沒有了吟誦,詩樂分家,致使詩歌的音樂性大大減低。就像當今詩詞家李樹喜所形容的那樣,新詩患上了“不韻癥”。

      音樂入詩,詩入音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思維構思的良好習慣。許多詩是在音樂中、在樂思中被激活、激發(fā)出來的。踏歌是踏詩、踏韻、踏音階、踏節(jié)律,平仄也是在歌唱、吟誦中被發(fā)現、被運用的。在歌唱、吟誦中,為使歌詞的每個音節(jié)更符合音樂的韻律,而都是會隨時進行修改的。語言是吟誦出來的,吟誦就是歌唱,如吟誦之不足就要更精美地唱,并且在行動中、運動中唱。所以,當今詩詞教育家葉嘉瑩說,中國的傳統(tǒng)詩詞不是只在書桌前憋出來的、背出來的,而是邁開雙腳跑出來的,這就是音樂的律動。有了音樂,也就有了語言的地域特性,而語言的四聲腔調也是旋律起伏的依據。說話有抑揚頓挫,語氣有硬有軟,激動時聲調變高,愁悶時聲調變低,這些都會在旋律中表現出來。音樂是詩歌的翅膀,沒有翅膀的詩歌“百靈”是飛不遠的,這就是自五四運動后詩詞被打倒的真正原因。當然,還有詩詞的用韻問題等,也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研究燕趙詩風,不能離開燕趙樂風、舞風。要提倡詩、樂、舞的天籟性,也即詩歌的生活性,民族性,音樂性,因為失去了音樂的詩歌是難以飛遠的。

      二、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美學特征

      華夏古國幅員廣大,地域遼闊,其自然山川、地理環(huán)境氣象萬千,風土人情、世俗趣貌各不相同,這都深深影響著各族文化形態(tài)的形成,使之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的特征,當然,也具有著不同的審美特征。燕趙詩風、樂風、舞風的美學特征是什么呢?千百年來,燕趙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孕育了這里人民的特殊性格,也形成了燕趙區(qū)域的文化形態(tài)和審美心理,突出了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美學特征。

      從遠古時期氏族部落地區(qū)之間的戰(zhàn)爭在我燕趙西部的阪泉之戰(zhàn),黃帝、炎帝大戰(zhàn)蚩尤于涿鹿,“帝(舜)乃延敷文德,舞干羽于西階”,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趙民性任俠放蕩、性情耿烈,??犊?,以致荊軻高唱《易水歌》,以下漢樂府、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漢末以三曹為首、以建安七子為骨干的建安風骨“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西晉十六國時期多寫《燕歌行》,內容多憂怨、悲滄、英雄慷慨之詞。至劉琨慷慨激昂、雅壯多風;庾信則慷慨凄涼、悲歌沉郁。到盛唐氣象,軍旅詩、邊塞詩,詩風、樂風、舞風,慷慨激越,英雄創(chuàng)業(yè),馳騁沙場,不怕犧牲,為國舍家,悲壯豪放。宋、元、明、清,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審美心理特征雖不及以前,但悲壯蒼涼,哀世,嘆衰,對于異族侵略、家國不幸的慷慨悲歌的基調不但沒有變,而且在某種程度更加強烈。因為這里增加了民族反壓迫,反剝削的悲壯之聲,如文天祥的《正氣歌》,關漢卿為代表的元曲之音,激憤慷慨,悲壯蒼涼,以至民國,經抗戰(zhàn),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期間,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美學心理達到了更加強烈的程度。尤其是抗日救亡時期的作品,比如《旗正飄》《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還有歌劇《白毛女》《孟姜女》等,以及燕趙的《威風鑼鼓》等,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審美心理特征最為突出的就是“慷慨悲歌”。這里的’慷慨”指的是激昂奮進、蹈厲追求,壯懷激烈?!氨琛敝傅氖歉吒琛⒖窀?,發(fā)自內心的、撕心裂肺的宣泄吶喊,呼叫。這些風格不僅痛快地表現在燕趙詩風、樂風、舞風的完美結合中,也可表現在民族器樂的演奏中,甚至可以把大喜大悲,看上去是兩個極端的情感,完美地結合在一件作品中。這就是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尚悲”的審美共性,追求于一種毫不掩飾的感情抒發(fā)與宣泄境界,達到作品的藝術情感的巨大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是燕趙大地詩、樂、舞的文化認同,文化心態(tài)的凝聚力,它體現著燕趙社會性質的情操,以及時代的審美情緒,這種社會情操審美情緒的文化基因,代代流淌在燕趙及中華民族的血脈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反映在燕趙文化的本質特色中。

      形成這種“尚悲”審美特色的原因很復雜,從地理與自然環(huán)境上講,生存環(huán)境的困苦,生活的艱辛,為求生存而悲戚奮斗不止,鍛煉了人們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性格;從人文心理的審美層次看,蒼涼悲壯與自然環(huán)境的遼闊寬廣,適宜人們放開襟懷,充分表達和宣泄感情;從地域民族的社會情操(性格、風尚等)審美心理、精神文化的追求上看,崇尚慷慨悲壯,激昂蹈厲,為國家、為正義、為誠信,不怕犧牲,敢于擔當的英雄精神。而追求、奮斗,就會有挫折失敗、犧牲,但這些都是高尚而令人敬仰的悲壯行為,可歌可泣的精神。所以說,“尚悲”之美是燕趙精神的精髓,它在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審美心理中也獨樹一幟。也就是說,在某一歷史時期,這種“尚悲”的審美特征,幾乎是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重要特征。比如,對荊軻《易水歌》的贊美,對項羽《垓下歌》的嘆息扼腕,對劉邦《大風歌》的敬仰、敬和等,以及對歷代悲壯英雄(無論其成功與否)的贊嘆與敬慕,都足以說明,“尚悲”之美是燕趙風格乃至中華民族崇尚真理,敬慕英雄,為國為公,無私無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傳承與贊美。

      中國美學的審美特點,強調的是藝術的情感,是用情感的表現和感染的作用,去說明藝術的起源和本質。而在表現方法上,又是以樂(舞)為中心,展現藝術的情感再現功能。還有與樂相聯(lián)系的詩(抒情),舞蹈(肢體語言),詩、樂、舞的完美結合,也如真善美的完美結合,在這里的完美體現。它是將人的高尚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它的高尚的社會價值,所以說,燕趙詩風、樂風、舞風的尚悲審美特征,正是中華民族對真理的追求,對信仰的堅貞,對前途未來的向往和奮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死不渝。這就是燕趙“尚悲”審美特征的社會價值。

      三、燕趙詩風、樂風、舞風與盛唐氣象對現實的影響

      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對盛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從初唐陳子昂振臂高呼,吹響復古運動的號角,初唐、盛唐詩壇掀起了波瀾壯闊的詩歌改革浪潮,而燕趙詩風在這改革中促使唐詩近體詩的質與量都達到了中國詩歌的頂峰(特別是律絕詩)。燕趙詩風、樂風、舞風又使唐詩、唐樂、唐舞也達到了完全的結合,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詩、樂、舞的極度的輝煌與不可超越。唐詩氣象特別是邊塞詩、軍旅詩和游俠詩等方面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這些輝煌業(yè)績的偉大作品中都閃耀著燕趙詩風、樂風、舞風的光芒。

      總結探討形成唐詩、樂、舞輝煌的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認為“唐朝特別是盛唐,國祚鼎盛,開疆拓土,對外用兵,而且多為勝仗,造成了整個社會尚武從軍,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民族風氣,必然要反映到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中來,為燕趙詩風個別人的拓展提供了社會基礎和心理背景。”這種觀點,只說出了一個方面的原因,其實,唐詩氣象是唐詩的主體風格(或主旋律)。但是,自中唐以后,唐王朝開始走向衰亡,藩鎮(zhèn)跋扈,宦官竊權,內亂外患,國運衰微。特別是安史之亂以后,唐朝步向晚唐時期,而晚唐詩壇,面對紛紜復雜的各種局面,內憂外患,滾滾而來,此時的詩人們面對如此的國難當頭,大部分都沒有像初唐盛唐的詩人們那樣,以國家民族危亡為己任,勇敢地為國捐軀或奔赴邊關,殺敵立功;而是大多都悲悲戚戚,感嘆著自己的升沉浮降,晚唐詩壇充滿著頹廢,墮落及不可救藥的暮氣。李商隱悲吟著“他年錦里經寺廟,梁父吟成恨有余?!碑攪椅<贝嫱龅年P頭,人民流離失所的時候,他們尚在那里“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春樓薄幸名?!边@哪里有初唐盛唐時“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薄罢煞蚴脑S國,憤惋復何有!”“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的慷慨激昂,建功立業(yè),為國為民的英雄氣概?哪里有一絲一毫的盛唐氣象呢?

      所以說,文化與經濟,文化與國力有著直接關系。國力衰敗,文化影響力下降,在文化心態(tài)上也會產生崇洋媚外,自卑封閉,頹廢墮落,或浮躁,陰柔亂道,追求銅臭等的文化混亂現象,更不會有什么盛唐氣象了。

      另外,文化領軍人物的引領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初唐盛唐,為何會形成唐詩氣象,這與唐太宗李世民與唐玄宗李隆基的個人才華,開一代詩風,不無關系,這一點,也是歷史所證明了的。秦皇漢武,建安風骨的曹氏父子的親身示范,唐宗宋祖,以及當代的毛澤東領袖,不正是他們的文風詩風引領著時代的風氣嗎?

      而今當下,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騰飛、復興的大好時機,興遇大中華之氣象。習近平主席又響亮地提出了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的指示,創(chuàng)作引領人民前進的文學作品。我們更要發(fā)揚燕趙詩、樂、舞的精神力量,努力奮斗,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加精彩的富有燕趙詩風的偉大作品來。

      猜你喜歡
      詩風燕趙
      決勝脫貧攻堅的燕趙答卷
      河北畫報(2020年21期)2020-12-14 03:15:58
      以健為美,力求詩風剛健
      中華詩詞(2020年2期)2020-09-21 09:25:30
      慷慨悲歌話燕趙——河北
      河北陽光照在燕趙大地上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40
      慷慨悲歌話燕趙
      小學科學(2017年8期)2017-08-26 09:02:43
      水黑燕趙
      軍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8
      燕趙英杰
      軍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6
      盛唐精神的縮影
      學苑詩風
      散文詩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淺探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有效方法
      怀集县| 肇州县| 永城市| 郸城县| 郧西县| 肇州县| 柘荣县| 涞水县| 翁源县| 贵南县| 环江| 宜春市| 碌曲县| 利津县| 噶尔县| 双流县| 育儿| 阿克陶县| 浑源县| 黄平县| 乌鲁木齐县| 若羌县| 兰考县| 岢岚县| 乐昌市| 福鼎市| 常宁市| 云林县| 晋宁县| 普安县| 蓝山县| 泽库县| 吴旗县| 南江县| 桑植县| 图木舒克市| 德格县| 潜江市| 德阳市| 武平县| 皋兰县|